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養生」別把放屁不當回事,三大誤區讓排氣變成癌症!

日常生活中

大家都覺得排氣是一件很丟面子的事情

特別是在公共場合

萬一沒控制住

簡直就想找個地縫鑽進去

不過今天

番茄君想讓大家拋開尷尬

重視排氣這件事

因為它其實是

身體健康狀況的一面鏡子

那麼“屁大點事”

究竟有多重要呢?

今天我們請到的是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附屬新華醫院腫瘤科主任

鄭磊貞 主任醫師

解析排氣背後的健康信號

憋 屁

我們排出的氣體

通常含有氨氣、硫化氫及引哚等

這些都是帶有惡臭的物質

所以氣體才會有味道

而氨氣、引哚等都是對人體有害的氣體

長期養成憋著不放的惡習

讓臭氣積在體內

就會被大腸壁吸收

重新進入血液

在全身流動

影響身體的各個器官

特別是肝臟這類解毒器官

一旦負擔加重

會使肝臟功能減弱

當肝臟功能衰弱時

若是廢氣中所含的氨氣太多

超出肝臟的負荷

就有可能造成意識昏迷

所以一旦我們憋住這些臭氣

不讓這些有毒氣體

以最簡單的方式排出體外

那麼他們就會另覓途徑

這不但增加了身體負擔

還很有可能造成肌體慢性中毒

甚至引起腹部鼓脹、腹膜炎等疾病

所以

該放的時候還得放

千萬別因為習慣憋著

而憋出了大問題

多 屁

正常人平均每天要排氣6至20次不等

當排氣明顯增多時

可能要從三大方面來考慮

第一種在白領人群中最為常見

那就是吞咽空氣

當人在吃得過快

或吞口水次數過多的情況下

就會有大量空氣一起進入體內

久而久之就會產生一種叫作吞氣症的病

需要注意的是

吞氣症的表現

並不只是肚子脹氣

嚴重的還會出現心悸

所以我們要放緩進食速度

讓心情多多放鬆

第二種情況

則是因為吃進去的食物

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

它們被細菌發酵產氣

比如地瓜、洋蔥和馬鈴薯等

如果前兩種情況

都不是你排氣太多的原因

那就需要引起重視了

因為第三種情況已經跟病理有關

如果你的腸道蠕動過快

那就有可能罹患腸易激綜合症

除了排氣量驟然增多外

臨床上的表現還有便秘或腹瀉

也會有腹痛、腹脹等現象

腸易激綜合症

除了嚴重影響日常的生活和正常工作

還可能降低身體的抵抗力

容易轉變為潰瘍性結腸炎

或引起直腸癌等

少 屁 無 屁

不排氣或者少排氣的人是最不健康的

因為這可能代表腸道完全阻塞

或者腸蠕動消失

在醫學上的名詞分別稱為

腸阻塞與腸癱瘓

如果發現排氣或排便量減少

甚至不排氣和排便

那就一定要去醫院檢查了

因為有可能是腸梗阻或者是腫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