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拍好天空美景?雲彩是關鍵

拍風光, 總是離不開天空。 如何把天空拍得美一些呢?關鍵在於雲彩。 拍好、利用好雲彩, 能顯著提高你的出片率。

雲彩到底該怎麼拍,

如何利用好雲彩?需要哪些輔助器材?控制曝光有哪些原則?可以使用哪些特殊技法?一起來看看吧!

1. 根據形態選擇表現形式

雲的形態多樣, 變化萬方。 根據雲的形態調整拍攝方式十分重要。

對於大片的連綿雲層, 可以考慮使用廣角頭來拍攝大景, 體現其雄偉壯觀的氣勢:

若是天空中的雲彩離散, 單獨成塊, 可以使用長焦鏡頭, 選取其中形狀奇趣而優美的一塊作為主體, 將其他的雲朵作為陪襯。

建議採取中央構圖, 適當增大主體的畫面比例, 更好地表現其形態。

取景時還需注意要儘量保持主體“身體”的完整性, 不要讓取景框邊緣把它切掉一部分:

雲彩照最忌諱的是畫面中同時出現多朵不完整的雲彩, 讓人分不清哪一朵是主體, 畫面缺乏主次之分, 沒有焦點。

如下圖, 畫面中央較空, 邊緣出現多朵被取景框切掉大半的雲彩, 畫面缺乏重點而顯得雜亂無章:

就算天很藍, 也救不了這張照片, 大家要引以為戒。

2. 控制曝光

拍攝以雲彩為主體的照片時, 畫面的光比往往比較大:天空與地面存在亮度差, 同時雲彩本身也和天空存在亮度差。

如上文所言, 只拍天空部分, 可能會讓畫面過於空洞, 最好包含地面景物。 為了防止天空過亮, 喪失細節或地面過黑, 你需要降低光比。

使用的時候, 一定要注意調整漸層位置, 把漸層對準畫面的暗部/亮部分界線, 便能做到壓暗天空的同時, 對地面景物沒有影響:

如果缺乏相關道具, 你可以等到黃昏, 天空亮度相對降低時再進行拍攝;或者改變一下構圖, 讓地面景物只占畫面的一小部分, 然後把它剪影化。

在具體操作方面,對自己的技術有自信,或對畫面效果有精確控制需求的童鞋們可以使用點測光模式。

點測光模式下,選擇測光點的基本原則是對準畫面的“中間調”,即亮部偏暗處或暗部偏亮處。雲層的偏暗部就是不錯的測光點。

配合即時取景功能,你能在液晶顯示幕上看到當前測光值下將會得到的畫面效果,以此為依據進行測光點的調整。

選好測光點以後按下 AE-L,鎖定當前曝光值,就可以移動取景框重新構圖拍攝啦~

如果自己選擇測光點的技術沒信心,可以平均測光,再調整曝光補償。不過,由於曝光補償最小的單位是 1/3 擋,精度是不如點測光的,但比較方便。

在調整曝光時,還有一個需要利用的協助工具,那就是高光警告。

人眼對“高亮-過曝-嚴重過曝”的界限區分能力並不強,而如果開啟高光警告功能後,照片過曝的部分就會閃爍,便於你針對性地調整曝光。

3. 地面景物與構圖

光拍攝雲彩,畫面會顯得比較無聊,適當添加一些地面景物能有效豐富你的畫面。

在拍攝大片雲團的全景時,適宜在畫面中添加山、海、平原、延伸的道路等地面景物作為襯托,更顯畫面的大氣:

在拍攝這類照片時,儘量避免將地平線/海平面放置在畫面二分之一處,這種均衡的構圖會讓畫面顯得很古板,頗有些無趣。

而應當依據三分法,放在畫面上、下三分之一處,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突出天空雲團或地面景物。

當然,你也沒必要非得死板地套用“三分法”,如果地面景物確實很無趣而雲彩很美,把它放到畫面邊緣,甚至根本不拍也是可以的:

將孤立的樹木、房子等具有大小辨識意義的景物放在前、中景處,採取對比構圖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單獨的樹木和房子,大片的雲團形成了少與多,小與大的鮮明對比,畫面更具衝擊力和內涵。

將前景景物放大,試試框架式構圖也是不錯的選擇。

樹木的枝葉是最好的框架,既有自然延伸的姿態和韻律性的輪廓,綠色和藍天白雲的對比度也頗高:

需要注意的是框架景物在畫面中所占的比例。

框架太小,無法引起注意力,起不到框架應有的“提供遮擋感”作用;(實際上,就有人吐槽上圖的框架不夠大,但我覺得夠了)

框架太大,則吸引觀眾注意力太多,造成畫面雜亂,主次不分:

4. 嘗試特殊手法

以雲彩為主體的照片,拍出雲彩的立體感和質感很重要。除了使用偏振鏡之外,還應該嘗試一些特殊手法,比如說,HDR。

HDR,即高動態範圍圖像,用不同曝光值拍攝同一場景,再進行合成。具體到拍雲這一題材上來看,HDR 技術能極大增強雲的層次感:

事實上,這種“濃雲翻滾”的效果,正是 HDR 的標誌性特效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用 HDR 增強雲彩層次感,可能同時會導致地面景物的色彩和質感變得怪異,最好不要在畫面中放入太多的地面景物。

你也可以嘗試長曝光,用三腳架固定好相機,設定一個較長的曝光時間,可以把雲彩拍出流動的感覺。

曝光時間一般都要設置個三四十秒左右,畢竟雲彩流動速度很慢(除非刮大風),所以一般都是在黃昏的時候玩長曝。

如果要在白天長曝,請配上 ND 鏡以防過曝。ND 鏡的數值越高減光效果越好,一塊 ND 1000 能讓你在大白天曝上個幾分鐘呢!

不過,並不是曝光時間越長“流動感”就越強,多嘗試幾個不同的曝光時間吧。

以上就是本期要為您介紹的全部內容,感謝您的收看,我們下期再見。

在具體操作方面,對自己的技術有自信,或對畫面效果有精確控制需求的童鞋們可以使用點測光模式。

點測光模式下,選擇測光點的基本原則是對準畫面的“中間調”,即亮部偏暗處或暗部偏亮處。雲層的偏暗部就是不錯的測光點。

配合即時取景功能,你能在液晶顯示幕上看到當前測光值下將會得到的畫面效果,以此為依據進行測光點的調整。

選好測光點以後按下 AE-L,鎖定當前曝光值,就可以移動取景框重新構圖拍攝啦~

如果自己選擇測光點的技術沒信心,可以平均測光,再調整曝光補償。不過,由於曝光補償最小的單位是 1/3 擋,精度是不如點測光的,但比較方便。

在調整曝光時,還有一個需要利用的協助工具,那就是高光警告。

人眼對“高亮-過曝-嚴重過曝”的界限區分能力並不強,而如果開啟高光警告功能後,照片過曝的部分就會閃爍,便於你針對性地調整曝光。

3. 地面景物與構圖

光拍攝雲彩,畫面會顯得比較無聊,適當添加一些地面景物能有效豐富你的畫面。

在拍攝大片雲團的全景時,適宜在畫面中添加山、海、平原、延伸的道路等地面景物作為襯托,更顯畫面的大氣:

在拍攝這類照片時,儘量避免將地平線/海平面放置在畫面二分之一處,這種均衡的構圖會讓畫面顯得很古板,頗有些無趣。

而應當依據三分法,放在畫面上、下三分之一處,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突出天空雲團或地面景物。

當然,你也沒必要非得死板地套用“三分法”,如果地面景物確實很無趣而雲彩很美,把它放到畫面邊緣,甚至根本不拍也是可以的:

將孤立的樹木、房子等具有大小辨識意義的景物放在前、中景處,採取對比構圖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單獨的樹木和房子,大片的雲團形成了少與多,小與大的鮮明對比,畫面更具衝擊力和內涵。

將前景景物放大,試試框架式構圖也是不錯的選擇。

樹木的枝葉是最好的框架,既有自然延伸的姿態和韻律性的輪廓,綠色和藍天白雲的對比度也頗高:

需要注意的是框架景物在畫面中所占的比例。

框架太小,無法引起注意力,起不到框架應有的“提供遮擋感”作用;(實際上,就有人吐槽上圖的框架不夠大,但我覺得夠了)

框架太大,則吸引觀眾注意力太多,造成畫面雜亂,主次不分:

4. 嘗試特殊手法

以雲彩為主體的照片,拍出雲彩的立體感和質感很重要。除了使用偏振鏡之外,還應該嘗試一些特殊手法,比如說,HDR。

HDR,即高動態範圍圖像,用不同曝光值拍攝同一場景,再進行合成。具體到拍雲這一題材上來看,HDR 技術能極大增強雲的層次感:

事實上,這種“濃雲翻滾”的效果,正是 HDR 的標誌性特效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用 HDR 增強雲彩層次感,可能同時會導致地面景物的色彩和質感變得怪異,最好不要在畫面中放入太多的地面景物。

你也可以嘗試長曝光,用三腳架固定好相機,設定一個較長的曝光時間,可以把雲彩拍出流動的感覺。

曝光時間一般都要設置個三四十秒左右,畢竟雲彩流動速度很慢(除非刮大風),所以一般都是在黃昏的時候玩長曝。

如果要在白天長曝,請配上 ND 鏡以防過曝。ND 鏡的數值越高減光效果越好,一塊 ND 1000 能讓你在大白天曝上個幾分鐘呢!

不過,並不是曝光時間越長“流動感”就越強,多嘗試幾個不同的曝光時間吧。

以上就是本期要為您介紹的全部內容,感謝您的收看,我們下期再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