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了幫助自己的孩子,這位母親創辦了聚集13000+個青少年體驗式項目的平臺

Teenlife網站的截圖, 網站可根據專案類型和地點進行搜索(圖片來自Teenlife)

波士頓教育創新系列專題:

波士頓是美國東部的創新引擎, 很多的創新都從這裡開始。

本專題結合國內教育創新的熱門方向, 實地走訪當地的教育創新組織, 通過採訪瞭解他們的新思路與新實踐, 給國內的教育創新者提供新的靈感與思考。

對於今天的青少年來說, 在教室的學習遠遠不夠, 教室之外的時間如何安排, 如何選擇能夠幫助他們成長的項目, 成為家長和學生們關心的一個問題。 但應該參與什麼樣的項目, 到哪裡去尋找這些高品質的項目, 往往是讓人犯愁的事情。 針對這樣的問題, Teenlife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案--篩選整合青少年的體驗式專案的資訊, 讓家長和學生更容易找到適合的項目。

Marie是Teenlife的創始人, 最開始創辦Teenlife是因為她遇到的一個問題-- 她的孩子找不到高品質的體驗式專案去參與。

從小在歐洲和美國之間旅行, 在不同的文化當中成長的Marie, 相信讓孩子到不同的環境去, 通過不同的專案鍛煉和培養不同的能力會給孩子最好的成長機會。 但在2007年, 剛從紐約搬到波士頓的她卻發現, 她難以為兩個正在念中學的孩子找到高品質的夏令營專案。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Marie到不同的家庭當中去詢問, 到網上去搜索, 一個活動一個活動的去收集, 終於整理出一個針對青少年的夏天專案合集。 正是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 Marie 意識到這不僅是她的問題, 也是許許多多和她一樣的家長遇到的問題。 由此, 決定建立了Teenlife媒體, 持續地收集、整理、呈現關於針對青少年的專案。

Teenlife發展到今天, 已經超過十年了。 一個為了解決自己的孩子有什麼專案可參與的資訊整理工作,

變成了服務全美青少年的資訊整合平臺。 做資訊整合的平臺不少, Teenlife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1)針對青少年不同的需求場景, 提供12種不同的項目分類

目前, 在Teenlife網站上, 可以找到13000+適合青少年的專案, 覆蓋12種不同的分類。 這些不同的項目類型的設計, 都基於對青少年不同成長需求的理解。

比如需要找專案過暑假, 【夏天項目】提供成千個不同的夏天選擇;上大學前想探索世界瞭解自我?在【間隔年項目】中可以找到機會;想在中學就開始修大學的學分?【大學校園項目】讓學生可以在選大學之前先體驗一番;要完成學校指定的社區服務時間?【志願者專案】提供不同的服務組織清單;健康或者心理有問題?【治療性項目】可以提供方向與幫助;想培養對於科學、藝術方面的興趣?【STEM項目】與【藝術項目】可以實現不同的技能培養目標。

除此之外, 家教、考試準備、大學申請等等這些日常學習需要的説明與資源, 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找到。

據Marie介紹, 在這麼多的分類當中, 最受學生歡迎的是“志願者機會”, 一方面是因為學校要求學生們有規定的服務社區的時間,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學生們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除此之外, 家教和考試的準備、申請大學的資源, 這些資訊的需求量也很高。 過去十年來, Teenlife一直在根據學生們的需求變化增加分類, 最近Marie在考慮增加職業培訓的分類, 因為隨著青少年進入社會的時候越早,

他們準備的時間就會越來越早, 因此對於職業技能培訓的需求也會更早地開始, 並且“有的青少年不一定考慮上大學, 這些青少年就會需要一些職業技能培訓的專案”。

Teenlife不同專案分類的介紹(圖片來自Teenlife)

2)著眼十種青少年成長的必備能力

“通過不同的項目培養這些能力是一件需要有策略的事情”,Marie指出,比起每個夏天隨便選擇一些專案,瞭解不同的專案可以給青少年提供什麼樣的體驗與經歷,有策略地選擇與組合,才會實現不同能力的培養。Teenlife上的項目,著眼十種青少年成長的必備能力:

熱情

計畫的能力

解決問題的能力

面對面溝通的能力

協作的能力

開放接受不同文化的能力

具體的學科知識

解決矛盾的能力

堅持

獨立

3)建立專案篩選標準,注重“穩定”、“安全”與“多元”

作為一個資訊整理平臺,Teenlife有自己篩選資訊的標準。其中項目的穩定與安全是最重要的考量,比如項目得是至少兩年以上,項目有清晰的工作人員與監管人員的資料等。為了幫助家長和學生做判斷,Teenlife提供的資訊包括專案的整體介紹,專案的時間地點,持續時間,適合的性別、年齡,是否提供住宿,最低費用,是否提供學分,是否提供獎學金等。如果學生/家長感興趣瞭解更多的資訊,還可以通過網站上的“要求瞭解更多”功能直接向專案的主辦方索要更詳細的專案資料。

單個專案的資訊呈現介面,左邊是專案的簡介,後面是具體的專案資訊點,包括專案的時間地點,持續時間,適合的性別、年齡,是否提供住宿,最低費用,是否提供學分,是否提供獎學金等 (圖片來自Teenlife)

雖然Teenlife儘量挑選靠譜的專案並且將資訊簡潔有序的呈現,對於學生和家長們關心的“這些項目效果如何”這個問題,還是很難以一個標準化的方式在網站上呈現,因為學生是不是在一個項目當中獲得成長,成長了哪些能力是很難量化的。“我們有考慮過用戶點評,但用戶點評一方面可以作假,另一方面也不是那麼客觀”,Marie鼓勵學生家長們通過Teenlife的網站點選連結到達專案網站閱讀更詳細的資料,建議“家長們去問家長,學生們去問學生”,有機會的話,通過身邊的人瞭解他們在專案中的體驗是最好的。

除了在網站上的即時搜索,Teenlife每年也會做項目專題的整理推薦,在這些推薦當中整合了多元的選擇。比如2018年的間隔年專題,精選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間隔年項目機會,“你可以在華盛頓實習,也可以在西班牙學習西班牙語;可以在盧旺達做志願者,也可以在美國西部攀岩;可以學習提升你的音樂才能,也可以説明保護環境” ;2018年的夏天項目合集,不僅精選了50個提供給青少年的最棒的寄宿學校、大學預科課程、實習機會、夏令營等各種各樣的夏天項目,還有同齡人分享他們的故事與經驗。

Teenlife 2018年夏天專案合集(圖片來自Teenlife)

4)有意不做精准資訊匹配,保留網站流覽行為

Teenlife上的專案每年會做一次更新。為了保證資訊的品質,Teenlife通過人力到各個專案頁面進行資訊的抓取和挑選。有資料分析背景的Marie會對網站上的搜索資料對使用者對資訊的需求進行分析,調整資訊的提供。接下來,她也希望網站可以變得更智慧及更個人化,用戶只要回答幾個問題,Teenlife 可以給他們推薦專案的程度,但她並不考慮開發手機端,也不想提供百分百精准的唯一答案。Marie認為,流覽也是學習和瞭解的過程,太過精准和匹配會降低學生探索的動力,因此希望學生們還是會在網站上花時間流覽一些不同的選擇。

做了十年Teenlife,Marie看到青少年在各種各樣的體驗式學習當中的成長,有人在離開熟悉的環境去別的國度生活學會了獨立,有人在社區服務中改變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有人在文化交流當中開闊了視野轉換了視角,有人在野外生存的營地生活中鍛煉了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因此獲得青少年和家長的認同,“在Teenlife上找到的項目,很多時候帶來了非常珍貴的、改變自我的經歷”。

作者介紹:

楊雁清(candy),青年文化研究員,9年中國年輕人群體和青年文化研究經驗,美國NAMAC藝術領導力項目學者;同時亦是活躍的文化聯結者與社群營造者,致力於賦力年輕人帶來的改變。曾發起50場年輕人意見領袖分享會議、各種規模的工作坊以及不同主題的社區藝術專案,並被邀請在香港MaD大會,DFC中國年會,TedX演講。著有《胡同裡的沙發人類學》豆瓣上架電子書,曾供稿《城市畫報》,《大學生》,《時尚cosmo》,《時代週報》等媒體。

Teenlife不同專案分類的介紹(圖片來自Teenlife)

2)著眼十種青少年成長的必備能力

“通過不同的項目培養這些能力是一件需要有策略的事情”,Marie指出,比起每個夏天隨便選擇一些專案,瞭解不同的專案可以給青少年提供什麼樣的體驗與經歷,有策略地選擇與組合,才會實現不同能力的培養。Teenlife上的項目,著眼十種青少年成長的必備能力:

熱情

計畫的能力

解決問題的能力

面對面溝通的能力

協作的能力

開放接受不同文化的能力

具體的學科知識

解決矛盾的能力

堅持

獨立

3)建立專案篩選標準,注重“穩定”、“安全”與“多元”

作為一個資訊整理平臺,Teenlife有自己篩選資訊的標準。其中項目的穩定與安全是最重要的考量,比如項目得是至少兩年以上,項目有清晰的工作人員與監管人員的資料等。為了幫助家長和學生做判斷,Teenlife提供的資訊包括專案的整體介紹,專案的時間地點,持續時間,適合的性別、年齡,是否提供住宿,最低費用,是否提供學分,是否提供獎學金等。如果學生/家長感興趣瞭解更多的資訊,還可以通過網站上的“要求瞭解更多”功能直接向專案的主辦方索要更詳細的專案資料。

單個專案的資訊呈現介面,左邊是專案的簡介,後面是具體的專案資訊點,包括專案的時間地點,持續時間,適合的性別、年齡,是否提供住宿,最低費用,是否提供學分,是否提供獎學金等 (圖片來自Teenlife)

雖然Teenlife儘量挑選靠譜的專案並且將資訊簡潔有序的呈現,對於學生和家長們關心的“這些項目效果如何”這個問題,還是很難以一個標準化的方式在網站上呈現,因為學生是不是在一個項目當中獲得成長,成長了哪些能力是很難量化的。“我們有考慮過用戶點評,但用戶點評一方面可以作假,另一方面也不是那麼客觀”,Marie鼓勵學生家長們通過Teenlife的網站點選連結到達專案網站閱讀更詳細的資料,建議“家長們去問家長,學生們去問學生”,有機會的話,通過身邊的人瞭解他們在專案中的體驗是最好的。

除了在網站上的即時搜索,Teenlife每年也會做項目專題的整理推薦,在這些推薦當中整合了多元的選擇。比如2018年的間隔年專題,精選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間隔年項目機會,“你可以在華盛頓實習,也可以在西班牙學習西班牙語;可以在盧旺達做志願者,也可以在美國西部攀岩;可以學習提升你的音樂才能,也可以説明保護環境” ;2018年的夏天項目合集,不僅精選了50個提供給青少年的最棒的寄宿學校、大學預科課程、實習機會、夏令營等各種各樣的夏天項目,還有同齡人分享他們的故事與經驗。

Teenlife 2018年夏天專案合集(圖片來自Teenlife)

4)有意不做精准資訊匹配,保留網站流覽行為

Teenlife上的專案每年會做一次更新。為了保證資訊的品質,Teenlife通過人力到各個專案頁面進行資訊的抓取和挑選。有資料分析背景的Marie會對網站上的搜索資料對使用者對資訊的需求進行分析,調整資訊的提供。接下來,她也希望網站可以變得更智慧及更個人化,用戶只要回答幾個問題,Teenlife 可以給他們推薦專案的程度,但她並不考慮開發手機端,也不想提供百分百精准的唯一答案。Marie認為,流覽也是學習和瞭解的過程,太過精准和匹配會降低學生探索的動力,因此希望學生們還是會在網站上花時間流覽一些不同的選擇。

做了十年Teenlife,Marie看到青少年在各種各樣的體驗式學習當中的成長,有人在離開熟悉的環境去別的國度生活學會了獨立,有人在社區服務中改變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有人在文化交流當中開闊了視野轉換了視角,有人在野外生存的營地生活中鍛煉了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因此獲得青少年和家長的認同,“在Teenlife上找到的項目,很多時候帶來了非常珍貴的、改變自我的經歷”。

作者介紹:

楊雁清(candy),青年文化研究員,9年中國年輕人群體和青年文化研究經驗,美國NAMAC藝術領導力項目學者;同時亦是活躍的文化聯結者與社群營造者,致力於賦力年輕人帶來的改變。曾發起50場年輕人意見領袖分享會議、各種規模的工作坊以及不同主題的社區藝術專案,並被邀請在香港MaD大會,DFC中國年會,TedX演講。著有《胡同裡的沙發人類學》豆瓣上架電子書,曾供稿《城市畫報》,《大學生》,《時尚cosmo》,《時代週報》等媒體。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