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商丘市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專案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全面落實中央、省委、市委決策部署, 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結合我市實際, 制定本專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關於鄉村振興戰略的講話精神, 按照中央、省委、市委決策部署,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 落實高品質發展的要求, 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

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堅持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 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 圍繞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 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党的建設, 馬上辦抓落實, 推動農業高品質發展, 加快推進我市農業農村現代化, 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 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二、主要目標和基本原則

(一)主要目標。 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分兩個階段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戰略安排,

明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

到2020年, 全市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 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 2018年年底, 力爭實現5個國定貧困縣和1個省定貧困縣脫貧摘帽。 2019年,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準, 所有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基本達到小康水準。 2020年, 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 農業供給品質明顯提高,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水準進一步提升, 農民增收管道進一步拓寬。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 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精神文明建設持續深化, 生態環境明顯好轉, 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扎實推進。 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準進一步提高, 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初步建立。

以黨組織為核心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 鄉村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 農村文明進一步提升。

到2035年, 全市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 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 農業結構得到根本性改善, 農民就業品質顯著提高, 相對貧困進一步緩解, 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 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 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完善。 鄉風文明達到新高度, 鄉村治理體系更加完善。 農村生態環境根本好轉, 美麗宜居鄉村基本實現。

到2050年, 全市鄉村全面振興, 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二)基本原則。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要堅持党管農村工作, 堅持農民主體地位, 堅持城鄉融合發展,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

三、重點任務

(一)以產業興旺為重點, 持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一是穩定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深入落實藏糧于地、藏糧於技戰略, 嚴守耕地紅線, 持續推進高標準糧田建設, 力爭2019年完成高標準糧田建設任務的95%以上, 確保2020年完成677萬畝(不含永城市為660萬畝)高標準糧田建設任務, 全市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120億斤以上。 科學合理進行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劃定。 2018年, 永城市、夏邑縣作為“兩區”劃定試點, 要全面完成“兩區”劃定工作。 加強農田水利建設, 加快建設農業科技創新體系, 加快推進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 力爭2020年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0%以上。 二是實施品質興農戰略。

圍繞市場需求, 以提高農業供給品質為主攻方向, 認真落實《商丘市推進種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專項行動方案(2017-2019年)》, 大力推進“四優四化”, 大力實施種養業提升工程(不含永城市是“1112”工程), 優質專用小麥160萬畝(不含永城市為100萬畝);優質油用、食用花生110萬畝(不含永城市為100萬畝);優質水果100萬畝(不含永城市);優質瓜菜200萬畝(不含永城市), 高蛋白優質大豆100萬畝(永城市)。 優質小麥重點發展饅頭粉、麵包粉和富硒小麥粉, 其中, 永城市發展30萬畝以上, 夏邑縣、虞城縣、柘城縣和民權縣分別發展15萬畝以上, 睢縣、寧陵縣、睢陽區和梁園區分別發展10萬畝以上;優質花生重點打造民權縣、睢縣、寧陵縣和虞城縣等沿黃河故道沙壤土地優質花生種植;優質水果重點打造虞城蘋果、寧陵酥梨、民權葡萄、夏邑西瓜;優質瓜菜按照全市“菜籃子”工程建設實施意見統籌推進, 努力構建適應我市現代農業需要的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推進優勢特色產業轉型升級,大力推進肉製品、面製品、乳製品和果蔬製品轉型升級,力爭到2020年,全市肉、蛋、奶總量分別達到50萬噸、30萬噸和30萬噸;蔬菜生產面積穩定在260萬畝,總產量達到700萬噸,全市培育農業產業化集群39個,力爭形成20億元以上集群3個,10億元以上集群15個。三是加快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推廣“公司+基地+農戶+標準化”的生產經營模式,加快實現生產設施、過程和產品的標準化,大力推進“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地理標誌產品)認證,選擇優勢產品開展農產品氣候品質認證,力爭到2020年全市認定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410個(不含永城市為350個)。加快推進農業品牌建設,注重品牌、品質和品相,全市圍繞柘城辣椒、寧陵酥梨、夏邑西瓜和食用菌、梁園草莓、民權葡萄和河蟹、永城麵粉等創建區域公用品牌;圍繞科迪食品、科農食品、大京九種業、華夏百分食品、神人助糧油等創建一批企業品牌;圍繞幸福種植合作社、四季蔬菜種植合作社、龍行裡甘薯合作社等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打造一批特色農產品品牌。到2020年,全市創建區域公用品牌11個(不含永城市為8個)、企業品牌55個以上(不含永城市為50個)、特色農產品品牌65個以上(不含永城市為50個),力爭打造一批國內外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農業品牌,推進我市從農產品大市向農產品品牌強市轉變。四是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大力實施農業節水行動、耕地品質保護行動,繼續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到2020年,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化肥、農藥利用率達到40%,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5%,農膜回收率達到80%。到2030年,化肥、農藥利用率進一步提升,農業廢棄物全面實現資源化利用。構建支撐農業綠色發展的科技創新體系。完善農業科研院所、農業技術推廣單位、企業等各類創新主體協同攻關機制,開展以農業綠色生產為重點的科技聯合攻關。建立綠色農業標準體系。清理、廢止與農業綠色發展不適應的標準和行業規範。落實農獸藥殘留、畜禽屠宰、飼料衛生安全、冷鏈物流、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水產養殖尾水排放等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五是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依託,大力發展貿工農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的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麵粉加工重點支持五得利(商丘)公司、誠實人、雙龍粉業、神人助糧油等龍頭企業,發展優質麵粉、全麥粉、高檔專用麵粉和功能性麵粉;面製品重點支援科迪食品、誠實人、福潤食品、科農食品等企業形成速凍食品加工產業集群,推廣“生產基地+中央廚房+餐飲門店”“生產基地+加工企業+商超銷售”“作坊置換+聯合發展”等新模式,發展速凍水餃、湯圓、速食麵、方便米飯等快捷食品,增加學生營養餐和團膳供應,開發多檔次、多品種的高檔及多維營養饅頭、掛麵、鮮濕面、雜糧、薯類等主食加工產品,加快主食產業化生產和商品化供應的步伐。休閒食品以百分食品、阿凡提食品等企業為龍頭,形成休閒食品產業集群,提高產品品質和檔次,增強綠色優質中高端特色食品供給能力,豐富城鄉居民的餐桌。花生油、花生食品支持花仙子糧油、民天油脂等油脂加工企業開展花生油料深加工,培育有機、綠色高油酸花生油品牌;支援長領花生等花生食品加工企業充分利用優質花生資源,發展高附加值休閒食品,不斷拉長花生加工鏈條。果蔬製品以飲之健、森林木華等龍頭企業為核心發展果蔬產業集群,發展鮮果、果漿、果醬、果乾、果飲料,拉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品質。食用菌重點建立夏邑、民權兩大生產基地,依託中州食用菌、天邦農業、金之榮食品等龍頭企業形成食用菌種植加工產業集群,利用功能性活性物質提取工業化技術,開發食用菌醬菜類、菌湯類、餅乾類、休閒食品類等菌類系列深加工產品,提高增值效益。同時,加快建設一批三產深度融合發展先導區,重點圍繞柘城辣椒、寧陵酥梨、民權葡萄、虞城速凍蔬菜、夏邑食用菌等產業進行三產深度融合試點,進一步創新融合模式、完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就業帶動、保底分紅、股份合作、期貨上市等多種形式,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深度融合。2018年啟動柘城縣辣椒產業發展先導區創建工作,到2020年形成專業化生產、系列化加工、產業化經營的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格局。2019年啟動寧陵酥梨和生豬、民權葡萄和河蟹、夏邑食用菌和8424西瓜、虞城乳製品和蘋果、睢陽區土豆和生豬等特色產業為基礎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建設。用工業化理念改造農業,拉長產業鏈,打造供應鏈,增加農民在多環節的收益。用三產服務思維拓展農業功能,利用“旅遊+”“生態+”“互聯網+”等模式,推進農業、林業、水利與休閒度假、鄉村旅遊、農業體驗、農村電商、文化資源、生態建設融合發展。抓住資訊進村入戶工程整市推進示範工作契機,加快修通修好覆蓋農村、立足農業、服務農民的“資訊公路”,打通農業資訊化“最後一公里”,促進線上線下和農業生產、經營、服務融合發展,2018年全市建成4609個(含永城市)益農資訊社,涵蓋全市所有行政村,2020年與全省、全國平臺對接,全國形成一張大網,確保優質農產品上行和工業品下鄉。六是加大農業“走出去”力度。以河南貴友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亞洲之星農業產業合作區”為依託,加強引導投資基金等資金支援,通過資金投入、參股、控股等方式,加快“合作區”項目的建設、運營;組織引導全市涉農企業積極參與,讓更多有意願走出去的企業進入合作區共同創業,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積極拓展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往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進農業對外合作,積極創建“出口食品農產品品質安全示範縣”,鼓勵整市創建工作,農業、工商、稅務、金融、海關、檢驗檢疫等部門要在技術、人才、稅收、保險、通關和商標品牌建設等方面,落實相關扶持政策,確保更多的農業企業“走出去”。

(二)以生態宜居為關鍵,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以“規劃先行,基礎配套,突出特色,注重風貌,著力生態,留住鄉愁”為原則,少砍樹、慎拆房、不填坑,保歷史文化遺存、保村莊建設肌理、保村莊自然風貌,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一是強化規劃引領。完善縣域鄉村建設規劃,強化新建農房規劃管控,加強“空心村”服務管理和改造,力爭在2018年,基本實現農村規劃全覆蓋,形成城鄉融合、區域一體的規劃體系。二是建立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向基層延伸,全面提升農村道路、電網、電信、供水及教育、衛生、養老等公共服務水準,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蓋、普惠共用、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三是實施村莊淨化工程。制定實施好農村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推進“三無一規範一眼淨”整治,按照行政村人口2‰的標準配齊保潔員隊伍,完善農村垃圾收集處理場所設施建設,垃圾日產日清,確保村莊環境衛生整潔。推進縣城周邊五公里內的鄉村垃圾統一納入縣垃圾處理場所清運處理,不具備處理條件的要妥善儲存、定期外運處理。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推進農村和城鎮污水管網互聯互通,解決城鎮周邊村莊污水排放問題,其他村莊可探索將污水與坑塘治理相結合,因地制宜推進農村污水治理工作。2018年,夏邑縣、睢陽區、睢縣、民權縣完成農村垃圾治理任務並通過省級驗收,各縣(市、區)抓好30個以上垃圾、污水治理試點村,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2019年,全市所有縣(市、區)全部完成農村垃圾治理省級達標驗收;2020年,全市通過國家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達標驗收,90%以上村莊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實施化肥減量工程、農藥減控工程、資源迴圈利用工程、農業標準化工程、生態迴圈農業創建工程,到2020年年底,農業農村面源污染和農業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基本遏制,農業農村生態環境品質明顯改善。四是穩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加快推進310國道、105國道、黃河故道生態廊道、古宋河畔生態廊道、市區周邊環線村、市域沿邊環線村“兩帶兩廊兩環”的美麗鄉村建設,示範引領推動全市美麗鄉村建設。利用春季植樹造林大好時機,組織駐村幫扶責任單位對口開展植樹造林活動,建設綠色鄉村。堅持把貧困村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實現脫貧一個村,建成一個美麗鄉村,2018年將500個貧困村建成美麗鄉村。推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範村、達標村提檔升級,實施村莊硬化、綠化、美化、亮化、文化工程,不斷完善村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到2020年全市農村基本建成有鄉土特色、田園風光、環境優美、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五是實施小城鎮建設提升工程。按照試點先行,示範帶動的原則,選擇具有較好基礎、特色資源、區位優勢的30個小城鎮,通過規劃引導、市場運作,培育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閒旅遊、商貿物流、現代製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帶動全市小城鎮建設,不斷提高建設水準和發展品質。突出抓好鄉鎮政府駐地的環境整治,推進主街道、人行道建設和綠化帶、路燈建設,加快商業門頭牌匾治理,拆除私搭亂建,規範集貿市場經營,提升集鎮區形象,為農村返鄉創業者提供優良環境。六是實施農村改廁工程。根據村莊和農戶家庭實際情況,推廣雙甕漏斗式、水沖式廁所,加快實現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全覆蓋,努力補齊影響農民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七是做好工作保障。貫徹落實《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創新農村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機制的實施意見》,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落實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政策,統籌相關資金支持美麗鄉村建設。市縣要加大對美麗鄉村建設的資金投入並逐年增加。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美麗鄉村建設,鼓勵探索建立農戶繳費制度。市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要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合力推進,確保實現美麗鄉村建設的各項目標任務。

(三)以鄉風文明為保障,不斷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一是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三管齊下,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加強孝善教育,建立孝善理事會,推動建立孝善基金。弘揚傳統美德,推進誠信建設。二是弘揚農村優秀傳統文化。立足鄉風文明,在保護傳承的基礎上,不斷賦予傳統文化時代內涵、豐富表現形式。保護農耕文化遺產,深入挖掘農耕文化的優秀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做大做強商丘戲曲、民權王公莊畫虎、柘城麥草畫等地方傳統鄉村文化,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三是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健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到2020年實現鄉村兩級公共文化服務全覆蓋。深入推進文化惠民工程,挖掘鄉土文化本土人才,體現豫東特色、商丘風采,活躍繁榮農村文化市場。四是培育文明鄉風。廣泛開展文明村鎮、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2020年縣級以上文明村鎮創建達到50%以上。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完善農村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孝善理事會、村民議事會、紅娘協會、禁賭禁毒會等“一約六會”制度。推進喜事新辦、喪事簡辦,遏制大操大辦、厚葬薄養、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豐富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整治封建迷信等突出問題。加強農村科普工作,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養。

(四)以治理有效為基礎,鞏固和完善鄉村治理體系。一是實施農村基層基礎提升工程。堅持把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為黨的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堅持重心下移、資源下沉,持續落實“三·五”基層工作日制度,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建強農村黨支部,形成市縣鄉三級齊抓共管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局面。結合今年實施的村級“兩委”換屆,選出組織放心、群眾滿意、社會認可的村“兩委”班子,搭建廣大群眾在固定時間表達合理訴求、各級黨員幹部在專門時間幫助群眾排憂解難的雙向平臺,確保全市農村基層黨支部落實“三會一課”制度,收集研究解決問題,有效提升各級黨組織的“組織力”。推廣實施“四步培養法”,注重從鄉村致富能手、返鄉創業農民工、外出務工經商人員中培養選拔黨組織書記,培育“雙強”支部書記。建立選派駐村第一書記長效機制,全面向貧困村、軟弱渙散村和集體經濟薄弱村黨組織派駐第一書記。建立健全“馬上辦抓落實”工作推進機制,落實四項基礎制度,持續實施“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排查化解社會矛盾糾紛,解決村級重大事項。持續推進全面從嚴治党向基層延伸,突出脫貧攻堅、民生實事等重點領域,著力治理群眾身邊的小微腐敗。二是實施村民自治提升工程。加強農村群眾性自治組織建設,健全和創新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持續推動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和村“兩委”班子成員交叉任職。全面建立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推行村級事務陽光工程,深化拓展“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推動村級重大事項民主決策。依託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民議事會、村民理事會、村民監事會等,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多層次基層協商格局。積極發揮新鄉賢作用。推動鄉村治理重心下移,盡可能把資源、服務、管理下放到基層。創新基層管理體制機制,整合優化公共服務和行政審批職責,打造“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的綜合服務平臺,逐步形成完善的鄉村便民服務體系。大力培育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農民社會組織,積極發展農村社會工作。維護村民委員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特別法人地位和權利。三是實施法治鄉村提升工程。樹立依法治理理念,強化法律在維護農民權益、規範市場運行、農業支援保護、生態環境治理、化解農村社會矛盾等方面的權威地位。增強基層幹部法治觀念,將政府涉農各項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加強農村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加大農村普法力度,提高農民法治素養,引導廣大農民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引導農民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健全農村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加強對農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嚴厲打擊農村黑惡勢力、宗族惡勢力,嚴厲打擊黃賭毒盜拐騙等違法犯罪,確保廣大農民安居樂業、農村社會安定有序。積極推進“平安商丘”“法治商丘”建設,完善“一村(居)一干一警一員”基層平安模式。依法加大對農村非法宗教活動和境外滲透活動打擊力度,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預農村公共事務,繼續整治農村亂建廟宇、濫塑宗教造像。四是實施德治鄉村提升工程。強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導農民向上向善、重義守信、勤儉持家。建立道德激勵約束機制,引導農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提高,實現家庭和睦、鄰里和諧、幹群融洽。深入開展移風易俗工作,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群眾摒棄陳規陋習,倡樹文明新風,推進養成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的新風尚。借助“華商之源、通達商丘”城市品牌效應和“厚重多君子”的優秀古都城文化優勢,定村規民約,立家訓家規,打造以“誠、孝、儉、勤、和”為核心的新民風。持續培育商丘好人品牌,深入宣傳道德模範、身邊好人典型事蹟,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強化道德教育作用,以商丘好人為標杆,廣泛開展好婆婆、好媳婦、好妯娌、好兒女、好鄰居、新鄉賢、“十星級”文明戶等評選表彰活動。

(五)以生活富裕為根本,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重點實施好十大增收工程,多管道增加農民收入,收入增幅明顯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準,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一是種植業結構調整促增收工程。在確保全市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基礎上,擴大優質瓜菜、食用菌、花卉苗木等高效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帶動農民增收較快的特色產業。永城市以發展優質瓜果、蔬菜為主,夏邑縣以發展白菜、辣椒、西瓜、食用菌為主,虞城縣以發展紅富士蘋果和速凍蔬菜為主,梁園區以發展草莓、辣椒、蓮藕、茄果類、葉菜蔬菜為主,睢陽區以發展西瓜、土豆、蘆筍、葉菜為主,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以發展番茄、辣椒、黃瓜、時令葉菜為主,寧陵縣以發展酥梨、葡萄、黃瓜、辣椒、茄果、葉菜為主,柘城縣以三櫻椒、大蒜、韭菜、茄果類、葉菜為主,睢縣以發展大蒜、香菜、割蔥、小雜果為主,民權縣以發展食用菌、西甜瓜、茄果類、蓮藕、葡萄、葉菜為主。二是養殖業結構調整促增收工程。加快推進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發展豬禽養殖,大力發展牛羊養殖,進一步提升我市畜牧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綠色化發展水準,促進畜牧業高品質發展。重點抓好永城市、夏邑縣、睢陽區、柘城縣、睢縣生豬調出大縣的生豬生產,扶持年出欄3000-10000頭養殖場區。以甯陵牧原農牧有限公司、正邦高老莊(河南)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等畜牧重點專案為標杆,示範帶動全市養豬業平穩較快發展。以河南惠民禽業、商丘愛格禽業、虞城樂為、虞城阿健農牧等為依託,在睢縣、睢陽區、柘城縣和虞城縣大力發展蛋雞、蛋鴨、肉鴨生產。虞城縣、民權縣、睢縣、柘城縣突出抓好奶業生產,柘城縣、民權縣科爾沁農牧有限公司實施好肉牛基礎母牛擴群增量項目,突出抓好母牛養殖和肉牛育肥,梁園區、睢陽區、虞城縣、寧陵縣、夏邑縣、睢縣抓好適度規模肉牛養殖,促進肉牛生產再上新臺階。以寧陵豫東牧業等企業為依託,發揮我市肉羊養殖優勢,提升標準化規模化養殖水準。圍繞飲用水源保護區,在黃河故道繼續開展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創建活動,推廣生態健康養殖技術,發展生態漁業,做強綠色水產品牌。三是適度規模經營促增收工程。建立健全加快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的認定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引導適度規模經營健康發展。通過經營權流轉、股份合作、代耕代種、土地託管等方式,讓更多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投身二三產業發展。四是產業融合促增收工程。堅持用工業理念發展農業,立足我市農業資源豐富、勞動力資源充足的比較優勢,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大力推進農業、林業、漁業與旅遊、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引導農民因地制宜發展富有鄉村特色的創意休閒農業,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農民收入來源多元化。鼓勵龍頭企業建立“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農業扶貧園區+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政府+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政府+金融+企業+合作社+農戶”等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入股分紅帶動型、勞動務工帶動型、代種代養帶動型、訂單收購帶動型、土地流轉帶動型、產業發展帶動型”等模式,帶動農戶增收。五是轉移就業促增收工程。加強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強化農民技能培訓,實施“勞務品牌”戰略,繼續開拓農民外出轉移就業管道,穩步提高工業和產業集聚區的就業容量,提高城鎮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業吸納就業能力。六是創業創新促增收工程。全面落實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政策措施,支持大學生、復員軍人回鄉創業。加快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全面實施資訊進村入戶工程,加強縣以下物流配送體系建設,暢通優質農資和工業品下鄉、優質特色農產品進城新通道,將農村電商從業人員培養成為引領農村創業發展的新生力量。七是科技興農促增收工程。加強農業科技研發,加大主要農作物良種聯合攻關力度,積極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強化農業科技推廣,加強智慧農業建設,強化科技對農業增產增效和農民增收的支撐作用,穩步提升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八是品牌建設促增收工程。實施農業標準化戰略,提高產品附加值,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強力推進“三品一標”認證工作,著力打造“黃河故道綠色有機農產品”公用品牌。做大做強蔬菜專業村、打火機專業村、鋼卷尺專業村、運輸專業村、電商專業村等特色專業鄉村,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培育有市場影響力、知名度高、美譽度高的區域農產品品牌。九是構築風險防控體系促增收工程。大力發展農業冷鏈物流,持續推動一縣一中心(冷藏中心)、一鄉一冷庫建設工程,從根本上解決農產品季節性造成的市場風險問題,延長優勢農產品貨架週期和反季節上市,切實增加農產品附加值,促進農民增收,在民權縣開展冷鏈物流儲運和加工配送試點,總結經驗後,在全市推廣。同時探索推動農產品風險防控體系建設,採取“龍頭企業+保險公司+政府+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模式,設立農產品市場經 濟保險補償基金,支援農產品加工企業和分散的經營農戶與保險公司結合,創新農業保險機制,最大限度降低農產品市場經營性風險,提高農民收入。十是強化產銷銜接促增收工程。鼓勵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購銷企業大力發展訂單農業,與產地簽訂農產品購銷合同,開展訂單生產,形成穩定的購銷關係。針對“四優四化”農產品的特點和供求情況,大力開展優質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積極發展農超對接、農校對接、農城對接,超市配送、定點直銷、網上促銷,積極探索現代物流配送形式。引導大型連鎖超市、農產品流通企業直接與產地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訂單生產,重點支援大型連鎖超市、農產品流通企業聯合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直采基地和農產品配送中心,減少中間流通環節,增加農民收入。

四、保障措施

(二)制度保障。一是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辦法,落實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政策,銜接落實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的政策。扎實推進房地一體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完善農民閒置宅基地和閒置農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二是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集體成員身份確認,加快推進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探索農村集體經濟新的實現形式和運行機制。積極推進永城市、睢陽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省級試點建設,確保按照時間節點、目標要求取得成效,並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全市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2019年6月底前完成,其中永城市、睢陽區2018年年底前完成;全市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制合作制改革力爭2021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其中永城市、睢陽區2019年6月底前完成。

三是深化農村投融資體制改革。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戰略,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引導、鼓勵工商資本到農村去,實現工商資本、農業資本、金融資本的有效整合。

(三)人才保障。一是加快培育新型農民。以提高農民、扶持農民、富裕農民為方向,以吸引年輕人務農、培養職業農民為重點,通過培訓提高、發展培育,加快構建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二是加快培養農業科技人才隊伍。提升自主研發、成果轉化、農技服務能力,為現代農業發展注入強大而持久的驅動力。三是進一步鞏固、壯大、提升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加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職業農民培訓力度,推進農民創業創新,確保農業“後繼有人”。四是加強農業幹部隊伍建設。準確把握“三農”工作“重中之重”的戰略定位,從政治高度認識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引導幹部職工更加注重運用市場、法治、資訊化和以點帶面的方法推動工作,切實提高農業幹部的素質、能力和作風。

(四)投入保障。一是加大財政投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建立健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財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財政更大力度向“三農”傾斜,發揮規劃統籌引領作用,落實國務院、省政府關於創新農村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機制和涉農資金整合的意見,多層次多形式推進資金向農村投入。二是創新金融服務。健全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農村金融體系,引導金融和社會資本支援“三農”發展,開拓融資管道。積極引導、鼓勵工商資本到農村去,實現工商資本、農業資本、金融資本的有效整合。借鑒推廣金融扶貧的“盧氏模式”和蘭考“普惠金融模式”,強化金融服務方式創新,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能力和水準。探索好“錢從哪裡來”的途徑和模式。

(五)責任落實。各級黨委政府、市直有關部門要全面落實中央、省委和市委關於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工作部署,把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制定具體落實措施。各縣(市、區)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認真研究本地區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舉措。市委、市政府將建立觀摩、評估、通報和獎懲制度,定期不定期開展督促檢查,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努力構建適應我市現代農業需要的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推進優勢特色產業轉型升級,大力推進肉製品、面製品、乳製品和果蔬製品轉型升級,力爭到2020年,全市肉、蛋、奶總量分別達到50萬噸、30萬噸和30萬噸;蔬菜生產面積穩定在260萬畝,總產量達到700萬噸,全市培育農業產業化集群39個,力爭形成20億元以上集群3個,10億元以上集群15個。三是加快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推廣“公司+基地+農戶+標準化”的生產經營模式,加快實現生產設施、過程和產品的標準化,大力推進“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地理標誌產品)認證,選擇優勢產品開展農產品氣候品質認證,力爭到2020年全市認定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410個(不含永城市為350個)。加快推進農業品牌建設,注重品牌、品質和品相,全市圍繞柘城辣椒、寧陵酥梨、夏邑西瓜和食用菌、梁園草莓、民權葡萄和河蟹、永城麵粉等創建區域公用品牌;圍繞科迪食品、科農食品、大京九種業、華夏百分食品、神人助糧油等創建一批企業品牌;圍繞幸福種植合作社、四季蔬菜種植合作社、龍行裡甘薯合作社等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打造一批特色農產品品牌。到2020年,全市創建區域公用品牌11個(不含永城市為8個)、企業品牌55個以上(不含永城市為50個)、特色農產品品牌65個以上(不含永城市為50個),力爭打造一批國內外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農業品牌,推進我市從農產品大市向農產品品牌強市轉變。四是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大力實施農業節水行動、耕地品質保護行動,繼續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到2020年,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化肥、農藥利用率達到40%,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5%,農膜回收率達到80%。到2030年,化肥、農藥利用率進一步提升,農業廢棄物全面實現資源化利用。構建支撐農業綠色發展的科技創新體系。完善農業科研院所、農業技術推廣單位、企業等各類創新主體協同攻關機制,開展以農業綠色生產為重點的科技聯合攻關。建立綠色農業標準體系。清理、廢止與農業綠色發展不適應的標準和行業規範。落實農獸藥殘留、畜禽屠宰、飼料衛生安全、冷鏈物流、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水產養殖尾水排放等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五是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依託,大力發展貿工農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的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麵粉加工重點支持五得利(商丘)公司、誠實人、雙龍粉業、神人助糧油等龍頭企業,發展優質麵粉、全麥粉、高檔專用麵粉和功能性麵粉;面製品重點支援科迪食品、誠實人、福潤食品、科農食品等企業形成速凍食品加工產業集群,推廣“生產基地+中央廚房+餐飲門店”“生產基地+加工企業+商超銷售”“作坊置換+聯合發展”等新模式,發展速凍水餃、湯圓、速食麵、方便米飯等快捷食品,增加學生營養餐和團膳供應,開發多檔次、多品種的高檔及多維營養饅頭、掛麵、鮮濕面、雜糧、薯類等主食加工產品,加快主食產業化生產和商品化供應的步伐。休閒食品以百分食品、阿凡提食品等企業為龍頭,形成休閒食品產業集群,提高產品品質和檔次,增強綠色優質中高端特色食品供給能力,豐富城鄉居民的餐桌。花生油、花生食品支持花仙子糧油、民天油脂等油脂加工企業開展花生油料深加工,培育有機、綠色高油酸花生油品牌;支援長領花生等花生食品加工企業充分利用優質花生資源,發展高附加值休閒食品,不斷拉長花生加工鏈條。果蔬製品以飲之健、森林木華等龍頭企業為核心發展果蔬產業集群,發展鮮果、果漿、果醬、果乾、果飲料,拉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品質。食用菌重點建立夏邑、民權兩大生產基地,依託中州食用菌、天邦農業、金之榮食品等龍頭企業形成食用菌種植加工產業集群,利用功能性活性物質提取工業化技術,開發食用菌醬菜類、菌湯類、餅乾類、休閒食品類等菌類系列深加工產品,提高增值效益。同時,加快建設一批三產深度融合發展先導區,重點圍繞柘城辣椒、寧陵酥梨、民權葡萄、虞城速凍蔬菜、夏邑食用菌等產業進行三產深度融合試點,進一步創新融合模式、完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就業帶動、保底分紅、股份合作、期貨上市等多種形式,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深度融合。2018年啟動柘城縣辣椒產業發展先導區創建工作,到2020年形成專業化生產、系列化加工、產業化經營的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格局。2019年啟動寧陵酥梨和生豬、民權葡萄和河蟹、夏邑食用菌和8424西瓜、虞城乳製品和蘋果、睢陽區土豆和生豬等特色產業為基礎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建設。用工業化理念改造農業,拉長產業鏈,打造供應鏈,增加農民在多環節的收益。用三產服務思維拓展農業功能,利用“旅遊+”“生態+”“互聯網+”等模式,推進農業、林業、水利與休閒度假、鄉村旅遊、農業體驗、農村電商、文化資源、生態建設融合發展。抓住資訊進村入戶工程整市推進示範工作契機,加快修通修好覆蓋農村、立足農業、服務農民的“資訊公路”,打通農業資訊化“最後一公里”,促進線上線下和農業生產、經營、服務融合發展,2018年全市建成4609個(含永城市)益農資訊社,涵蓋全市所有行政村,2020年與全省、全國平臺對接,全國形成一張大網,確保優質農產品上行和工業品下鄉。六是加大農業“走出去”力度。以河南貴友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亞洲之星農業產業合作區”為依託,加強引導投資基金等資金支援,通過資金投入、參股、控股等方式,加快“合作區”項目的建設、運營;組織引導全市涉農企業積極參與,讓更多有意願走出去的企業進入合作區共同創業,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積極拓展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往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進農業對外合作,積極創建“出口食品農產品品質安全示範縣”,鼓勵整市創建工作,農業、工商、稅務、金融、海關、檢驗檢疫等部門要在技術、人才、稅收、保險、通關和商標品牌建設等方面,落實相關扶持政策,確保更多的農業企業“走出去”。

(二)以生態宜居為關鍵,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以“規劃先行,基礎配套,突出特色,注重風貌,著力生態,留住鄉愁”為原則,少砍樹、慎拆房、不填坑,保歷史文化遺存、保村莊建設肌理、保村莊自然風貌,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一是強化規劃引領。完善縣域鄉村建設規劃,強化新建農房規劃管控,加強“空心村”服務管理和改造,力爭在2018年,基本實現農村規劃全覆蓋,形成城鄉融合、區域一體的規劃體系。二是建立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向基層延伸,全面提升農村道路、電網、電信、供水及教育、衛生、養老等公共服務水準,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蓋、普惠共用、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三是實施村莊淨化工程。制定實施好農村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推進“三無一規範一眼淨”整治,按照行政村人口2‰的標準配齊保潔員隊伍,完善農村垃圾收集處理場所設施建設,垃圾日產日清,確保村莊環境衛生整潔。推進縣城周邊五公里內的鄉村垃圾統一納入縣垃圾處理場所清運處理,不具備處理條件的要妥善儲存、定期外運處理。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推進農村和城鎮污水管網互聯互通,解決城鎮周邊村莊污水排放問題,其他村莊可探索將污水與坑塘治理相結合,因地制宜推進農村污水治理工作。2018年,夏邑縣、睢陽區、睢縣、民權縣完成農村垃圾治理任務並通過省級驗收,各縣(市、區)抓好30個以上垃圾、污水治理試點村,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2019年,全市所有縣(市、區)全部完成農村垃圾治理省級達標驗收;2020年,全市通過國家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達標驗收,90%以上村莊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實施化肥減量工程、農藥減控工程、資源迴圈利用工程、農業標準化工程、生態迴圈農業創建工程,到2020年年底,農業農村面源污染和農業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基本遏制,農業農村生態環境品質明顯改善。四是穩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加快推進310國道、105國道、黃河故道生態廊道、古宋河畔生態廊道、市區周邊環線村、市域沿邊環線村“兩帶兩廊兩環”的美麗鄉村建設,示範引領推動全市美麗鄉村建設。利用春季植樹造林大好時機,組織駐村幫扶責任單位對口開展植樹造林活動,建設綠色鄉村。堅持把貧困村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實現脫貧一個村,建成一個美麗鄉村,2018年將500個貧困村建成美麗鄉村。推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範村、達標村提檔升級,實施村莊硬化、綠化、美化、亮化、文化工程,不斷完善村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到2020年全市農村基本建成有鄉土特色、田園風光、環境優美、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五是實施小城鎮建設提升工程。按照試點先行,示範帶動的原則,選擇具有較好基礎、特色資源、區位優勢的30個小城鎮,通過規劃引導、市場運作,培育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閒旅遊、商貿物流、現代製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帶動全市小城鎮建設,不斷提高建設水準和發展品質。突出抓好鄉鎮政府駐地的環境整治,推進主街道、人行道建設和綠化帶、路燈建設,加快商業門頭牌匾治理,拆除私搭亂建,規範集貿市場經營,提升集鎮區形象,為農村返鄉創業者提供優良環境。六是實施農村改廁工程。根據村莊和農戶家庭實際情況,推廣雙甕漏斗式、水沖式廁所,加快實現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全覆蓋,努力補齊影響農民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七是做好工作保障。貫徹落實《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創新農村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機制的實施意見》,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落實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政策,統籌相關資金支持美麗鄉村建設。市縣要加大對美麗鄉村建設的資金投入並逐年增加。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美麗鄉村建設,鼓勵探索建立農戶繳費制度。市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要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合力推進,確保實現美麗鄉村建設的各項目標任務。

(三)以鄉風文明為保障,不斷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一是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三管齊下,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加強孝善教育,建立孝善理事會,推動建立孝善基金。弘揚傳統美德,推進誠信建設。二是弘揚農村優秀傳統文化。立足鄉風文明,在保護傳承的基礎上,不斷賦予傳統文化時代內涵、豐富表現形式。保護農耕文化遺產,深入挖掘農耕文化的優秀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做大做強商丘戲曲、民權王公莊畫虎、柘城麥草畫等地方傳統鄉村文化,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三是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健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到2020年實現鄉村兩級公共文化服務全覆蓋。深入推進文化惠民工程,挖掘鄉土文化本土人才,體現豫東特色、商丘風采,活躍繁榮農村文化市場。四是培育文明鄉風。廣泛開展文明村鎮、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2020年縣級以上文明村鎮創建達到50%以上。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完善農村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孝善理事會、村民議事會、紅娘協會、禁賭禁毒會等“一約六會”制度。推進喜事新辦、喪事簡辦,遏制大操大辦、厚葬薄養、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豐富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整治封建迷信等突出問題。加強農村科普工作,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養。

(四)以治理有效為基礎,鞏固和完善鄉村治理體系。一是實施農村基層基礎提升工程。堅持把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為黨的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堅持重心下移、資源下沉,持續落實“三·五”基層工作日制度,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建強農村黨支部,形成市縣鄉三級齊抓共管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局面。結合今年實施的村級“兩委”換屆,選出組織放心、群眾滿意、社會認可的村“兩委”班子,搭建廣大群眾在固定時間表達合理訴求、各級黨員幹部在專門時間幫助群眾排憂解難的雙向平臺,確保全市農村基層黨支部落實“三會一課”制度,收集研究解決問題,有效提升各級黨組織的“組織力”。推廣實施“四步培養法”,注重從鄉村致富能手、返鄉創業農民工、外出務工經商人員中培養選拔黨組織書記,培育“雙強”支部書記。建立選派駐村第一書記長效機制,全面向貧困村、軟弱渙散村和集體經濟薄弱村黨組織派駐第一書記。建立健全“馬上辦抓落實”工作推進機制,落實四項基礎制度,持續實施“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排查化解社會矛盾糾紛,解決村級重大事項。持續推進全面從嚴治党向基層延伸,突出脫貧攻堅、民生實事等重點領域,著力治理群眾身邊的小微腐敗。二是實施村民自治提升工程。加強農村群眾性自治組織建設,健全和創新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持續推動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和村“兩委”班子成員交叉任職。全面建立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推行村級事務陽光工程,深化拓展“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推動村級重大事項民主決策。依託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民議事會、村民理事會、村民監事會等,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多層次基層協商格局。積極發揮新鄉賢作用。推動鄉村治理重心下移,盡可能把資源、服務、管理下放到基層。創新基層管理體制機制,整合優化公共服務和行政審批職責,打造“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的綜合服務平臺,逐步形成完善的鄉村便民服務體系。大力培育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農民社會組織,積極發展農村社會工作。維護村民委員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特別法人地位和權利。三是實施法治鄉村提升工程。樹立依法治理理念,強化法律在維護農民權益、規範市場運行、農業支援保護、生態環境治理、化解農村社會矛盾等方面的權威地位。增強基層幹部法治觀念,將政府涉農各項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加強農村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加大農村普法力度,提高農民法治素養,引導廣大農民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引導農民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健全農村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加強對農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嚴厲打擊農村黑惡勢力、宗族惡勢力,嚴厲打擊黃賭毒盜拐騙等違法犯罪,確保廣大農民安居樂業、農村社會安定有序。積極推進“平安商丘”“法治商丘”建設,完善“一村(居)一干一警一員”基層平安模式。依法加大對農村非法宗教活動和境外滲透活動打擊力度,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預農村公共事務,繼續整治農村亂建廟宇、濫塑宗教造像。四是實施德治鄉村提升工程。強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導農民向上向善、重義守信、勤儉持家。建立道德激勵約束機制,引導農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提高,實現家庭和睦、鄰里和諧、幹群融洽。深入開展移風易俗工作,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群眾摒棄陳規陋習,倡樹文明新風,推進養成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的新風尚。借助“華商之源、通達商丘”城市品牌效應和“厚重多君子”的優秀古都城文化優勢,定村規民約,立家訓家規,打造以“誠、孝、儉、勤、和”為核心的新民風。持續培育商丘好人品牌,深入宣傳道德模範、身邊好人典型事蹟,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強化道德教育作用,以商丘好人為標杆,廣泛開展好婆婆、好媳婦、好妯娌、好兒女、好鄰居、新鄉賢、“十星級”文明戶等評選表彰活動。

(五)以生活富裕為根本,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重點實施好十大增收工程,多管道增加農民收入,收入增幅明顯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準,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一是種植業結構調整促增收工程。在確保全市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基礎上,擴大優質瓜菜、食用菌、花卉苗木等高效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帶動農民增收較快的特色產業。永城市以發展優質瓜果、蔬菜為主,夏邑縣以發展白菜、辣椒、西瓜、食用菌為主,虞城縣以發展紅富士蘋果和速凍蔬菜為主,梁園區以發展草莓、辣椒、蓮藕、茄果類、葉菜蔬菜為主,睢陽區以發展西瓜、土豆、蘆筍、葉菜為主,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以發展番茄、辣椒、黃瓜、時令葉菜為主,寧陵縣以發展酥梨、葡萄、黃瓜、辣椒、茄果、葉菜為主,柘城縣以三櫻椒、大蒜、韭菜、茄果類、葉菜為主,睢縣以發展大蒜、香菜、割蔥、小雜果為主,民權縣以發展食用菌、西甜瓜、茄果類、蓮藕、葡萄、葉菜為主。二是養殖業結構調整促增收工程。加快推進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發展豬禽養殖,大力發展牛羊養殖,進一步提升我市畜牧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綠色化發展水準,促進畜牧業高品質發展。重點抓好永城市、夏邑縣、睢陽區、柘城縣、睢縣生豬調出大縣的生豬生產,扶持年出欄3000-10000頭養殖場區。以甯陵牧原農牧有限公司、正邦高老莊(河南)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等畜牧重點專案為標杆,示範帶動全市養豬業平穩較快發展。以河南惠民禽業、商丘愛格禽業、虞城樂為、虞城阿健農牧等為依託,在睢縣、睢陽區、柘城縣和虞城縣大力發展蛋雞、蛋鴨、肉鴨生產。虞城縣、民權縣、睢縣、柘城縣突出抓好奶業生產,柘城縣、民權縣科爾沁農牧有限公司實施好肉牛基礎母牛擴群增量項目,突出抓好母牛養殖和肉牛育肥,梁園區、睢陽區、虞城縣、寧陵縣、夏邑縣、睢縣抓好適度規模肉牛養殖,促進肉牛生產再上新臺階。以寧陵豫東牧業等企業為依託,發揮我市肉羊養殖優勢,提升標準化規模化養殖水準。圍繞飲用水源保護區,在黃河故道繼續開展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創建活動,推廣生態健康養殖技術,發展生態漁業,做強綠色水產品牌。三是適度規模經營促增收工程。建立健全加快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的認定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引導適度規模經營健康發展。通過經營權流轉、股份合作、代耕代種、土地託管等方式,讓更多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投身二三產業發展。四是產業融合促增收工程。堅持用工業理念發展農業,立足我市農業資源豐富、勞動力資源充足的比較優勢,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大力推進農業、林業、漁業與旅遊、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引導農民因地制宜發展富有鄉村特色的創意休閒農業,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農民收入來源多元化。鼓勵龍頭企業建立“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農業扶貧園區+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政府+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政府+金融+企業+合作社+農戶”等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入股分紅帶動型、勞動務工帶動型、代種代養帶動型、訂單收購帶動型、土地流轉帶動型、產業發展帶動型”等模式,帶動農戶增收。五是轉移就業促增收工程。加強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強化農民技能培訓,實施“勞務品牌”戰略,繼續開拓農民外出轉移就業管道,穩步提高工業和產業集聚區的就業容量,提高城鎮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業吸納就業能力。六是創業創新促增收工程。全面落實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政策措施,支持大學生、復員軍人回鄉創業。加快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全面實施資訊進村入戶工程,加強縣以下物流配送體系建設,暢通優質農資和工業品下鄉、優質特色農產品進城新通道,將農村電商從業人員培養成為引領農村創業發展的新生力量。七是科技興農促增收工程。加強農業科技研發,加大主要農作物良種聯合攻關力度,積極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強化農業科技推廣,加強智慧農業建設,強化科技對農業增產增效和農民增收的支撐作用,穩步提升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八是品牌建設促增收工程。實施農業標準化戰略,提高產品附加值,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強力推進“三品一標”認證工作,著力打造“黃河故道綠色有機農產品”公用品牌。做大做強蔬菜專業村、打火機專業村、鋼卷尺專業村、運輸專業村、電商專業村等特色專業鄉村,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培育有市場影響力、知名度高、美譽度高的區域農產品品牌。九是構築風險防控體系促增收工程。大力發展農業冷鏈物流,持續推動一縣一中心(冷藏中心)、一鄉一冷庫建設工程,從根本上解決農產品季節性造成的市場風險問題,延長優勢農產品貨架週期和反季節上市,切實增加農產品附加值,促進農民增收,在民權縣開展冷鏈物流儲運和加工配送試點,總結經驗後,在全市推廣。同時探索推動農產品風險防控體系建設,採取“龍頭企業+保險公司+政府+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模式,設立農產品市場經 濟保險補償基金,支援農產品加工企業和分散的經營農戶與保險公司結合,創新農業保險機制,最大限度降低農產品市場經營性風險,提高農民收入。十是強化產銷銜接促增收工程。鼓勵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購銷企業大力發展訂單農業,與產地簽訂農產品購銷合同,開展訂單生產,形成穩定的購銷關係。針對“四優四化”農產品的特點和供求情況,大力開展優質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積極發展農超對接、農校對接、農城對接,超市配送、定點直銷、網上促銷,積極探索現代物流配送形式。引導大型連鎖超市、農產品流通企業直接與產地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訂單生產,重點支援大型連鎖超市、農產品流通企業聯合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直采基地和農產品配送中心,減少中間流通環節,增加農民收入。

四、保障措施

(二)制度保障。一是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辦法,落實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政策,銜接落實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的政策。扎實推進房地一體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完善農民閒置宅基地和閒置農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二是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集體成員身份確認,加快推進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探索農村集體經濟新的實現形式和運行機制。積極推進永城市、睢陽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省級試點建設,確保按照時間節點、目標要求取得成效,並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全市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2019年6月底前完成,其中永城市、睢陽區2018年年底前完成;全市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制合作制改革力爭2021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其中永城市、睢陽區2019年6月底前完成。

三是深化農村投融資體制改革。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戰略,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引導、鼓勵工商資本到農村去,實現工商資本、農業資本、金融資本的有效整合。

(三)人才保障。一是加快培育新型農民。以提高農民、扶持農民、富裕農民為方向,以吸引年輕人務農、培養職業農民為重點,通過培訓提高、發展培育,加快構建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二是加快培養農業科技人才隊伍。提升自主研發、成果轉化、農技服務能力,為現代農業發展注入強大而持久的驅動力。三是進一步鞏固、壯大、提升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加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職業農民培訓力度,推進農民創業創新,確保農業“後繼有人”。四是加強農業幹部隊伍建設。準確把握“三農”工作“重中之重”的戰略定位,從政治高度認識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引導幹部職工更加注重運用市場、法治、資訊化和以點帶面的方法推動工作,切實提高農業幹部的素質、能力和作風。

(四)投入保障。一是加大財政投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建立健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財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財政更大力度向“三農”傾斜,發揮規劃統籌引領作用,落實國務院、省政府關於創新農村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機制和涉農資金整合的意見,多層次多形式推進資金向農村投入。二是創新金融服務。健全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農村金融體系,引導金融和社會資本支援“三農”發展,開拓融資管道。積極引導、鼓勵工商資本到農村去,實現工商資本、農業資本、金融資本的有效整合。借鑒推廣金融扶貧的“盧氏模式”和蘭考“普惠金融模式”,強化金融服務方式創新,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能力和水準。探索好“錢從哪裡來”的途徑和模式。

(五)責任落實。各級黨委政府、市直有關部門要全面落實中央、省委和市委關於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工作部署,把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制定具體落實措施。各縣(市、區)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認真研究本地區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舉措。市委、市政府將建立觀摩、評估、通報和獎懲制度,定期不定期開展督促檢查,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