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通識教育與線上教育相結合,少年商學院的發展與佈局為何受資本青睞?

近年來, 關於教育到底應該培養“專才”還是“通才”的討論持續不斷, 因此“通識教育”, 這門自20世紀起就已成為大多數歐美大學必修的科目也被引進國內,

被各大高校所提倡。 雖然大眾對“通識教育”的概念表述並未統一, 但是對於通識教育的目標已達成共識, 即培養一個完整的人, 重視綜合能力的培養。

成立於2013年的線上國際素質教育平臺少年商學院, 致力於培養6至15歲中小學生的全球素養與核心競爭力, 率先採用線上直播與線下實踐相結合的方式, 為中小學生提供世界名校通識課程和全球優秀素質教育專案, 主打產品為“趣課堂”(包括世界名校通識音訊課與素質實踐視頻直播課)和國際遊學營, 目前累計付費學員已逾6萬人。

繼獲得數百萬元Pre-A輪融資後, 近日少年商學院又獲得華蓋資本領投的近3000萬元A輪融資。 通識教育與當下熱門的線上教育相結合,

能否助力其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少年商學院又秉持著怎樣的教育理念與商業邏輯而被投資人看好?

結合使用者畫像與需求, 探索產品模式, 推導產品服務流程

少年商學院成立之初的定位即是互聯網教育公司, 基於其微信公眾平臺累積的10余萬粉絲首先開展的一系列線下項目, 如海外遊學項目以及在國內幾大城市的設計思維工作坊, 使其深入瞭解到客戶的需求, 並積累了大量一線資料, 即留學低齡化趨勢發展“迅猛”, 高知家庭對可以從小培養孩子綜合能力, 並促進其背景提升的國際化創新實踐教育產品具有強烈需求。

彼時, 少年商學院初創團隊大膽設想:實踐課程能否與線上直播相結合?繼而,

張華開始構想“線上視頻直播+線下自主實踐”的產品模式, 並且將產品模式的特點與使用者畫像相結合, 嘗試梳理出產品特徵。

首先作為互聯網教育產品, 少年商學院意識到課程需要快速的更新反覆運算;其次素質教育實踐的性質決定了其產品宜採用專案式教學的方式, 因此其確立了以月為單位的專案週期和大班授課的形式;另外, 線上教育產品對學員學習的自主性要求較高, 而課程一旦擁有線下實踐環節, 就更需要學員對課程產生興趣, 進而積極主動完成學習任務, 因此少年商學院的產品設計借鑒並啟用了如勳章系列等遊戲化的激勵機制。

2014年10月底, 成立一周年前夜, 少年商學院推出線上教育產品“趣課堂”,

終於正式開始“線上直播+線下實踐”之旅。 趣課堂完整的學習流程包括8個步驟:領取工具包——每週一次視頻直播課——線下自主實踐——每週提交作品——每週獲點評——學習證書——實體勳章——能力評估報告。

在產品上市前期, 一些教育界人士及投資人質疑這種模式的可操作性,

畢竟當時大眾對實踐的認知僅局限線上下老師帶隊的活動。 雖然少年商學院的團隊對此也心懷忐忑, 但是產品上市後反響良好。 當時第一個趣課堂DEMO項目的付費人數為45人, 每人2980元, 之後班型與定價做了調整, 課程種類從青少年設計思維課到經濟學啟蒙課等, 快速反覆運算。

少年商學院團隊欣喜的發現, 這些付費學員所在地區分佈雖以一線城市為主, 但也不乏非一線城市家庭。 一線城市家庭的回饋主要是, 少年商學院趣課堂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 用高效的方式開展國際創新實踐專案, 提升孩子綜合能力;而非一線城市家長則認為這種集混合式、項目制與社會化學習的方式, 使得自己的孩子在寒暑假之外的學期之內也能和一線城市孩子享有同樣的國際化課程、進行同樣的實踐挑戰、獲得同樣的證書。

尋找自身定位與客戶需求的交叉點,構建金字塔型產品結構

然而隨著實踐的加深,少年商學院團隊很快又轉喜為憂,因為視頻直播課程雖初期十分受歡迎,但口碑傳播率卻不高。少年商學院發現這一問題首先緣於線上學習的方式在當時還未被市場所廣泛認知與接受,如今火爆的線上少兒英語在當時也還未起勢;其次由於產品初期定位是中高端產品,一些一直在為孩子尋找獨特專案的高端家長群體分享意願沒有那麼強烈;還有一些家長即使想分享卻不知道如何向朋友描述採取這種學習方式的產品。

因此少年商學院決定在課程設計時,一定要找到國際化素質教育和中國家長認知的契合點,通過大眾已認知的教育產品引導家長瞭解少年商學院的教育理念。至此,少年商學院的課程研發從以引進為主,逐漸轉為自己的教研團隊獨立開發為主,既保證課程品質不下降,又能使課程理念在家長的認知維度中越來越具象化。

少年商學院還從定價到課程類型做了相應的調整,增加例如文史哲閱讀思辨課程、思維導圖課程等具有大眾認知基礎的直播課。張華也強調,市場教育的問題隨即因政策利好和線上教育的蓬勃發展逐漸得到解決。

在不斷打磨產品體系的過程中,少年商學院發現,素質教育實踐課程勢必也要在學生的課外學習時間中爭奪一席之地,而當今學生的課外時間因被各種補習班、培訓班佔據而變得越來越少;另外少年商學院的付費使用者地區分佈逐漸發展為一線城市和非一線城市各占50%,而非一線城市因教育資源缺稀,需求逐漸旺盛,所以其更具潛力,且增速迅猛。

基於此,少年商學院開始開發投入較輕的知識付費性音訊課程產品,定價較低更符合非一線城市消費水準,且可以充分利用學生零散的碎片化時間,音訊課程也成為2017年少年商學院重點打造的又一產品。

至此,少年商學院確立了“一橫一縱”的發展戰略:橫向擴展產品體系,除線上直播課程、遊學產品外,又重點研發了知識付費屬性的音訊產品;縱向延伸課程品類,除商業領導力課程外,又上線了文史哲閱讀思辨、思維導圖等12個系列的課程,即建立起商學院、文學院、設計學院和數理學院四大學院的體系,並確立了每個學院的特色主打產品。

逐漸形成了投入由輕到重、定價由低到高的金字塔型產品結構,張華表示,未來少年商學院還將進一步豐富課程品類,打造真正意義上的“線上課外國際學校”。

To C、To B“兩條腿走路”,以全域思維制定發展戰略

自2013年創辦至2016年,少年商學院的付費使用者全部來自C端,但隨著2016年《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2017年綜合實踐課納入中小學必修課,以及中高考改革等教育政策的出臺,綜合素質評估納入學習成績,使得中小學校產生了開展綜合實踐課程的巨大需求。

另外由於2016年國內的STEM教育理念逐漸發展為STEAM ,其中“A”,即人文藝術也成為重要內容,而少年商學院課程更偏大文科,對工具依賴性小,且同時強調動手實踐和學生發現與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因此獲得了很多學校的青睞。

少年商學院以此為切口,以北京為開端進入了一些知名中小學校,輸出其課程。如北京史家小學、呼家樓中心小學、府學胡同小學等,並逐漸向國內其他地區的知名學校輻射。

目前少年商學院的合作學校主要以知名公立校為主,不僅為其提供優質師資,以及線上商業與領導力、設計思維等不同類型的創新課程,更為其提供師資培訓、技術平臺、學生作品點評、線下賽事顧問與國際交流等一站式服務,即基於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綜合實踐課的整體解決方案。與此同時,少年商學院還獲教育部認可,承擔相關國家課題,並在全國聯結100所知名中小學開展“新教育100”試點。

“趣課堂”的視頻直播課程是目前少年商學院對學校輸出的產品,上課形式有兩種,其中一種是“To B再To C”,即學校付費,學生回家上課,然後到學校形成專案小組,分組提交作品;另一種是在學校電教室上課。這兩種方式都可以達到一對一互動,一對一解決問題,每個人提交個性化作品的效果。

現在少年商學院的C 端付費用戶已逾6萬人,產品推廣的重要管道為其微信公眾平臺和微信社群,微信公眾平臺現有訂閱戶80萬,微信社群近1000個。對於B端管道,少年商學院常通過舉行學術研討會的方式做品牌宣傳。

張華表示,A輪融資之後,下一階段少年商學院除繼續打造音訊付費產品外,還將加大技術研發投入,進一步提升智慧化學習平臺,以及完善目前素質實踐直播課非常重要的環節——學生能力動態評估系統。

另外少年商學院還會不斷拓展行銷管道,嘗試實施城市合夥人招募計畫,以及開展線上的社會化行銷,與線下素質教育機構聯合發起活動,或與地方的K12龍頭嘗試素質教育雙師課堂等。還將把一些典型的優秀企業變成學生學習實踐的場景,推動少年商學院成為中小學生留學或升學綜合素質評測的協力廠商認證機構和青少年社會化學習平臺。

本文轉自睿藝,作者Sunny,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尋找自身定位與客戶需求的交叉點,構建金字塔型產品結構

然而隨著實踐的加深,少年商學院團隊很快又轉喜為憂,因為視頻直播課程雖初期十分受歡迎,但口碑傳播率卻不高。少年商學院發現這一問題首先緣於線上學習的方式在當時還未被市場所廣泛認知與接受,如今火爆的線上少兒英語在當時也還未起勢;其次由於產品初期定位是中高端產品,一些一直在為孩子尋找獨特專案的高端家長群體分享意願沒有那麼強烈;還有一些家長即使想分享卻不知道如何向朋友描述採取這種學習方式的產品。

因此少年商學院決定在課程設計時,一定要找到國際化素質教育和中國家長認知的契合點,通過大眾已認知的教育產品引導家長瞭解少年商學院的教育理念。至此,少年商學院的課程研發從以引進為主,逐漸轉為自己的教研團隊獨立開發為主,既保證課程品質不下降,又能使課程理念在家長的認知維度中越來越具象化。

少年商學院還從定價到課程類型做了相應的調整,增加例如文史哲閱讀思辨課程、思維導圖課程等具有大眾認知基礎的直播課。張華也強調,市場教育的問題隨即因政策利好和線上教育的蓬勃發展逐漸得到解決。

在不斷打磨產品體系的過程中,少年商學院發現,素質教育實踐課程勢必也要在學生的課外學習時間中爭奪一席之地,而當今學生的課外時間因被各種補習班、培訓班佔據而變得越來越少;另外少年商學院的付費使用者地區分佈逐漸發展為一線城市和非一線城市各占50%,而非一線城市因教育資源缺稀,需求逐漸旺盛,所以其更具潛力,且增速迅猛。

基於此,少年商學院開始開發投入較輕的知識付費性音訊課程產品,定價較低更符合非一線城市消費水準,且可以充分利用學生零散的碎片化時間,音訊課程也成為2017年少年商學院重點打造的又一產品。

至此,少年商學院確立了“一橫一縱”的發展戰略:橫向擴展產品體系,除線上直播課程、遊學產品外,又重點研發了知識付費屬性的音訊產品;縱向延伸課程品類,除商業領導力課程外,又上線了文史哲閱讀思辨、思維導圖等12個系列的課程,即建立起商學院、文學院、設計學院和數理學院四大學院的體系,並確立了每個學院的特色主打產品。

逐漸形成了投入由輕到重、定價由低到高的金字塔型產品結構,張華表示,未來少年商學院還將進一步豐富課程品類,打造真正意義上的“線上課外國際學校”。

To C、To B“兩條腿走路”,以全域思維制定發展戰略

自2013年創辦至2016年,少年商學院的付費使用者全部來自C端,但隨著2016年《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2017年綜合實踐課納入中小學必修課,以及中高考改革等教育政策的出臺,綜合素質評估納入學習成績,使得中小學校產生了開展綜合實踐課程的巨大需求。

另外由於2016年國內的STEM教育理念逐漸發展為STEAM ,其中“A”,即人文藝術也成為重要內容,而少年商學院課程更偏大文科,對工具依賴性小,且同時強調動手實踐和學生發現與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因此獲得了很多學校的青睞。

少年商學院以此為切口,以北京為開端進入了一些知名中小學校,輸出其課程。如北京史家小學、呼家樓中心小學、府學胡同小學等,並逐漸向國內其他地區的知名學校輻射。

目前少年商學院的合作學校主要以知名公立校為主,不僅為其提供優質師資,以及線上商業與領導力、設計思維等不同類型的創新課程,更為其提供師資培訓、技術平臺、學生作品點評、線下賽事顧問與國際交流等一站式服務,即基於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綜合實踐課的整體解決方案。與此同時,少年商學院還獲教育部認可,承擔相關國家課題,並在全國聯結100所知名中小學開展“新教育100”試點。

“趣課堂”的視頻直播課程是目前少年商學院對學校輸出的產品,上課形式有兩種,其中一種是“To B再To C”,即學校付費,學生回家上課,然後到學校形成專案小組,分組提交作品;另一種是在學校電教室上課。這兩種方式都可以達到一對一互動,一對一解決問題,每個人提交個性化作品的效果。

現在少年商學院的C 端付費用戶已逾6萬人,產品推廣的重要管道為其微信公眾平臺和微信社群,微信公眾平臺現有訂閱戶80萬,微信社群近1000個。對於B端管道,少年商學院常通過舉行學術研討會的方式做品牌宣傳。

張華表示,A輪融資之後,下一階段少年商學院除繼續打造音訊付費產品外,還將加大技術研發投入,進一步提升智慧化學習平臺,以及完善目前素質實踐直播課非常重要的環節——學生能力動態評估系統。

另外少年商學院還會不斷拓展行銷管道,嘗試實施城市合夥人招募計畫,以及開展線上的社會化行銷,與線下素質教育機構聯合發起活動,或與地方的K12龍頭嘗試素質教育雙師課堂等。還將把一些典型的優秀企業變成學生學習實踐的場景,推動少年商學院成為中小學生留學或升學綜合素質評測的協力廠商認證機構和青少年社會化學習平臺。

本文轉自睿藝,作者Sunny,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