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王毅訪日為中日高層對話再續前緣

中文導報 社論

作者:申文

在朝鮮半島局勢陡轉、中美貿易衝突硝煙漸濃、中東敘利亞戰事箭在弦上等複雜的國內外情勢下,

中日兩國卻迎來了緩和與改善關係的新契機。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 4月15日至17日應邀對日本進行正式訪問。 16日, 王毅同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共同主持召開第四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 重啟了中日之間已經停擺近8年的高層對話機制。 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 雙方顯然希望在5月舉行中日韓三國領導人會議前推動中日關係取得明顯改善勢頭。

中國商務部解讀重開中日經濟高層對話的原因, 給出八個字:企穩回升、歷史契機。

一方面, 中日經貿關係是兩國關係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是日本最大的交易夥伴和進口來源國, 日本是中國第二大交易夥伴國和重要外資來源地。 2017年中日經貿合作企穩回升, 雙邊貿易恢復3000億美元規模,

增幅超過10%;日本企業對華實際投資32億美元, 同比增長5.3%。 截至今年2月, 日本累計在華投資設立企業5.1萬家, 實際使用金額達到1088億美元。 很多日本企業在華投資獲得了良好回報, 並繼續將中國作為海外投資首選地。

另一方面, 201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 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 兩國經濟界此為契機, 聚焦節能環保、高端製造、電子商務、現代服務等重點領域, 深挖互補優勢與合作潛力, 推進擴大雙邊貿易和雙向投資, 開展“一帶一路”框架下合作, 共同開拓協力廠商市場, 推動在基礎設施及互聯互通專案上的合作, 進一步提升兩國經貿合作水準, 為中日關係改善與發展築牢基礎。

中日經濟高層對話,

是兩國政府間經濟領域最高級別的交流機制。 王毅訪日重開高層對話, 極具象徵意義, 也取得豐富成果。 不僅日本媒體高度關注, 國際傳媒也普遍認為, 此舉是中日關係變暖的信號, 也是最終實現兩國領導人互訪的前兆。

去年11月, 在越南出席APEC峰會期間, 習近平主席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時, 明確指出改善中日關係, 關鍵在於互信, 希望日方以更多實際行動和具體政策來體現中日互為合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的戰略共識。 此後, 中方同日、韓就適時舉行三國領導人會議保持了密切溝通。 隨著中日關係轉暖, 日本擔任輪值主辦國的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幾經宕延後終於在2018年提上了日程表。 據悉, 好事多磨的三國領導人會議定于5月9日在東京召開,

中國總理李克強將訪日出席。 本次王毅外長訪日, 除主持高層經濟對話以外, 更重要的任務是為李克強總理訪日做好外交鋪墊。

日本在恢復中日關係方面, 也表現積極。 進入2018年以來, 日本外務大臣河野太郎1月應邀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目的是加快兩國關係改善勢頭, 推動中日領導人早日互訪。 訪華期間, 河野太郎分別與李克強總理、時任國務委員楊潔篪以及外交部長王毅展開會談, 充分傳達了日方希望進一步推進中日關係改善的願望。

近期, 河野太郎的父親、現任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會長河野洋平4月率團訪華, 議題主打經濟交流。 作為日本資深政治家, 河野洋平受到了李克強總理以及王毅外長接見。

河野洋平表示, 日本工商企業界歡迎日中關係持續改善, 願為兩國友好作出積極貢獻。 4月10日, 河野洋平一行還參加了“中日合作共建一帶一路”的研討。

日本尋求與中國改善關係, 是國際形勢的大勢所趨, 也與自身國家利益密切相關。 2012年“購島”之後, 日本與中國的對抗走到一種相對極致狀態, 所謂“物極必反”即當對抗無法再推進時, 尋求關係改善成為了必然選項。

去年,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以來, 單邊主義傾向日益明顯, 日本安倍政府儘管陪足笑臉, 也沒有換得特朗普在打壓日本經貿方面高抬貴手。 同時, 今年以來朝鮮半島的變化出人意料更讓日本驚詫不已, 在美國將行越頂外交之際, 日本在東北亞大變局中頗有落單之虞。 為此,日本尋求改善對中關係,避免一棵樹上吊死、一個籃子裡砸死的尷尬局面,是事出有因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與此同時,安倍首相在內政方面因為森友學園、加計學園等醜聞,已經被搞得灰頭土臉、深陷泥沼。從執政角度考慮,安倍首相也非常希望在外交上實現突破,轉移國民視線,抬升民意支援率。改善中日關係,重開東亞三國領導人會議,讓已經被邊緣化的日本重新坐回東亞外交的主桌前,是安倍政府的明智選擇。

另外,面對從西方吹過來的單邊主義和民粹主義妖風,日本認識到推動東北亞和東亞區域經濟合作,才是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必然。儘管日本勉強拉攏了CPTPP,但在中長期發展進程中,按照日本的經濟體量和對外經濟合作的規模而言,日本很難繞過中國的存在。安倍政府追隨美國日久,已經左右搖擺、瞻前顧後了很長時間,而美國脫離TPP、霸道實行鋼鋁進口徵稅等讓日本寒了心,也斷了念想。中國經濟成長的大趨勢長期向好,吸引日本希望更好地利用中國市場以及“一帶一路”項目,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

如此複雜而多變的內外環境,促使日本與中國的關係重新回暖毫不奇怪。中日近來在經貿領域擴大合作、謀求建立中日海空聯絡機制呼之欲出;日方更有計劃通過接下來幾年兩國都將主辦重大國際活動的機遇,推動中日領導人不斷互訪、密切互動的事實,給外界留下中日關係持續升溫的印象,也是用心良苦。

為此,王毅外長本次訪日,為中日高層對話再續前緣,可謂重任;5月李克強總理訪日,出席三國領導人會議,則為中日高層互動進程拉開了大幕,值得期待。

為此,日本尋求改善對中關係,避免一棵樹上吊死、一個籃子裡砸死的尷尬局面,是事出有因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與此同時,安倍首相在內政方面因為森友學園、加計學園等醜聞,已經被搞得灰頭土臉、深陷泥沼。從執政角度考慮,安倍首相也非常希望在外交上實現突破,轉移國民視線,抬升民意支援率。改善中日關係,重開東亞三國領導人會議,讓已經被邊緣化的日本重新坐回東亞外交的主桌前,是安倍政府的明智選擇。

另外,面對從西方吹過來的單邊主義和民粹主義妖風,日本認識到推動東北亞和東亞區域經濟合作,才是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必然。儘管日本勉強拉攏了CPTPP,但在中長期發展進程中,按照日本的經濟體量和對外經濟合作的規模而言,日本很難繞過中國的存在。安倍政府追隨美國日久,已經左右搖擺、瞻前顧後了很長時間,而美國脫離TPP、霸道實行鋼鋁進口徵稅等讓日本寒了心,也斷了念想。中國經濟成長的大趨勢長期向好,吸引日本希望更好地利用中國市場以及“一帶一路”項目,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

如此複雜而多變的內外環境,促使日本與中國的關係重新回暖毫不奇怪。中日近來在經貿領域擴大合作、謀求建立中日海空聯絡機制呼之欲出;日方更有計劃通過接下來幾年兩國都將主辦重大國際活動的機遇,推動中日領導人不斷互訪、密切互動的事實,給外界留下中日關係持續升溫的印象,也是用心良苦。

為此,王毅外長本次訪日,為中日高層對話再續前緣,可謂重任;5月李克強總理訪日,出席三國領導人會議,則為中日高層互動進程拉開了大幕,值得期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