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品酒吟詩、曲水流觴……103秒回看濟南百花洲修禊(xì)大典

齊魯網濟南4月19日訊 4月18日, 濟南明府城首屆三月三“曲水流觴”文化節啟幕。 (直播回顧>>)

當晚, 百花洲泉水人家民俗館前的流杯池畔,

座無虛席。 隨著水面的倒計時光影閃現, 一位身著美麗紗裙, 頭戴花環的“春姑娘”翩翩飛來, 手托淨瓶, 飛至舞臺上空, 柳枝輕點, 搖灑甘露。 “春姑娘”的降臨, 也寓意著向人間播撒春天的氣息, 同時也寓意著消災祈福、祓除不詳。 “春姑娘”的舞蹈完畢, 司儀領頌《修禊大典賦》, 向先賢致敬, 為城市加冕。

夢回故園, 濟水之南。 天下名泉, 誰人比肩。 舜耕曆山, 唯孝當先。 魯縞齊紈, 絲路之源;名士先賢, 文化高原;易安幼安, 文學峰巔;詩聖詩仙, 海右點贊;文脈相傳, 澤被千年。

在聚光燈下, 片片荷葉魚貫而出, 流觴款款而來, 所停之處,

一紅衣少女翩然而至, 朗朗吟誦: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處, 誤入耦花深處……

人群中一聲驚呼, 李清照來了!辛棄疾、李白、杜甫、曾鞏……每一個歷史人物出場, 都帶來他們經典的詩篇, 通過獨具特色的表演形式與現場觀眾互動, 引起觀禮人群一陣歡呼。

燈光減弱, 清泠的潺潺流水聲中, 山東廣播電視臺主持人馬毅扮演乾隆, 與夏雨荷的扮演者品酒吟詩, 演繹著大明湖畔的愛情故事。

活動最後, 司儀繼續領頌《修禊大典賦》, 傳承文化, 禮贊時代, 表達全市人民對城市和國家未來的美好祝願和祝福。

整個大典持續一個多小時,在燈光、音樂、煙霧的烘托下,現場如夢如幻如同仙境。隨著大典的成功舉辦,文化節後續活動精彩紛呈。曲水流觴高層論壇、三月三百花洲相親會、泉城小名士系列主題研學遊等活動將相繼舉行,一直持續到五一小長假到來。

【新聞背景】:老濟南“曲水流觴”的由來

修禊是中國上古時代的風俗,在農曆三月上旬巳日,人們到水邊采蘭、沐浴、嬉戲、飲酒等,以求祛除不祥,得到幸福。分春禊(陰曆三月三)、秋禊(陰曆7月14日)。

史上最著名的修禊應為西元353年山東琅琊人王羲之蘭亭修禊,“曲水流觴”典故由此而來。

西元353年(東晉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名士謝安、孫綽等41人,於會稽山陰的蘭亭水邊,做流觴曲水之戲。遊戲充滿文趣,各人分坐於曲水之旁,借著宛轉的溪水,以觴盛酒,是讓盛滿美酒的觴順流而下,置於水上停於某人之前,他就必須即席賦詩。一邊喝酒一邊作詩,大家即興寫下了許多詩篇,推舉王羲之寫一篇序。這天,有26人作詩,編成了詩集《蘭亭集》。王羲之為其作序,千古不朽的《蘭亭集序》由此誕生。王羲之乘興作《蘭亭集序》,文采燦爛,雋妙雅迪,書法更是遒媚勁健,氣勢飄逸,被後世推為“天下第一行書”。

濟南關於曲水流觴的最早文字記載是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一書中寫道:“曆祠下泉源競發,北流經歷城東又北,引水為流杯池,州僚賓宴公私多萃其上”。

真正把修禊發揚光大的,是自稱濟南人的王士禛,清初傑出詩人,文學家。主盟詩壇,長達半個世紀之久。

清順治14年(1657年)秋,24歲的王士禛與濟南一眾名人集會于大明湖南岸天心水面亭,即景揮毫《秋柳》詩四章,句句寫柳,通篇不見一個柳字,風格獨特,境界高遠,令人叫絕,震驚文壇,曆下文人在此成立“秋柳詩社”,並建“秋柳園”。此次濟南春禊,可為清代修禊名揚青史之發源和預演。

康熙元年(1662年)、康熙三年(1664年),王士禛曾兩次主持修禊於揚州虹橋,“虹橋修禊”由此名垂青史。

在歷史傳說中,濟南的曲水流觴不但是文人雅士的聚會,也是民間的盛會,傳說中康乾盛世期間,乾隆下濟南回京,路過濟南,恰逢三月三修禊盛會,天子還喬裝打扮,與民同樂了一回。

百花洲泉水人家民俗館館長管延偉曾深度參與明府城文化專案,通過廣泛考證,整理民間傳說,他創作了《芳洲修禊》,還原了這一幕:修禊康乾,別有洞天。遙想當年,巳日上元。三月又三,流杯池畔。柳綠飛鳶,錦鯉蹁躚。曲水潺潺,流觴款款。州僚賓燕,醉分愚賢。

天子喬扮,萬民齊歡。雅俗領冠,傳世美談。

整個大典持續一個多小時,在燈光、音樂、煙霧的烘托下,現場如夢如幻如同仙境。隨著大典的成功舉辦,文化節後續活動精彩紛呈。曲水流觴高層論壇、三月三百花洲相親會、泉城小名士系列主題研學遊等活動將相繼舉行,一直持續到五一小長假到來。

【新聞背景】:老濟南“曲水流觴”的由來

修禊是中國上古時代的風俗,在農曆三月上旬巳日,人們到水邊采蘭、沐浴、嬉戲、飲酒等,以求祛除不祥,得到幸福。分春禊(陰曆三月三)、秋禊(陰曆7月14日)。

史上最著名的修禊應為西元353年山東琅琊人王羲之蘭亭修禊,“曲水流觴”典故由此而來。

西元353年(東晉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名士謝安、孫綽等41人,於會稽山陰的蘭亭水邊,做流觴曲水之戲。遊戲充滿文趣,各人分坐於曲水之旁,借著宛轉的溪水,以觴盛酒,是讓盛滿美酒的觴順流而下,置於水上停於某人之前,他就必須即席賦詩。一邊喝酒一邊作詩,大家即興寫下了許多詩篇,推舉王羲之寫一篇序。這天,有26人作詩,編成了詩集《蘭亭集》。王羲之為其作序,千古不朽的《蘭亭集序》由此誕生。王羲之乘興作《蘭亭集序》,文采燦爛,雋妙雅迪,書法更是遒媚勁健,氣勢飄逸,被後世推為“天下第一行書”。

濟南關於曲水流觴的最早文字記載是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一書中寫道:“曆祠下泉源競發,北流經歷城東又北,引水為流杯池,州僚賓宴公私多萃其上”。

真正把修禊發揚光大的,是自稱濟南人的王士禛,清初傑出詩人,文學家。主盟詩壇,長達半個世紀之久。

清順治14年(1657年)秋,24歲的王士禛與濟南一眾名人集會于大明湖南岸天心水面亭,即景揮毫《秋柳》詩四章,句句寫柳,通篇不見一個柳字,風格獨特,境界高遠,令人叫絕,震驚文壇,曆下文人在此成立“秋柳詩社”,並建“秋柳園”。此次濟南春禊,可為清代修禊名揚青史之發源和預演。

康熙元年(1662年)、康熙三年(1664年),王士禛曾兩次主持修禊於揚州虹橋,“虹橋修禊”由此名垂青史。

在歷史傳說中,濟南的曲水流觴不但是文人雅士的聚會,也是民間的盛會,傳說中康乾盛世期間,乾隆下濟南回京,路過濟南,恰逢三月三修禊盛會,天子還喬裝打扮,與民同樂了一回。

百花洲泉水人家民俗館館長管延偉曾深度參與明府城文化專案,通過廣泛考證,整理民間傳說,他創作了《芳洲修禊》,還原了這一幕:修禊康乾,別有洞天。遙想當年,巳日上元。三月又三,流杯池畔。柳綠飛鳶,錦鯉蹁躚。曲水潺潺,流觴款款。州僚賓燕,醉分愚賢。

天子喬扮,萬民齊歡。雅俗領冠,傳世美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