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千叮萬囑,你的健康問題總書記很關心

央視網消息:健康, 是每個人的追求, 也是總書記念茲在茲的民生大事。

“要大力發展健康事業, 為廣大老百姓健康服務。 ”4月11日下午, 在結束博鼇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活動後, 習近平考察博鼇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規劃館時, 再次強調了人民健康、經濟發展和發展目標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 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經濟要發展, 健康要上去, 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離不開健康。 ”

人民領袖引領全民健康生活 

許多人都還記得, 三年前, 習近平在同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交流時, 曾語重心長地勸“年輕人不要總熬夜”。

當時, 他分享了自己當縣委書記時的故事:“那個時候我年輕想辦好事, 差不多一個月大病一場。 為什麼呢?老熬夜。 經常是通宵達旦幹。 後來最後感覺到不行, 這麼幹也長不了。

先把自己的心態擺順了, 內在有激情, 外在還是要從容不迫。 ”

這段真情流露的叮囑被網友大量轉發, 大家紛紛表示被總書記溫暖的關懷所感動。

在其他場合, 習近平也多次強調要重視身體健康。 到地方考察時, 遇到老鄉他常常關切詢問:“身體怎麼樣”;對領導幹部, 他提要求:“少出去應酬, 多回家吃飯”“油膩的食物少吃一點對身體還有好處”;看望少年兒童時, 他殷殷囑託:“希望孩子們要文明精神、野蠻體魄, 把身體鍛煉好, 把知識學好。 ”

眾所周知, 習近平是“體育愛好者”, 喜歡游泳、爬山、足球、排球等運動。 他認為“鍛煉身體可以保持身體健康, 也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 2013年, 習近平還在一次外事活動中透露, 自己平常也經常鍛煉, “每天都游1000米”。

“健康既是一種權利, 也是一種責任”。 從喚起全民健身意識的覺醒, 到推動全民健身成為生活方式, 習近平都身體力行, 為人民群眾做出了榜樣。

“全面小康”離不開“全民健康”

“沒有全民健康, 就沒有全面小康。 ”習近平這一重要論斷正是“健康中國”的最佳注腳。

健康之於個人, 是享受幸福生活的前提;于國家, 是開創美好未來的根基;於民族, 則是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 在習近平看來, 必須“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深情承諾, 也是“健康中國”建設穩步推進的動力所在。

2015年,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任務, “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

緊接著, 是一項項部署, 一步步行動。 從2016年召開的新世紀以來第一次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明確提出“以基層為重點, 以改革創新為動力, 預防為主, 中西醫並重, 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人民共建共用”的工作方針;到同年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 為實現“健康中國”目標提供實現路徑;再到黨的十九大報告對“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作出全面部署,

提出“完善國民健康政策, 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無不體現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深邃思考和科學謀劃。

“必須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努力全方位、全週期保障人民健康”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 把准了“健康中國”建設的“脈”, 為其指明了前進方向。

醫療衛生服務直接關係人民身體健康。 為解決“看病難”“看病貴”, 習近平指明“治本之策”, 即“引導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 把健康‘守門人’制度建立起來”。

全民健身是全體人民增強體魄、健康生活的基礎和保障。 習近平指出:“要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關於食品安全保障,習近平提出要求,要嚴把從農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線,“群眾要吃得放心,這是我最關心的。”

保障人民健康的措施,不是一時之策,也不是一隅之策。醫療衛生服務是健康的重要內容,卻不是唯一內容。人口均衡發展、全民體育發展、食品安全保障、生態環境保護等等,都是“健康中國”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

一言以蔽之,即“努力全方位、全週期保障人民健康”。任何地區,無論老幼,無論貧富,普及健康生活勢在必行,完善健康保障不留死角。

2017年春節前夕,習近平考察張家口市崇禮區時,在雪道旁駐足許久,與圍攏過來的運動員和滑雪愛好者親切交流。他提到:“全民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強身健體,就是要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好。”

“健康中國”正向我們走來

4月11日,習近平在博鼇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規劃館考察時,對一個指頭大小的國產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拿起這顆“膠囊”仔細查看,逐一詢問研發和應用情況。

從外形看,這是一顆重不足5克的小小“膠囊”,但實質卻是一個體內濃縮了數百個精密元器件的機器人。受檢者只需隨水將它服下,躺著休息一段時間,即可完成胃鏡檢查。這一領先全球的創新科技在去年的“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上,也曾吸引了眾多觀眾駐足。

這恰恰是對《“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所提“發揮科技創新和資訊化的引領支撐作用”的最有力踐行。

無獨有偶,《綱要》提出的健康城市建設也正如火如荼推進。有分析指出,通過健康城市的建設,可以更好地保證我們更大的區域,比如健康省份乃至整個健康中國目標的實現。與此同時,神州大地湧動著一股健身熱潮:跑步陣營日益壯大,廣場舞熱熱鬧鬧,乒乓球、羽毛球等運動備受青睞……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在“基本醫療保險覆蓋人數超過13億人”“個人衛生支出占比降至20年來最低”等一個個亮眼資料裡,在“居民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已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準,提前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公共衛生整體實力和疾病防控能力上了一個大臺階”等一個個溫暖故事裡,“健康中國”已然向我們慢慢走來。

當前,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進入了實施階段,“國家衛計委”搖身一變“國家衛健委”,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到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從政府職能上更符合‘健康中國’的理念”。奮進新時代,一條“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的嶄新征程正於腳下徐徐展開。(文/蔡純琳)

習近平指出:“要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關於食品安全保障,習近平提出要求,要嚴把從農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線,“群眾要吃得放心,這是我最關心的。”

保障人民健康的措施,不是一時之策,也不是一隅之策。醫療衛生服務是健康的重要內容,卻不是唯一內容。人口均衡發展、全民體育發展、食品安全保障、生態環境保護等等,都是“健康中國”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

一言以蔽之,即“努力全方位、全週期保障人民健康”。任何地區,無論老幼,無論貧富,普及健康生活勢在必行,完善健康保障不留死角。

2017年春節前夕,習近平考察張家口市崇禮區時,在雪道旁駐足許久,與圍攏過來的運動員和滑雪愛好者親切交流。他提到:“全民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強身健體,就是要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好。”

“健康中國”正向我們走來

4月11日,習近平在博鼇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規劃館考察時,對一個指頭大小的國產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拿起這顆“膠囊”仔細查看,逐一詢問研發和應用情況。

從外形看,這是一顆重不足5克的小小“膠囊”,但實質卻是一個體內濃縮了數百個精密元器件的機器人。受檢者只需隨水將它服下,躺著休息一段時間,即可完成胃鏡檢查。這一領先全球的創新科技在去年的“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上,也曾吸引了眾多觀眾駐足。

這恰恰是對《“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所提“發揮科技創新和資訊化的引領支撐作用”的最有力踐行。

無獨有偶,《綱要》提出的健康城市建設也正如火如荼推進。有分析指出,通過健康城市的建設,可以更好地保證我們更大的區域,比如健康省份乃至整個健康中國目標的實現。與此同時,神州大地湧動著一股健身熱潮:跑步陣營日益壯大,廣場舞熱熱鬧鬧,乒乓球、羽毛球等運動備受青睞……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在“基本醫療保險覆蓋人數超過13億人”“個人衛生支出占比降至20年來最低”等一個個亮眼資料裡,在“居民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已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準,提前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公共衛生整體實力和疾病防控能力上了一個大臺階”等一個個溫暖故事裡,“健康中國”已然向我們慢慢走來。

當前,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進入了實施階段,“國家衛計委”搖身一變“國家衛健委”,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到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從政府職能上更符合‘健康中國’的理念”。奮進新時代,一條“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的嶄新征程正於腳下徐徐展開。(文/蔡純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