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淵源深厚!衡陽一醫生疾呼要參演《衡陽保衛戰》

​曾為“中國電視劇歷史劇高峰之作”《大明王朝1566》編劇的國家一級編劇劉和平正籌備在衡陽拍攝《衡陽保衛戰》的消息引發了衡陽人民的熱議,

而就在此時有人疾呼他要參演《衡陽保衛戰》。 這個人既沒有任何演藝經歷, 而且自己從事的職業也與演員毫不相干, 他是一名普通的中醫, 但他卻與衡陽保衛戰有很深的淵源, 他, 叫王宇明。

在衡陽市十六中學附近一家重慶小面店, 木子見到了王宇明。 剛剛替人診病完的王宇明見到記者便說:“我想參演《衡陽保衛戰》”。 王宇明想扮演的是他的堂叔公王賜生, 他說他與他的堂叔公長得很像, 他此時的年齡與他堂叔公當時的年齡也相仿, 他一家人與衡陽保衛戰都有很深厚的淵源, 所以他想參演。

談到他的堂叔公王賜生, 王宇明的臉上充滿了自豪, 話匣子也向木子打開了。 學化學系出生的王賜生曾在衡陽興辦實業,

將桐油轉化為汽油, 想以此實業救國的王賜生在日寇攻佔衡陽後回到家鄉長樂(今衡陽縣井頭鎮)。

“我堂叔公和方先覺也有淵源, 方先覺被營救出來後, 被護送到我們村, 我堂叔公陪他吃過飯。 ”王宇明突然說道。 當時組織衡陽保衛戰的將領方先覺被捕, 為營救方先覺, 時任國民政府衡陽縣縣長王偉能組織了“衡陽抗日自衛軍”, 他們的司令部便是設在王賜生的堂哥王品生家的中正堂中。 此前與王賜生有過接觸的王偉能對他有很不錯的印象, 委任了他為自衛軍遊擊隊政治指導員。 在成功營救方先覺後, 有五六個便衣來到中正堂, 說有中央“大員”到此, 要求王品生準備晚餐。 當晚, 王品生叫上王賜生作陪, 同這位身材魁梧、身穿棉布便裝的中央“大員”共進晚餐。

當時“大員”坐在上席, 隨從坐兩側, 王賜生則坐在“大員”對面的下席, 負責敬酒。 第二天一大早, “大員”離開中正堂時, 一位隨員才悄悄告訴王品生, 這位“大員”便是方先覺將軍。 這段故事記者也在王明宇提供的《王賜生畫傳記》與蕭培先生的《衡陽保衛戰》中得到了證實。

當木子問到如果即將拍攝的《衡陽保衛戰》中沒有王賜生這一角色, 他是否還有其他想扮演的角色時, 王宇明立刻答道:“那我就演我的伯父王承佑, 他在衡陽保衛戰中開庫放過鹽。 ”

黃埔軍校畢業的王承佑曾參加過淞滬抗戰, 官至團長, 上校軍銜。 在衡陽被日寇攻佔後王承佑義無反顧回到陷入戰火中的衡陽, 由於戰亂,

老百姓生活物資大量短缺。 當時鹽庫仍被國民黨軍隊把守, 但是軍隊不顧百姓缺鹽的實情, 在沒有得到鹽務局手令的情況下堅決不放鹽。 王承佑說到:“與其城破, 留給日本人, 還不如給百姓。 ”於是他組織帶領衡陽縣兩千多民眾, 手持自己的金字勳章與軍官證, 聚集到鹽庫, 逼迫政府開庫放鹽。 當時王承佑開庫放鹽惠及到衡陽三個鄉鎮近三千人, 受百姓讚揚。

談到對他的堂叔公王賜生和伯父王承佑的印象時, 王宇明感慨萬千。 1949年王賜生前往臺灣後又去了美國, 他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 遠離祖國的王賜生非常思念祖國, 但是因為各種原因到20世紀80年代末才回到衡陽, 落葉歸根。 在王宇明的印象中, 王賜生是一個令人尊敬的博學多才的學者形象, 又是一個祖國有著深刻情懷的愛國者形象, 回國後的王賜生曾經常激勵他的晚輩多讀書, 將來能夠報效祖國。

受家族軍人親友的影響, 特別是伯父王承佑的耳濡目染, 兒時的王宇明希望穿上戎裝, 殺敵報國, 但未能如願。 秉著“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祖訓,王宇明繼承了家族百年的中醫歷史,選擇以“懸壺濟世”的方式對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如今聽說《衡陽保衛戰》將要開拍,王明宇的一腔熱血又被點燃。當談到這些時,王明宇神采飛的向木子說到:“我希望能實現自己這個願望!”

秉著“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祖訓,王宇明繼承了家族百年的中醫歷史,選擇以“懸壺濟世”的方式對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如今聽說《衡陽保衛戰》將要開拍,王明宇的一腔熱血又被點燃。當談到這些時,王明宇神采飛的向木子說到:“我希望能實現自己這個願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