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穀雨飲食4大關鍵字|養好你的身體,準備好迎接夏天吧!

如果你喜歡中醫、文化、健康、養生, 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 這裡有趣, 不簡單。

四月二十日

節氣 · 穀雨

—————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穀雨節氣。

這時太陽到達黃經30°, “雨生百穀”, 是垵瓜點豆、播種移苗最佳時期。 “清明斷雪, 穀雨斷霜”, 穀雨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 它的到來意味著倒春寒的結束。 不妨沏一杯穀雨茶, 待我慢慢敘一個有關穀雨養生的故事。

穀雨飲食四大關鍵字

關鍵字一:護肝

暮春時節, 花草樹木隨風輕搖, 舒展生長。 中醫認為春氣與肝相應, 要抓緊時機調理肝血。 此時的食療要點重在養肝清肝、滋養明目。 而在眾多的蔬菜中, 最適宜養肝的是菠菜。 中醫認為, 菠菜性甘涼, 入腸、胃經。 有補血止血、利五臟、通血脈、止渴潤腸、滋陰平肝、助消化、清理腸胃熱毒的功效, 對肝氣不舒併發胃病的輔助治療常有良效。

關鍵字二:健脾

穀雨陽氣升發, 平素胃腸有積熱的人一旦飲食不當容易上火,

甚至誘發春季腹瀉、胃炎、胃潰瘍等疾病。 飲食上可以吃些低脂肪、低蛋白、高維生素的蔬菜, 如薺菜、菠菜、香椿、蒲公英等, 有清熱祛火的作用。 穀雨時節清補的菜肴有——土茯苓眉豆豬脊骨湯, 土茯苓氣味鮮美清潤, 眉豆可祛腳氣水濕, 豬脊骨增液補髓, 三者一起熬湯, 有健脾益氣、清熱祛濕之功。 以這種清補的方式可以達到補益脾氣的效果。

關鍵字三:滋腎

穀雨時節, 春雨澆灌下的花草樹木開始茁壯生長, 人們也要適應時節的變化, 適當地“滋水涵木”。 清代名醫吳鞠通曾根據穀雨時令特點, 創制了“穀雨養生湯”:其中鴨梨半個、荸薺5個、藕30克, 與鮮蘆根15克、麥冬15克一起煮水, 加冰糖調味。 在穀雨當天上午和下午各取汁500毫升飲用,

上午喝可以升發陽氣, 下午喝可以養陰生津。 以這種滋補的方式可以達到補益腎氣的效果。

關鍵字四:祛濕

穀雨節氣後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 會讓人體由內到外產生不適反應。 從中醫養生的角度來說, 如此潮濕的環境, 濕邪容易侵入人體為患, 造成胃口不佳、身體困倦不爽、頭重如裹、關節肌肉酸重等情況, 若已患有各類關節疾病, 如風濕性關節炎, 也容易在該節氣誘發。 所以穀雨養生要注意祛濕, 在飲食上加以配合。 具有良好祛濕效果的食物有:白扁豆、赤豆、薏仁、山藥、荷葉、芡實、冬瓜、陳皮、白蘿蔔、藕、海帶、竹筍、鯽魚、豆芽等。

穀雨品茶美顏祛濕

民間諺雲“穀雨穀雨, 採茶對雨”。 穀雨前採摘的茶細嫩清香, 味道最佳,

故穀雨品新茶, 相沿成習。 穀雨茶, 經過雨露的滋潤, 營養豐富, 香氣逼人。 喝起來口感醇香綿和, 對人的身體特別好, 通全身不暢之氣:以茶驅腥氣、以茶防病氣、以茶養生氣。 此外, 穀雨茶除了是絕佳飲品之外, 更有其它養生妙用。

洗臉美容顏:明代著名品茶專家許次紓在其所著的《茶疏》中談到採茶時節時說:“清明太早, 立夏太遲, 穀雨前後, 其時適中。 ”目前正值春茶上市的季節, 雖然價格稍高, 但是由於此時的茶口感最好、最養人, 因此還是吸引了不少愛茶之人。 但是, 喝剩下的茶葉水倒掉是不是很可惜呢?

在這裡建議大家不妨用喝剩下的茶葉水洗把臉, 不但能減少皮膚病的發生, 而且可以使臉部皮膚光澤、滑潤、柔軟。 用紗布蘸茶水敷在眼部黑圈處,

每日1~2 次, 每次 20~30 分鐘, 有助於消除黑眼圈。 茶葉中含有茶多酚, 有抗氧化作用, 可防止肌膚衰老。 茶葉還能抗輻射, 尤其適合長期用電腦的女性, 可抑制皮膚色素沉著, 減少過敏反應的發生。 此外, 茶葉的鞣酸作用可以緩解皮膚乾燥。

護膚防過敏:古時有“走穀雨”的風俗, 穀雨這天, 青年婦女走村串親, 或者到野外走走, 寓意與自然相融合, 強身健體。 但是對於過敏體質的人而言, 穀雨前後花粉、柳絮和梧桐毛毛較多, 又需要防皮膚過敏等。 這時用喝剩下的茶葉水塗抹在皮膚上, 可有效緩解皮膚過敏。

除此之外,用茶水洗鼻有利於增強鼻黏膜的免疫能力,是防治鼻炎不錯的辦法。發生鼻炎的主要原因是鼻黏膜敏感、鼻腔的免疫能力降低。每天用茶水洗鼻子的時候,順便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迴圈,有助緩解鼻塞、打噴嚏等過敏性鼻炎症狀。

利尿祛濕:穀雨後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潮濕的環境,容易讓濕邪侵入人體,造成胃口不佳、身體困重不爽、頭重如裹、關節肌肉酸重等症狀,對於各類關節疾病患者,如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更應引起足夠重視。從中醫角度來說,利尿是祛濕的好方法之一,而穀雨茶就有較好的利尿功效,所以穀雨時節如果連續遇到陰雨的天氣,不妨喝些穀雨茶來保健養生。

這裡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穀雨茶雖好,飲用也必須適量,切忌貪多貪濃。正常人,特別是中老年人,每天4-5杯為宜。茶水以淡為好。喜歡喝濃茶的人,每天以喝1-2杯中等濃茶為佳。飲茶過多,體內水分過多會增加心、腎負擔。濃茶會使大腦過分興奮,心跳加快,導致尿頻、失眠等。

泡茶以沸水沖泡為宜。溫水泡茶浸出有益化學成分不如沸水泡茶充分,但飲用時,以溫茶為宜,不宜喝過熱、燙嘴的茶,否則會對咽喉、食道和胃造成強刺激,可能引起這些器官的黏膜病變。也不宜喝冷茶利沖泡過久茶,因為冷茶對身體有寒滯、聚痰等副作用。沖泡太長時間或是過夜的茶有效成分會大為降低,茶水中有害微生物會增多。

穀雨易發病——神經痛

穀雨節氣以後是神經痛的發病期,如肋間神經痛、坐骨神經痛、三叉神經痛等。我們要根據不同的病因,對症治療。

就肋間神經痛而言,多為臨床常見的一種自覺症狀,表現為一側或兩側肋疼痛。從病因病機上講,肝位於肋部,其脈分佈於兩肋,故肝臟受病,往往出現肋痛的症狀。且肝為風木之髒,其性喜調達,惡抑鬱。因此在治療上都離不開疏肝行氣,活血通絡的原則。我們可以站在高處遠望,向他人傾訴心中的不良情緒,或郊遊時大聲呼喊、唱歌,把不良情緒及時宣洩出來,舒展肝氣。

坐骨神經痛是指在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佈區內的疼痛而言。多表現在臀部、大腿後側、小腿踝關節後外側的燒灼樣或針刺樣疼痛,嚴重者痛如刀割,活動時加重。其病因不外乎風、寒、濕、邪侵襲經絡。應以疏通經絡氣血的閉滯,祛風、散寒、化濕而解病。可以多吃蒿子杆、蔥、蒜、海帶、海藻、蘿蔔、金橘、山楂等具有行氣活血作用的食物,也可以經常運動,“動形以達鬱”,“動則不衰”,只有這樣,氣血才能周流全身,經絡也才能通暢。

三叉神經痛是面部一定的部位出現陣發性、短暫性劇烈疼痛。本病多發生於面部一側的額部、上頜或下頜部。疼痛常突然發作,呈閃電樣、刀割樣難以忍受。該病的發病年齡多在中年以後,女性患者較多。其病因多為感受風寒之邪,傷於面部經絡,致使經絡拘急收引,氣血運行受阻,而突然疼痛。對於感受風寒者,以疏通氣血為主;肝胃鬱火者,以瀉肝胃之火;陰虛火旺者,應以滋陰降火之法。

穀雨經絡養生要點

艾灸神闕

穀雨陽氣已經升發,此時是培補陽氣的好時機,但是不少人由於冬季保暖不當,耗損了陽氣,這個時候要充分利用艾灸來幫個忙,驅除體內的虛寒之邪。艾灸可以溫補氣血,又可以疏通氣機,使得氣血調和以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方法是:用點燃的艾條來熏神闕穴(肚臍)。神闕穴是連接每個人先天與後天的一個穴位,也是根本要穴。艾灸可以調動體內的陽氣,對身體是很有好處的。但經期、孕期婦女不宜使用此法來保健。

揉搓迎香

春季是流感高發期,揉搓迎香穴對預防感冒及消除症狀皆有一定的作用。迎香穴位於人體的面部,在鼻翼旁開約 1 釐米皺紋中,為體表的感風之處,也是停風之處,故為治風要穴。經常按摩可以祛頭面之風,散巔頂之寒,從而增強抵抗病菌的能力。按摩方法:用兩手的食指按住鼻翼兩側的迎香穴,並且按照順時針和逆時針的方向各搓摩 36 次,會有酸脹感向額面放射。

浴足溫經

具體做法是:在穀雨節氣當令及前後各一天,酉至戌時,也就是 18:00~21:00 點時,將木盆中倒入開水,待水溫合適時,放雙足于水中,溫經通絡 5~10min。同時,做深呼吸 5~10 次,然後用食指或拇指點或按兩側三陰交穴、陰陵泉穴和血海穴各 6 次。本法可開穴通絡,通過臟腑傳感,調整脾、腎、肝三經經絡及臟腑氣血陰陽平衡。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除此之外,用茶水洗鼻有利於增強鼻黏膜的免疫能力,是防治鼻炎不錯的辦法。發生鼻炎的主要原因是鼻黏膜敏感、鼻腔的免疫能力降低。每天用茶水洗鼻子的時候,順便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迴圈,有助緩解鼻塞、打噴嚏等過敏性鼻炎症狀。

利尿祛濕:穀雨後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潮濕的環境,容易讓濕邪侵入人體,造成胃口不佳、身體困重不爽、頭重如裹、關節肌肉酸重等症狀,對於各類關節疾病患者,如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更應引起足夠重視。從中醫角度來說,利尿是祛濕的好方法之一,而穀雨茶就有較好的利尿功效,所以穀雨時節如果連續遇到陰雨的天氣,不妨喝些穀雨茶來保健養生。

這裡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穀雨茶雖好,飲用也必須適量,切忌貪多貪濃。正常人,特別是中老年人,每天4-5杯為宜。茶水以淡為好。喜歡喝濃茶的人,每天以喝1-2杯中等濃茶為佳。飲茶過多,體內水分過多會增加心、腎負擔。濃茶會使大腦過分興奮,心跳加快,導致尿頻、失眠等。

泡茶以沸水沖泡為宜。溫水泡茶浸出有益化學成分不如沸水泡茶充分,但飲用時,以溫茶為宜,不宜喝過熱、燙嘴的茶,否則會對咽喉、食道和胃造成強刺激,可能引起這些器官的黏膜病變。也不宜喝冷茶利沖泡過久茶,因為冷茶對身體有寒滯、聚痰等副作用。沖泡太長時間或是過夜的茶有效成分會大為降低,茶水中有害微生物會增多。

穀雨易發病——神經痛

穀雨節氣以後是神經痛的發病期,如肋間神經痛、坐骨神經痛、三叉神經痛等。我們要根據不同的病因,對症治療。

就肋間神經痛而言,多為臨床常見的一種自覺症狀,表現為一側或兩側肋疼痛。從病因病機上講,肝位於肋部,其脈分佈於兩肋,故肝臟受病,往往出現肋痛的症狀。且肝為風木之髒,其性喜調達,惡抑鬱。因此在治療上都離不開疏肝行氣,活血通絡的原則。我們可以站在高處遠望,向他人傾訴心中的不良情緒,或郊遊時大聲呼喊、唱歌,把不良情緒及時宣洩出來,舒展肝氣。

坐骨神經痛是指在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佈區內的疼痛而言。多表現在臀部、大腿後側、小腿踝關節後外側的燒灼樣或針刺樣疼痛,嚴重者痛如刀割,活動時加重。其病因不外乎風、寒、濕、邪侵襲經絡。應以疏通經絡氣血的閉滯,祛風、散寒、化濕而解病。可以多吃蒿子杆、蔥、蒜、海帶、海藻、蘿蔔、金橘、山楂等具有行氣活血作用的食物,也可以經常運動,“動形以達鬱”,“動則不衰”,只有這樣,氣血才能周流全身,經絡也才能通暢。

三叉神經痛是面部一定的部位出現陣發性、短暫性劇烈疼痛。本病多發生於面部一側的額部、上頜或下頜部。疼痛常突然發作,呈閃電樣、刀割樣難以忍受。該病的發病年齡多在中年以後,女性患者較多。其病因多為感受風寒之邪,傷於面部經絡,致使經絡拘急收引,氣血運行受阻,而突然疼痛。對於感受風寒者,以疏通氣血為主;肝胃鬱火者,以瀉肝胃之火;陰虛火旺者,應以滋陰降火之法。

穀雨經絡養生要點

艾灸神闕

穀雨陽氣已經升發,此時是培補陽氣的好時機,但是不少人由於冬季保暖不當,耗損了陽氣,這個時候要充分利用艾灸來幫個忙,驅除體內的虛寒之邪。艾灸可以溫補氣血,又可以疏通氣機,使得氣血調和以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方法是:用點燃的艾條來熏神闕穴(肚臍)。神闕穴是連接每個人先天與後天的一個穴位,也是根本要穴。艾灸可以調動體內的陽氣,對身體是很有好處的。但經期、孕期婦女不宜使用此法來保健。

揉搓迎香

春季是流感高發期,揉搓迎香穴對預防感冒及消除症狀皆有一定的作用。迎香穴位於人體的面部,在鼻翼旁開約 1 釐米皺紋中,為體表的感風之處,也是停風之處,故為治風要穴。經常按摩可以祛頭面之風,散巔頂之寒,從而增強抵抗病菌的能力。按摩方法:用兩手的食指按住鼻翼兩側的迎香穴,並且按照順時針和逆時針的方向各搓摩 36 次,會有酸脹感向額面放射。

浴足溫經

具體做法是:在穀雨節氣當令及前後各一天,酉至戌時,也就是 18:00~21:00 點時,將木盆中倒入開水,待水溫合適時,放雙足于水中,溫經通絡 5~10min。同時,做深呼吸 5~10 次,然後用食指或拇指點或按兩側三陰交穴、陰陵泉穴和血海穴各 6 次。本法可開穴通絡,通過臟腑傳感,調整脾、腎、肝三經經絡及臟腑氣血陰陽平衡。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