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殲20戰鬥機有鴨翼真的不隱身嗎?

這個問題是百年老哏, 鴨翼不隱身, 鴨翼長在別人的飛機上才是好鴨翼, 美國人嚎了很多年, 俗話說, 謊言重複一百萬遍就是真理, 究竟鴨翼隱身不隱身, 我們先不下結論, 先從隱身的常識開始說起。

大家都知道, 隱身技術, 學名叫低可探測性技術, 簡單點就是說, 讓敵人很難發現的技術。

敵人用啥手段來發現目標?

大家都知道, 現在發現飛機有這麼幾手, 一個是雷達, 號稱千里眼, 可以發現目標從幾十到幾百都可以, 風雨無阻, 白天黑夜, 颳風大霧, 沙塵都可以暢通無阻, 這是飛機的主要敵人, 也是隱身設計的重中之重。

雷達是飛機的天生大敵, 被敵人雷達早早發現不及時想辦法的話飛行員可以燒紙了。

另外一個就是光電, 大部分是紅外探測器, 這種探測器對於高熱目標比較有效, 尤其是屁股沖後開加力的時候, 發現距離比較遠, 能達到幾十甚至上百公里,

不過, 真正作戰, 大部分敵機都沖你飛過來, 熱信號縮了幾個量級, 比較難發現, 而且整個空餘搜索速度和效率差雷達太多, 遺漏嚴重, 而且虛警率幾十年居高不下, 實際上用處不太大, 最近些年利用相控陣技術搞成了凝視陣面紅外探測器, 才稍好點。

最後一個就是電子偵察定位, 從理論上, 飛機只要發射電磁波就可以收到, 尤其是飛機作戰經常需要開雷達, 干擾設備, 不過雷達和干擾設備開啟時間很有限, 對於作戰的幫助不太大, 三代機和三代半對開啟雷達的時機和持續時間控制很嚴格, 儘量減小暴露時間, 這個是過去三代機三代半的固有毛病, 到了四代機, 依靠LPI低截獲概率技術, 將雷達波擴散到超級寬的頻率,

每段頻率都控制發射功率, 而且偽裝成背景雜音, 最終使得敵人感受不到威脅。

F35肥的像頭豬, 但是隱身性能好, 機身外形設計講究, 依靠了LPI雷達, 照樣大殺四方

有人就問了, 雷達波無線電信號接受不是很容易嗎?為啥感受不到?

理由就是, 在典型戰場上,

幾乎每秒鐘會有上百萬個無線電信號, 假如不過濾的話, 那啥都不用幹了, 螢幕花花的一片, 現在的四代機射頻隱身就是用這個原因, 儘量擴展頻段, 降低發射功率, 偽造特徵信號, 讓敵人的電子戰設備不起反應, 簡單點說, 就是特種部隊潛伏偽裝術, 外表儘量整的和背景一樣。

隱身設計的重點在雷達隱身, 雷達的原理大家都清楚, 是利用從目標反射回來的雷達波檢測目標的。

而雷達隱身的原理很簡單, 讓目標不反射到雷達, 或者少反射雷達波能量就行了, 因為整個戰場充滿了無線電波, 雷達反射波能量足夠低的, 實際上等於探測不到, 就像你從一堆螞蟻裡面找出特定的某一隻一樣困難。

如何做到雷達隱身呢?

我們看看幾個圖就清楚了。

平板正對雷達波形成鏡面反射, 雷達波高到頂天, 這是隱身設計的最大忌諱, 必死無疑

將平板向後傾斜30度左右,雷達反射截面降低10000倍,這就是隱身飛機的主要設計原則

現在將邊緣也傾斜起來,不正對雷達,雷達反射截面下降更多

可以看到,同是一塊方板,我們把它用不同的角度對準雷達,反射的截面積從1000平方公尺變成0.001平方公尺,雷達反射截面積相差100萬倍!

我們看看殲20的設計。

讓我們看看殲20,細節設計和上面說的原理類似

有人說鴨翼不隱身,其實這是極端的無知,美國F22隱身不隱身?

說美國F22不隱身的請站出來?

有人說了,F22前面沒有鴨翼啊,問題是,F22有平尾啊,平尾就是鴨翼放後邊罷了。

有人的理由就是,平尾有機翼遮擋,不影響隱身?!

問題來了,難道平尾不會動作?一動的時候和鴨翼有啥不同?

有人繼續狡辯,鴨翼前面有尖點,不隱身!

難道平尾沒尖點?合著尖點在美國飛機上就是隱身,在中國飛機上就不行?

還有啊,飛機尖點不隱身,我可以找個例子出來,真的很尖。

找尖點啊,殲20飛機還有不少,我也給貢獻點猛料。

老闆,殲20除了鴨翼有尖點,機頭也有,鐵定不隱身!

大方的人有福氣,我繼續做貢獻。

兄弟們,這裡有個尖點,不隱身!!

這是F22,機頭找到尖點了,所以,F22不隱身。

兄弟們,這裡還有個尖點,更不隱身

這是F35,機頭也找到尖點,所以F35也不隱身。

美國人搞定的機頭尖點,中國人就搞不定機頭尖點?中國人搞得定機頭尖點,難道搞不定鴨翼尖點?

這種高等跪族邏輯,我們服了。

我國殲20隱身設計總師桑建華,遇到記者問鴨翼尖點不隱身的問題,就一句話,飛機隱身很好。

當然,咋個處理找個尖點?

所謂鴨式佈局不利於隱身的缺陷只是一個偽命題罷了,實際上並不存在。用美國人的例子來說吧,美帝的JAST全尺寸鴨式佈局模型的RCS測試結果是並不比F35選用的常規佈局方案有什麼差別。

某位資深人士的回答:

“鴨式的隱身設計原則和常規佈局的沒有太大區別,一般來說不管是常規佈局還是鴨式佈局,它們的可動翼面都是按照巡航狀態來處理隱身狀態的,機動的時候基本 不考慮或者只是做一定手段控制,但不限制指標。

F22做高機動時候是不隱身的,殲20也一樣

鴨式佈局和常規佈局設計的差別主要在於前向因為前翼的存在比常規佈局多一個散射區,但集中輻射的原則還是不 變的,前翼的前後緣平行,前翼本身可以採用效率比較高的結構性隱身,輻射的主要難點在於翼根部的機身 部分,這和常規佈局的前緣襟翼根部的難點一樣,處理方式也基本一樣,這方面正常佈局和鴨式佈局的rcs差別要到0.001以後才會體現出明顯的區別。

前翼 的存在較為複雜的是因為它們的尺寸比較小,對於一些中長波雷達外型隱身效果不佳,基本需要採用特定波段的窄帶吸收和專用塗層的配合才有比較好的效果,同樣 的問題在常規佈局上也有,它們在一些很少的特定角度上會因為機翼的遮罩而佔據優勢。

這就是殲20正常巡航狀態,不掛肚皮下的透鏡,雷達基本看不到

綜合而言,鴨式佈局因為機翼面積大,機翼根弦長,占位多,隱身效果更好,垂尾機翼前翼分佈合理,干涉少,綜合周向隱身比常規佈局略有優勢,總體上來說鴨式佈局和常規佈局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

將平板向後傾斜30度左右,雷達反射截面降低10000倍,這就是隱身飛機的主要設計原則

現在將邊緣也傾斜起來,不正對雷達,雷達反射截面下降更多

可以看到,同是一塊方板,我們把它用不同的角度對準雷達,反射的截面積從1000平方公尺變成0.001平方公尺,雷達反射截面積相差100萬倍!

我們看看殲20的設計。

讓我們看看殲20,細節設計和上面說的原理類似

有人說鴨翼不隱身,其實這是極端的無知,美國F22隱身不隱身?

說美國F22不隱身的請站出來?

有人說了,F22前面沒有鴨翼啊,問題是,F22有平尾啊,平尾就是鴨翼放後邊罷了。

有人的理由就是,平尾有機翼遮擋,不影響隱身?!

問題來了,難道平尾不會動作?一動的時候和鴨翼有啥不同?

有人繼續狡辯,鴨翼前面有尖點,不隱身!

難道平尾沒尖點?合著尖點在美國飛機上就是隱身,在中國飛機上就不行?

還有啊,飛機尖點不隱身,我可以找個例子出來,真的很尖。

找尖點啊,殲20飛機還有不少,我也給貢獻點猛料。

老闆,殲20除了鴨翼有尖點,機頭也有,鐵定不隱身!

大方的人有福氣,我繼續做貢獻。

兄弟們,這裡有個尖點,不隱身!!

這是F22,機頭找到尖點了,所以,F22不隱身。

兄弟們,這裡還有個尖點,更不隱身

這是F35,機頭也找到尖點,所以F35也不隱身。

美國人搞定的機頭尖點,中國人就搞不定機頭尖點?中國人搞得定機頭尖點,難道搞不定鴨翼尖點?

這種高等跪族邏輯,我們服了。

我國殲20隱身設計總師桑建華,遇到記者問鴨翼尖點不隱身的問題,就一句話,飛機隱身很好。

當然,咋個處理找個尖點?

所謂鴨式佈局不利於隱身的缺陷只是一個偽命題罷了,實際上並不存在。用美國人的例子來說吧,美帝的JAST全尺寸鴨式佈局模型的RCS測試結果是並不比F35選用的常規佈局方案有什麼差別。

某位資深人士的回答:

“鴨式的隱身設計原則和常規佈局的沒有太大區別,一般來說不管是常規佈局還是鴨式佈局,它們的可動翼面都是按照巡航狀態來處理隱身狀態的,機動的時候基本 不考慮或者只是做一定手段控制,但不限制指標。

F22做高機動時候是不隱身的,殲20也一樣

鴨式佈局和常規佈局設計的差別主要在於前向因為前翼的存在比常規佈局多一個散射區,但集中輻射的原則還是不 變的,前翼的前後緣平行,前翼本身可以採用效率比較高的結構性隱身,輻射的主要難點在於翼根部的機身 部分,這和常規佈局的前緣襟翼根部的難點一樣,處理方式也基本一樣,這方面正常佈局和鴨式佈局的rcs差別要到0.001以後才會體現出明顯的區別。

前翼 的存在較為複雜的是因為它們的尺寸比較小,對於一些中長波雷達外型隱身效果不佳,基本需要採用特定波段的窄帶吸收和專用塗層的配合才有比較好的效果,同樣 的問題在常規佈局上也有,它們在一些很少的特定角度上會因為機翼的遮罩而佔據優勢。

這就是殲20正常巡航狀態,不掛肚皮下的透鏡,雷達基本看不到

綜合而言,鴨式佈局因為機翼面積大,機翼根弦長,占位多,隱身效果更好,垂尾機翼前翼分佈合理,干涉少,綜合周向隱身比常規佈局略有優勢,總體上來說鴨式佈局和常規佈局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