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這一武器,將成為導彈艇和其它小型水面艦艇的殺手

在4月12日的南海閱兵式上, 新型潛艇、新型水面戰艦等一大批先進武器集中亮相, 畫面可謂氣勢磅礴。 在眾多裝備中, 一款攜帶四枚導彈的直-9直升機首次亮相閱兵式。 雖然在新聞視頻中一閃而過, 看起來與航母、新型核潛艇相比也不惹眼, 但這款裝備依然值得關注, 因為它是南海的“導彈艇殺手”。

直-9D滿掛四枚空艦導彈, 按兩枚重創一艘小型水面艦艇計算, 一架直-9D一次出動可同時對付兩個目標。

直-9D滿掛載首次出現在公眾眼前

直-9D是在直-9C基礎上研製的以反艦為主的艦載直升機。 以往在軍刊和新聞報導中多次出現, 但都是掛載兩枚反艦導彈或無掛載情況下露面, 此次海上閱兵式, 直升機短翼下各攜帶了兩枚反艦導彈, 是首次在新聞公開報導中以滿掛載狀態亮相。

從上世紀70年代以引進法國“超黃蜂”艦載直升機為起步, 中國海軍逐步裝備了“超黃蜂”(國產型號成為直-8)、“海豚”(國產型號稱為直-9)和卡-28等艦載直升機。

受驅逐艦和護衛艦甲板及機庫的限制, 海軍除航母、綜合登陸艦和補給艦使用直-8直升機外, 驅護艦均使用直-9系列和卡-28直升機, 執行反潛、中繼制導等任務。

作為4噸級的直升機, 直-9系列最大的缺陷是機內空間和載荷能力有限, 導致其無法攜帶完善的搜潛設備和武器, 比如直-9C在攜帶一枚反潛魚雷的情況執行反潛任務, 其只能使用機載雷達和吊放聲呐進行搜潛, 缺乏磁探儀、聲呐浮標等搜潛設備, 用於攻擊潛艇的魚雷也只有一枚, 並且滯空時間在兩個小時以內。 而諸如NH-90、SH-60系列等10噸級艦載直升機, 其不但可以攜帶雷達、光電、吊放聲呐和聲呐浮標等完善搜潛設備,

而且還可以攜帶兩枚魚雷, 必要的情況還可以攜帶反艦導彈, 執行反艦作戰任務, 具有很強的多用途能力。

受載荷能力限制, 直-9C執行反潛任務時一般只攜帶一枚反潛魚雷

13噸級直-8尺寸太大, 4噸級直-9尺寸偏小, 而引進的卡-28採用共軸旋翼設計,

電子設備也比較老舊, 這讓驅護艦的艦載直升機成為是海軍裝備發展的一個短板。

在直-20直升機反潛型號成熟之前, 在現有驅護艦主力直升機——直-9C基礎上挖掘潛力是最可行的措施, 這也是直-9D誕生的背景。 與直-9C相比, 其外形上差別不大, 最大的變化是直升機中部位置增加了彎梁式掛架, 有4個外掛點, 可攜帶4枚導彈。 必要的情況下, 也可以攜帶魚雷參與直-9C相互配合, 執行反潛任務。

根據相關資料, 直-9D採用了改進型 KLC-1對海搜索雷達, 該雷達工作在X波段, 採用抛物面天線, 可探測100公里左右的小型海面目標。 除了可以直接為機載反艦導彈提供火控外, 可以通過資料鏈系統可將探測到的海面戰術態勢和目標的資訊傳送給地面或艦上的指揮所,

為遠端反艦導彈提供中繼制導。

從直-9D經常與056型輕型導彈護衛艦經常合練來看, 其作戰使命主要是從岸基機場起飛, 臨時搭載於護衛艦上, 執行近海反艦任務。 在任務分工上, 056型護衛艦主要是反潛、巡邏等, 直-9D攜帶的空艦導彈專門用於對付敵方導彈艇、巡邏艇等小型水面艦艇, 進步增強海軍對近海的掌控能力。

直-9D在056型護衛艦甲板上降落,可見其攜帶了兩枚空艦導彈

“導彈艇殺手”名副其實

近海海域一般分佈著各種島礁,加上曲折的海岸線,其作戰環境比較複雜,防禦方使用導彈快艇等小型水面艦艇,利用複雜近海作戰環境掩護作戰會給攻擊方帶來不少困擾。艦載直升機通常配備了雷達、光電搜索裝置等搜索感測器,多種搜索手段有利於直升機在複雜的瀕海作戰環境下發現雷達反射截面積小的水面目標,其一方面可以為軍艦提供預警,另一方面直升機可使用自身攜帶的反艦導彈攻擊這些目標。

由於小型水面目標攜帶的艦空導彈射程有限,直升機可在艦空導彈射程範圍之外發動攻擊,兩者對決,勝負一目了然,因此速度快、機動靈活的艦載直升機就成為對付這些小型水面目標的得力武器。此外導彈快艇、巡邏艇等小型水面目標尺寸較小,滿載排水量也在500噸以下,重型空艦導彈主要用於攻擊大中型水面戰艦,其戰鬥部威力超過了對付小型水面目標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戰鬥部威力適中的輕型空艦導彈成為了近海反艦作戰的主力,其因此成為近年來直升機空艦導彈家族中的發展最快的導彈。

上世紀60年代法國宇航公司戰術導彈分部研製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型直升機空艦導彈——AS-12輕型空艦導彈,該導彈在AS-11機載反坦克導彈基礎上發展而來,後來法國又在AS-12導彈基礎上發展了大名鼎鼎的AS-15TT空艦導彈。法國AS-15TT空艦導彈研製成功之後,一些其他軍事強國也紛紛投入到研製直升機空艦導彈的行列中來。英國的“海鷗”、義大利的“火星-1”、挪威的“企鵝”等都是AS-15TT導彈之後出現的著名直升機空艦導彈。

攜帶四枚AS-15TT空艦導彈的“黑豹”直升機

艦載直升機使用空艦導彈參與作戰發生在1982年的馬島戰爭。戰爭中,英國海軍軍艦上起飛的“山貓”直升機使用“海鷗”空艦導彈擊沉一艘阿根廷海軍的巡邏艇和擊傷“聖菲”號潛艇及一艘巡邏艇。海灣戰爭是直升機空艦導彈大放異彩的一場戰爭,法國AS-15TT和英國“海鷗”空艦導彈都獲得了可喜的戰果。戰爭中沙特海軍使用AS-15TT一舉擊沉、擊傷伊拉克5艘攻擊快艇,而英國山貓直升機發射的20枚“海鷗”導彈則擊沉、擊沉了伊拉克11艘艦艇。直升機空艦導彈的出色表現,為掃除伊拉克海軍對聯軍的威脅做出了不少的貢獻。

根據公開資料,直-9D使用的是鷹擊-9空艦導彈,該導彈曾在2016年珠海航展上亮相,出口型號為YJ-9E(鷹擊-9E)。該導彈外形上看起來像一款縮小版鷹擊-83K空艦導彈,導彈射程超過15公里,採用主動雷達末制導。其實,中國很早就研製出了類似於鷹擊-9的輕型反艦導彈。比如曾在航展上出現的C-701型輕型反艦導彈,該導彈可作為機載、艦載或岸基發射通用導彈。此後又發展了TL-10等輕型機載導彈,可用于直升機和無人機。

作戰時,直-9D可使用機載雷達自行搜索目標,也可以通過資料鏈獲得其他平臺提供的目標資訊,利用直升機快速機動的優勢,飛行到敵方導彈艇、巡邏艇等小型水面艦艇視距外發動攻擊,即使敵方小型水面艦艇安裝了超近程或近程防空武器系統,但由於射程不足,對直-9D基本沒有威脅。

新加坡“閃電”級導彈艇,其攜帶了16枚“天王星”反艦導彈,反艦火力非常強大

目前,南海周邊國家海軍均裝備了大量導彈艇、巡邏艇等小型水面艦艇,成為“空、潛、快”作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新加坡為例,其海軍裝備了“黃蜂”級、“閃電”級等多型導彈艇,數量超過20艘,這些導彈艇裝備了“冥河”、“天王星”等俄制反艦導彈,尤其是“天王星”導彈,其改進型射程超過200公里,對水面戰艦有一定的威脅。此前,其還擁有BPS-500型、TT-400P型等10餘艘高速巡邏艇。這些噸位小、航速快的小型水面艦艇在戰時可利用其自身優勢,快打快撤,如果作為其對手沒有完善的海軍作戰體系和專門針對這些目標的武器,應付起來還是比較吃力的。

相反,如果對手擁有完善的海軍作戰體系和直升機空艦導彈,這些小目標一旦進入戰區就會被預警機、偵察機等發現,在沒有發動進攻之前,就有可能遭到直升機、固定翼戰機和水面戰艦的多次反艦導彈攔射,並且受制於自身防空反導能力不足的缺陷,無法有效組織對來襲反艦導彈的攔截,成為“刀下羊”。

直-9D在056型護衛艦甲板上降落,可見其攜帶了兩枚空艦導彈

“導彈艇殺手”名副其實

近海海域一般分佈著各種島礁,加上曲折的海岸線,其作戰環境比較複雜,防禦方使用導彈快艇等小型水面艦艇,利用複雜近海作戰環境掩護作戰會給攻擊方帶來不少困擾。艦載直升機通常配備了雷達、光電搜索裝置等搜索感測器,多種搜索手段有利於直升機在複雜的瀕海作戰環境下發現雷達反射截面積小的水面目標,其一方面可以為軍艦提供預警,另一方面直升機可使用自身攜帶的反艦導彈攻擊這些目標。

由於小型水面目標攜帶的艦空導彈射程有限,直升機可在艦空導彈射程範圍之外發動攻擊,兩者對決,勝負一目了然,因此速度快、機動靈活的艦載直升機就成為對付這些小型水面目標的得力武器。此外導彈快艇、巡邏艇等小型水面目標尺寸較小,滿載排水量也在500噸以下,重型空艦導彈主要用於攻擊大中型水面戰艦,其戰鬥部威力超過了對付小型水面目標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戰鬥部威力適中的輕型空艦導彈成為了近海反艦作戰的主力,其因此成為近年來直升機空艦導彈家族中的發展最快的導彈。

上世紀60年代法國宇航公司戰術導彈分部研製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型直升機空艦導彈——AS-12輕型空艦導彈,該導彈在AS-11機載反坦克導彈基礎上發展而來,後來法國又在AS-12導彈基礎上發展了大名鼎鼎的AS-15TT空艦導彈。法國AS-15TT空艦導彈研製成功之後,一些其他軍事強國也紛紛投入到研製直升機空艦導彈的行列中來。英國的“海鷗”、義大利的“火星-1”、挪威的“企鵝”等都是AS-15TT導彈之後出現的著名直升機空艦導彈。

攜帶四枚AS-15TT空艦導彈的“黑豹”直升機

艦載直升機使用空艦導彈參與作戰發生在1982年的馬島戰爭。戰爭中,英國海軍軍艦上起飛的“山貓”直升機使用“海鷗”空艦導彈擊沉一艘阿根廷海軍的巡邏艇和擊傷“聖菲”號潛艇及一艘巡邏艇。海灣戰爭是直升機空艦導彈大放異彩的一場戰爭,法國AS-15TT和英國“海鷗”空艦導彈都獲得了可喜的戰果。戰爭中沙特海軍使用AS-15TT一舉擊沉、擊傷伊拉克5艘攻擊快艇,而英國山貓直升機發射的20枚“海鷗”導彈則擊沉、擊沉了伊拉克11艘艦艇。直升機空艦導彈的出色表現,為掃除伊拉克海軍對聯軍的威脅做出了不少的貢獻。

根據公開資料,直-9D使用的是鷹擊-9空艦導彈,該導彈曾在2016年珠海航展上亮相,出口型號為YJ-9E(鷹擊-9E)。該導彈外形上看起來像一款縮小版鷹擊-83K空艦導彈,導彈射程超過15公里,採用主動雷達末制導。其實,中國很早就研製出了類似於鷹擊-9的輕型反艦導彈。比如曾在航展上出現的C-701型輕型反艦導彈,該導彈可作為機載、艦載或岸基發射通用導彈。此後又發展了TL-10等輕型機載導彈,可用于直升機和無人機。

作戰時,直-9D可使用機載雷達自行搜索目標,也可以通過資料鏈獲得其他平臺提供的目標資訊,利用直升機快速機動的優勢,飛行到敵方導彈艇、巡邏艇等小型水面艦艇視距外發動攻擊,即使敵方小型水面艦艇安裝了超近程或近程防空武器系統,但由於射程不足,對直-9D基本沒有威脅。

新加坡“閃電”級導彈艇,其攜帶了16枚“天王星”反艦導彈,反艦火力非常強大

目前,南海周邊國家海軍均裝備了大量導彈艇、巡邏艇等小型水面艦艇,成為“空、潛、快”作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新加坡為例,其海軍裝備了“黃蜂”級、“閃電”級等多型導彈艇,數量超過20艘,這些導彈艇裝備了“冥河”、“天王星”等俄制反艦導彈,尤其是“天王星”導彈,其改進型射程超過200公里,對水面戰艦有一定的威脅。此前,其還擁有BPS-500型、TT-400P型等10餘艘高速巡邏艇。這些噸位小、航速快的小型水面艦艇在戰時可利用其自身優勢,快打快撤,如果作為其對手沒有完善的海軍作戰體系和專門針對這些目標的武器,應付起來還是比較吃力的。

相反,如果對手擁有完善的海軍作戰體系和直升機空艦導彈,這些小目標一旦進入戰區就會被預警機、偵察機等發現,在沒有發動進攻之前,就有可能遭到直升機、固定翼戰機和水面戰艦的多次反艦導彈攔射,並且受制於自身防空反導能力不足的缺陷,無法有效組織對來襲反艦導彈的攔截,成為“刀下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