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要做孩子的敵人 之二 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

作者:小風車

我覺得很多時候, 家長和孩子之間的矛盾, 在於他們互相不理解。 孩子不理解父母的苦心, 父母不理解孩子在想什麼。 所以教育的時候往往會出現南轅北轍, 出現很多矛盾。 這裡我認為, 孩子來到世上才幾年, 讓他們去理解父母, 實在勉為其難。 所以只有讓父母去理解孩子的想法。 引導他們走上正確的道路。 這裡我試圖用幾章的篇幅來分析孩子的心理活動, 他們的思維。 希望能讓家長們找到更合適的方法來引導孩子。

相信這是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 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怎麼這麼不愛學習?怎麼這麼不懂事??

不光家長在想這個問題, 我小時候也在想:為什麼我總是不想學習?我知道學習好可以上好大學, 找好工作, 找好老婆。 。 。 。 可我一坐到桌子前面, 看著書本就頓時心生懶惰, 不想學了。 這讓我經常自己恨自己。 為什麼會這樣?

說實話, 這個問題我想了好多年都沒想明白, 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強迫症什麼的, 強迫自己不想學習。 直到有一天, 看了一篇兒童心理分析的文章, 才終於恍然大悟。

在公佈答案之前, 我想先舉一個例子。

我在中學的時候, 成績在班裡排在中間。 平時也不愛學習, 勉強應付(我知道自己如果努力學習肯定成績能上去的)。 日子這麼平淡的過著, 直到某天, 我的物理考試竟然得了97分,

列全班第二。 這讓我精神為之一振。 心想自己還是滿有物理天分的嘛, 從此以後聽物理課特別認真, 做物理題目也帶著一種強烈的自信, 每天盼著物理考試早點到來, 早點發卷。 。 。 其結果是直到高考, 我的物理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其他科目則很一般)。

那篇心理分析的文章是這樣說的, 人的大腦有意識和潛意識。 而潛意識的力量遠遠大於意識。 平時我們教導小孩, 跟他講道理, 是屬於意識層面的教育。 雖然道理講得很明白, 但他就是不願意去做, 因為他還沒有從潛意識層面接受它。 通俗地說, 沒有從“心底裡”接受它。 所以他不會自覺自願的去學習。

人的潛意識總是會去指導人們去做能讓他獲得愉悅的事情。 比如, 獲得成就感。

與之相對應的, 潛意識也會引導人們去逃避, 拒絕, 乃至去報復一些會讓他難受的事情。 比如, 被羞辱。

所以, 當我發現物理成績遠遠領先于其他同學的時候, 獲得了很大的成就感。 潛意識於是要引導我再次獲得這種成就感, 產生了強烈的物理學習的欲望。

而相對於其他科目, 由於不能獲得成就感, 潛意識覺得“這很沒勁”, 於是也就提不起學習的勁頭。

這樣形成一個迴圈:學習成績越好的, 就越有勁頭, 而且會很自覺的學習不用督促。 成績越差的, 就越不想學習, 甚至逃避。 於是很自然的, 成績好的就越好, 成績差的就越差。 兩極分化嚴重, 而且名次不會有大的變動。

所以在有些國外的學校裡, 學習成績以及名次都是保密的。

屬於“個人隱私”, 就是為了不要打擊成績差的同學的積極性。 而且, 國外普遍採用的是ABCD的成績單, 80分以上都是A, 這樣八十分以上的大家都很開心, 不至於八十分的還要被八十一分的打擊一下。

所以說, 在意識層面的管教(比如跟孩子講大道理)很難讓他聽進去。 而在潛意識層面的引導(比如讓他獲得成就感), 效果是很明顯的。

與之相對應的, 如果一個人在某方面屢次受到打擊, 他就會不想去做。 想去逃避。 比如那些成績差的學生。 儘管他們知道好好學習將來才能掙大錢的道理, 但是潛意識仍然在抗拒和逃避。 孩子的自我管制能力很差, 他們很難和潛意識對抗(就連很多大人都難以做到)。

再舉個例子, 很多家長都認為電子遊戲是學習的天敵,

孩子對電子遊戲一玩就上癮, 學習卻怎麼都提不起精神。 可是你知道嗎?孩子也會不喜歡玩電子遊戲的。

我的一個同學, 網路遊戲, CS, 都玩, 但唯獨拒絕到街機廳裡去玩, 我們問他為什麼, 他開始總是不回答, 後來終於說了, 他小時候有一次成績不錯, 他爸爸很高興, 於是帶他去遊戲廳裡開心一下(可能很多家長要暈倒了)。 到了一台打飛機的機台那裡, 幫他兒子投了幣。 可是, 小孩是第一次來到遊戲廳啊, 什麼都不懂, 這個遊戲連看都沒看別人玩過, 很快, 就死掉了三條命。 她爸爸又幫他投了幣, 再來。 很快又死了。 。 。 屢戰屢敗。 可憐的孩子。 。 。 這樣的挫折給他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陰影。 他終於放棄了, 認為自己很不具備打街機遊戲的“本領”, 於是從那以後直到現在,他再也不去遊戲廳裡玩。(潛意識裡認為不能獲得成就感)

當然我並不建議家長用這個方法來教孩子不去玩遊戲。實際上電子遊戲設計上就是要讓人獲得成就感的。(所以人們才付錢前買它,實際上是花錢買成就感)。它的難度都是從易到難,不會一開始就難度太高,把人打擊得不去玩它,又讓人們在遊戲中一點一點學到更多玩法,獲得成就,獲得樂趣。而一旦遊戲通關,最高的成就已經獲得(也就是說不能獲得更高的成就了),往往很多人就立刻失去了玩它的興趣。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遊戲搞玩家之間對戰,因為這樣的難度沒有封頂。這也是為什麼網遊往往是無限升級或者無限更好的裝備,因為如果大家都獲得了頂級的等級或者頂級的裝備,不會有更高的成就了,那還有誰會去玩呢?

人類的潛意識的這種反應,其實也是人類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的必然結果。因為人們只有把精力投入在自己最擅長的,最有天賦的項目上,才會有所成就。假如愛因斯坦發現她自己物理很擅長的時候,不是集中精力去搞物理,而是偏偏去搞他自己最不擅長的比如足球之類的,那麼他一定會默默無聞。。。

前面講了這些,是一個引子,從心理角度分析孩子“為什麼”會這麼做。我想說的是,“怎樣”通過潛意識層面的引導/誘導孩子。讓他們“聽話”。

於是從那以後直到現在,他再也不去遊戲廳裡玩。(潛意識裡認為不能獲得成就感)

當然我並不建議家長用這個方法來教孩子不去玩遊戲。實際上電子遊戲設計上就是要讓人獲得成就感的。(所以人們才付錢前買它,實際上是花錢買成就感)。它的難度都是從易到難,不會一開始就難度太高,把人打擊得不去玩它,又讓人們在遊戲中一點一點學到更多玩法,獲得成就,獲得樂趣。而一旦遊戲通關,最高的成就已經獲得(也就是說不能獲得更高的成就了),往往很多人就立刻失去了玩它的興趣。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遊戲搞玩家之間對戰,因為這樣的難度沒有封頂。這也是為什麼網遊往往是無限升級或者無限更好的裝備,因為如果大家都獲得了頂級的等級或者頂級的裝備,不會有更高的成就了,那還有誰會去玩呢?

人類的潛意識的這種反應,其實也是人類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的必然結果。因為人們只有把精力投入在自己最擅長的,最有天賦的項目上,才會有所成就。假如愛因斯坦發現她自己物理很擅長的時候,不是集中精力去搞物理,而是偏偏去搞他自己最不擅長的比如足球之類的,那麼他一定會默默無聞。。。

前面講了這些,是一個引子,從心理角度分析孩子“為什麼”會這麼做。我想說的是,“怎樣”通過潛意識層面的引導/誘導孩子。讓他們“聽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