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二戰日本炮兵火力水準如何?一個字亂 眼花繚亂!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陸軍, 最基本的火力來源依然是炮兵, 尤其是師炮兵和統帥部炮兵。 那麼, 活躍在亞洲和太平洋的日本軍隊, 炮兵火力水準究竟怎樣, 是很多人都很關心的問題。

1937年戰爭爆發時, 日本陸軍全部陸戰炮兵單位如下(不含高炮和要塞炮兵):14個師團屬野炮聯隊、3個師團屬山炮聯隊、2個獨立山炮聯隊、1個騎炮聯隊、9個野戰重炮聯隊、9個重炮聯隊。 這些單位當時都採用平時編制, 但具體火炮數有多少, 並不清楚!

日本炮兵

1940年華北方面軍有7個師團按編制應該有12門105榴彈炮, 而實際上6個師團各只有9門, 只有1個師團達到定數的12門。 顯然, 日軍很難按編制裝備定數的榴彈炮。

日本師團大都還編制有一個炮兵聯隊, 但治安師團沒有炮兵聯隊。 因為日本的火炮產量有限, 後期編成的師團炮兵聯隊, 彼此編制差異都很大, 裝備也很雜亂。 戰爭尾聲, 甚至有些炮兵聯隊只能用迫擊炮湊數。

衝鋒的日軍

七七事變爆發後野戰重炮兵第1、2旅團及新組建的野戰重炮兵第5、6旅團編入軍、方面軍序列投入侵華戰場。 實戰表明炮兵旅團的建制過大而無必要, 1939年8月野戰重炮兵第5旅團撤銷, 至1941年7月所有野戰重炮兵旅團都撤銷。

師團級部隊在作戰期間若配有幾個支援炮兵聯隊、大隊時, 可能設炮兵群司令部統轄, 如1944年2月-7月湘桂作戰期間第3師團設第3炮兵群司令部, 司令三島義一郎少將。 日本戰敗投降時海外戰場有28個獨立炮兵聯隊, 其中6個在中國派遣軍序列。

著名的義大利炮口頭禪

日軍普通部隊當時裝備的主要大炮有:92式70毫米步兵炮, 主要用於攻擊戰壕與各種土木機槍掩體, 這種炮是日軍步兵大隊的標準裝備, 日軍每個步兵大隊均裝備2門。

這種步兵炮可以使用和迫擊炮一樣的彈道曲射也可以直瞄平射, 實際上屬於後膛迫擊炮, 戰爭後期日軍為了加強步兵大隊的反戰車火力, 還為這種步兵炮配備了聚能破甲炮彈, 使之可對盟軍中型坦克構成威脅。

宣傳畫冊裡的日軍

97式20毫米自動炮, 主要用來攻擊裝甲目標, 也可用於攻擊掩體, 這種20毫米炮威力很大, 使用鎢芯穿燃彈, 在700米距離上可擊穿厚度為20毫米的高強度鋼板, 在350米距離上可擊穿30毫米高強度鋼板, 日軍精銳部隊的步兵中隊就有此炮配備

97式81毫米曲射步兵炮, 步兵輕型支援火炮, 裝備日軍步兵大隊, 用來對付機槍陣地, 敵軍迫擊炮陣地與戰壕 , 戰爭爆發時, 日軍野戰部隊的步兵大隊通常追加裝備2門這型曲射炮, 這種曲射步兵炮實際也是迫擊炮, 但日軍把90毫米以下口徑的迫擊炮歸類為步兵曲射炮, 屬於步兵武器,90毫米上才叫迫擊炮,屬於炮兵武器。

投降後的日本軍人

其實日本在明治年間就開發出了口徑齊全的重炮,但因為騾馬問題,直到20世紀30年代後各種履帶牽引車裝備部隊後,日軍的重炮兵聯隊才真正具備了實戰能力。

日軍的主要戰場是中國戰場、東南亞戰場和太平洋戰場,以中國戰場來舉例,在一二八淞滬戰役爆發時,國內的絕大部分道路都是傳統的泥土碎石路面,絕大部分橋樑仍是古老的木造或石造拱橋,根本沒有足夠的承重力讓2噸重的火炮縱列通過。

圖來源網路

戰爭後期,日軍還裝備了一種新式單兵無後坐力炮,準備要用來射擊裝甲目標,威力很大,可以在狹小封閉空間使用,戰爭末期才開始緊急發展,用於準備本土決戰,但戰爭期間沒有實戰使用記錄。

屬於步兵武器,90毫米上才叫迫擊炮,屬於炮兵武器。

投降後的日本軍人

其實日本在明治年間就開發出了口徑齊全的重炮,但因為騾馬問題,直到20世紀30年代後各種履帶牽引車裝備部隊後,日軍的重炮兵聯隊才真正具備了實戰能力。

日軍的主要戰場是中國戰場、東南亞戰場和太平洋戰場,以中國戰場來舉例,在一二八淞滬戰役爆發時,國內的絕大部分道路都是傳統的泥土碎石路面,絕大部分橋樑仍是古老的木造或石造拱橋,根本沒有足夠的承重力讓2噸重的火炮縱列通過。

圖來源網路

戰爭後期,日軍還裝備了一種新式單兵無後坐力炮,準備要用來射擊裝甲目標,威力很大,可以在狹小封閉空間使用,戰爭末期才開始緊急發展,用於準備本土決戰,但戰爭期間沒有實戰使用記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