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沒有我拐不走的孩子!——人販騙術再升級,學會這些才能保護孩子

文︱豆豆的小後媽

清明節前後短短7天內, 3孩兒失蹤, 2孩兒遇害!

兩個女孩, 一個10歲, 一個13歲。

10歲的施琳燕, 放學路上失去了聯繫, 員警反復比對監控錄影, 最後找到的, 卻是孩子的遺體。

可是等來的, 卻是孩子已經遇害的消息。

可是清明節前後七天內, 另外還有兩個女孩, 一個男孩, 至今下落不明。

拐走一個孩子, 到底有多容易?

我們把孩子捧在手心兒, 我們相信絕不會讓孩子有任何閃失, 我們心存僥倖:「哪兒有那麼多人販子啊?」

即便如此, 我們從不敢大意, 對孩子耳提面命:「不要吃陌生人的東西、不能跟陌生人走!」

我們有時擔心得要命, 生怕自己有哪一句話沒叮囑到:

有時又很自信, 相信孩子把我們的話聽了進去:

那麼, 真實的效果如何呢?

孩子真的不會跟著陌生人走嗎?

國外有很多街頭實驗:

實驗結果讓所有媽媽觸目驚心!

被測試的三個孩子, 無一例外跟著陌生的實驗人員離開了媽媽的視線, 理由僅僅是想去看看「小狗」。

國內也有類似的實驗。

實驗人員隨機選取了幼稚園、小學、超市、火車站、公園五個地點,

通過問路、謊稱是家長朋友、以玩具或零食吸引等方式進行類比測試。

測試了50名3~10歲的兒童, 結果有42名孩子被「拐走」!

天天對孩子進行防拐教育, 為什麼孩子還是那麼容易相信陌生人?

原因大概是我們往往低估了孩子本性的良善和不設防, 也難以窺見他人人性中的醜惡的緣故罷!

人販子的騙術有多「高明」?

拐賣兒童犯罪為何屢禁不止?

國內最大的民間尋子網站「寶貝回家」成立於2007年, 到今年已是第11個年頭。 截至發稿, 網站上還有41080個家庭在尋找失蹤的孩子。

10年時間裡, 走失及被拐的孩子回家的案例只有2124件。

這背後, 還有多少個破碎的家庭, 每天煎熬地等待著孩子的消息。

創始人張寶豔說:「按我們現在的尋人速度,

再尋一百年也尋不完。

為什麼拐賣兒童犯罪屢禁不止?

是輿論不關注嗎?

打拐電影從《親愛的》到《失孤》, 拍了一部又一部。

是公眾不關心嗎?

是刑罰不嚴厲嗎?

過去拐賣兒童罪3年以上10年以下的刑罰, 現在改為最高可處死刑, 買賣同罪!

《透明人》節目中, 「寶貝回家」創始人張寶豔說出了另一個原因: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學學院副教授李春雷說:「買賣兒童幾近市場化,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地下黑色利益鏈。」

而在近兩年打拐形勢日益嚴峻的情況下,「貨源不足」,收養市場供不應求,巨大的利益誘惑更使犯罪分子不惜鋌而走險當街搶孩子,甚至在網路論壇、QQ群中半公開買賣!

你敢在公眾場所讓孩子獨處嗎?

人人心中,都有野獸。

團夥作案的拐賣案件,涉案人員眾多,順藤摸瓜,一定程度加大了破案幾率,而那些隨機作案,才是拐賣兒童案件中最難破獲的。

三年前,5歲的小霞偷偷跑出家玩,路上遇到一對夫妻。這對夫妻沒有孩子,於是便把小霞拐回了家,對外稱是女方弟弟家的孩子。

三年來,他們強迫小霞叫他們爸爸媽媽,不叫便打,而所謂的「養母」,更是動輒用剪子扎手,用棍子打腦袋,白天把小霞鎖在屋子裡,晚上綁著她的手,出去撿廢品。

三年來,小霞的媽媽瘋狂尋找她,三年後,小霞找到機會跑了出來,一路走一路問,走了四個多小時,奇跡般出現在自己家門口。

可這,並不是故事的美好結局。

地獄般的遭遇,讓小霞受到嚴重刺激,患上癲癇及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時常昏倒,喜怒無常,等待這個家庭的,是漫長的恢復期,而對孩子造成的創傷,一輩子也難以癒合。

如何才能降低孩子被拐的風險?

經常進行「防拐演習」,由家裡一位成員假扮人販子,嘗試誘拐孩子,以遊戲的方式,教會孩子面對各種情況該如何應對。

當遇到暴力搶奪孩子的犯罪分子時,家長和孩子要儘量引起周圍人注意,不要說「我不認識他們」等解釋性語言,而是簡潔地告訴圍觀群眾「人販子,報警!」同時在掙扎過程中破壞周圍群眾財物,讓群眾幫助攔下犯罪分子。

剛被劫持時,哭鬧引注意。

被劫上車後,冷靜尋時機。

遇到員警時,配合得解救。

防患於未然,對孩子的安全教育,多麼繁瑣也不為過。

不要想著先記下,以後有機會再搞演習;不要覺得這種小概率事件永遠不會發生在我們身上。

哪怕只有千萬分之一的被拐幾率,也會造成整個家庭的悲痛欲絕和追悔莫及!

作為沒有遭遇過這樣小概率事件的我們,也可以為「打拐」事業盡一份力。

生活中的我們,可以多多留意有以下特徵的人,特別是在車站或長途車、火車上:

1.懷抱的孩子長時間昏睡不醒的;

2.懷抱嬰幼兒的女子對孩子哭鬧不管不顧,長時間不喂水餵奶的;

3.男子懷抱小孩,沒有女性陪同,表情緊張,神情可疑的;

4.多名女性每人懷抱一個嬰兒,另有隨行者專門看管行李;

5.兒童一直哭鬧要找爸媽,而隨行大人神情緊張且不耐煩的。

當遇到這種情況,請在注意保護好自己的安全同時,拍照或記錄下可疑人的特徵,及時報警。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也許我們提供的一條微小的線索,就是被拐兒童全家在絕境中唯一的希望。

作者介紹

豆豆的小後媽,嫁給大叔的90後,憑空掉下一個帥兒子,開啟幸福的為母之路。廣告策劃人,晉江小說簽約作者,自由撰稿人。文章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凱叔講故事 ID:kaishujianggushi”。

如果覺得文章有價值,歡迎轉發。

更多精彩內容請搜索微信公眾號:尹建莉父母學堂

所有家庭教育問題這裡都有答案。

「寶貝回家」創始人張寶豔說出了另一個原因: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學學院副教授李春雷說:「買賣兒童幾近市場化,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地下黑色利益鏈。」

而在近兩年打拐形勢日益嚴峻的情況下,「貨源不足」,收養市場供不應求,巨大的利益誘惑更使犯罪分子不惜鋌而走險當街搶孩子,甚至在網路論壇、QQ群中半公開買賣!

你敢在公眾場所讓孩子獨處嗎?

人人心中,都有野獸。

團夥作案的拐賣案件,涉案人員眾多,順藤摸瓜,一定程度加大了破案幾率,而那些隨機作案,才是拐賣兒童案件中最難破獲的。

三年前,5歲的小霞偷偷跑出家玩,路上遇到一對夫妻。這對夫妻沒有孩子,於是便把小霞拐回了家,對外稱是女方弟弟家的孩子。

三年來,他們強迫小霞叫他們爸爸媽媽,不叫便打,而所謂的「養母」,更是動輒用剪子扎手,用棍子打腦袋,白天把小霞鎖在屋子裡,晚上綁著她的手,出去撿廢品。

三年來,小霞的媽媽瘋狂尋找她,三年後,小霞找到機會跑了出來,一路走一路問,走了四個多小時,奇跡般出現在自己家門口。

可這,並不是故事的美好結局。

地獄般的遭遇,讓小霞受到嚴重刺激,患上癲癇及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時常昏倒,喜怒無常,等待這個家庭的,是漫長的恢復期,而對孩子造成的創傷,一輩子也難以癒合。

如何才能降低孩子被拐的風險?

經常進行「防拐演習」,由家裡一位成員假扮人販子,嘗試誘拐孩子,以遊戲的方式,教會孩子面對各種情況該如何應對。

當遇到暴力搶奪孩子的犯罪分子時,家長和孩子要儘量引起周圍人注意,不要說「我不認識他們」等解釋性語言,而是簡潔地告訴圍觀群眾「人販子,報警!」同時在掙扎過程中破壞周圍群眾財物,讓群眾幫助攔下犯罪分子。

剛被劫持時,哭鬧引注意。

被劫上車後,冷靜尋時機。

遇到員警時,配合得解救。

防患於未然,對孩子的安全教育,多麼繁瑣也不為過。

不要想著先記下,以後有機會再搞演習;不要覺得這種小概率事件永遠不會發生在我們身上。

哪怕只有千萬分之一的被拐幾率,也會造成整個家庭的悲痛欲絕和追悔莫及!

作為沒有遭遇過這樣小概率事件的我們,也可以為「打拐」事業盡一份力。

生活中的我們,可以多多留意有以下特徵的人,特別是在車站或長途車、火車上:

1.懷抱的孩子長時間昏睡不醒的;

2.懷抱嬰幼兒的女子對孩子哭鬧不管不顧,長時間不喂水餵奶的;

3.男子懷抱小孩,沒有女性陪同,表情緊張,神情可疑的;

4.多名女性每人懷抱一個嬰兒,另有隨行者專門看管行李;

5.兒童一直哭鬧要找爸媽,而隨行大人神情緊張且不耐煩的。

當遇到這種情況,請在注意保護好自己的安全同時,拍照或記錄下可疑人的特徵,及時報警。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也許我們提供的一條微小的線索,就是被拐兒童全家在絕境中唯一的希望。

作者介紹

豆豆的小後媽,嫁給大叔的90後,憑空掉下一個帥兒子,開啟幸福的為母之路。廣告策劃人,晉江小說簽約作者,自由撰稿人。文章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凱叔講故事 ID:kaishujianggushi”。

如果覺得文章有價值,歡迎轉發。

更多精彩內容請搜索微信公眾號:尹建莉父母學堂

所有家庭教育問題這裡都有答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