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春耕有大智慧 岳陽人開始用APP種田

——來自岳陽縣春耕生產一線的報導

插秧機田間作業 陳勇平 攝

足不出戶就能看到田間作業 陳勇平 攝

岳陽日報全媒體訊 “過了驚蟄節, 鋤頭不停歇。 ”隨著科技的飛速普及, 犁田、耙田等牛拉人翻的春耕景象正漸隱漸退, 挽腳紮褲躬身插秧的鏡頭不再。 十指不沾泥, 輕鬆幹農活已成為農人生活方式的新寵, 希望的田野上各種農耕機器來往穿梭, 奏響了春耕生產的樂章, 讓每個季節飄蕩著神奇,

飄蕩著現代農業產業的豐收之夢。

農民遇上大資料, 擦出喜愛火花

4月13日, 岳陽縣筻口鎮潼溪村成片的水田裡, 插秧機來回穿梭, 留下一道道冒著嫩牙的新綠。

“小時候每到暑假, 就跟著爺爺搞雙搶, 抱禾兜、撿禾線, 太陽曬巴人, 一摸臉上粗粗的, 熱汗變成鹽粒子, 不僅如此, 皮膚過敏, 全身長滿坨坨, 又痛又癢。 改變種田方式一直是我心中的夢”。 四十出頭的董敏芳, 透著都市麗人氣息的新時代農民, 一位元玩數字種田的弄潮兒。

2013年, 董敏芳放棄工廠高管, 重返故鄉, 承包200畝稻田, 通過低壓灌溉、深根施肥、飛機定航治蟲、機械育秧、插秧、收割等現代農業種植模式, 賺到20多萬元。 2014年7月, 她聯合多名種糧大戶及本地農戶成立潤升水稻專業合作社,

2015年初又成立豐瑞農機專業合作社。 2017年被評為全國農機合作示範點。

“現在我們種田腳不脫鞋, 穀不落地, 從春種一粒谷到秋收萬顆子全程機械化。 ” 董敏芳坐在辦公室, 通過視頻系統察看田間作業情況。

“我們的管道到田間都預埋了暗管, 低壓灌溉農田設計成APP, 只要打開手機聯上網, 即使人在美國, 拇指輕按手機, 可即時查看水位情況, 完成禾苗灌溉需求指令任務。 ”她邊演示邊解說,監控畫面顯示機器正在插秧, 不少鳥兒跟在插秧機後面啄食新泥中的蟲兒。

集中育秧方面, 以前都是人工灑水, 但不均勻, 而智慧控制提高了育秧的精准度。 棚內的秧苗在上下左右運動中發芽長綠, 不受天氣影響, 出來的秧苗一嶄齊,

比傳統春插提前十天就能下田栽插, 秧苗的抗病蟲害能力大大提高。 現在每年可以為2000畝水稻田提供秧苗, 秧苗盒子改用可回收可反復使用的硬盒自動上插秧機, 不再像過去拋秧用的薄膜滿天飛。

“同樣是治蟲施肥, 人工的話, 會遺漏會重複, 我們在翻耕、播種過程中同步施肥, 既省工省時, 又能起到減肥增效的作用。 無人機定航施藥, 針對性強, 不重複不遺漏。 ”旁邊拍照的助手小趙指著一台肥料深施機補充道。

採訪路上, 碰到左手提籃右手肩椅的黃大嫂準備去采新茶, 根本沒半點農忙的景象。 見筆者疑惑, 她道出原委:自家水田已流轉給合作社, 丈夫幫著開旋根機。 女兒職校畢業後在合作社開插秧機4年多了。

中午一個人在家, 可以安心摘茶葉。

筆者問:“黃大嫂, 高科技種田好不好?”

“怎麼不好, 省時省事省心, 過去好幾畝拋荒田如今都重新春插咯。 ”黃大嫂會心一笑。

農戶聯上合作社, 抱團致富無憂

合作社設備齊全, 還有近1萬平方米的晾曬坪, 建設了農機維修網站。 董敏芳告訴記者:“合作社要發揮基地成塊成片的優勢, 在耕作、育秧、機插、植保、收割、儲運等領域全程應用機械化, 實現糧食生產節本增效。 ”合作社還對生產基地按要求生產的優質糧食, 全部實行“訂單收購”, 由合作社組織收購和加工, 統一提供晾曬烘乾和倉儲服務, 最大限度保護好農民利益。

在合作社獲取行銷效益後, 董敏芳按照與農戶簽訂的糧食收購合同返利, 農戶在糧食收穫銷售後可再次分紅,此舉讓農民在產業鏈條的延伸和融合中獲得二次分紅。農戶曾華峰就是其中受益者,去年將10畝地承包給合作社,按300斤/畝的標準領到了稻穀。“按糧食收購價計算,10畝地就是3750元,如果完成任務,按超額200斤計算,還可與合作社五五分成,另分100斤稻穀,換成收購價是1250元,非常划算。

董敏芳富裕起來後不忘帶領村民一起致富。2016年,董敏芳還先後投資1600萬元成立“岳陽縣糧食產業全程社會化服務中心”,在潼溪村、大塘村流轉耕地4300畝,採取統一推廣優良品種、綠色防控、全程機械化服務、訂單收購、品牌銷售等措施,與農戶形成利益共同體,增強農業、農村、農民的抗風險能力。2016年,合作社種植的3568畝水稻共收穫水稻2800多噸,年銷售收入約800多萬元,平均每畝增收400元以上。

無獨有偶。楊林鄉張坪村方幼雄,2005年,辭掉工作回家種田,他邊實踐邊探索,迄今為止,水稻規模種植面積達7100餘畝,並成立“岳陽縣幼雄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目前理事成員5人、社員426戶。

董敏芳,方幼雄,一個個種糧大戶,不僅為岳陽縣糧食生產作了貢獻,還承載著無數農戶致富奔小康的夢……

農村普惠好政策,啟動一池春水

4月16日,中洲村的廣袤田間,農機手喻祖保油門一踩,方向一打,十幾分鐘就完成兩畝田的翻耕。小喻嫺熟的技術,離不開縣農機局技術人員的“保姆式”服務。

4月4日開始,農機局組織農機監理執法隊伍和專業技術人員,聯合岳陽市太平洋保險公司岳陽縣分公司共10人,深入各鄉鎮(辦事處)開展“免費送檢下鄉、送服務上門”活動,積極備戰春耕生產。50名農機技術人員進村入戶,指導幫助農機手開展農機具檢修和調試保養。充分發揮基層農機推廣服務站、農機合作社和農機大戶的作用,動員農機生產企業、銷售商售後服務力量,積極開展集中檢修和保養服務,確保在春耕作業前全面完成1.5萬台農機具檢修。

縣農機局瞄準機插秧方面的短板,人往鄉村跑,錢往鄉村投,勁往鄉村使。通過宣傳發動、行政推動、補貼拉動和示範帶動的辦法,切實抓好“為機育秧”“大戶購機”“領導辦點示範”“社會化合作組織前面推進”四個環節的工作。充分利用多種形式宣傳機插秧,因地制宜開展育插秧技術培訓和現場作業演示,春季農機和農業部門聯合組織主辦三期機插秧技術、農機操作技術培訓班,積極組織農機技術人員到農機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傳授育插秧技術。加強與農業部門在技術培訓、育秧方面的協調配合,形成推進水稻機插秧的工作合力,在集中育秧上爭取全部為機插育秧。

3月7日,組織召開全縣糧食生產工作推進會,對全縣2018年糧食生產工作進行了專題部署,明確糧食生產“穩量、提質、增效”的工作計畫:一是通過集中育秧、綠色高產示範創建等項目推進,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穩住138萬畝的播種面積,55萬畝的雙季稻面積,55萬噸的糧食總產量的水準,計畫扶持核心區360個集中育秧主體,確保集中育秧大田面積10.4萬畝(其中機插1.75萬畝);二是深入開展湘米工程建設,打造38萬畝優質稻基地和10萬畝高檔優質稻核心示範圈;三是通過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綜合種養、全程機械化生產、打造糧食品牌等舉措提高糧食生產效益。

成立以副縣長為組長的糧食生產領導小組,制訂《岳陽縣糧食生產績效考評辦法》。農業局成立了全縣糧食生產技術指導小組,建立技術人員與種植主體“一對一”服務制度,編印《岳陽縣2018年水稻集中育秧操作規程》、《高檔優質稻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範》等技術資料10000多份。結合陽光工程春季培訓行動,培訓種糧大戶、育插秧專業戶等1000余人次。依託大戶落實風險備用育秧64畝,全縣化肥、農藥、農地膜、秧盤等農資貨源準備充足。縣農業局行政執法大隊先後出動專車15台次,及時開展農資市場專項整治行動。結合3.15活動開展宣傳諮詢活動8次,發放資料8000餘份,抽檢農資樣品9批次,樣品23個,查處不合格農資20多噸,有力地淨化了農資市場。糧食生產推進會召開後,縣農業局組織糧油、植保等技術專家組成專門班子深入村組、集中育秧點、專業合作社等進行常態的督導。

自2008年以來,該縣連續10年榮獲全國和全省“糧食生產先進(標兵)縣”。人勤春來早,實幹正當時。鄉村振興的號角已經吹響,當農民用上高科技,當農業注入新模式,當政策給力“三農”,一切預示著2018又是一個豐收年。

農戶在糧食收穫銷售後可再次分紅,此舉讓農民在產業鏈條的延伸和融合中獲得二次分紅。農戶曾華峰就是其中受益者,去年將10畝地承包給合作社,按300斤/畝的標準領到了稻穀。“按糧食收購價計算,10畝地就是3750元,如果完成任務,按超額200斤計算,還可與合作社五五分成,另分100斤稻穀,換成收購價是1250元,非常划算。

董敏芳富裕起來後不忘帶領村民一起致富。2016年,董敏芳還先後投資1600萬元成立“岳陽縣糧食產業全程社會化服務中心”,在潼溪村、大塘村流轉耕地4300畝,採取統一推廣優良品種、綠色防控、全程機械化服務、訂單收購、品牌銷售等措施,與農戶形成利益共同體,增強農業、農村、農民的抗風險能力。2016年,合作社種植的3568畝水稻共收穫水稻2800多噸,年銷售收入約800多萬元,平均每畝增收400元以上。

無獨有偶。楊林鄉張坪村方幼雄,2005年,辭掉工作回家種田,他邊實踐邊探索,迄今為止,水稻規模種植面積達7100餘畝,並成立“岳陽縣幼雄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目前理事成員5人、社員426戶。

董敏芳,方幼雄,一個個種糧大戶,不僅為岳陽縣糧食生產作了貢獻,還承載著無數農戶致富奔小康的夢……

農村普惠好政策,啟動一池春水

4月16日,中洲村的廣袤田間,農機手喻祖保油門一踩,方向一打,十幾分鐘就完成兩畝田的翻耕。小喻嫺熟的技術,離不開縣農機局技術人員的“保姆式”服務。

4月4日開始,農機局組織農機監理執法隊伍和專業技術人員,聯合岳陽市太平洋保險公司岳陽縣分公司共10人,深入各鄉鎮(辦事處)開展“免費送檢下鄉、送服務上門”活動,積極備戰春耕生產。50名農機技術人員進村入戶,指導幫助農機手開展農機具檢修和調試保養。充分發揮基層農機推廣服務站、農機合作社和農機大戶的作用,動員農機生產企業、銷售商售後服務力量,積極開展集中檢修和保養服務,確保在春耕作業前全面完成1.5萬台農機具檢修。

縣農機局瞄準機插秧方面的短板,人往鄉村跑,錢往鄉村投,勁往鄉村使。通過宣傳發動、行政推動、補貼拉動和示範帶動的辦法,切實抓好“為機育秧”“大戶購機”“領導辦點示範”“社會化合作組織前面推進”四個環節的工作。充分利用多種形式宣傳機插秧,因地制宜開展育插秧技術培訓和現場作業演示,春季農機和農業部門聯合組織主辦三期機插秧技術、農機操作技術培訓班,積極組織農機技術人員到農機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傳授育插秧技術。加強與農業部門在技術培訓、育秧方面的協調配合,形成推進水稻機插秧的工作合力,在集中育秧上爭取全部為機插育秧。

3月7日,組織召開全縣糧食生產工作推進會,對全縣2018年糧食生產工作進行了專題部署,明確糧食生產“穩量、提質、增效”的工作計畫:一是通過集中育秧、綠色高產示範創建等項目推進,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穩住138萬畝的播種面積,55萬畝的雙季稻面積,55萬噸的糧食總產量的水準,計畫扶持核心區360個集中育秧主體,確保集中育秧大田面積10.4萬畝(其中機插1.75萬畝);二是深入開展湘米工程建設,打造38萬畝優質稻基地和10萬畝高檔優質稻核心示範圈;三是通過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綜合種養、全程機械化生產、打造糧食品牌等舉措提高糧食生產效益。

成立以副縣長為組長的糧食生產領導小組,制訂《岳陽縣糧食生產績效考評辦法》。農業局成立了全縣糧食生產技術指導小組,建立技術人員與種植主體“一對一”服務制度,編印《岳陽縣2018年水稻集中育秧操作規程》、《高檔優質稻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範》等技術資料10000多份。結合陽光工程春季培訓行動,培訓種糧大戶、育插秧專業戶等1000余人次。依託大戶落實風險備用育秧64畝,全縣化肥、農藥、農地膜、秧盤等農資貨源準備充足。縣農業局行政執法大隊先後出動專車15台次,及時開展農資市場專項整治行動。結合3.15活動開展宣傳諮詢活動8次,發放資料8000餘份,抽檢農資樣品9批次,樣品23個,查處不合格農資20多噸,有力地淨化了農資市場。糧食生產推進會召開後,縣農業局組織糧油、植保等技術專家組成專門班子深入村組、集中育秧點、專業合作社等進行常態的督導。

自2008年以來,該縣連續10年榮獲全國和全省“糧食生產先進(標兵)縣”。人勤春來早,實幹正當時。鄉村振興的號角已經吹響,當農民用上高科技,當農業注入新模式,當政策給力“三農”,一切預示著2018又是一個豐收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