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習與思考】有效表達 良好溝通 積極心態

一、有效表達是管理者實現有效管理的必要基礎

表達, 現代漢語詞典的定義是:表示(思想、感情)。 很簡潔、也很抽象, 好像不太容易理解。

但是, 每個人都有過表達的經歷, 仔細回憶就會發現, 正如課程中所學, 我們每一次完整的表達總是要經過以下幾個階段:首先是分析思想, 即想清楚為什麼要表達, 其次組織思想, 即想明白怎樣去表達, 最後是呈現思想, 即用某種方式(口頭、書面或身體語言)完成表達。

因此, 我們從表達經歷的幾個階段可以得出一個關於表達的更具體的定義, 即:表達是將思維所得的成果用語言語音語調、表情、行為等方式反映出來的一種行為。

我們每一次的表達, 都是以溝通、交際、傳播為目的, 以物、事、情、理為內容, 以語言為工具, 以聽者、讀者為接收物件。

顯然, 表達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表達者是否能實現表達的目的, 是否能與表達的物件進行有效的溝通,

獲得有效的交際和傳播。

那麼, 管理者為什麼首先要學會如何有效表達呢?下面的資料也許可以說明理由, 一個成功的管理者約有70%以上的時間用於社會交往和溝通, 而表現平平的管理者不超過50%。

也就是說, 能否進行有效的社交和溝通將對管理者能否實現有效管理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而我們前面的分析表明, 有效的社交和溝通的根本在於有效的表達。 因此, 如何實現有效的表達, 對管理者來說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相信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歷, 就是在與人交往中, 有的人講話我們很容易明白, 有的人講話理解起來很費勁;有的人話不多, 但我們印象深刻, 而有的人講了很長時間, 好像內容很豐富,

但我們聽完就忘了。

從表達結果上來看, 前者是有效的, 後者是無效的。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讓我們再回顧一下表達的流程。 首先是分析思想, 然後組織思想, 最後呈現思想, 完成表達。

從三階段的先後順序可以看出分析思想是基礎, 組織思想是保證, 呈現思想是體現。 思想沒分析透, 不清楚自己表達的目的, 組織思想自然無從談起, 呈現思想就更沒有保證;又或清楚表達的目的, 但思想組織得無序, 呈現思想時就可能出現邏輯混亂;又或前兩步都做好了, 但呈現思想沒有方法和技巧, 結果還是功虧一簣, 別人聽不懂你在說什麼。

由此可以看出, 三個階段是互相支撐, 缺一不可的。 管理者只有做到透徹分析、目的明確,

有序組織、理清思路, 豐富技巧、呈現有力, 才可以實現有效表達, 為實現有效管理奠定堅實基礎。

二、良好溝通是管理者實現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

管理者的工作職能是什麼?有一個很簡明的描述:管理者是通過別人來完成工作。 也就是說, 管理者的工作主要是與人打交道。 正如我們前面提到的, 成功的管理者在工作中用於社交和溝通的時間超過70%。

另據有關資料, 工作中70%的錯誤是有不善溝通造成的。 因此, 對管理者來說, 學會良好溝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如何實現良好的溝通?跟“呈現思想”需做好“分析思想、組織思想”等前期準備工

作一樣, 溝通前的充分準備是必不可少的。

根據溝通心理學, 人格、情緒、動機、說服與影響的規律都是影響溝通的心理因素,

正如課程中“鱷魚河的故事”告訴我們, 每個人都是有差異的個體,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 每個人都不喜歡被說服, 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對的, 每個人都會為了面子而堅持, 而非理性使然。

因此, 進行良好溝通之前首先要承認人與人的差異, 建立平等關係;其次, 要充分瞭解溝通物件的特質, 如性格、思維方式、價值觀、立場和視角、利益所屬, 建立信任基礎。 只有真正做到了彼此平等、相互尊重, 彼此信任、相互理解, 才可能實現真正的溝通。

對管理者來說, 通常會有三種類型的溝通:向上溝通、水準溝通和向下溝通。 三種溝通類型方向不同、物件不同, 自然溝通的方式也應有所區別。

在向上溝通時,我們通常是有事需要上司拿主意,那我們是應該直接問上司這個事情該怎麼辦,還是自己先想好幾種方案,然後供領導選擇參考?哪一種方法會使溝通更順暢、更有效、更節約時間也更能獲得上司認可?相信每一個管理者憑經驗都會選擇第二種。

可以看到,前一種是出問答題,下屬在溝通前沒有做任何準備,在溝通時也並未提供對上司應有的資訊支援,而上司則需要花時間從零思考,這對上司來說時間和精力上可能都不允許,溝通結果將大打折扣。

後一種是出選擇題,下屬在溝通前站在溝通對象—上司的角度進行了認真思考,並對自己作為下屬應盡的職責有很清晰的認識,因此與上司的溝通結果會更富有成效。

水準溝通是指管理者與不同部門但級別相同的其他管理者進行的溝通,也是被認為三種溝通中難度最高,最考驗管理者溝通能力的一種溝通。水準溝通的障礙究竟在哪裡?有關分析表明,以下幾方面是阻礙水準溝通的主要因素:

一是:過分看重本部門、忽視其他部門;

二是:失去了權利的強制性;

三是:人性的弱點-盡可能把責任推給別人;

四是:部門間的利益衝突—唯恐別的部門比自己強。

在實際工作中,可以發現不管我們是哪個部門,我們對自己部門的評價都與其他部門對我們的評價相去甚遠,但是作為一個整體,各個部門的合作又是相輔相成、必不可少的。

水準溝通中的雙方權力處於水準位置,失去了強制性(權利的強制性因素會在向下溝通中產生影響),如果雙方非要堅持自己是對的,以排斥的心態應付對方,再加上人性固有的弱點,溝通顯然無法順利進行。

正因為因此,水準溝通中的彼此理解、相互尊重顯得尤為重要。雙方只要在堅持自己原則的同時,承認對方的觀點,體諒對方的難處,以真誠、主動的積極態度,開誠佈公地闡明自己的觀點,就能夠順利消除對方的猜忌和不信任,實現雙方的良性互動。

對管理者來說,最常見的溝通就是向下溝通,即與下屬溝通。管理者需向員工佈置任務,任務完成出色時會讚美員工,任務完成不好時會批評員工,這些都是靠溝通來完成的。

如果佈置了任務,員工卻沒能按時高質完成,讚美了員工,員工卻並不領情,批評了員工,員工卻不服氣,管理者也許覺得委屈,但更應該想想是哪裡出了問題,需要如何改進。

如佈置任務時,是否明確了時間期限和完成標準,是否詢問了員工有無困難,需要哪些支援,如果不能按要求完成會造成什麼後果;讚美時是真誠的還是敷衍的,是描述了客觀事實還是泛泛而言,是很及時還是延遲的;批評時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是溫和而堅定的還是粗暴而猶豫的、是私下裡還是公開的、是有激勵的還是“雪上加霜”的。

員工只會在對管理者有了能力認同和情感認同後,才會對管理者的溝通做出積極反應。管理者如何獲得員工的認同?此次培訓中所介紹的“共情”、欣賞式探尋等溝通技巧為我們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彌補了管理者在溝通技巧上的不足。

三、積極心態是管理者實現有效管理的必要保證

什麼是積極的心態,有一種描述很形象:越是黑暗的時候,越看得到希望的星光燦爛。

其實每個人都知道,事物永遠是陰陽同存,只不過積極的心態看到的永遠是事物好的一面,而消極的心態只看到不好的一面。積極的心態能把壞的事情變好,消極的心態能把好的事情變壞。

管理者是什麼樣的心態,不僅關乎管理者自身,還會影響到團隊成員和整體工作氛圍,進而影響團隊業績,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公司業績和發展。不同的是,一個樂觀、堅韌的管理者帶來的是正面影響,而一個悲觀、脆弱的管理者將帶來負面影響。由此可見,保持積極的心態是管理者必須修煉的一項本領。

現代社會中,每個人都有來自工作、家庭、社會等的很多壓力,但不同的人對壓力的認知和反應卻不一樣,有人視壓力為動力,樂於挑戰,有人會覺得“壓力山大”,急於逃避。

根據心理專家分析,這種個體差異主要是由環境因素和個人因素決定的。環境因素不可改變,但個人因素卻是可以優化的。

正如有一句很著名的話所說:如果我們不能改變環境,至少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對待事情的態度。也就是說在外界已不可改變的情況下,與其選擇悲觀抱怨,不如選擇樂觀積極,我們不能樣樣順利,但我們可以事事盡心。

如果保持積極的心態,在壓力面前我們就不會選擇抱怨、逃避、遷怒他人,而是選擇靜下心來客觀地分析自己對壓力的認知,從生理信號、情緒信號、精神信號、行為信號等方面瞭解自己的壓力情緒狀況,找到導致壓力產生的心理根源,明確現狀目標,進行內省接納,實施計畫行動。也只有這樣,我們才可能最終成為一個“自我覺察、敬業樂業,不斷完善,超越自我”的具有積極心態的管理者。

綜合以上三個方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作為一個管理者,有效表達、良好溝通、積極心態是必備的三種素質,三者相互支撐、共同作用,幫助我們不斷克服困難、努力前行。

在向上溝通時,我們通常是有事需要上司拿主意,那我們是應該直接問上司這個事情該怎麼辦,還是自己先想好幾種方案,然後供領導選擇參考?哪一種方法會使溝通更順暢、更有效、更節約時間也更能獲得上司認可?相信每一個管理者憑經驗都會選擇第二種。

可以看到,前一種是出問答題,下屬在溝通前沒有做任何準備,在溝通時也並未提供對上司應有的資訊支援,而上司則需要花時間從零思考,這對上司來說時間和精力上可能都不允許,溝通結果將大打折扣。

後一種是出選擇題,下屬在溝通前站在溝通對象—上司的角度進行了認真思考,並對自己作為下屬應盡的職責有很清晰的認識,因此與上司的溝通結果會更富有成效。

水準溝通是指管理者與不同部門但級別相同的其他管理者進行的溝通,也是被認為三種溝通中難度最高,最考驗管理者溝通能力的一種溝通。水準溝通的障礙究竟在哪裡?有關分析表明,以下幾方面是阻礙水準溝通的主要因素:

一是:過分看重本部門、忽視其他部門;

二是:失去了權利的強制性;

三是:人性的弱點-盡可能把責任推給別人;

四是:部門間的利益衝突—唯恐別的部門比自己強。

在實際工作中,可以發現不管我們是哪個部門,我們對自己部門的評價都與其他部門對我們的評價相去甚遠,但是作為一個整體,各個部門的合作又是相輔相成、必不可少的。

水準溝通中的雙方權力處於水準位置,失去了強制性(權利的強制性因素會在向下溝通中產生影響),如果雙方非要堅持自己是對的,以排斥的心態應付對方,再加上人性固有的弱點,溝通顯然無法順利進行。

正因為因此,水準溝通中的彼此理解、相互尊重顯得尤為重要。雙方只要在堅持自己原則的同時,承認對方的觀點,體諒對方的難處,以真誠、主動的積極態度,開誠佈公地闡明自己的觀點,就能夠順利消除對方的猜忌和不信任,實現雙方的良性互動。

對管理者來說,最常見的溝通就是向下溝通,即與下屬溝通。管理者需向員工佈置任務,任務完成出色時會讚美員工,任務完成不好時會批評員工,這些都是靠溝通來完成的。

如果佈置了任務,員工卻沒能按時高質完成,讚美了員工,員工卻並不領情,批評了員工,員工卻不服氣,管理者也許覺得委屈,但更應該想想是哪裡出了問題,需要如何改進。

如佈置任務時,是否明確了時間期限和完成標準,是否詢問了員工有無困難,需要哪些支援,如果不能按要求完成會造成什麼後果;讚美時是真誠的還是敷衍的,是描述了客觀事實還是泛泛而言,是很及時還是延遲的;批評時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是溫和而堅定的還是粗暴而猶豫的、是私下裡還是公開的、是有激勵的還是“雪上加霜”的。

員工只會在對管理者有了能力認同和情感認同後,才會對管理者的溝通做出積極反應。管理者如何獲得員工的認同?此次培訓中所介紹的“共情”、欣賞式探尋等溝通技巧為我們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彌補了管理者在溝通技巧上的不足。

三、積極心態是管理者實現有效管理的必要保證

什麼是積極的心態,有一種描述很形象:越是黑暗的時候,越看得到希望的星光燦爛。

其實每個人都知道,事物永遠是陰陽同存,只不過積極的心態看到的永遠是事物好的一面,而消極的心態只看到不好的一面。積極的心態能把壞的事情變好,消極的心態能把好的事情變壞。

管理者是什麼樣的心態,不僅關乎管理者自身,還會影響到團隊成員和整體工作氛圍,進而影響團隊業績,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公司業績和發展。不同的是,一個樂觀、堅韌的管理者帶來的是正面影響,而一個悲觀、脆弱的管理者將帶來負面影響。由此可見,保持積極的心態是管理者必須修煉的一項本領。

現代社會中,每個人都有來自工作、家庭、社會等的很多壓力,但不同的人對壓力的認知和反應卻不一樣,有人視壓力為動力,樂於挑戰,有人會覺得“壓力山大”,急於逃避。

根據心理專家分析,這種個體差異主要是由環境因素和個人因素決定的。環境因素不可改變,但個人因素卻是可以優化的。

正如有一句很著名的話所說:如果我們不能改變環境,至少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對待事情的態度。也就是說在外界已不可改變的情況下,與其選擇悲觀抱怨,不如選擇樂觀積極,我們不能樣樣順利,但我們可以事事盡心。

如果保持積極的心態,在壓力面前我們就不會選擇抱怨、逃避、遷怒他人,而是選擇靜下心來客觀地分析自己對壓力的認知,從生理信號、情緒信號、精神信號、行為信號等方面瞭解自己的壓力情緒狀況,找到導致壓力產生的心理根源,明確現狀目標,進行內省接納,實施計畫行動。也只有這樣,我們才可能最終成為一個“自我覺察、敬業樂業,不斷完善,超越自我”的具有積極心態的管理者。

綜合以上三個方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作為一個管理者,有效表達、良好溝通、積極心態是必備的三種素質,三者相互支撐、共同作用,幫助我們不斷克服困難、努力前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