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廣西龍勝:田園歌聲“唱出”小康路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南寧4月19日電 題:廣西龍勝:田園歌聲“唱出”小康路

新華社記者 唐榮桂

地處廣西北部山區的龍勝各族自治縣主要居住著苗、瑤、侗、壯、漢五個民族, 一度十分閉塞落後, 是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 近年來, 龍勝“靠山吃山”, 打造少數民族特色文化旅遊, 很多少數民族群眾唱著山歌跳著舞搞起了旅遊, 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成為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香餑餑”。

4月18日是農曆三月初三, 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龍脊鎮金江村熱鬧非凡, 來自國內外的遊客把寨子擠得水泄不通, 盡情欣賞瑤族村民帶來的歌舞表演。

金江村的瑤族婦女都留有一頭長髮, 最長的達2.72米, 獨具特色的長髮歌舞倍受歡迎。

金江村文藝骨幹潘繼鳳介紹, 村寨成立了文藝隊, 在專家指導下, 文藝隊編排了曬紅衣、長鼓舞等民族節目, 每天為遊客表演。 “村寨與旅遊公司合作, 門票收入的60%歸村民所有, 2017年接待了約50萬遊客, 最多的村民有2萬多元分紅。 ”

“以前年輕姑娘都外出打工, 現在在家門口就能賺到錢, 基本沒有人外出打工了。 ”談及旅遊帶給金江村的變化, 潘繼鳳快人快語。

“耕田耕地為大本, 哪有唱歌來養家?”在泗水鄉白麵瑤寨, 流傳著這樣一首山歌。 讓村民沒想到的是, 時代真的變了, 以前“不入流”的山歌, 如今是遊客最感興趣的旅遊項目之一。

村民余家妹介紹,

前些年政府引進旅遊公司, 改造村寨基礎設施, 建設瑤族博物館, 遊客紛至遝來。 “45戶村民分成3個小組, 輪流接待遊客, 表演民族歌舞, 唱著歌輕輕鬆松就把錢賺了。 ”

龍脊鎮平安村則依託傳統農耕文化發展特色旅遊。 平安村村民廖道永告訴記者, 平安村是一個壯族村寨, 祖祖輩輩靠在梯田裡種植水稻謀生, 村民長期守著青山綠水過著苦日子。

“農耕有犁田、播種、梳秧、插秧、收割等十來道工序, 從年頭持續到年尾, 道道都有看頭。 ”廖道永介紹, 就拿耦耕來說, 梯田小而散, 有的田牛也轉不過身, 只好妻子在前拉犁, 丈夫在後掌犁, 夫妻協力把田耕。 每年開耕時節, 梯田裡的耦耕夫妻, 竟然成了一道獨特的民俗景觀, 遊客拍照留影不說,

甚至還要下田體驗一把。

秀美的梯田風光和農耕文化吸引著八方來客, 廖道永在村裡開起了客棧, 兒子負責接送客人, 遠嫁到廣州的女兒通過互聯網處理來自海內外的訂單, 一年下來總收入超過70萬元。

依託傳統民族文化這一寶貴資源, 近年來龍勝縣在每個鄉鎮重點打造一個特色節慶, 越來越多的群眾吃上了文化旅遊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