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日本海軍是如何科教強軍的?

1943年4月18日, 根據情報指示, 美國陸軍航空隊截擊機群在太平洋的布幹維爾島上空準確捕獲到山本五十六的座機, 並將其一舉擊落, 報了珍珠港偷襲的血海深仇。 今年4月18日也正是這位日本名將的75周年忌日。

山本五十六

山本五十六是世界上首位同時指揮6艘航母作戰並取得勝利的海軍將領, 其個人高超的戰役素養, 源自日本廣島縣的一個小島——江田島。 這裡有曾經“世界三大海軍學校”之一的“海軍兵學校”(以下簡稱海校)。

跟我讀, “海軍—兵學—校 之碑”

這所學校, 培養出了兩位日本內閣總理大臣, 還有以山本五十六為代表的全部四位元聯合艦隊司令——可以說, 沒有海軍兵學校就沒有山本五十六, 更沒有橫行太平洋一時的聯合艦隊和軍國主義日本的海上侵略擴張。

今天的文章, 我們一起走近“海軍兵學校”。

嗚呼江田島男兒, 時機將至風雲從,

翱翔潛行世界中, 上天入地如蛟龍,

身既逝兮亦不止, 吾等衷心呼喚你。

—《江田島健兒之歌》

欲強軍, 先強校

“明治維新”開始後, 日本秉承“富國強兵”的指導方針, 通過對西方各國軍隊的全面考察, 基本確立了“陸軍仿效普魯士, 海軍學習不列顛”的原則。 由此, 日本海軍開始向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英國海軍取經、看齊。

1870年, 日本兵部省提出“大辦海軍”的建議, 並就海軍軍官的培養問題做出特別說明:“軍艦的靈魂是軍官, 沒有軍官, 水兵不能發揮其所長、艦船將變成廢鐵, 因此海軍軍官培養是建設海軍的頭等大事。 ”

於是,

日本恢復了江戶(現東京)築地的原幕府海軍操練所。 1870年11月, 學校正式更名為“海軍兵學寮”, 並特別選拔了15名少年學員作為儲備人才, 其中就有後來的“近代日本海軍之父”、海軍大臣山本權兵衛。

東京築地

既然要向英國學習海軍建設, 那麼外教必不可少。

除了從英國引進原版教材外, 海軍還花重金聘請了一支由38位英國皇家海軍現役軍官組成的教官團。 由於教材來不及翻譯, 教官也多是英國人, 所以學員們在上課問答及課後完成作業環節全程使用英語, 這也培養了海校學員扎實的英文功底。

戰後, 海校畢業生井上成美大將, 甚至轉行當了20年的英文教師, 可見海校英語教學水準之高。

海校對外教的待遇極為優厚,每名外教均被授予日本軍銜和貴族頭銜,而外教則要向學員系統地傳授蒸汽時代海軍所需的一切航海、偵察、炮瞄、維護技能。他們甚至將英國海軍的體能、佇列訓練及訓練間歇時所做的遊戲都移植到了學校,日本人自然也是照單全收。

一切進展順利,唯一的不足是校風問題。對學員而言,首都東京不是一個適合學習的地方:學校被風俗街和酒館包圍,學員們經常溜出校門喝酒嫖娼,放空自我。

海校學院估計受歡迎得不得了...

1888年,為解決困擾已久的校風校紀問題(不過原校址築地的地勢過低、易遭水淹也是海校遷址的因素),海軍決定將學校遷往江田島。該島位於瀨戶內海南端,背靠古鷹山,與著名海軍基地——吳港隔海相望。

瀨戶內海上的江田島江田島與著名的吳港

為防止校風問題再度發作,海軍提前與當地豪紳簽訂了一份名為《江田島取締方始末書》的合同,規定學校指定範圍內不允許開設妓院,以防學員出入風流場所、萎靡墮落。

萬事齊備、松濤陣陣、幽音回長,江田島顯然是個讀書學習、磨煉身性的好地方。江田島海軍兵學校的傳奇故事,也將由此開始。

隔壁吳港的崛起與日本海軍的崛起大有關係,我局以後會單出這一主題

吳港內的一艘平時紳士,戰時武士

現代化的軍隊、現代化的裝備要由現代化的軍人掌握,這對軍人的素質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江田島海校對每名學員的打造,從入學開始就以“貴族化”為標準。

1893年的海校校園全部由“不列顛紅磚”砌成的“生徒館”

當然,物質上的富足和“貴族”是不能劃等號的。海校學員在享受富足物質條件的同時,必須接受嚴苛的訓練與選拔,秉持貴族的氣質與精神。

“貴族精神”在海校大抵指代的是由“海軍軍神”,指揮聯合艦隊打贏對俄海戰的東鄉平八郎所寫“五省”——至誠不悖否?言行不恥否?氣力無缺否?努力無憾否?亙勿懈怠否?至今,日本海上自衛隊仍然沿襲這個訓示。

海校獨創的貴族精神——“五省”

海校還有其它一些獨特的訓練標準,例如在遷址後,古鷹山為學員提供了絕好的訓練場所,海校有一考核項目便是要求學員在20分鐘內登頂394米的古鷹山。此外,在未正式登上訓練艦前,學員還須通力合作,共同操槳划船,往返於島嶼兩端。

394米的古鷹山

這種“貴族培養”得到了英國教官的高度評價:“(海校學員)會從事部分體力勞動,並以劍術、柔道、相撲等方式鍛煉出自己不屈不撓的意志和強健的體魄,他們是有古代武士精神的現代海軍軍官。”

保持劃槳傳統

除了嚴苛的訓練,要培養真正擁有軍事傳統的貴族,還必須從源頭嚴選人才,因此海校極為重視入學考試。學員不問出身,一切以入學考試成績排名為准,並決定學員一生:分數越高,在同期中升職就越快、待遇也更高。

因此,通過這種方式,不少寒門子弟憑藉優異的成績躋身海軍核心決策層,逆襲“官二代”成為“新貴”,改變了自己和家族的命運。

然而,這種公平的“選貴”方式,卻不想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舊日本海軍的發展。

考場英雄,戰場狗熊

的確,學霸很會考試,但更多的時候只會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反倒是學渣可能更懂得靈活處理問題、自如應對危機。然而海校的“選貴”模式,説明“學霸”壟斷了高級職務,學渣即使提出了正確的建議,也只能靠邊站。

以聯合艦隊為例,二戰前後,航母取代戰列艦成為海戰主角已成為世界軍事發展的主流。然而聯合艦隊的高級職務始終由固守“主力艦決戰”的“學霸”把持,如山本五十六之後的兩任聯合艦隊司令古賀峰一、豐田副武,就是絕對的“決戰派”。

尤為諷刺的是,到“航空兵專家”小澤治三郎接任最後一任聯合艦隊司令時,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海戰中早已被“決戰派”賠光了家底,只剩下老式的、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母“鳳翔”號可供調遣(還只能運送飛機而不能起降)。

鳳翔號航空母艦

而“學霸誤軍”的最典型案例莫過於海兵第36期畢業生南雲忠一。作為絕對的學霸,南雲其實對海軍航空兵不甚瞭解,卻在偷襲珍珠港、決戰中途島行動中兩次指揮航母編隊,終於先後達成“珍珠港錯失良機”、“中途島賠光航母”兩項偉大成就。

而他麾下的兩位“航戰專家”小澤治三郎、山口多聞在輩分、成績上不如領導,沒資格插話,導致航母完全沒有發揮出作用,最終被思維先進的美國艦隊擊敗。

中途島海戰中猶豫不決、指揮慌亂的南雲學霸

更為致命的是,守舊的“學霸”固守舊的作戰理念和決策機制,因此日本海軍並不注重後勤、情報、反潛和航空領域的作戰,而海校在這些方面也沒有相應的課程,甚至在海校的英語教材生詞表裡都沒有“logistic(後勤)”這個詞。

山本五十六們嘔心瀝血打造的海軍航空兵,始終被置於輔助地位上。海校也沒有任何針對海軍航空兵的培養科目,這導致日本海軍的飛行員越打越少,直至全軍覆沒。

海軍航空兵在研究地圖

儘管海校的畢業生們在二戰期間創造了亞洲人第一次擊敗大英皇家海軍的成就,更在和強大美國的較量中勝多負少,卻最終沒能幫助日本逃離覆滅的命運。

美國人還回來了無窮無盡的炸彈

1945年,日本終於戰敗,海校作為“戰爭餘孽”也於11月被撤銷。後來,為建設海上自衛隊,在美國的默許下,學校在1956年重建,但被更名為“海上自衛隊第一術科學校暨幹部候補生學校”,過往的輝煌終究一去不復返了。

慶祝學校1956年重建的照片

多年後,江田島最後一批畢業生(第77期)再次唱響校歌《江田島健兒之歌》,歌詞裡曾經的雄心壯志卻在現實生活中難覓蹤跡。

對於曾經的“昭和男兒”而言,古鷹山的松柏翠綠如初,山下濤聲依舊,皇謨仍然彌高,訓誡可諮仰望,但日本和西方“爭高下”的雄心,卻早已不再,取而代之的則是盡享安逸和平的“平成精神”。

本文轉自地球知識局,作者Grasimov,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海校對外教的待遇極為優厚,每名外教均被授予日本軍銜和貴族頭銜,而外教則要向學員系統地傳授蒸汽時代海軍所需的一切航海、偵察、炮瞄、維護技能。他們甚至將英國海軍的體能、佇列訓練及訓練間歇時所做的遊戲都移植到了學校,日本人自然也是照單全收。

一切進展順利,唯一的不足是校風問題。對學員而言,首都東京不是一個適合學習的地方:學校被風俗街和酒館包圍,學員們經常溜出校門喝酒嫖娼,放空自我。

海校學院估計受歡迎得不得了...

1888年,為解決困擾已久的校風校紀問題(不過原校址築地的地勢過低、易遭水淹也是海校遷址的因素),海軍決定將學校遷往江田島。該島位於瀨戶內海南端,背靠古鷹山,與著名海軍基地——吳港隔海相望。

瀨戶內海上的江田島江田島與著名的吳港

為防止校風問題再度發作,海軍提前與當地豪紳簽訂了一份名為《江田島取締方始末書》的合同,規定學校指定範圍內不允許開設妓院,以防學員出入風流場所、萎靡墮落。

萬事齊備、松濤陣陣、幽音回長,江田島顯然是個讀書學習、磨煉身性的好地方。江田島海軍兵學校的傳奇故事,也將由此開始。

隔壁吳港的崛起與日本海軍的崛起大有關係,我局以後會單出這一主題

吳港內的一艘平時紳士,戰時武士

現代化的軍隊、現代化的裝備要由現代化的軍人掌握,這對軍人的素質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江田島海校對每名學員的打造,從入學開始就以“貴族化”為標準。

1893年的海校校園全部由“不列顛紅磚”砌成的“生徒館”

當然,物質上的富足和“貴族”是不能劃等號的。海校學員在享受富足物質條件的同時,必須接受嚴苛的訓練與選拔,秉持貴族的氣質與精神。

“貴族精神”在海校大抵指代的是由“海軍軍神”,指揮聯合艦隊打贏對俄海戰的東鄉平八郎所寫“五省”——至誠不悖否?言行不恥否?氣力無缺否?努力無憾否?亙勿懈怠否?至今,日本海上自衛隊仍然沿襲這個訓示。

海校獨創的貴族精神——“五省”

海校還有其它一些獨特的訓練標準,例如在遷址後,古鷹山為學員提供了絕好的訓練場所,海校有一考核項目便是要求學員在20分鐘內登頂394米的古鷹山。此外,在未正式登上訓練艦前,學員還須通力合作,共同操槳划船,往返於島嶼兩端。

394米的古鷹山

這種“貴族培養”得到了英國教官的高度評價:“(海校學員)會從事部分體力勞動,並以劍術、柔道、相撲等方式鍛煉出自己不屈不撓的意志和強健的體魄,他們是有古代武士精神的現代海軍軍官。”

保持劃槳傳統

除了嚴苛的訓練,要培養真正擁有軍事傳統的貴族,還必須從源頭嚴選人才,因此海校極為重視入學考試。學員不問出身,一切以入學考試成績排名為准,並決定學員一生:分數越高,在同期中升職就越快、待遇也更高。

因此,通過這種方式,不少寒門子弟憑藉優異的成績躋身海軍核心決策層,逆襲“官二代”成為“新貴”,改變了自己和家族的命運。

然而,這種公平的“選貴”方式,卻不想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舊日本海軍的發展。

考場英雄,戰場狗熊

的確,學霸很會考試,但更多的時候只會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反倒是學渣可能更懂得靈活處理問題、自如應對危機。然而海校的“選貴”模式,説明“學霸”壟斷了高級職務,學渣即使提出了正確的建議,也只能靠邊站。

以聯合艦隊為例,二戰前後,航母取代戰列艦成為海戰主角已成為世界軍事發展的主流。然而聯合艦隊的高級職務始終由固守“主力艦決戰”的“學霸”把持,如山本五十六之後的兩任聯合艦隊司令古賀峰一、豐田副武,就是絕對的“決戰派”。

尤為諷刺的是,到“航空兵專家”小澤治三郎接任最後一任聯合艦隊司令時,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海戰中早已被“決戰派”賠光了家底,只剩下老式的、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母“鳳翔”號可供調遣(還只能運送飛機而不能起降)。

鳳翔號航空母艦

而“學霸誤軍”的最典型案例莫過於海兵第36期畢業生南雲忠一。作為絕對的學霸,南雲其實對海軍航空兵不甚瞭解,卻在偷襲珍珠港、決戰中途島行動中兩次指揮航母編隊,終於先後達成“珍珠港錯失良機”、“中途島賠光航母”兩項偉大成就。

而他麾下的兩位“航戰專家”小澤治三郎、山口多聞在輩分、成績上不如領導,沒資格插話,導致航母完全沒有發揮出作用,最終被思維先進的美國艦隊擊敗。

中途島海戰中猶豫不決、指揮慌亂的南雲學霸

更為致命的是,守舊的“學霸”固守舊的作戰理念和決策機制,因此日本海軍並不注重後勤、情報、反潛和航空領域的作戰,而海校在這些方面也沒有相應的課程,甚至在海校的英語教材生詞表裡都沒有“logistic(後勤)”這個詞。

山本五十六們嘔心瀝血打造的海軍航空兵,始終被置於輔助地位上。海校也沒有任何針對海軍航空兵的培養科目,這導致日本海軍的飛行員越打越少,直至全軍覆沒。

海軍航空兵在研究地圖

儘管海校的畢業生們在二戰期間創造了亞洲人第一次擊敗大英皇家海軍的成就,更在和強大美國的較量中勝多負少,卻最終沒能幫助日本逃離覆滅的命運。

美國人還回來了無窮無盡的炸彈

1945年,日本終於戰敗,海校作為“戰爭餘孽”也於11月被撤銷。後來,為建設海上自衛隊,在美國的默許下,學校在1956年重建,但被更名為“海上自衛隊第一術科學校暨幹部候補生學校”,過往的輝煌終究一去不復返了。

慶祝學校1956年重建的照片

多年後,江田島最後一批畢業生(第77期)再次唱響校歌《江田島健兒之歌》,歌詞裡曾經的雄心壯志卻在現實生活中難覓蹤跡。

對於曾經的“昭和男兒”而言,古鷹山的松柏翠綠如初,山下濤聲依舊,皇謨仍然彌高,訓誡可諮仰望,但日本和西方“爭高下”的雄心,卻早已不再,取而代之的則是盡享安逸和平的“平成精神”。

本文轉自地球知識局,作者Grasimov,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