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八大關鍵字,助你看懂世界最前沿的變化

這是"金屬板材成形之家"發佈的第868篇文章!

本文轉載自 羅輯思維

引言:這個世界每天都在發生變化, 只有瞭解最新的資訊, 才能更加適應未來。

1.【商業】——重建

在全世界範圍內, 傳統產業正在引入科技力量重建生產方式。

能源行業, 清潔能源讓世界漸漸擺脫對石油的嚴重依賴, 走進“去中心化”時代。 汽車產業, 也即將邁入電池驅動的時代, 通用研發的無人駕駛汽車競爭力全球第一。 運動服裝產業, 也將目光投向機器人和3D列印, 極大地縮短了供應鏈。

2.【商業】——創始人文化理論

矽谷奉行“創始人文化理論”:一個企業的文化是由創始人決定的,

創始人在公司決策上, 有更多的控制權。 這一理論帶來飛速發展的同時, 也破壞了矽谷“做正確的事, 改變世界”的信念。

比如, 卡蘭尼克在Uber一個人說了算, 為了增長不顧一切, 商業模式一開始就建立在灰色地帶上;Facebook為了盈利洩露用戶隱私, 因為紮克伯格認為平臺不用對發佈的內容負責.....隨之而來的, 是一場影響西方世界的“反科技企業浪潮”。

3.【科技】——反大型科技巨頭公司

這個詞由《經濟學人》雜誌發明, 用來形容對大型科技公司的批評, 已經成為了一種新的浪潮。 貧富差距慢慢加大, 科技巨頭們的壟斷阻礙了創新, 人工智慧和自動化的推進造成了大眾的不滿, 社交網路對於西方民主制度產生了威脅。

越來越多的人認為, Google、Facebook、Amazon等技術企業的壟斷地位, 正在削弱市場競爭和財富分配規則, 他們也將會面臨更多的法律訴訟和立法管制。 就從Facebook被判罰7.1萬億美元開始。

4.【科技】——加拉帕戈斯群島

南美洲的加拉帕戈斯群島, 具有獨一無二的物種生態。 中國目前的科技環境, 被西方形容為“科技加拉帕戈斯”——企業各自深入一個領域, 隨時可以被政府聚合, 形成讓西方恐懼的高科技技術體系。 比如阿裡的資料、百度的無人駕駛、騰訊的醫療圖像等。

中國如今的5G網路、人工智慧、量子計算和半導體領域已經完全能夠挑戰美國。 《經濟學人》指出:“以前美國那些科技公司的老闆, 只要推開門就行了, 現在還得飛去中國一趟才能看全。 ”

5.【政治】——去中心化

世界變得越來越分裂, 正在走向去中心化的時代。 特朗普上任後, 單方面強調美國利益, 放棄了國際責任和領導地位;英國脫歐加大了與歐洲的裂痕;歐洲衰落的大背景下, 年輕的政治力量紛紛上臺;中國的崛起, 也讓西方越來越感到威脅。

正如今年達沃斯論壇的主題:“在分化的世界裡創造共同的未來。 ”建立新的合作模式, 排除狹隘的利益觀, 才是人類共同的未來。

6.【文化】——範式轉移

範式轉移是指:在一個領域內發生了重大事件, 改變了原有的假設或法則。 比如, 火讓人能夠改造周圍環境, 農業帶來了國家和階級, 書寫讓統治者能夠瞭解國家, 印刷機的發明促使宗教改革成功......人類的每一次進步, 實際上都伴著一次範式轉移。

而今天, 範式轉移也正在發生。 互聯網技術、自動駕駛、生命科技等, 每個科技都會帶來一場大革新, 不但改變生活, 更會改變文明的進程。

7.【心理學】——米爾葛籣實驗之謬

這是心理學領域的一次變革。 “米爾葛籣實驗”證明的是, 人類內心對權威的高度服從。 然而, 心理學家卻用詳細的調查和實證, 徹底顛覆了它——人在面對權威時, 選擇用自己的方式來反抗。 米爾葛籣實驗並不準確。

除此之外, 米爾葛籣的“六度分隔理論”——人和人之間的聯繫, 最多只隔著六個中間人, 也被證偽。

如今, 心理學越來越多地和腦科學、實證主義聯繫, 不斷突破固有的認知框架。

8.【健康】——定制醫療

現在臨床醫學的困境在於, 很難和最新科研成果快速連接,

用於服務。 因為藥物是為大眾設計, 每個人的疾病、對藥物的反應都是獨一無二的。 《BBC聚焦》指出:治療癌症的藥物, 75%都很難產生作用。

而定制醫療, 或許能解決這個問題。 它是用患者的基因資料, 和分子層面上的其他資料, 來制定最佳治療方案。 同時, 這項技術還可以提前發現線索, 預防健康人未來可能出現的疾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