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9考研:應屆生 PK 往屆生 誰更佔優勢?

考研大軍中, 基本分為兩類同學:應屆生和往屆生。 很多應屆的同學會擔心, 自己還沒有經驗, 能得償所願嗎?往屆生更擔心, 應屆的同學一直處於全身心學習的環境中,

自己感覺都與世隔絕了, 還有勝算嗎?據教育部公佈的資料顯示, 繼2017年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高漲之後, 2018年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繼續高漲, 達到238萬人, 比2017年增加37萬人, 增幅18.4%。 其中, 應屆考生131萬人, 比去年增加18萬人, 往屆考生107萬人, 比去年增加19萬人。 考生中, 往屆生增幅超過應屆生 。 那麼, 相比而言,在研究生考試中誰會更佔據優勢呢?

應屆生 PK 往屆生

備考方面

1考研場所

首先來說, 兩者在備考場所上有較大區別:通常來說在校考生可以直接選擇在校內上自習, 而畢業後再考研究生的話, 考研場所的選擇上比較多樣, 可以是出租屋內, 也可以在高校內。

我們建議畢業考研究生的同學在自己的戶籍所在省選擇一所高校進行備考, 這樣在考研報名的時候會省去很多麻煩, 而且一般在高校內都有著比較濃厚的學習氛圍。 當然也可以在目標院校進行備考, 這樣複試的時候, 我們容易找到學長學姐對我們進行指導。

兩者在住宿問題上也不同:在校生可以直接住在宿舍,

一般也不存在安全問題;但是畢業考研究生的話, 只能是在高校附近租房子或者是租學校床位, 每月的房租也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而且因為晚自習會上到較晚, 所以存在一定的安全問題。

2考研的認知和心態

在校考研究生的話, 我們很容易在同班同學中找到研友, 但我們遇到學習上或者是心態上的都可以得到同學的幫助和支援, 簡要來說, 這類同學處在熟悉的環境當中, 身邊有著熟悉的同學, 會產生一種安全感和歸屬感。 相反, 畢業考研究生的話, 我們可能會去一所陌生的學校備考, 身邊的同學也都是陌生的, 這可能會加深我們的孤獨感。

不過, 畢業後決定考研的同學, 往往有著強烈的考研動機也更能在面臨困難時堅持下來。

這是因為他們在工作中對整個行業有了一定的瞭解, 也更清楚地知道讀研能夠給自己帶來什麼。

 3時間安排

對於在校生而言, 大四的課程安排比較輕鬆, 所以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備考。 而畢業後如果是邊考研邊工作, 不僅工作時間可能會擠壓備考時間, 而且來自工作和考研的雙重壓力也會讓我們疲憊不堪, 所以畢業後想去名校讀研的同學只能在備考和工作兩者中二選一。

報考方面

1報名材料和考點選擇

在報考方面, 兩者也有較大的區別:在校生報名的時候很簡單, 只需拿自己的學生證和身份證就可以, 現場確認也比較簡單。 往屆生的情況就比較複雜, 大體來說,

有兩類情況:一種是戶口不在報考點的, 要單位出示工作證明, 只要證明你在你所報考的市工作即可, 並帶上畢業證和學位證原件;一種是戶口在報考點的, 只需要帶畢業證和學位證原件即可。

2檔案保管

畢業後考研究生的同學還存在著檔案儲存問題。 有的高校會負責將畢業生的檔案寄回戶口所在地的人才中心, 有的高校會直接把檔案發給同學。 切忌, 因為考上研究生後存在調檔問題, 所以檔案千萬不能在一直拿在自己手裡, 我們可以畢業後直接將檔案存在戶口所在地的人才中心。

錄取方面

1關於調檔

調檔是正式錄取前必須辦好的一件事。 每位元考生的檔案在入學之前都必須轉移到研究生院校, 院校核實考生的檔案資訊。 一旦有重大隱瞞或者錯誤,那將是一件後果很嚴重的事情,這也是為什麼檔案不能由個人保管攜帶的原因。由於考生有應屆生和往屆生的差異,所以辦理調檔的時候也要因人而異,大家需要拿調檔函到檔案所在單位按流程辦理轉移事項即可。

(1)應屆生

被院校確定擬錄取之後,所在學院會發給你一張紙,上面寫著調檔函。實際上就是一個證明你已經被這個學校錄取,需要你把檔案從現在的檔案所在地調到學校。拿著調檔函回本科學校,去學校學生管理科檔案室之類的,把這個調檔函交給檔案室的老師,他就會幫你把檔案郵寄到一志願學校。(你可以去領調檔函時問問那個老師具體情況,可能每個院校具體情況不同,當然檔案一般不會讓自己經手)

(2)往屆生

往屆生也和應屆生一樣,大家都會領到調檔函,也需要調取檔案。不過往屆生的檔案有的已經不在本科學校了,在人才市場或者生源地人社局等,大家領到調檔函之後,就拿去自己檔案所在地,交給那得負責人就好。

2關於政審表

畢業政審表是錄取程式中需要準備的一種材料,下面方法不一定完全正確,因為確實每個學校每個地區情況都不一樣,所以僅提供思路,供大家參考。

(1)應屆生

應屆生的很簡單,因為你們都是在校生,所以一切的內容都只要在學校裡搞定即可,包括政審表上要填寫的內容,以及公章等,都是在你們學院或者學校的政教處搞定即可(我當年是直接找我們學院政教處的老師搞定的,有專門的老師負責,他們很清楚,畢竟每年都有考研的學生)。有些學校是在複試的時候就會給你們發政審表,你們複試結束後帶回學校填寫並蓋章寄回去;有些學校是在確定錄取名單後,發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將政審表一起寄過來,然後你們拿到學院裡蓋章重新寄回研究生院校。應屆生的政審表沒有那麼多程式,很簡單。

 (2)往屆生

往屆生的政審表是比較麻煩的,因為你們的工作地點未定,檔案甚至你們都不知道在哪裡,這就有很多麻煩。

① 首先是要區分是否有工作單位。如果有工作單位的話,那麼就由檔案所在的單位來填寫。

② 如果工作的單位沒有接受檔案的許可權或者沒有工作,那麼最好是找自己檔案所在的人才服務中心進行填寫和蓋章,如果人才市場的人比較忙,不願意給你填寫,那就在蓋章後自己由熟悉你的老師或者同時來填寫審查表。

③ 如果自己的檔案已經郵遞回了自己的家鄉,而自己是在學校所在的城市進行考研,那也可以讓老師填寫並由學校蓋章,開頭可以寫“該生在校期間......”,這種情況下考研招生的老師也不會追究。

無論哪種方式,首先是在畢業的時候,知道自己的檔案去向,各地的檔案調動方式不一樣,如果是直接郵遞,那麼要知道郵遞的地址是哪裡,是區裡的人才服務中心還是市里的人才服務中心;如果是先寄給自己再送到人才服務中心的,也要記得及時送達,不要弄丟。

對於政審表的填寫和該蓋章,其實只是一個程式,只要政審意見沒問題,就不會成為錄取的阻礙,一般都不會有問題,就是跑跑腿罷了。所以準備材料的同時也不要忘記複習,複試成績才是最終決定錄取的關鍵。

應屆生較往屆生的四大優勢

1知識

應屆生最容易產生這種想法:往屆生的備考時間長,知識點掌握程度也會較牢固,得分肯定會比自己高。實則不然,就考研政治來說,大綱大幅變動,多達幾十上百處,新增、刪除、變動的知識點考生肯定是要重新記憶的,加上每天的形勢與政策這麼科目的時事政治必定是不斷變化不斷更新的,因此對於往屆生來說,往年所記憶的點需要首先從腦海中刪除然後再重新填充。

但是由於往屆生備考時間戰線拖得較長,變得“懶”起來,給往屆生灌輸新知識的難度也較應屆生大。再者,考生們都會發現這樣的問題,一道題目第一次做會出現錯誤,第二次做有時仍會做錯,而且所犯錯誤一模一樣,這就是說,如果對做題不做好總結工作,不勤思、勤複習,做多少遍也是枉然。

2靈活

應屆生的靈活程度要優於往屆生。往屆生還有一個大敵就是“思維定勢”,這是發揮創新思維的最大障礙,思維總是擺脫不了已有“框框”的束縛,養成一種呆板、機械、千篇一律的解題習慣。而應屆生則不同,他們如同一張白紙,可以隨時吸收最好的解題思路、答題模式,能夠靈活的創新,從這一點上更容易得到閱卷老師的“青睞”。

3心態

往屆生的想要獲得成功的心更為強烈,備考動機更為功利化,心態也更容易出現問題。備考時間拖得過長,有些考生覺得自己越到衝刺期越“學不動了”,變得十分焦慮。而應屆生相比往屆生來說,壓力較小,大不了還可以“重頭再來”。從這一點上,應屆生良好的心態衍生的強大心理會帶領他們走的更遠更好。

4年齡

有些往屆生,或者說是在職考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英語的記憶隨著時間而流逝,且記憶力逐漸減退,對知識點的記憶不如應屆生掌握的迅速、牢固。而應屆生剛剛從大學吸收了最前沿的學科知識,再來參加考研備考,知識具掌握扎實,有連貫性。再者往屆生有些已經成家,需要兼顧更多方面。所以說,應屆生在年齡方面具有一定優勢。

往屆生必須克服的五大障礙

茫茫考研大軍,隊伍依舊在擴大。去年研究生報名人數呈現直線上升趨勢,預估今年考研人數依然會增加。真的有那麼多畢業生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嗎?並不是。雖讓應屆畢業生考研人數有所增大,但更多的是往屆生考生的增加。一些學生畢業後沒有找工作,直接留校複習;部分在職人員參加考試,甚至是辭職考試。往屆考生,每個人考研的緣由都不一樣,相比應屆生,有一些障礙必須克服。

1心態

很多往屆考生,都存在一種普遍現象,就是不能輕鬆上陣。這種心理會一直左右自己,會覺得自己當初是應屆生的時候為什麼沒有考研,為什麼沒有考上等等,覺得自己錯過了考研的最佳時機。往屆生,最應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心態的調整。告訴自己,這是對於夢想的追尋,當下的選擇就是最好的選擇。

 2經濟

很多往屆考生,畢業後沒有找工作,也沒有回家,直接留在學校複習了;還有的考生是辭職考研。不論自己屬於哪一種情況,都需要交房租住宿、吃飯交錢、買書花錢,這個時候,建議考生和家裡好好溝通,能夠得到家人或者朋友的經濟支援。雖然這些花的錢不是很多,但是一份錢難倒英雄,經濟問題也會影響到考研。

 3環境

往屆生就不能住在學校了,但是對於學習這件事,建議還是去高校的自己室,和考研大軍在一起學習,給自己營造一個考研氛圍。很多人都說在哪裡複習都一樣,但事實上,很多人都是會收到周邊環境的影響的。如果周圍的人都是考研,無形中會收到一份相互激勵的能量。

4研友

要不要找一個研友呢?很多人說學習是自己的事,但是還是建議找一個研友。如果是回去高校複習,可以在自習室找一個研友,當然你們不一定需要認識,你可以找一個你們自習室學習很專注的同學,你的目標就是戰勝他,比他去的早,比他走的晚。另外,也可以找網上的研友,你們可以一起分享相關考研訊息等。

5學習

很多人畢業後,已經走過不是學生時代,很難再專注學習。坐在自習室很容易走神,或者是坐不住,一定要去廁所或者是打水什麼的來回溜達。這也不是個別現象,但是請各位以3小時為時間段,嚴格要求自己,因為考研每場考試是三小時,嚴格要求自己,一段時間過後,你自然也就能夠專注了。

應屆生與往屆生誰更“吃香”?

在考研大軍中,往屆生不在少數,那麼在複試中,往屆生與應屆生誰更“吃香”呢?導師到底會更傾向于的張弛有度的往屆生,還是更傾向於朝氣蓬勃、涉世未深,對未來充滿激情的應屆生?

 1因專業而異

眾所周知,專業碩士是相對于學術型學位而言的學位類型,其目的也是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並適應特定行業或職業實際工作需要的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所以,對於專業碩士這種實踐性強的科目,導師更傾向于有工作經驗的往屆生。為什麼這麼說呢?由於考生所考專業實踐性強,以專業實踐為導向,重視實踐和應用,培養在專業和專門技術上受到正規的、高水準訓練的高層次人才。那麼在學習中,也必定是以實踐為基礎,應屆生往往只停留在理論的框架中,很難對所要實踐的東西理解透徹。往屆生通過自己的實踐經驗,一點就通,也具有更強烈的導向性,這會讓導師在教學中得到理想的效果。

 2學習狀態不同

應屆生和往屆生的學習狀態不同,應屆生往往對理論學習抱有一種熱忱的心,而往屆生往往對實踐更感興趣,也許多年的應試學習並沒有讓他們在工作和實踐中吃到什麼“甜頭”,反而是實踐的積累更為有用處,因此往屆生對實踐學習更為看重。就學習狀態而言,“學術研究派”導師更傾向于選擇應屆考生。

一旦有重大隱瞞或者錯誤,那將是一件後果很嚴重的事情,這也是為什麼檔案不能由個人保管攜帶的原因。由於考生有應屆生和往屆生的差異,所以辦理調檔的時候也要因人而異,大家需要拿調檔函到檔案所在單位按流程辦理轉移事項即可。

(1)應屆生

被院校確定擬錄取之後,所在學院會發給你一張紙,上面寫著調檔函。實際上就是一個證明你已經被這個學校錄取,需要你把檔案從現在的檔案所在地調到學校。拿著調檔函回本科學校,去學校學生管理科檔案室之類的,把這個調檔函交給檔案室的老師,他就會幫你把檔案郵寄到一志願學校。(你可以去領調檔函時問問那個老師具體情況,可能每個院校具體情況不同,當然檔案一般不會讓自己經手)

(2)往屆生

往屆生也和應屆生一樣,大家都會領到調檔函,也需要調取檔案。不過往屆生的檔案有的已經不在本科學校了,在人才市場或者生源地人社局等,大家領到調檔函之後,就拿去自己檔案所在地,交給那得負責人就好。

2關於政審表

畢業政審表是錄取程式中需要準備的一種材料,下面方法不一定完全正確,因為確實每個學校每個地區情況都不一樣,所以僅提供思路,供大家參考。

(1)應屆生

應屆生的很簡單,因為你們都是在校生,所以一切的內容都只要在學校裡搞定即可,包括政審表上要填寫的內容,以及公章等,都是在你們學院或者學校的政教處搞定即可(我當年是直接找我們學院政教處的老師搞定的,有專門的老師負責,他們很清楚,畢竟每年都有考研的學生)。有些學校是在複試的時候就會給你們發政審表,你們複試結束後帶回學校填寫並蓋章寄回去;有些學校是在確定錄取名單後,發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將政審表一起寄過來,然後你們拿到學院裡蓋章重新寄回研究生院校。應屆生的政審表沒有那麼多程式,很簡單。

 (2)往屆生

往屆生的政審表是比較麻煩的,因為你們的工作地點未定,檔案甚至你們都不知道在哪裡,這就有很多麻煩。

① 首先是要區分是否有工作單位。如果有工作單位的話,那麼就由檔案所在的單位來填寫。

② 如果工作的單位沒有接受檔案的許可權或者沒有工作,那麼最好是找自己檔案所在的人才服務中心進行填寫和蓋章,如果人才市場的人比較忙,不願意給你填寫,那就在蓋章後自己由熟悉你的老師或者同時來填寫審查表。

③ 如果自己的檔案已經郵遞回了自己的家鄉,而自己是在學校所在的城市進行考研,那也可以讓老師填寫並由學校蓋章,開頭可以寫“該生在校期間......”,這種情況下考研招生的老師也不會追究。

無論哪種方式,首先是在畢業的時候,知道自己的檔案去向,各地的檔案調動方式不一樣,如果是直接郵遞,那麼要知道郵遞的地址是哪裡,是區裡的人才服務中心還是市里的人才服務中心;如果是先寄給自己再送到人才服務中心的,也要記得及時送達,不要弄丟。

對於政審表的填寫和該蓋章,其實只是一個程式,只要政審意見沒問題,就不會成為錄取的阻礙,一般都不會有問題,就是跑跑腿罷了。所以準備材料的同時也不要忘記複習,複試成績才是最終決定錄取的關鍵。

應屆生較往屆生的四大優勢

1知識

應屆生最容易產生這種想法:往屆生的備考時間長,知識點掌握程度也會較牢固,得分肯定會比自己高。實則不然,就考研政治來說,大綱大幅變動,多達幾十上百處,新增、刪除、變動的知識點考生肯定是要重新記憶的,加上每天的形勢與政策這麼科目的時事政治必定是不斷變化不斷更新的,因此對於往屆生來說,往年所記憶的點需要首先從腦海中刪除然後再重新填充。

但是由於往屆生備考時間戰線拖得較長,變得“懶”起來,給往屆生灌輸新知識的難度也較應屆生大。再者,考生們都會發現這樣的問題,一道題目第一次做會出現錯誤,第二次做有時仍會做錯,而且所犯錯誤一模一樣,這就是說,如果對做題不做好總結工作,不勤思、勤複習,做多少遍也是枉然。

2靈活

應屆生的靈活程度要優於往屆生。往屆生還有一個大敵就是“思維定勢”,這是發揮創新思維的最大障礙,思維總是擺脫不了已有“框框”的束縛,養成一種呆板、機械、千篇一律的解題習慣。而應屆生則不同,他們如同一張白紙,可以隨時吸收最好的解題思路、答題模式,能夠靈活的創新,從這一點上更容易得到閱卷老師的“青睞”。

3心態

往屆生的想要獲得成功的心更為強烈,備考動機更為功利化,心態也更容易出現問題。備考時間拖得過長,有些考生覺得自己越到衝刺期越“學不動了”,變得十分焦慮。而應屆生相比往屆生來說,壓力較小,大不了還可以“重頭再來”。從這一點上,應屆生良好的心態衍生的強大心理會帶領他們走的更遠更好。

4年齡

有些往屆生,或者說是在職考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英語的記憶隨著時間而流逝,且記憶力逐漸減退,對知識點的記憶不如應屆生掌握的迅速、牢固。而應屆生剛剛從大學吸收了最前沿的學科知識,再來參加考研備考,知識具掌握扎實,有連貫性。再者往屆生有些已經成家,需要兼顧更多方面。所以說,應屆生在年齡方面具有一定優勢。

往屆生必須克服的五大障礙

茫茫考研大軍,隊伍依舊在擴大。去年研究生報名人數呈現直線上升趨勢,預估今年考研人數依然會增加。真的有那麼多畢業生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嗎?並不是。雖讓應屆畢業生考研人數有所增大,但更多的是往屆生考生的增加。一些學生畢業後沒有找工作,直接留校複習;部分在職人員參加考試,甚至是辭職考試。往屆考生,每個人考研的緣由都不一樣,相比應屆生,有一些障礙必須克服。

1心態

很多往屆考生,都存在一種普遍現象,就是不能輕鬆上陣。這種心理會一直左右自己,會覺得自己當初是應屆生的時候為什麼沒有考研,為什麼沒有考上等等,覺得自己錯過了考研的最佳時機。往屆生,最應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心態的調整。告訴自己,這是對於夢想的追尋,當下的選擇就是最好的選擇。

 2經濟

很多往屆考生,畢業後沒有找工作,也沒有回家,直接留在學校複習了;還有的考生是辭職考研。不論自己屬於哪一種情況,都需要交房租住宿、吃飯交錢、買書花錢,這個時候,建議考生和家裡好好溝通,能夠得到家人或者朋友的經濟支援。雖然這些花的錢不是很多,但是一份錢難倒英雄,經濟問題也會影響到考研。

 3環境

往屆生就不能住在學校了,但是對於學習這件事,建議還是去高校的自己室,和考研大軍在一起學習,給自己營造一個考研氛圍。很多人都說在哪裡複習都一樣,但事實上,很多人都是會收到周邊環境的影響的。如果周圍的人都是考研,無形中會收到一份相互激勵的能量。

4研友

要不要找一個研友呢?很多人說學習是自己的事,但是還是建議找一個研友。如果是回去高校複習,可以在自習室找一個研友,當然你們不一定需要認識,你可以找一個你們自習室學習很專注的同學,你的目標就是戰勝他,比他去的早,比他走的晚。另外,也可以找網上的研友,你們可以一起分享相關考研訊息等。

5學習

很多人畢業後,已經走過不是學生時代,很難再專注學習。坐在自習室很容易走神,或者是坐不住,一定要去廁所或者是打水什麼的來回溜達。這也不是個別現象,但是請各位以3小時為時間段,嚴格要求自己,因為考研每場考試是三小時,嚴格要求自己,一段時間過後,你自然也就能夠專注了。

應屆生與往屆生誰更“吃香”?

在考研大軍中,往屆生不在少數,那麼在複試中,往屆生與應屆生誰更“吃香”呢?導師到底會更傾向于的張弛有度的往屆生,還是更傾向於朝氣蓬勃、涉世未深,對未來充滿激情的應屆生?

 1因專業而異

眾所周知,專業碩士是相對于學術型學位而言的學位類型,其目的也是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並適應特定行業或職業實際工作需要的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所以,對於專業碩士這種實踐性強的科目,導師更傾向于有工作經驗的往屆生。為什麼這麼說呢?由於考生所考專業實踐性強,以專業實踐為導向,重視實踐和應用,培養在專業和專門技術上受到正規的、高水準訓練的高層次人才。那麼在學習中,也必定是以實踐為基礎,應屆生往往只停留在理論的框架中,很難對所要實踐的東西理解透徹。往屆生通過自己的實踐經驗,一點就通,也具有更強烈的導向性,這會讓導師在教學中得到理想的效果。

 2學習狀態不同

應屆生和往屆生的學習狀態不同,應屆生往往對理論學習抱有一種熱忱的心,而往屆生往往對實踐更感興趣,也許多年的應試學習並沒有讓他們在工作和實踐中吃到什麼“甜頭”,反而是實踐的積累更為有用處,因此往屆生對實踐學習更為看重。就學習狀態而言,“學術研究派”導師更傾向于選擇應屆考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