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只要功夫深 天麻變黃金—訪貴州烏蒙騰菌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光文

人物簡介:張光文, 貴州省大方縣人, 第一屆全國天麻聯盟副主席、第二屆全國天麻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 他1999年開始從事中藥天麻和食用菌的研發推廣工作, 十幾年來堅持不懈, 碩果累累。 2010年創辦貴州烏蒙騰菌業有限公司, 2012年創辦百里杜鵑烏蒙菌業有限公司, 同時註冊成立了大方縣天麻研究所。 2012年在湖北宜昌召開的首屆全國天麻會議上, 他榮獲“全國天麻生產先進工作者”稱號。

張光文, 男, 49歲, 中共黨員, 中級農技師, 市級科技特派員。 1989年畢業于貴州省畢節農校農學專業, 2008年在中央電大大專班脫產學習農林牧漁管理知識, 成績合格獲大專文憑。 先後受聘在大方縣農業局、大方縣煙草公司從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工作。 1999年至今, 結合地方特色產業實際, 一直致力天麻及食藥用菌產業發展。 十多年來, 張光文圍繞天麻及食藥用菌產業做文章,

在基地建設、技術研發、人才培養、農民培訓、產品開發、市場拓展、品牌打造、農民增收等“三農”工作中成績突出, 為推動“畢節試驗區”天麻產業的發展作出了較大貢獻。

一、志存高遠, 結緣天麻

說起張光文與天麻的結緣, 應該追溯到上世紀九十年代。 1989年, 張光文從畢節農校畢業後先後在農業局、煙草公司工作, 雖然他用學到的農業專業知識進行了農業技術研究和推廣, 但由於沒有產業依託, 群眾沒有穩定持續的收入。

天麻是大方的地道特色優勢品種, 1993年, 張光文在老家果瓦鄉大寨村、茶元村一帶引導村民人工種植天麻。 第一次接觸天麻, 習慣于傳統種植的父老鄉親對種植天麻抱懷疑態度。 張光文便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 在他的努力下, 七十多戶村民試種了天麻。

沒想到, 第一年, 天麻種植就見了效, 有的村民有了上萬元的收入。 在當時來說, 這是一筆不少的收入。 嘗到了第一桶金的村民們認為, 如果沒有張光文引進天麻種植, 就不會有他們的今天, 於是大家把張光文尊稱為“麻師”。

張光文也開始萌發了創業的念頭, 他認為, 只有立足地方實際, 發展特色產業、發展精品農業, 這樣才能有效提升農業產業附加值, 才能真正為助推家鄉經濟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 讓群眾有收入。

2002年, 張光文踏上了創業之路, 註冊了雲貴天麻園藝種場。

2007年, 創業夢想支撐著他註冊成立了公司, 以大方地道特色品種天麻為主, 開始從事天麻以及天麻伴生菌種(萌發菌和蜜環菌等)的種植、研發和生產。 2010年因業務發展需要, 他將公司更名為貴州烏蒙騰菌業有限公司。

天麻, 貴州三寶之一。 野生天麻是一種極為名貴的藥用植物,用於治療高血壓、頭痛眩暈、口眼歪斜、肢體麻木、小兒驚厥等症,其塊莖是平肝息風的良藥。日本藥學博士難波恒雄在其《漢方藥人門》專著中,斷言“天麻佳品出貴州”。

天麻生於腐殖質較多而濕潤的林下,向陽灌叢及草坡亦有。須與白蘑科真菌密環菌和紫萁小菇共生,才能使種子萌芽,形成圓球莖,並生長成為常見的天麻塊莖。紫萁小菇為種子萌發提供營養,蜜環菌為原球莖長成天麻塊莖提供營養。天麻和密環菌對溫濕度有一定的要求。密環菌在6℃~8℃時開始生長,而天麻在10℃~15℃才開始發芽,兩者在20℃~25℃時生長最快,超過30℃就停止生長。密環菌和天麻生長都要求一定的濕度,土壤含水量過低,密環菌生長不良,天麻也長不好;水分過大,土壤中空氣不足,不僅影響密環菌和天麻生長,甚至造成天麻腐爛。要保障天麻的品質和產量就必須先保證天麻伴生菌(密環菌和萌發菌)的品質。

張光文在創業之初,大方縣同時湧現了多家專營天麻種植和銷售的企業和合作社,由於沒有菌種制種企業,大家使用的天麻伴生菌一直以來大多由外地引進,外地引進菌種種源混雜、適宜性差,天麻產量得不到保障,極大地打擊了廣大農民種植天麻的積極性,也因此降低了種植收入。要解決菌種問題,技術含量要求較高,且投資較大,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哪家企業都不願承擔這種風險。但為了保障農民種植天麻的利益,促進產業健康持續地發展,張光文作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他帶領企業從基礎做起,從天麻伴生菌種制種研究做起,為全縣天麻產業發展,特別是為農民種植天麻利益提供源頭保障。

多年來,在制種研究過程中,可謂困難重重,不但企業連年虧損,還受到其它企業和一些天麻種植農戶的冷潮熱諷。面對逆境,張光文沒有放棄,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決心把天麻種植的命脈問題解決好。

為了學習先進的天麻種植技術,自2000年開始,他跑遍大江南北,在湖北宜昌、陝西漢中、雲南昭通以及安徽、四川等地多次考察學習,並求教于天麻元老徐錦堂和周強教授,還誠聘天麻專家王紹柏親臨現場指導。憑藉自己的技術特長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經過多年的不斷試驗,2012年起張光文的制種研究有了轉機,菌種應用效果有了重大突破,並在後期研究中逐漸解決了相應的技術難題,菌種應用效果較好,使天麻產量和品質得到了保障。在張光文的帶領下,公司菌種生產基地已成為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天麻伴生菌種生產基地,有優質伴生菌品種4個,獲得全國首家天麻伴生菌菌種生產許可證、菌種商標“烏蒙藤”獲評全國首家天麻伴生菌菌種“省級著名商標”,年銷售優質伴生菌種160萬袋(320瓶),菌種不僅供給本地,同時銷往陝西、湖北、四川、雲南、安徽等天麻主產區,解決了各主產區天麻伴生菌種退化造成天麻減產的問題,也為大方縣乃至全市天麻產業的發展夯實了基礎。

2002年張光文創辦大方縣雲貴天麻園藝種場時,只有他們夫妻二人和千元啟動資金,但他靠著堅持和一顆立誓改變貧窮面貌的初心,十多年來,不斷改進創新技術,逐步擴大種植規模和開發新的附加產品,充分發揮天麻的經濟效應。目前已成功選育出烏、紅、綠天麻系列新品種和天麻“伴生蜜環菌”種,深受廣大種植戶的青睞和有關專家的好評。他累計在縣內外推廣種植天麻1.5萬多畝,產值超億元,帶動農戶500余戶1萬餘人。其2010—2011年在大方縣雨沖鄉、星宿鄉、八堡鄉、興隆鄉建規範化天麻有性繁殖育種基地2000餘畝;2011—2012年在大方縣大方鎮涼井村,遵義市習水縣雙龍鄉,遵義縣團溪鎮,貴陽市開陽縣雙流鎮建天麻優質示範基地3萬多平方米,人均增收5000多元。其產品除本縣推廣外,還輻射到貴陽、遵義以及省外的昭通、宜昌、四川雅安、安徽大別山,為烏蒙山區天麻產業化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創新研發,凸顯特色

貴州人對天麻情有獨鍾。尤其是貴州大方烏蒙所產天麻個大、肥厚、色黃白、半透明狀、飽滿、體重質堅、無空心,為野生天麻之佳品。天麻作為珍貴名產,身價可與茅臺酒齊名。為凸顯這一優勢,2010年他將原企業名稱更名為貴州烏蒙騰菌業有限公司,同時註冊成立了大方縣天麻研究所。產品已成功註冊“烏蒙騰”和“烏蒙藤”“大定”等商標,2011年在省農委申請並獲得天麻伴生菌種生產經營許可證,天麻伴生蜜環菌生產創新發明專利二審已通過。

貴州烏蒙騰菌業有限公司,是一家主營中藥材天麻和食用菌的育種、栽培、加工、銷售及科研為一體的民營科技型企業。現有職工60多人,其中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員13人,中級以上技術職稱人員9人。以西南大學和貴州農科院為技術依託,建立健全了專家和技術團隊,具備較強的科研創新能力。大方天麻在菌種上進行技術創新,通過林下仿野生種植,不但穩定了天麻的產量,而且保證了品質,市場價格也更高。

公司秉承“立足生態、專注品質”的原則,以“優質源料”打造“生態品牌”,為社會提供綠色、生態、安全的天麻產品。目前,在海拔1600米以上最適宜“烏天麻”生長的環境建立了林下規範化生態種植基地2300畝,“公司+合作社+農戶”生態種植基地3000畝,基地連接(帶動)農戶1300余戶。基地先後實施了科技富民強縣大方天麻產業發建設專案、科技支黔工程大方天麻高產關鍵技術研究專案、貴州省中藥現代化貴州烏天麻高效栽培示範推廣專案、貴州省科技特派員大方烏杆天麻高產栽培技術示範推廣專案、大方天麻區域公用品牌種源基地建設專案等天麻類科研專案,並取得相應成果,解決了制約天麻種植的相關技術瓶頸。目前,在天麻種植和產品加工方面已申報發明專利7件。

同時,他還建立了特色產品冬蓀種植基地500畝。公司在高海拔山區建立的林下生態種植基地,充分保障了烏天麻和冬蓀的“野性品質”,為研發和生產“原生態產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公司投資1000多萬元建設的天麻加工生產基地,座落在具有“世界彩帶、生態花園”之稱的百里杜鵑普底鄉。生產基地5000平米,具備年產300萬袋優質天麻伴生菌種的能力;天麻初加工和深加工生產基地4000平米,具備年加工1000噸天麻和生產深加工產品的能力。有了生態種植基地和產品加工生產基地的支撐,公司通過“統一制種、統一供種、統一技術、統一回收、統一加工”的規範化模式,從源頭上充分保障了產品的地道性,使產品從種植到成品銷售真正做到了原生態,極大地提升和發揮了“食藥兩用”珍品“烏天麻”的經濟價值。

公司先後承擔和配合實施了國家科技部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畫“地道藥材大方天麻產業化建設”專案、貴州省科技廳科技特派員“大方烏杆天麻高產栽培技術示範推廣”項目和中藥現代化“烏天麻標準化良種培育”項目;2014年獲批准為貴州省智慧財產權戰略推進工程實施單位。在天麻伴生菌研發方面,不斷自主創新,取得較好成效。將本地一直以來引進外來母種變為自選本地菌株,解決了制約天麻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同時,改傳統菌種瓶裝為袋裝、改單一配方為組合配方、改半固體培養為固體培養。通過創新生產的菌種其優勢表現為接菌快、成活率高、共生期長,使天麻達到了穩產和高產。公司生產的天麻伴生菌由於適宜性強,已覆蓋全國天麻主產區,即:雲南昭通,湖北宜昌、恩施,四川雅安,安徽大別山及貴州相關縣市。目前已有適宜烏天麻和其它品種天麻生長的伴生菌品種四個。產品“烏蒙騰”和“烏蒙藤”通過幾年的市場拓展,在省內外取得一定知名度。2014年11月,兩個商標同時獲評“貴州省著名商標”。目前已在天麻種植、產品加工和菌種生產方面申報了7件發明專利獲受理。目前已開發的產品有:禮品天麻、純天然保鮮天麻、天麻酒、即食天麻養生粉、即食天麻脆片、烏蒙山寶套裝禮盒和系列食用菌產品。產品由於品質好、便於攜帶和食用方便,深受消費者喜愛。公司先後榮獲全國天麻生產先進單位、貴州省智慧財產權戰略推進工程實施單位、“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和市級重點龍頭企業;產品榮獲貴州省民營企業特色品牌產品;張文光先後榮獲中華農業科教基金神內基金農技推廣獎、貴州省第五屆“創業之星”、2012和2013年“全國天麻生產先進個人”,2012年當選全國天麻產業聯盟副主席。

近年來,公司還申請並獲得國家品質檢驗檢疫局核准使用的大方天麻地理保護標誌使用權,積極參與大方縣科技局實施 “國家科技富民強縣中藥材(天麻)專案”,參與省、市、縣舉辦的相關培訓,擬與省內外有關科研院校開展各種試驗示範。2010年完成省委組織部高層人才專案(人工生產蜜環菌棒伴栽天麻科題);2010年完成大方縣科技局地方蜜環菌的選育課題。目前正申請雜交蜜環菌選育等專利。張文光還發表了《制約大方天麻產業化發展的因素和對策》等論文,承擔2012年農技推廣體系建設中藥材(天麻)專案,為烏蒙山區天麻產業化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不忘初心,帶動一方

通過種植天麻、無裙蓀,戶均年增收8000餘元。

為了增加農戶收入,在張光文任村幹期間,先後組織成立了“大方鎮關井村蔬菜協會”,“大方縣關水井農業開展合作社”。關井村蔬菜基地建設多次得到省、地、縣有關部門的肯定,累積獲得省、地、縣對關井村的蔬菜基地建設投入財政資金100余萬元。

現在公司在穩定持續中發展,年產值達到2000多萬元,固定員工60多人。在管理上,部門細化,分工明確,沒有家人參與管理,給員工提供一個公正平等的發展平臺。此外,張文光的公司每年除吸納社會閒散勞動力100人左右為其生產菌種外,還組建了一支20人左右的技術團隊,攻關天麻種植技術,指導農戶種植天麻,説明部分能人走上種植天麻致富之路。如大方縣文閣鄉張光勳於2010年創辦了順方天麻專業合作社;遵義習水雙龍陳明良創辦了雙龍鄉原生態天麻種植專業合作社;遵義團溪陸遠亮創辦了仙人岩天麻種植專業合作社;開陽縣伊懷明創辦了智慧種養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大方縣星宿鄉王萬軍創辦了大方縣麗軍天麻專業合作社等。

天麻種植和推廣事業,給張光文不僅帶來了較好的經濟收入,更重要的是帶動了一方百姓的增收,因此他受到了政府的認可和社會的肯定。張光文先後榮獲團中央和團省委授予“科技興農致富帶頭人”;中華農業基金會授予“神內基金農技推廣先進個人”;省人事廳授予“全省拔尖鄉土人才”;畢節市委、市政府表彰為“返鄉農民工創業先進個人”;畢節市委組織部聘其為市級農民講師;大方縣委、政府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鄉土人才”和“非公經濟先進個人”等榮譽。同時,他還當選為大方縣第八屆政協委員,第十一屆“非公有制經濟代表”。2016年7月,張光文被大方縣評為“優秀農村致富帶頭人”。 “招工、用工,不如引領老百姓做股東,幫錢、幫物,不如幫老百姓謀致富路。”張光文說,老百姓真正想脫貧還是要依託產業。這是一個企業家的真知灼見,這是一個共產黨員的心靈呼聲。人活著就是為了解決困難,這才是生命的意義,也是生命的內容。逃避不是辦法,知難而上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手段。如今,貴州烏蒙騰菌業有限公司在張光文的帶領下,已發展成為天麻行業內的佼佼者。通過自身努力,公司帶動了近5000戶農戶依靠天麻產業走上了增收創收之路。但張光文並不滿足於上述取得的成績,因為公司規模還不夠大,還有更多的貧困農戶沒有嘗到產業發展帶來的甜頭,今後他將帶領公司朝規範化、規模化方向發展,立足本地實際,大力打造大方天麻品牌和發展大方天麻產業,為帶動更多百姓增收創收,促進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對於未來產業的發展,張光文希望可以實現天麻藥食同源的合法化,這樣更有利於實現天麻經濟利益最大化,讓種植戶得到更多的實惠。

筆者相信張文光和他的烏蒙騰菌業有限公司在未來一定會有更多的創新產品,一定會更好地回報社會。

人物點評:依託本地優勢,開創天麻種植的新時代。他用獨特的眼光洞察珍貴中藥材的升值空間,扛起責任,鼎力承擔帶動一方百姓脫貧致富的重任;他用超前的智謀獨樹一幟,勇於實踐,贏得“科技興農致富帶頭人”。千元起步,夫妻同心,他用堅韌與執著,耕耘著中國科學種植天麻的試驗田,風生水起處,他引領著科技興農的新潮流。張文光,一名優秀企業家,更是一名優秀共產黨員,他不忘初心,立足時代高度,組建起農業產業化集團旗艦,向著帶動一方經濟發展,帶動一方百姓共同致富的目標揚帆遠航。(王亮)

野生天麻是一種極為名貴的藥用植物,用於治療高血壓、頭痛眩暈、口眼歪斜、肢體麻木、小兒驚厥等症,其塊莖是平肝息風的良藥。日本藥學博士難波恒雄在其《漢方藥人門》專著中,斷言“天麻佳品出貴州”。

天麻生於腐殖質較多而濕潤的林下,向陽灌叢及草坡亦有。須與白蘑科真菌密環菌和紫萁小菇共生,才能使種子萌芽,形成圓球莖,並生長成為常見的天麻塊莖。紫萁小菇為種子萌發提供營養,蜜環菌為原球莖長成天麻塊莖提供營養。天麻和密環菌對溫濕度有一定的要求。密環菌在6℃~8℃時開始生長,而天麻在10℃~15℃才開始發芽,兩者在20℃~25℃時生長最快,超過30℃就停止生長。密環菌和天麻生長都要求一定的濕度,土壤含水量過低,密環菌生長不良,天麻也長不好;水分過大,土壤中空氣不足,不僅影響密環菌和天麻生長,甚至造成天麻腐爛。要保障天麻的品質和產量就必須先保證天麻伴生菌(密環菌和萌發菌)的品質。

張光文在創業之初,大方縣同時湧現了多家專營天麻種植和銷售的企業和合作社,由於沒有菌種制種企業,大家使用的天麻伴生菌一直以來大多由外地引進,外地引進菌種種源混雜、適宜性差,天麻產量得不到保障,極大地打擊了廣大農民種植天麻的積極性,也因此降低了種植收入。要解決菌種問題,技術含量要求較高,且投資較大,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哪家企業都不願承擔這種風險。但為了保障農民種植天麻的利益,促進產業健康持續地發展,張光文作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他帶領企業從基礎做起,從天麻伴生菌種制種研究做起,為全縣天麻產業發展,特別是為農民種植天麻利益提供源頭保障。

多年來,在制種研究過程中,可謂困難重重,不但企業連年虧損,還受到其它企業和一些天麻種植農戶的冷潮熱諷。面對逆境,張光文沒有放棄,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決心把天麻種植的命脈問題解決好。

為了學習先進的天麻種植技術,自2000年開始,他跑遍大江南北,在湖北宜昌、陝西漢中、雲南昭通以及安徽、四川等地多次考察學習,並求教于天麻元老徐錦堂和周強教授,還誠聘天麻專家王紹柏親臨現場指導。憑藉自己的技術特長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經過多年的不斷試驗,2012年起張光文的制種研究有了轉機,菌種應用效果有了重大突破,並在後期研究中逐漸解決了相應的技術難題,菌種應用效果較好,使天麻產量和品質得到了保障。在張光文的帶領下,公司菌種生產基地已成為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天麻伴生菌種生產基地,有優質伴生菌品種4個,獲得全國首家天麻伴生菌菌種生產許可證、菌種商標“烏蒙藤”獲評全國首家天麻伴生菌菌種“省級著名商標”,年銷售優質伴生菌種160萬袋(320瓶),菌種不僅供給本地,同時銷往陝西、湖北、四川、雲南、安徽等天麻主產區,解決了各主產區天麻伴生菌種退化造成天麻減產的問題,也為大方縣乃至全市天麻產業的發展夯實了基礎。

2002年張光文創辦大方縣雲貴天麻園藝種場時,只有他們夫妻二人和千元啟動資金,但他靠著堅持和一顆立誓改變貧窮面貌的初心,十多年來,不斷改進創新技術,逐步擴大種植規模和開發新的附加產品,充分發揮天麻的經濟效應。目前已成功選育出烏、紅、綠天麻系列新品種和天麻“伴生蜜環菌”種,深受廣大種植戶的青睞和有關專家的好評。他累計在縣內外推廣種植天麻1.5萬多畝,產值超億元,帶動農戶500余戶1萬餘人。其2010—2011年在大方縣雨沖鄉、星宿鄉、八堡鄉、興隆鄉建規範化天麻有性繁殖育種基地2000餘畝;2011—2012年在大方縣大方鎮涼井村,遵義市習水縣雙龍鄉,遵義縣團溪鎮,貴陽市開陽縣雙流鎮建天麻優質示範基地3萬多平方米,人均增收5000多元。其產品除本縣推廣外,還輻射到貴陽、遵義以及省外的昭通、宜昌、四川雅安、安徽大別山,為烏蒙山區天麻產業化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創新研發,凸顯特色

貴州人對天麻情有獨鍾。尤其是貴州大方烏蒙所產天麻個大、肥厚、色黃白、半透明狀、飽滿、體重質堅、無空心,為野生天麻之佳品。天麻作為珍貴名產,身價可與茅臺酒齊名。為凸顯這一優勢,2010年他將原企業名稱更名為貴州烏蒙騰菌業有限公司,同時註冊成立了大方縣天麻研究所。產品已成功註冊“烏蒙騰”和“烏蒙藤”“大定”等商標,2011年在省農委申請並獲得天麻伴生菌種生產經營許可證,天麻伴生蜜環菌生產創新發明專利二審已通過。

貴州烏蒙騰菌業有限公司,是一家主營中藥材天麻和食用菌的育種、栽培、加工、銷售及科研為一體的民營科技型企業。現有職工60多人,其中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員13人,中級以上技術職稱人員9人。以西南大學和貴州農科院為技術依託,建立健全了專家和技術團隊,具備較強的科研創新能力。大方天麻在菌種上進行技術創新,通過林下仿野生種植,不但穩定了天麻的產量,而且保證了品質,市場價格也更高。

公司秉承“立足生態、專注品質”的原則,以“優質源料”打造“生態品牌”,為社會提供綠色、生態、安全的天麻產品。目前,在海拔1600米以上最適宜“烏天麻”生長的環境建立了林下規範化生態種植基地2300畝,“公司+合作社+農戶”生態種植基地3000畝,基地連接(帶動)農戶1300余戶。基地先後實施了科技富民強縣大方天麻產業發建設專案、科技支黔工程大方天麻高產關鍵技術研究專案、貴州省中藥現代化貴州烏天麻高效栽培示範推廣專案、貴州省科技特派員大方烏杆天麻高產栽培技術示範推廣專案、大方天麻區域公用品牌種源基地建設專案等天麻類科研專案,並取得相應成果,解決了制約天麻種植的相關技術瓶頸。目前,在天麻種植和產品加工方面已申報發明專利7件。

同時,他還建立了特色產品冬蓀種植基地500畝。公司在高海拔山區建立的林下生態種植基地,充分保障了烏天麻和冬蓀的“野性品質”,為研發和生產“原生態產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公司投資1000多萬元建設的天麻加工生產基地,座落在具有“世界彩帶、生態花園”之稱的百里杜鵑普底鄉。生產基地5000平米,具備年產300萬袋優質天麻伴生菌種的能力;天麻初加工和深加工生產基地4000平米,具備年加工1000噸天麻和生產深加工產品的能力。有了生態種植基地和產品加工生產基地的支撐,公司通過“統一制種、統一供種、統一技術、統一回收、統一加工”的規範化模式,從源頭上充分保障了產品的地道性,使產品從種植到成品銷售真正做到了原生態,極大地提升和發揮了“食藥兩用”珍品“烏天麻”的經濟價值。

公司先後承擔和配合實施了國家科技部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畫“地道藥材大方天麻產業化建設”專案、貴州省科技廳科技特派員“大方烏杆天麻高產栽培技術示範推廣”項目和中藥現代化“烏天麻標準化良種培育”項目;2014年獲批准為貴州省智慧財產權戰略推進工程實施單位。在天麻伴生菌研發方面,不斷自主創新,取得較好成效。將本地一直以來引進外來母種變為自選本地菌株,解決了制約天麻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同時,改傳統菌種瓶裝為袋裝、改單一配方為組合配方、改半固體培養為固體培養。通過創新生產的菌種其優勢表現為接菌快、成活率高、共生期長,使天麻達到了穩產和高產。公司生產的天麻伴生菌由於適宜性強,已覆蓋全國天麻主產區,即:雲南昭通,湖北宜昌、恩施,四川雅安,安徽大別山及貴州相關縣市。目前已有適宜烏天麻和其它品種天麻生長的伴生菌品種四個。產品“烏蒙騰”和“烏蒙藤”通過幾年的市場拓展,在省內外取得一定知名度。2014年11月,兩個商標同時獲評“貴州省著名商標”。目前已在天麻種植、產品加工和菌種生產方面申報了7件發明專利獲受理。目前已開發的產品有:禮品天麻、純天然保鮮天麻、天麻酒、即食天麻養生粉、即食天麻脆片、烏蒙山寶套裝禮盒和系列食用菌產品。產品由於品質好、便於攜帶和食用方便,深受消費者喜愛。公司先後榮獲全國天麻生產先進單位、貴州省智慧財產權戰略推進工程實施單位、“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和市級重點龍頭企業;產品榮獲貴州省民營企業特色品牌產品;張文光先後榮獲中華農業科教基金神內基金農技推廣獎、貴州省第五屆“創業之星”、2012和2013年“全國天麻生產先進個人”,2012年當選全國天麻產業聯盟副主席。

近年來,公司還申請並獲得國家品質檢驗檢疫局核准使用的大方天麻地理保護標誌使用權,積極參與大方縣科技局實施 “國家科技富民強縣中藥材(天麻)專案”,參與省、市、縣舉辦的相關培訓,擬與省內外有關科研院校開展各種試驗示範。2010年完成省委組織部高層人才專案(人工生產蜜環菌棒伴栽天麻科題);2010年完成大方縣科技局地方蜜環菌的選育課題。目前正申請雜交蜜環菌選育等專利。張文光還發表了《制約大方天麻產業化發展的因素和對策》等論文,承擔2012年農技推廣體系建設中藥材(天麻)專案,為烏蒙山區天麻產業化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不忘初心,帶動一方

通過種植天麻、無裙蓀,戶均年增收8000餘元。

為了增加農戶收入,在張光文任村幹期間,先後組織成立了“大方鎮關井村蔬菜協會”,“大方縣關水井農業開展合作社”。關井村蔬菜基地建設多次得到省、地、縣有關部門的肯定,累積獲得省、地、縣對關井村的蔬菜基地建設投入財政資金100余萬元。

現在公司在穩定持續中發展,年產值達到2000多萬元,固定員工60多人。在管理上,部門細化,分工明確,沒有家人參與管理,給員工提供一個公正平等的發展平臺。此外,張文光的公司每年除吸納社會閒散勞動力100人左右為其生產菌種外,還組建了一支20人左右的技術團隊,攻關天麻種植技術,指導農戶種植天麻,説明部分能人走上種植天麻致富之路。如大方縣文閣鄉張光勳於2010年創辦了順方天麻專業合作社;遵義習水雙龍陳明良創辦了雙龍鄉原生態天麻種植專業合作社;遵義團溪陸遠亮創辦了仙人岩天麻種植專業合作社;開陽縣伊懷明創辦了智慧種養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大方縣星宿鄉王萬軍創辦了大方縣麗軍天麻專業合作社等。

天麻種植和推廣事業,給張光文不僅帶來了較好的經濟收入,更重要的是帶動了一方百姓的增收,因此他受到了政府的認可和社會的肯定。張光文先後榮獲團中央和團省委授予“科技興農致富帶頭人”;中華農業基金會授予“神內基金農技推廣先進個人”;省人事廳授予“全省拔尖鄉土人才”;畢節市委、市政府表彰為“返鄉農民工創業先進個人”;畢節市委組織部聘其為市級農民講師;大方縣委、政府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鄉土人才”和“非公經濟先進個人”等榮譽。同時,他還當選為大方縣第八屆政協委員,第十一屆“非公有制經濟代表”。2016年7月,張光文被大方縣評為“優秀農村致富帶頭人”。 “招工、用工,不如引領老百姓做股東,幫錢、幫物,不如幫老百姓謀致富路。”張光文說,老百姓真正想脫貧還是要依託產業。這是一個企業家的真知灼見,這是一個共產黨員的心靈呼聲。人活著就是為了解決困難,這才是生命的意義,也是生命的內容。逃避不是辦法,知難而上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手段。如今,貴州烏蒙騰菌業有限公司在張光文的帶領下,已發展成為天麻行業內的佼佼者。通過自身努力,公司帶動了近5000戶農戶依靠天麻產業走上了增收創收之路。但張光文並不滿足於上述取得的成績,因為公司規模還不夠大,還有更多的貧困農戶沒有嘗到產業發展帶來的甜頭,今後他將帶領公司朝規範化、規模化方向發展,立足本地實際,大力打造大方天麻品牌和發展大方天麻產業,為帶動更多百姓增收創收,促進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對於未來產業的發展,張光文希望可以實現天麻藥食同源的合法化,這樣更有利於實現天麻經濟利益最大化,讓種植戶得到更多的實惠。

筆者相信張文光和他的烏蒙騰菌業有限公司在未來一定會有更多的創新產品,一定會更好地回報社會。

人物點評:依託本地優勢,開創天麻種植的新時代。他用獨特的眼光洞察珍貴中藥材的升值空間,扛起責任,鼎力承擔帶動一方百姓脫貧致富的重任;他用超前的智謀獨樹一幟,勇於實踐,贏得“科技興農致富帶頭人”。千元起步,夫妻同心,他用堅韌與執著,耕耘著中國科學種植天麻的試驗田,風生水起處,他引領著科技興農的新潮流。張文光,一名優秀企業家,更是一名優秀共產黨員,他不忘初心,立足時代高度,組建起農業產業化集團旗艦,向著帶動一方經濟發展,帶動一方百姓共同致富的目標揚帆遠航。(王亮)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