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鄉村振興研討會:生態文明戰略轉型與鄉村建設

編者按

4月11日, 省政府參事室、省農科院、湖南農大、湖南日報社在長沙共同舉辦了鄉村振興研討會。 全國著名“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等八位專家發表了精彩的演講。 本報今天專題推出他們的觀點, 以饗讀者。

生態文明戰略轉型與鄉村建設

溫鐵軍(中國人民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教授、博士生導師)

穩住農村是我們一以貫之的國家戰略。 面對嚴峻的國際常態, 需要作出戰略性的轉型和調整。 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發展戰略確定下來, 把生態文明戰略轉型與鄉村振興作為我們二十一世紀引領國際潮流的核心。

今年全國“兩會”上, 習近平同志講了一個新的概念, 叫逆城市化。 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應該是相輔相成的, 實際上在城裡是很難找到生態文明的, 只有回歸鄉土我們才能充分感受到生態的多樣性, 因為農業是一個直接和大自然相結合的產業。 所以說中國二十一世紀最有潛力的發展理念是鄉村振興。 而當我們把這一概念講給國際社會的時候幾乎沒誰反對, 這就是發展理念的引領。 我們過去接受的都是只要城市化, 把大量農業人口轉為城市人口, 農業就會出現規模性發展。 現在我們注意到中央正在調整政策, 協同推進一二三產業發展。 但毋庸諱言, 目前我國農業的發展大多還是循著農業工業化也就是農業二產化的道路推進。
因此, 有很多新的知識、新的理念需要我們去更新。

有些地區提出了農業三產化的概念。 從歐洲農業發展的經驗來看, 借助優美的農村景觀和民宿推動農旅結合是一個比較好的發展思路, 旅遊農業一定是景觀農業的派生, 農業多樣化的結果, 從而實現農業的三產化。 而日、韓農業發展的經驗告訴我們, 農業的市場化、社會化、集團化能夠促進各類資本向農業、農村集聚。 這些經驗的應用和探索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和鄉村振興的內涵。 站在我們自己發展的角度而言, 我們要鼓勵農業進城, 在城市的各個角落發展農業, 把都市農業的小型化變成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同時我們也要促進資源下鄉,

比如學校下鄉、企業下鄉、機關下鄉等。

現代農業轉型有更深的意義。 我們從1998年開始推進農業產業化, 農業發展水準有很大提高;但同時帶來了生產過剩、污染和債務的問題。 今年中央一號檔明確強調, 整個經濟要從數量型增長轉變為品質型增長, 農業也要從數量型轉變為品質型。 所以鄉村振興一個重要內涵是農業的轉型。 我們有個重要的提法, 發動市民下鄉, 與農民聯合創業。 城市人到農村創業幹什麼?發展立體農業、創意農業、體驗農業。 市民下鄉往往誰去呢?中等收入人群。 這樣提出來就是讓農業回歸本質, 實際上就是社會參與的生產發展。

湖南農村是一個資源環境多樣性的地區,

有山有水、有各種各樣的資源條件, 應該說湖南是很有條件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地方。 因此, 湖南農村要走好產業興旺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產業振興是現代農業的產業振興, 現代農業是多功能性的, 產業振興絕對不僅僅是指的第一產業, 而指的是農業多功能。 多功能農業的產業振興應該走一條什麼樣的湖南之路?這點對於湖南各地的幹部、群眾, 乃至於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都是一個新的話題。 我們只有轉變觀念、改變思路, 才可能直面新的挑戰, 把鄉村振興戰略落實到三湘大地。

科技支撐園藝產業興旺引領鄉村振興

鄒學校(中國工程院院士, 湖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研究員)

一、園藝產業興旺是引領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產業興旺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 園藝產業對於推動農村產業振興作用重大, 產品不但具有經濟生態高效功能, 還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據統計, 2016年我國園藝產業產值已超過3.5萬億元, 占農業種植業總產值的60%以上, 成為農民增收和農村增綠的支柱產業。

二、科技支撐園藝產業興旺的思路和舉措。 科技支撐園藝產業興旺, 助力鄉村振興, 應以有效供給需求為導向, 從提高園藝產業“六化”水準著手。 一是做好園藝產業特色化區域佈局, 形成“一縣一特”, 構建全國園藝產業差異化協調發展總格局。 二是推進園藝產業綠色化發展。 要圍繞產品優質和品質安全, 創新推廣綠色生產配套技術, 推進園藝產業提質增效。 三是狠抓園藝產業機械化生產,提高機械化生產水準。四是抓園藝產業加工化發展。圍繞提高園藝產品價值和產業延伸價值,推進產儲加融合發展。五是加快園藝產業資訊化發展。六是加強園藝產業品牌化發展,推進園藝產品品牌建設,增強園藝產業市場競爭力。

三、加快園藝產業科技創新的建議。新時代園藝產業科技創新,應圍繞構建現代園藝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展開,突出加強綠色優質和產業融合技術創新研究。一是啟動園藝產業興旺科技支撐行動。重點是開展特色優質園藝作物資源調查與評價、污染園地調查與治理修復、優質高抗高產機械化生產品種選育、綠色生產配套技術、智慧化生產技術、產品精深加工技術等研究。二是推動國家園藝產業科技創新聯盟建設。依託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吸收園藝產業基地縣和龍頭企業,建立一批國家園藝產業科技創新聯盟,開展園藝科技創新及成果熟化與推廣應用。三是支援縣域特色園藝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國家和省設立縣域特色園藝產業科技創新專項資金,支持園藝產業特色縣與農業科研機構合作,創建以縣為主體的特色園藝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四是加強園藝產業職業技術人員培養。國家和省設立園藝產業職業技術人員培養專項資金,支援國家和省級園藝科研機構、園藝職業技術院校,重點針對園藝產業新型經營主體負責人和技術人員開展技術培訓。

聚焦山水田園微城市建設

龍岳林(湖南農業大學風景園林系教授、博導)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明確建設目標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治理有效、鄉風文明和生活富裕,並且強調五個振興,即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產業振興是五大振興的核心,是實現中國鄉村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要通過促進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達到全面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的目的。

分析近年推進的家庭農場、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建設等行動的成果,梳理在認識與實施上存在的問題,針對中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我們提出在村域範圍內以老年康養為主題並兼顧科普教育和休閒度假等功能的山水田園微城市建設與發展構想,詳細闡述山水田園微城市的概念。即在鄉村山水田園環境中修建微小的城市,山水即為自然山水,田園即農田和園地,農田用於種植大田農作物;園地用於種植園藝作物,形成果園、菜園、花園、藥園和草原,也種植其他經濟作物。微城市中的“微”字,即微小的概念,是對城市規模的一種嚴格限定,至於小到什麼程度,還有待研究,但可以肯定比現在建成的小鎮要小得多,可以暫依據中國過去自然村1000-3000人口規模,其中老年人口20%的比例,按入居200-600人的規模進行規劃建設,將其建設成為生活條件優越、生態環境優美、文化內涵深厚和服務功能齊全的山水城市和花園城市,使之成為讓城市老人嚮往和農村老人願意入住的城市。

山水田園微城市作為區域農村新型城鎮化的創新模式,也作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型產業平臺,還作為農村經濟共用發展的新模式,必將成為中國鄉村振興創新發展的典範。

走湖南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朱翔(省政府參事,湖南師範大學教授、博導)

結合省情實際,我省鄉村振興需要制定高水準的鄉村振興規劃,走具有湖南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一、明確目標,整體引導。把鄉村振興納入區域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建立美麗鄉村目標體系,作為湖南建設全面小康、實現基本現代化的重要內容。進一步提升推廣“四跟四走”扶貧模式、“無抵押、無擔保、基準利率”小額信貸模式。鄉村規劃設計,強調“三線”管控,多規協調,整體引導,減少衝突,突出特色。推動鄉村振興健康有序進行,不搞一刀切,不搞統一模式。

二、因地制宜,分區管控。將全省劃分為洞庭湖區、湘西山區、湘南山區、長株潭城市群四大片區,摸清家底,全面梳理,理清思路,對症下藥,確定四大片區鄉村振興的方向與路徑。自下而上的問題導向與自上而下的目標導向相結合,確定分區管控目標、建設導則和保護要求。

三、系統梳理,傳承提升。對村落民居、建築風貌、生產基地、河塘溝渠、綠化亮化等,都要進行系統管控。挖掘歷史文化,強化鄉情傳承,扶持地方文化傳承人。在鄉村建設的過程中,強調有記憶、有特色、有美麗的風光。

四、要素控制,彰顯特色。抓住影響鄉村風貌的核心要素,比如生態山林、河湖水系、農田景觀等,從嚴管控,科學引導,充分尊重鄉土民情,切實反映生產生活,充分體現地域文化。

五、產業興旺,重視效益。建設高效、綠色、智慧的現代農業,適度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和現代服務業,工業佈局強調適當集中。引導農民合作組織,培育農業龍頭企業,積極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通過便利化、即時化、物聯化、智慧化等手段,對鄉村產業鏈進行改造升級。

六、基礎建設,環境整治。完善鄉村排水設施,保障飲用水安全,確保生產生活廢水的清潔排放。推進鄉村垃圾的無害化處理。改進公共服務,重點完善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改進鄉村道路系統,加強防災減災建設。選擇一批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的村鎮,優先發展和重點培育。

七、人才支撐,智力支持。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發揮科技人才支撐作用,一方面培育本地的科技人才,另一方面大力引進農村急缺的各種人才。鼓勵社會各界投身鄉村建設,創新鄉村人才培育引進使用機制。

八、有所為有所不為。鄉村振興決不能開始時一哄而起,必須完善監督體制,尤其是建立行之有效的科學評估考核體系。完成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的劃定工作。

以“三項工程”打造鄉村治理堅強領導核心

鄭昌華(省政府參事、中共湖南省委講師團原主任)

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而鄉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不斷強化鄉村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治理的領導核心地位,充分發揮鄉村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廣大農村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才能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韶山市深入實施“三項工程”,很好地突出了鄉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極大地提升了鄉村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戰鬥力,為推進鄉村治理提供了堅強保證。

支部堡壘工程打造鄉村治理核心。鄉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韶山市通過實施支部堡壘工程,不斷強化鄉村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治理的領導核心地位。樹立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全面推進黨支部“五化”建設,發揮黨支部主體作用,注重把思想政治工作、把從嚴教育管理黨員、把切實服務群眾工作落到支部。2017年,市、鄉鎮兩級舉辦村(居)兩委培訓班32期,受訓人數達到1210人次。關心關愛幹部,提高幹部工作待遇,率先將村黨支部委員、村民小組組長黨小組組長及村級便民服務員工作補貼全部納入財政預算。開展村、社區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增強基層黨組織團結教育服務群眾能力,促進管理服務精細化。

黨員先鋒工程塑造鄉村治理示範。推進鄉村治理,離不開鄉村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韶山市實施黨員先鋒工程,開展黨員承諾踐諾、主題黨日活動,全面推行黨員百分制分類考核、量化積分管理,要求普通黨員在聯繫服務群眾、參與扶貧幫困、村(居)務治理、矛盾調處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黨員幹部在旅遊環境維護、重點專案建設、文明城市創建、美麗鄉村建設、精准幫扶行動等中心工作中發揮主力作用;開展優秀黨員、“五好”幹部等評先評優活動,年終扎實開展民主評議黨員工作,使每個黨員都在鄉村治理中發揮出應有的帶頭示範作用。

“連心惠民”工程架起鄉村治理橋樑。深入實施基層党建“連心惠民”工程, 2017年重點實施了精准幫扶行動、重點民生實事項目惠民行動、基層服務陣地提質改造行動、深化集中化(緩)解突出信訪和不穩定問題專項行動、治理基層“雁過拔毛”式腐敗行動、“兩新組織‘黨建領航’”行動、黨員素質提升專項行動、服務型基層婦聯組織建設專項行動等八大行動,同時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村資訊化和民主法治建設,通過推進民生實事專案化、基礎工作規範化、基層治理法治化、作風建設常態化,架通了鄉村黨組織與人民群眾的“連心橋”,使人民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實現了黨員幹部影響力、基層黨組織治理能力顯著提升。

發展特色農業助推鄉村產業興旺

劉芳清(省農科院研究員、湖南省農業經濟與區劃研究所所長)

一、發展特色農業是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的必然選擇。我省農業生態類型多樣,特色農產品資源豐富,發展特色農業基礎和條件好。發展特色農業,有利於加快推進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

二、湖南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思路與構想。一是選准特色農業產業。按照“特色鮮明,適應市場需求;開發價值大,能夠持續增收;條件基礎好,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標準,選擇特色農業產業,切忌跟風盲目發展。二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綜合打造特色農業全產業鏈,融合發展一二三產業,拓展開發旅遊休閒農業,配套發展電商業。三是優化生產要素配置。優化配置特色農業供給側土地、勞動力、資金、創新和制度等五大生產要素。四是提升市場競爭力。以農產品品牌建設,引領特色農業區域化佈局、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增強特色農業市場競爭力。五是實現鄉村產業興旺。到2020年,力爭全省2000個以上的村有1個農民致富的特色產業,每個縣市區有1-2個支撐經濟發展的特色產業,全省特色農業產業總產值過3000億元,增加值過2250億元。

三、加快推進湖南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一是實施規劃引領行動。建議2018年全省統一部署,組織省、市、縣、鄉鎮、村分層級開展並完成特色農業產業發展規劃編制工作。二是實施主體興業行動。建議出臺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鼓勵扶持政策,加快建立縣級特色農產品加工物流園區,加快培育發展新型特色農業經營主體,吸引更多有經濟、技術實力人員下鄉返鄉創新創業。三是實施科技支撐行動。建議支持創建縣級特色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研究所),設立省級特色農業科技創新專項,支持開展特色農業產業科技創新,加快科技成果熟化與推廣應用。四是實施人才振興行動。建議設立省級特色農業產業人才培養專項資金,重點針對新型經營主體負責人和技術人員、村“兩委”主幹、縣鄉農業技術幹部,分縣分產業精准開展特色農業產業技術、經營、管理培訓。

關於鄉村振興空間規劃的幾點思考

段建南(湖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原院長、教授)

1.科學編制空間規劃是鄉村振興實現路徑的關鍵起點。要把總要求和三個階段目標任務具體化,合理劃分生活、生產、生態空間。“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具體面貌是什麼,如何編制規劃,是亟待解決的兩個主要問題。

2.編制鄉村振興空間規劃目標,讓“強、美、富”三個字要落地。一要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節約用地和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根據國家糧食安全和綠色發展要求,佈局農村土地。其中,農村宅基地規劃是難點。我國農村宅基地閒置現象嚴重,整治空心村和閒置宅基地是鄉村振興的一項艱巨任務,在鄉村振興規劃中必須引起重視。初步測算,2050年湖南省農村宅基地需要11.1萬公頃,為現有宅基地面積(67.91萬公頃)的16.3%,將騰出約56.81萬公頃。因此亟待建立農村宅基地退出機制。退出土地去向,優先考慮為農村二三產業供地。建議設置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紅線。二要以農村產業規劃為鄉村振興空間規劃的重點。針對我國土地類型複雜、傳統文化多樣等基本國情,未來農村產業經營模式應多樣化,包括傳統模式的保留,不可厚此薄彼、盲目跟風模仿。三要儘快組織編制《全國鄉村振興空間規劃》,力爭2020年完成全國各級規劃,實現鄉村規劃全覆蓋。同時探索鄉村規劃理論與技術體系,制定技術規程。湖南可在這方面“先行先試”。

3.編制鄉村振興空間規劃的技術方法。鄉村振興空間規劃包括兩個層次六個級別:上層包括國家級、省級和地市級;下層包括縣級、鄉鎮級和村級。可採取上層規劃自上而下、下層規劃自下而上、上下結合、相互銜接的技術路線,採用公眾參與技術,通過政府、專家和公眾代表共同研究、磋商、討論和決策,形成各級規劃。特別是村級規劃技術要建立公眾參與機制和技術規範,擺脫傳統的慣性思維。鄉村規劃應充分認識農業、農村多功能性,採用土地功能分類和多功能性評價成果,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在大尺度範圍編制土地功能分區,在小尺度範圍設計地塊用途。

大力實施生態迴圈農業 加快推進農業綠色發展

張孝岳(省政府參事、省農科院研究員)

生態迴圈農業是按照生態學和經濟學原理,依靠現代生物技術作為核心支撐,運用現代科技成果和管理手段,總結和運用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能夠獲得較高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的現代農業。生態迴圈農業力求從更廣義空間上形成一種良性的生態迴圈,對當代農業的生態改造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也為我國的農業生態環境治理、調整農產品結構、提升農產品品質提供系統解決方案。

要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必須大力實施生態迴圈農業,加快推進我省農業綠色發展。目前,農業環境污染問題仍然突出,耕地復種指數過高,重金屬污染面廣,土地品質嚴重下降,長期過量施用化肥、化學農藥、塑膠薄膜,使土壤酸化和鹽漬化,造成土壤理化性質嚴重惡化。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同時,要把實施修復治理與推動綠色發展統一起來,持之以恆做好這項工作,更好地傳承和維護湖南“魚米之鄉”的美譽。

幾點建議:1.政府積極引導,把生態迴圈農業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長遠戰略來抓。要加快綠色發展,大力發展生態迴圈農業,從根本上解決農業環境問題。需要政府積極組織,部門協同施策,把生態迴圈農業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系統工程,納入經濟、社會、生態發展總體規劃,落實具體措施,堅持常抓不懈,加快推動我省農業綠色發展。2.突出創新重點,優先支持支撐生態迴圈農業的科技創新。重點支持土壤微生物組、農作物微生物組、家養動物腸道微生物組計畫實施。加大對生物肥料,生物農藥,包括生物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等的研發力度。組織植物提取物技術協作攻關,加快成果化,以生產更多的天然食品添加劑、天然飼料添加劑替代化學添加劑。3.構建體制機制一,創新體制機制推動農業綠色發展。4.大力組織培訓,造就一批具有新發展理念的管理者、推動綠色發展的經營者和掌握綠色生產技能的生產者。

三是狠抓園藝產業機械化生產,提高機械化生產水準。四是抓園藝產業加工化發展。圍繞提高園藝產品價值和產業延伸價值,推進產儲加融合發展。五是加快園藝產業資訊化發展。六是加強園藝產業品牌化發展,推進園藝產品品牌建設,增強園藝產業市場競爭力。

三、加快園藝產業科技創新的建議。新時代園藝產業科技創新,應圍繞構建現代園藝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展開,突出加強綠色優質和產業融合技術創新研究。一是啟動園藝產業興旺科技支撐行動。重點是開展特色優質園藝作物資源調查與評價、污染園地調查與治理修復、優質高抗高產機械化生產品種選育、綠色生產配套技術、智慧化生產技術、產品精深加工技術等研究。二是推動國家園藝產業科技創新聯盟建設。依託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吸收園藝產業基地縣和龍頭企業,建立一批國家園藝產業科技創新聯盟,開展園藝科技創新及成果熟化與推廣應用。三是支援縣域特色園藝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國家和省設立縣域特色園藝產業科技創新專項資金,支持園藝產業特色縣與農業科研機構合作,創建以縣為主體的特色園藝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四是加強園藝產業職業技術人員培養。國家和省設立園藝產業職業技術人員培養專項資金,支援國家和省級園藝科研機構、園藝職業技術院校,重點針對園藝產業新型經營主體負責人和技術人員開展技術培訓。

聚焦山水田園微城市建設

龍岳林(湖南農業大學風景園林系教授、博導)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明確建設目標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治理有效、鄉風文明和生活富裕,並且強調五個振興,即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產業振興是五大振興的核心,是實現中國鄉村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要通過促進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達到全面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的目的。

分析近年推進的家庭農場、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建設等行動的成果,梳理在認識與實施上存在的問題,針對中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我們提出在村域範圍內以老年康養為主題並兼顧科普教育和休閒度假等功能的山水田園微城市建設與發展構想,詳細闡述山水田園微城市的概念。即在鄉村山水田園環境中修建微小的城市,山水即為自然山水,田園即農田和園地,農田用於種植大田農作物;園地用於種植園藝作物,形成果園、菜園、花園、藥園和草原,也種植其他經濟作物。微城市中的“微”字,即微小的概念,是對城市規模的一種嚴格限定,至於小到什麼程度,還有待研究,但可以肯定比現在建成的小鎮要小得多,可以暫依據中國過去自然村1000-3000人口規模,其中老年人口20%的比例,按入居200-600人的規模進行規劃建設,將其建設成為生活條件優越、生態環境優美、文化內涵深厚和服務功能齊全的山水城市和花園城市,使之成為讓城市老人嚮往和農村老人願意入住的城市。

山水田園微城市作為區域農村新型城鎮化的創新模式,也作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型產業平臺,還作為農村經濟共用發展的新模式,必將成為中國鄉村振興創新發展的典範。

走湖南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朱翔(省政府參事,湖南師範大學教授、博導)

結合省情實際,我省鄉村振興需要制定高水準的鄉村振興規劃,走具有湖南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一、明確目標,整體引導。把鄉村振興納入區域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建立美麗鄉村目標體系,作為湖南建設全面小康、實現基本現代化的重要內容。進一步提升推廣“四跟四走”扶貧模式、“無抵押、無擔保、基準利率”小額信貸模式。鄉村規劃設計,強調“三線”管控,多規協調,整體引導,減少衝突,突出特色。推動鄉村振興健康有序進行,不搞一刀切,不搞統一模式。

二、因地制宜,分區管控。將全省劃分為洞庭湖區、湘西山區、湘南山區、長株潭城市群四大片區,摸清家底,全面梳理,理清思路,對症下藥,確定四大片區鄉村振興的方向與路徑。自下而上的問題導向與自上而下的目標導向相結合,確定分區管控目標、建設導則和保護要求。

三、系統梳理,傳承提升。對村落民居、建築風貌、生產基地、河塘溝渠、綠化亮化等,都要進行系統管控。挖掘歷史文化,強化鄉情傳承,扶持地方文化傳承人。在鄉村建設的過程中,強調有記憶、有特色、有美麗的風光。

四、要素控制,彰顯特色。抓住影響鄉村風貌的核心要素,比如生態山林、河湖水系、農田景觀等,從嚴管控,科學引導,充分尊重鄉土民情,切實反映生產生活,充分體現地域文化。

五、產業興旺,重視效益。建設高效、綠色、智慧的現代農業,適度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和現代服務業,工業佈局強調適當集中。引導農民合作組織,培育農業龍頭企業,積極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通過便利化、即時化、物聯化、智慧化等手段,對鄉村產業鏈進行改造升級。

六、基礎建設,環境整治。完善鄉村排水設施,保障飲用水安全,確保生產生活廢水的清潔排放。推進鄉村垃圾的無害化處理。改進公共服務,重點完善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改進鄉村道路系統,加強防災減災建設。選擇一批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的村鎮,優先發展和重點培育。

七、人才支撐,智力支持。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發揮科技人才支撐作用,一方面培育本地的科技人才,另一方面大力引進農村急缺的各種人才。鼓勵社會各界投身鄉村建設,創新鄉村人才培育引進使用機制。

八、有所為有所不為。鄉村振興決不能開始時一哄而起,必須完善監督體制,尤其是建立行之有效的科學評估考核體系。完成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的劃定工作。

以“三項工程”打造鄉村治理堅強領導核心

鄭昌華(省政府參事、中共湖南省委講師團原主任)

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而鄉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不斷強化鄉村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治理的領導核心地位,充分發揮鄉村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廣大農村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才能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韶山市深入實施“三項工程”,很好地突出了鄉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極大地提升了鄉村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戰鬥力,為推進鄉村治理提供了堅強保證。

支部堡壘工程打造鄉村治理核心。鄉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韶山市通過實施支部堡壘工程,不斷強化鄉村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治理的領導核心地位。樹立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全面推進黨支部“五化”建設,發揮黨支部主體作用,注重把思想政治工作、把從嚴教育管理黨員、把切實服務群眾工作落到支部。2017年,市、鄉鎮兩級舉辦村(居)兩委培訓班32期,受訓人數達到1210人次。關心關愛幹部,提高幹部工作待遇,率先將村黨支部委員、村民小組組長黨小組組長及村級便民服務員工作補貼全部納入財政預算。開展村、社區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增強基層黨組織團結教育服務群眾能力,促進管理服務精細化。

黨員先鋒工程塑造鄉村治理示範。推進鄉村治理,離不開鄉村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韶山市實施黨員先鋒工程,開展黨員承諾踐諾、主題黨日活動,全面推行黨員百分制分類考核、量化積分管理,要求普通黨員在聯繫服務群眾、參與扶貧幫困、村(居)務治理、矛盾調處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黨員幹部在旅遊環境維護、重點專案建設、文明城市創建、美麗鄉村建設、精准幫扶行動等中心工作中發揮主力作用;開展優秀黨員、“五好”幹部等評先評優活動,年終扎實開展民主評議黨員工作,使每個黨員都在鄉村治理中發揮出應有的帶頭示範作用。

“連心惠民”工程架起鄉村治理橋樑。深入實施基層党建“連心惠民”工程, 2017年重點實施了精准幫扶行動、重點民生實事項目惠民行動、基層服務陣地提質改造行動、深化集中化(緩)解突出信訪和不穩定問題專項行動、治理基層“雁過拔毛”式腐敗行動、“兩新組織‘黨建領航’”行動、黨員素質提升專項行動、服務型基層婦聯組織建設專項行動等八大行動,同時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村資訊化和民主法治建設,通過推進民生實事專案化、基礎工作規範化、基層治理法治化、作風建設常態化,架通了鄉村黨組織與人民群眾的“連心橋”,使人民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實現了黨員幹部影響力、基層黨組織治理能力顯著提升。

發展特色農業助推鄉村產業興旺

劉芳清(省農科院研究員、湖南省農業經濟與區劃研究所所長)

一、發展特色農業是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的必然選擇。我省農業生態類型多樣,特色農產品資源豐富,發展特色農業基礎和條件好。發展特色農業,有利於加快推進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

二、湖南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思路與構想。一是選准特色農業產業。按照“特色鮮明,適應市場需求;開發價值大,能夠持續增收;條件基礎好,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標準,選擇特色農業產業,切忌跟風盲目發展。二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綜合打造特色農業全產業鏈,融合發展一二三產業,拓展開發旅遊休閒農業,配套發展電商業。三是優化生產要素配置。優化配置特色農業供給側土地、勞動力、資金、創新和制度等五大生產要素。四是提升市場競爭力。以農產品品牌建設,引領特色農業區域化佈局、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增強特色農業市場競爭力。五是實現鄉村產業興旺。到2020年,力爭全省2000個以上的村有1個農民致富的特色產業,每個縣市區有1-2個支撐經濟發展的特色產業,全省特色農業產業總產值過3000億元,增加值過2250億元。

三、加快推進湖南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一是實施規劃引領行動。建議2018年全省統一部署,組織省、市、縣、鄉鎮、村分層級開展並完成特色農業產業發展規劃編制工作。二是實施主體興業行動。建議出臺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鼓勵扶持政策,加快建立縣級特色農產品加工物流園區,加快培育發展新型特色農業經營主體,吸引更多有經濟、技術實力人員下鄉返鄉創新創業。三是實施科技支撐行動。建議支持創建縣級特色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研究所),設立省級特色農業科技創新專項,支持開展特色農業產業科技創新,加快科技成果熟化與推廣應用。四是實施人才振興行動。建議設立省級特色農業產業人才培養專項資金,重點針對新型經營主體負責人和技術人員、村“兩委”主幹、縣鄉農業技術幹部,分縣分產業精准開展特色農業產業技術、經營、管理培訓。

關於鄉村振興空間規劃的幾點思考

段建南(湖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原院長、教授)

1.科學編制空間規劃是鄉村振興實現路徑的關鍵起點。要把總要求和三個階段目標任務具體化,合理劃分生活、生產、生態空間。“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具體面貌是什麼,如何編制規劃,是亟待解決的兩個主要問題。

2.編制鄉村振興空間規劃目標,讓“強、美、富”三個字要落地。一要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節約用地和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根據國家糧食安全和綠色發展要求,佈局農村土地。其中,農村宅基地規劃是難點。我國農村宅基地閒置現象嚴重,整治空心村和閒置宅基地是鄉村振興的一項艱巨任務,在鄉村振興規劃中必須引起重視。初步測算,2050年湖南省農村宅基地需要11.1萬公頃,為現有宅基地面積(67.91萬公頃)的16.3%,將騰出約56.81萬公頃。因此亟待建立農村宅基地退出機制。退出土地去向,優先考慮為農村二三產業供地。建議設置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紅線。二要以農村產業規劃為鄉村振興空間規劃的重點。針對我國土地類型複雜、傳統文化多樣等基本國情,未來農村產業經營模式應多樣化,包括傳統模式的保留,不可厚此薄彼、盲目跟風模仿。三要儘快組織編制《全國鄉村振興空間規劃》,力爭2020年完成全國各級規劃,實現鄉村規劃全覆蓋。同時探索鄉村規劃理論與技術體系,制定技術規程。湖南可在這方面“先行先試”。

3.編制鄉村振興空間規劃的技術方法。鄉村振興空間規劃包括兩個層次六個級別:上層包括國家級、省級和地市級;下層包括縣級、鄉鎮級和村級。可採取上層規劃自上而下、下層規劃自下而上、上下結合、相互銜接的技術路線,採用公眾參與技術,通過政府、專家和公眾代表共同研究、磋商、討論和決策,形成各級規劃。特別是村級規劃技術要建立公眾參與機制和技術規範,擺脫傳統的慣性思維。鄉村規劃應充分認識農業、農村多功能性,採用土地功能分類和多功能性評價成果,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在大尺度範圍編制土地功能分區,在小尺度範圍設計地塊用途。

大力實施生態迴圈農業 加快推進農業綠色發展

張孝岳(省政府參事、省農科院研究員)

生態迴圈農業是按照生態學和經濟學原理,依靠現代生物技術作為核心支撐,運用現代科技成果和管理手段,總結和運用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能夠獲得較高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的現代農業。生態迴圈農業力求從更廣義空間上形成一種良性的生態迴圈,對當代農業的生態改造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也為我國的農業生態環境治理、調整農產品結構、提升農產品品質提供系統解決方案。

要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必須大力實施生態迴圈農業,加快推進我省農業綠色發展。目前,農業環境污染問題仍然突出,耕地復種指數過高,重金屬污染面廣,土地品質嚴重下降,長期過量施用化肥、化學農藥、塑膠薄膜,使土壤酸化和鹽漬化,造成土壤理化性質嚴重惡化。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同時,要把實施修復治理與推動綠色發展統一起來,持之以恆做好這項工作,更好地傳承和維護湖南“魚米之鄉”的美譽。

幾點建議:1.政府積極引導,把生態迴圈農業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長遠戰略來抓。要加快綠色發展,大力發展生態迴圈農業,從根本上解決農業環境問題。需要政府積極組織,部門協同施策,把生態迴圈農業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系統工程,納入經濟、社會、生態發展總體規劃,落實具體措施,堅持常抓不懈,加快推動我省農業綠色發展。2.突出創新重點,優先支持支撐生態迴圈農業的科技創新。重點支持土壤微生物組、農作物微生物組、家養動物腸道微生物組計畫實施。加大對生物肥料,生物農藥,包括生物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等的研發力度。組織植物提取物技術協作攻關,加快成果化,以生產更多的天然食品添加劑、天然飼料添加劑替代化學添加劑。3.構建體制機制一,創新體制機制推動農業綠色發展。4.大力組織培訓,造就一批具有新發展理念的管理者、推動綠色發展的經營者和掌握綠色生產技能的生產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