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菜鳥無人快遞車路測了,年內投入使用

近年來, 中國快遞業高速增長, 連續6年每年增長超過50%, 繼2014年以140億件的業務量首次超過美國, 躍居世界第一之後, 2016年更是突破300億件, 2017年400.6億件, 占包裹快遞量超過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 但是, 這樣飛速增長且龐大的業務量在很大程度上卻是靠“人多力量大”(數量龐大的三輪車快遞隊伍)來完成的。 2015年, 三通一達、百世匯通、順豐、EMS、京東的快遞員工總數超過120萬人, 寄送全國80%左右的包裹。 全行業從業人員數量2015年突破150萬人, 截至2016年初, 全國社會化電商物流從業人員為203.3萬人, 而2016年投遞206億快遞件, 如此對比, 有人不禁感歎,

快遞哥真的是在用“繩命”工作, 快遞業對廉價苦力的依賴說起來都是淚。

多年來, 大量快遞電動三輪車實際上處於“無機動車之名、有機動車之實”的灰色地帶, “超速行駛”、無牌無證等成常態, 滿載包裹的快遞三輪車任意在機動車道上的汽車間和人行道上的行人間穿行飛奔,

鑽隙冒進、見縫插針、逆行、闖紅燈、與行人爭道者屢見不鮮, 給公共交通增添了諸多安全隱患, 而快遞亂停車堵塞交通也給市民生活造成困擾。 正因為如此, 以深圳、北京為主多地實行“禁摩限電”。 總體上, 當下中國快遞已經在不同層面對社會生活形成困擾, 與現代經濟、社會生活的需求不相匹配。

在2017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 馬雲又放言, 不超過8年, 中國每天將產出10億個包裹。 如果這麼多包裹都讓快遞小哥來送, 不知道會是怎樣一番情景!不過, 不用擔心, 未來可能50%的包裹由智慧配送機器人完成。

4月18日, 一輛灰黃紫三色相間的小車, 萌萌地出現在阿裡巴巴西溪園區附近近文一西路的非機動車路上。 它認得交通信號燈, 遇到突然出現的行人、自行車或三輪車, 會緊急制動。 這是菜鳥第一次向媒體開放了無人車的路測實況。 據菜鳥ET物流實驗室演算法團隊負責人陳俊波透露, 菜鳥無人車量產商用在即, 年內將全面進入末端進行配送。

菜鳥無人車叫小Gplus。 它半身人高, 一路慢吞吞地在非機動車道的車流裡行駛;遇到紅燈會自動停下來, 等到綠燈打開, 又開始上路了。 從路測的情況看, 只要行人、自行車或三輪車切入到菜鳥無人車前面, 它都會採取緊急制動, 避免撞擊。

菜鳥無人車定位在末端配送, 車速最高控制在15km/小時。 運行過程中, 它只要檢測到周邊行人車輛較多, 會自動降速到10km/小時。 而車輛制動距離可以控制在0.3-0.5米。 也就是說, 哪怕突然竄出來的目標, 只要自身不撞上無人車, 無人車都可緊急制動, 防止撞擊, 確保安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