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求是》刊發江蘇智庫專家文章,縱談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

近日, 最新一期《求是》雜誌刊發南通大學原黨委書記、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成長春的文章, 題為《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引領 推動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 文章認為, 長江經濟帶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意義重大, 目前已經良好開局, 必須推動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

【核心要點】

■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成為現階段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的重要瓶頸。 唯有牢固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才能切實推動長江經濟帶以及我國經濟高品質發展。

■ 長江經濟帶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將生態保護放在壓倒一切的位置, 打造綠色世界級產業集群, 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綠色城市群, 將為全球大江大河流域環境治理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方案。

■ 必須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作為新時代推動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的行動指南,

形成“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 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廣泛共識, 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我國一項重大區域發展戰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當前, 我們必須深刻領會這一發展道路的重要意義和實踐要求, 努力推動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

一、長江經濟帶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意義重大

立足新時代的歷史方位,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社會規律, 順應時代發展趨勢,

提出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這一戰略謀劃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源地, 也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重要支撐。 長江作為中華民族的大動脈, 從世界屋脊到巴山蜀水直到江南水鄉, 以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風貌滋養著中華文明的發展壯大。 長江流域生態地位突出, 擁有全國1/3水資源和3/5水能資源儲備總量, 森林覆蓋率達41.3%, 河湖濕地面積約占全國的20%, 擁有豐富的水生物資源, 哺育著沿江4億人民。 長江經濟帶面積約占全國的21%, 已經形成了以水為紐帶, 連接上下游、左右岸、幹支流的獨特經濟社會大系統, 其生態關係著全國經濟社會供給。

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是長江流域甚至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 要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必須充分保護好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根本要求。 改革開放40年來, 長江流域經濟社會綜合實力快速提升, 長江經濟帶人口和經濟總量均超過全國的40%, 沿江產業帶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內河產業帶。 長江流域擁有上海國際大都市和中西部廣闊腹地, 下游地區產業轉型升級加速, 中上游承接產業梯度轉移的潛力日益釋放, 市場需求和發展迴旋空間呈現雙旺態勢, 發展潛力巨大。 長江經濟帶作為貫穿我國“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和“東部新跨越”的重要經濟帶,

其在區域發展總體格局中舉足輕重, 是我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戰略支撐。 然而, 長江流域40年來的高速增長也帶來了巨大的資源環境壓力, 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成為現階段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的重要瓶頸。 因此, 唯有牢固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才能切實推動長江經濟帶以及我國經濟高品質發展。

破解世界發展難題的中國方案。 長期以來, 探索環境保護與經濟協調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項重要課題, 大河治理和流域經濟發展也是各大國的普遍性難題。 長江流域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前沿, 集沿海、沿江、沿邊、內陸開放於一體, 是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紐帶, 是我國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要區域。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範帶,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必將在世界範圍內產生很強的示範效應。長江經濟帶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將生態保護放在壓倒一切的位置,打造綠色世界級產業集群,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綠色城市群,將為全球大江大河流域環境治理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方案。

二、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取得良好開局

自長江經濟帶發展被確立為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以來,中央有關部門和長江流域11省市制定規劃政策體系、建立體制機制、推動政策落實,形成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良好開局。

制定引領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發展規劃和政策體系。黨中央、國務院及相關部門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以規劃引領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一是在總體上體現綠色發展。2016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確立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把生態環境保護擺上優先地位,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二是在生態環境保護上制定具體的規劃路線圖。2017年7月環境保護部等三部委印發《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從水資源利用、水生態保護、水環境修復、長江岸線保護和開發利用、環境污染治理、流域風險防控等方面明確了保護長江生態環境的具體行動部署。三是在綠色發展的落實上制定政策支撐點。2017年6月工業和資訊化部等五部委出臺《關於加強長江經濟帶工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等引導性政策,為長江經濟帶推進綠色製造、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實現綠色增長構建起有力的政策支持體系。

建立促進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體制機制。為貫徹落實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沿江省市不斷推進體制機制創新。一是有效協調政府與市場關係。既充分發揮市場對綠色產業發展選擇的決定性作用,加快建立環境資源交易市場;又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積極構建生態環境保護財政投入保障長效機制和生態環境監管機制。二是有序搭建區域協商合作機制。由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沿江11省市參加的長江經濟帶“1+3”省際協商合作機制全面建立,長江下游4省市、中游3省和上游4省市分別建立省際協商合作機制,為區域生態環境聯防聯控提供了重要保障。三是大力發揮改革試點地區體制機制示範作用。積極推動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構建有利於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推動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和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充分發揮其在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方面的示範作用。

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形成新動能。長江沿線省市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引領,謀求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新突破。一方面做好“減法”,加快淘汰落後產能,走綠色低碳迴圈發展道路。在開展生態環保專項行動中,重拳出擊解決長江生態環境存在的突出問題,先後組織開展了6項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行動,指導推動長江經濟帶率先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另一方面做好“加法”,加強改革創新和培育發展新動能。推進2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落戶長江經濟帶,推動8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加快建設,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綠色發展產業體系初具雛形,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工作有序開展,城市群、特色小鎮綠色發展穩步推進。

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取得良好開局,但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主要是:沿江重化工業高密度佈局,環境污染隱患依然存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深入貫徹不夠;長江流域各地區資源、生態利益協調機制亟待完善,大區域合作平臺仍待搭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傳統的粗放型發展方式仍占主導地位,綠色發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仍然不足。

三、努力譜寫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新篇章

推動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需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從生態優先中延伸區域綠色發展的生命線,從綠色發展中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必須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作為新時代推動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的行動指南,形成“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廣泛共識,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力提升系統思維能力,將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與推動長江經濟帶創新發展、協調發展、開放發展、共用發展相融合,統籌各地改革發展、各項區際政策、各領域建設、各種資源要素,整體提升長江經濟帶發展品質。切實轉變領導幹部政績觀,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將生態發展、環境保護等指標和實績作為幹部考核的重要內容,倒逼領導幹部切實肩負起生態保護之責,絕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長江經濟帶一時的經濟發展。

大力促進長江生態環境協同保護。要根據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明確長江沿線各地區環境容量,推動建立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和長江生態補償機制,強化環境污染聯防聯控和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全面推進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和水資源保護“三水共治”,大力促進生態環境協同保護,加快建成上中下游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生態廊道。在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中,要有效構建源頭控汙、系統截汙、全面治汙三位一體的水污染治理體系,以實施重點治汙工程為主抓手,以點帶面、穩打穩紮、全面推進。在打贏水生態修復保衛戰中,要妥善處理長江上游水庫與中下游水系生態之間的關係,加強重點湖泊生態安全體系建設和水系整治,強化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在打勝水資源保護持久戰中,要重點保護飲用水水源地,統一管理和調度流域水資源,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優化水資源配置。

全面推動區域綠色迴圈低碳發展。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黃金經濟帶,必須全面推動形成以綜合交通運輸網路為支撐、以產業綠色發展為核心、以沿江城市群為載體的區域綠色迴圈低碳發展新格局。要加快建設綠色交通生態走廊,加強區域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集成化完善綜合交通網絡,集約化推動綠色交通發展,全面建設集公鐵水聯運、綠化美化、低碳環保為一體的綠色交通生態走廊。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為重點,以綠色科技創新為支撐,實施綠色發展行動計畫,引導產業合理佈局和有序轉移,著力優化沿江產業結構,聯合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推動形成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區域綠色產業體系。構建一體化城市群生態體系,按照推動三大城市群錯位發展的戰略要求,把生態文明理念全面融入長江經濟帶城市群建設,著力打造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生態體系,著力展現長江中游“兩型”社會建設生態示範,著力構建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加快推進綠色發展體制機制創新。推動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必須深化包括轉變政府職能在內的體制改革,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體制機制創新。要創新區域合作治理模式,將原有的政府單一治理主體轉變為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居民合作治理主體,完善一體化發展決策機制和諮詢機制,建立區域內專案聯合審批制度。進一步完善聯合管理機制,加快建立起政府間的聯合管理機制,通過聯合執法、行政授權、行政委託或派駐等形式,實現沿江行政執法的無縫對接,避免違法行為利用地域管轄權的變化而逃避法律責任。協同區域性立法權限和立法資源,充分尊重地方差異性和地方特色,授予地方政府廣泛的自主權,注重區域性立法資源的統一優化整合,每項立法以多種方式廣泛聽取區域治理主體的意見和建議,使綠色發展更符合長江經濟帶發展實際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作者:成長春,南通大學原黨委書記,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智庫首席專家,教授,博導;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南通大學基地主任)

是我國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要區域。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範帶,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必將在世界範圍內產生很強的示範效應。長江經濟帶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將生態保護放在壓倒一切的位置,打造綠色世界級產業集群,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綠色城市群,將為全球大江大河流域環境治理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方案。

二、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取得良好開局

自長江經濟帶發展被確立為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以來,中央有關部門和長江流域11省市制定規劃政策體系、建立體制機制、推動政策落實,形成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良好開局。

制定引領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發展規劃和政策體系。黨中央、國務院及相關部門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以規劃引領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一是在總體上體現綠色發展。2016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確立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把生態環境保護擺上優先地位,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二是在生態環境保護上制定具體的規劃路線圖。2017年7月環境保護部等三部委印發《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從水資源利用、水生態保護、水環境修復、長江岸線保護和開發利用、環境污染治理、流域風險防控等方面明確了保護長江生態環境的具體行動部署。三是在綠色發展的落實上制定政策支撐點。2017年6月工業和資訊化部等五部委出臺《關於加強長江經濟帶工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等引導性政策,為長江經濟帶推進綠色製造、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實現綠色增長構建起有力的政策支持體系。

建立促進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體制機制。為貫徹落實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沿江省市不斷推進體制機制創新。一是有效協調政府與市場關係。既充分發揮市場對綠色產業發展選擇的決定性作用,加快建立環境資源交易市場;又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積極構建生態環境保護財政投入保障長效機制和生態環境監管機制。二是有序搭建區域協商合作機制。由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沿江11省市參加的長江經濟帶“1+3”省際協商合作機制全面建立,長江下游4省市、中游3省和上游4省市分別建立省際協商合作機制,為區域生態環境聯防聯控提供了重要保障。三是大力發揮改革試點地區體制機制示範作用。積極推動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構建有利於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推動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和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充分發揮其在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方面的示範作用。

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形成新動能。長江沿線省市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引領,謀求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新突破。一方面做好“減法”,加快淘汰落後產能,走綠色低碳迴圈發展道路。在開展生態環保專項行動中,重拳出擊解決長江生態環境存在的突出問題,先後組織開展了6項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行動,指導推動長江經濟帶率先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另一方面做好“加法”,加強改革創新和培育發展新動能。推進2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落戶長江經濟帶,推動8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加快建設,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綠色發展產業體系初具雛形,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工作有序開展,城市群、特色小鎮綠色發展穩步推進。

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取得良好開局,但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主要是:沿江重化工業高密度佈局,環境污染隱患依然存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深入貫徹不夠;長江流域各地區資源、生態利益協調機制亟待完善,大區域合作平臺仍待搭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傳統的粗放型發展方式仍占主導地位,綠色發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仍然不足。

三、努力譜寫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新篇章

推動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需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從生態優先中延伸區域綠色發展的生命線,從綠色發展中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必須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作為新時代推動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的行動指南,形成“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廣泛共識,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力提升系統思維能力,將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與推動長江經濟帶創新發展、協調發展、開放發展、共用發展相融合,統籌各地改革發展、各項區際政策、各領域建設、各種資源要素,整體提升長江經濟帶發展品質。切實轉變領導幹部政績觀,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將生態發展、環境保護等指標和實績作為幹部考核的重要內容,倒逼領導幹部切實肩負起生態保護之責,絕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長江經濟帶一時的經濟發展。

大力促進長江生態環境協同保護。要根據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明確長江沿線各地區環境容量,推動建立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和長江生態補償機制,強化環境污染聯防聯控和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全面推進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和水資源保護“三水共治”,大力促進生態環境協同保護,加快建成上中下游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生態廊道。在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中,要有效構建源頭控汙、系統截汙、全面治汙三位一體的水污染治理體系,以實施重點治汙工程為主抓手,以點帶面、穩打穩紮、全面推進。在打贏水生態修復保衛戰中,要妥善處理長江上游水庫與中下游水系生態之間的關係,加強重點湖泊生態安全體系建設和水系整治,強化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在打勝水資源保護持久戰中,要重點保護飲用水水源地,統一管理和調度流域水資源,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優化水資源配置。

全面推動區域綠色迴圈低碳發展。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黃金經濟帶,必須全面推動形成以綜合交通運輸網路為支撐、以產業綠色發展為核心、以沿江城市群為載體的區域綠色迴圈低碳發展新格局。要加快建設綠色交通生態走廊,加強區域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集成化完善綜合交通網絡,集約化推動綠色交通發展,全面建設集公鐵水聯運、綠化美化、低碳環保為一體的綠色交通生態走廊。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為重點,以綠色科技創新為支撐,實施綠色發展行動計畫,引導產業合理佈局和有序轉移,著力優化沿江產業結構,聯合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推動形成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區域綠色產業體系。構建一體化城市群生態體系,按照推動三大城市群錯位發展的戰略要求,把生態文明理念全面融入長江經濟帶城市群建設,著力打造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生態體系,著力展現長江中游“兩型”社會建設生態示範,著力構建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加快推進綠色發展體制機制創新。推動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必須深化包括轉變政府職能在內的體制改革,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體制機制創新。要創新區域合作治理模式,將原有的政府單一治理主體轉變為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居民合作治理主體,完善一體化發展決策機制和諮詢機制,建立區域內專案聯合審批制度。進一步完善聯合管理機制,加快建立起政府間的聯合管理機制,通過聯合執法、行政授權、行政委託或派駐等形式,實現沿江行政執法的無縫對接,避免違法行為利用地域管轄權的變化而逃避法律責任。協同區域性立法權限和立法資源,充分尊重地方差異性和地方特色,授予地方政府廣泛的自主權,注重區域性立法資源的統一優化整合,每項立法以多種方式廣泛聽取區域治理主體的意見和建議,使綠色發展更符合長江經濟帶發展實際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作者:成長春,南通大學原黨委書記,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智庫首席專家,教授,博導;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南通大學基地主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