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套現15億的背後,是我們的迷茫和焦慮

前兩天 “套現15億“ ”的文章刷遍朋友圈, 相信大家已經看過了吧。 有人說被同齡人拋棄, 有人說這是引起社會恐慌。 但是無論怎樣:我們的迷茫和焦慮是確實存在的。

不論是剛畢業的大學生, 還是已經踏入社會的朋友, 都很難避免迷茫和焦慮這個話題, 有時候看著前路漫漫, 看著那麼多選擇, 卻不知道何處是自己歸宿, 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裡?

無處不在的焦慮和迷茫。

今天就給大家們推薦我的好朋友獨舞的文章《套現15億的背後, 是我們的迷茫和焦慮》,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01

開公眾號以來, 收到過很多讀者的留言或私信。

其中最多的都是說自己最近很迷茫、很焦慮, 不知道未來的出路在哪。

迷茫和焦慮, 就像兩顆毒瘤, 蔓延在這一代年輕人的身體中。

前幾天, 收到一封老讀者的郵件, 她說:學姐, 我最近陷入了巨大的迷茫之中, 我是一所二流學校的學生, 我不知道接下來是要考研, 還是考公務員或事業單位, 或者去考編當個老師?

昨天, 又收到一個讀者的私信, 說:看了我的那篇《2018年後, 你還回北上廣嗎?》的文章後, 感觸很深。 因為自己就像這個標題一樣, 迷茫死了。

……

好像, 我們很多人都處於這樣的一種狀態:極度討厭迷茫, 卻又一直迷茫;十分害怕迷茫, 卻又沉迷於迷茫。

恩, 我也是這樣。

大四的時候, 有幸參加女神老師的家宴。 在席間,

我和老師說:自己很迷茫, 也很討厭這樣的狀態。 覺得自己把日子過得很糟心。

後來, 老師說了這樣一番話, 我至今記憶深刻:不迷茫、不青春。 每一個人都曾迷茫、每一個人也都在迷茫。 即使我活到了如今的不惑之年, 依然偶有迷茫。

迷茫, 至少說明了我們還在往上走、還會不甘心、還想變更好。 去接納那個迷茫的自己, 但不要終日沉迷在迷茫中而虛度了可貴的青春。

因此, 後來的成長歷程中, 我依然一次又一次地面臨著迷茫, 但我開始慢慢能接納自己的迷茫, 努力去和這種情緒和解, 從而不讓它轉化成焦躁或頹廢。

02

今年年初的時候, 我再次陷入到了徹底的迷茫中, 情緒跌入穀底。

這種迷茫、這種喪, 源於對自己2017年的複盤和反思。

在做完2017年的閱讀、學習和工作複盤後, 才發現這一年的自己活得碌碌無為, 還累死累活。 經歷得不少, 但卻沒有一個清晰而堅定的目標在努力。 那麼, 2018年的全年規劃該怎麼做呢?

因為找不到人生的大方向, 因為害怕時間被浪費在終日的碌碌無為上, 所以把自己推上了一種極喪、極迷茫的情緒中。

就這樣把自己悶了一周後, 我發現, 情緒依舊不曾轉好。 再加上異國他鄉的那種孤獨感, 我差點陷入了抑鬱中, 開始失眠、不想吃飯、也不想和人說話……

可是, 你終究不能讓自己這樣一直迷茫下去啊, 無人可救自己時, 那就得學會自救, 否則, 你真的就廢了。 後來, 我開始學著打開自己, 嘗試著把自己從迷茫的情緒泥潭中拉出來。

幸好, 自救成功, 這場自我的內在情緒之戰沒能延續太久。

03

後來, 在閱讀時, 看到這樣一句話:很多改變了世界的人, 年輕時都曾經歷過相當長的一段探索期。 有的人可能比現在的大學生更摸不清未來的方向。

比如:締造了“蘋果”帝國的約伯斯, 曾在二十多歲時隻身前往印度,

踏上了一段宗教苦旅。 阿裡巴巴的創始人馬雲, 也曾在年輕時教英語、開翻譯公司。 年輕時的他們, 也曾迷茫、也曾一次次地在探索人生的方向。

所以, 迷茫是屬於每一個人的, 屬於每一個不甘平庸、還在和生活死磕的人。 但是, 青春只有這些時日, 我們不能把太多的時間留給迷茫。 迷茫的時候, 我們終究要學會自救。

在親歷了年初的這次迷茫自救後, 我總結了以下幾點方法, 願分享給每一個深陷在迷茫中的你們:

切忌獨處

迷茫的時候, 不要獨處, 要走出去。

迷茫的時候, 我們的氣場是比較弱的, 內心也容易產生過度自我貶低的情緒反應, 從而更加無法客觀地認識自己。

如果此時, 依舊把自己悶在家裡或宿舍裡, 任憑自己不斷地去自我否定、自我糾結,便會一直深陷這樣的情緒泥淖中惡性循環、難以自拔。結果也只會讓自己更加悲觀、覺得人生虛無。

當意識到自己陷入了迷茫的情緒中時,就要刻意地讓自己走出狹小的生活圈,去擁抱外在的世界,去看更多的生活方式。

自我封閉,只會讓自己的視野愈加窄小。打開自己,走出去,哪怕只是去操場散散步、去公園看看花。給自己一個機會,擁抱更多的生活靈感。

還記得,剛來悉尼時,我也陷入了一片巨大的迷茫和鬱悶中,後來,通過一次早起海邊徒步,得到了情緒的釋放和治癒。所以,與其把時間浪費在自怨自艾中,不如去擁抱自然。

堅持閱讀

我們大多數人的迷茫,都表現在不知道要什麼、也不知道要幹嘛。其實很大的原因源於資訊的不對稱。

比如:很多大學生往往迷茫于考研、考公務員和考編這個問題上。其實,迷茫的原因在於自己壓根沒去瞭解、量化這三條路所需付出的努力和未來的發展。

如果你通過閱讀、上網、諮詢前輩,做了一份詳細的調查和對比分析報告後,你一定就不會再迷茫了。

所以,資訊和智慧不是憑空而生的,而是通過閱讀和思考積累出來的。

閱讀是一場精神的對話,能讓我們讀別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看看前人的活法,幫助我們少走彎路,早點找到適合自己的活法。

04

與人交流

我們常常會有這樣的一種體驗:談到別人的事,我們總能分析得頭頭是道;可一旦自己遇到事了,就怎麼也撥不開眼前的那團迷霧。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其實,就是這個理。

所以,迷茫、糾結的時候,不要畫地為牢、陷在固有的思維中。要去找人交流、真誠地和他們吐露自己的困惑和迷茫。

當然,與誰交流也很重要。如果找那些和你有著同樣迷茫的人去交流,可能結果只是兩個人的互相吐槽、互相安慰,並不能真的多有效的作用。

此時,我更建議你去找這四類人交流:

老師

學長/姐

比你優秀的人

父母

老師是學識豐厚的過來人,也是常年與學生混跡在一起的人,他會比我們更加明白迷茫的癥結所在。學長/姐更是剛剛經歷過的人,會有更加鮮活的經驗和方法值得我們借鑒、學習。

比我們優秀的人往往能給我們另一種思維的啟發。

而父母,可能學識、視野並沒有我們豐富,但你不得不承認父母瞭解我們的秉性,他們的身上飽藏著一些樸素的處世智慧。(當然,前提是你的父母能聽懂並願意傾聽你的迷茫。)

以前,讀大學時,可能更多的會去找前三類人交流。但畢業後,面對那些來自生活的、現實的迷茫時,我總會靜下心來聽聽父母的意見。雖然他們的想法中更多的是小富即安,但我每次卻能意外地收穫到很多樸素的智慧。

做好當下

我們大多數人會陷入一種思維誤區:總覺得一定要想好了再出發、準備好了再做。

但其實,人生永遠沒有準備好的時候。人生的方向,也不是空想出來的,而是靠我們一步步踏實地走出來的。

與其迷茫、與其糾結,不如立即行動,去把當下的每一件小事做到最好。

我們可以允許自己在人生的大方向上迷茫,因為我們目前的閱歷和視野還無法看清未來幾十年的走向;但我們絕對不可以允許我們迷茫於當下的方向,我們必須要有當下的、正在執行的小目標和小規劃。

每天做好to do list,每週做好總結複盤,在高效的執行中把當下的小目標和小規劃完成。到後來,其實會發現,我們迷茫的大目標其實就是由無數個當下的小目標群組合而成,做好當下,便是在經營未來。

迷茫就像迷路,如果你停在一個無人經過的地方,那你就真的迷路了。你只有走起來、行動起來,才能發現出口的標誌。等待也好、迷茫也罷,千萬不要把自己留在原地。

青春只有這些時日,你不能把太多的時間留給迷茫和懶惰。迷茫的時候,希望你會想起以上四點,立即行動,自我救贖。

任憑自己不斷地去自我否定、自我糾結,便會一直深陷這樣的情緒泥淖中惡性循環、難以自拔。結果也只會讓自己更加悲觀、覺得人生虛無。

當意識到自己陷入了迷茫的情緒中時,就要刻意地讓自己走出狹小的生活圈,去擁抱外在的世界,去看更多的生活方式。

自我封閉,只會讓自己的視野愈加窄小。打開自己,走出去,哪怕只是去操場散散步、去公園看看花。給自己一個機會,擁抱更多的生活靈感。

還記得,剛來悉尼時,我也陷入了一片巨大的迷茫和鬱悶中,後來,通過一次早起海邊徒步,得到了情緒的釋放和治癒。所以,與其把時間浪費在自怨自艾中,不如去擁抱自然。

堅持閱讀

我們大多數人的迷茫,都表現在不知道要什麼、也不知道要幹嘛。其實很大的原因源於資訊的不對稱。

比如:很多大學生往往迷茫于考研、考公務員和考編這個問題上。其實,迷茫的原因在於自己壓根沒去瞭解、量化這三條路所需付出的努力和未來的發展。

如果你通過閱讀、上網、諮詢前輩,做了一份詳細的調查和對比分析報告後,你一定就不會再迷茫了。

所以,資訊和智慧不是憑空而生的,而是通過閱讀和思考積累出來的。

閱讀是一場精神的對話,能讓我們讀別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看看前人的活法,幫助我們少走彎路,早點找到適合自己的活法。

04

與人交流

我們常常會有這樣的一種體驗:談到別人的事,我們總能分析得頭頭是道;可一旦自己遇到事了,就怎麼也撥不開眼前的那團迷霧。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其實,就是這個理。

所以,迷茫、糾結的時候,不要畫地為牢、陷在固有的思維中。要去找人交流、真誠地和他們吐露自己的困惑和迷茫。

當然,與誰交流也很重要。如果找那些和你有著同樣迷茫的人去交流,可能結果只是兩個人的互相吐槽、互相安慰,並不能真的多有效的作用。

此時,我更建議你去找這四類人交流:

老師

學長/姐

比你優秀的人

父母

老師是學識豐厚的過來人,也是常年與學生混跡在一起的人,他會比我們更加明白迷茫的癥結所在。學長/姐更是剛剛經歷過的人,會有更加鮮活的經驗和方法值得我們借鑒、學習。

比我們優秀的人往往能給我們另一種思維的啟發。

而父母,可能學識、視野並沒有我們豐富,但你不得不承認父母瞭解我們的秉性,他們的身上飽藏著一些樸素的處世智慧。(當然,前提是你的父母能聽懂並願意傾聽你的迷茫。)

以前,讀大學時,可能更多的會去找前三類人交流。但畢業後,面對那些來自生活的、現實的迷茫時,我總會靜下心來聽聽父母的意見。雖然他們的想法中更多的是小富即安,但我每次卻能意外地收穫到很多樸素的智慧。

做好當下

我們大多數人會陷入一種思維誤區:總覺得一定要想好了再出發、準備好了再做。

但其實,人生永遠沒有準備好的時候。人生的方向,也不是空想出來的,而是靠我們一步步踏實地走出來的。

與其迷茫、與其糾結,不如立即行動,去把當下的每一件小事做到最好。

我們可以允許自己在人生的大方向上迷茫,因為我們目前的閱歷和視野還無法看清未來幾十年的走向;但我們絕對不可以允許我們迷茫於當下的方向,我們必須要有當下的、正在執行的小目標和小規劃。

每天做好to do list,每週做好總結複盤,在高效的執行中把當下的小目標和小規劃完成。到後來,其實會發現,我們迷茫的大目標其實就是由無數個當下的小目標群組合而成,做好當下,便是在經營未來。

迷茫就像迷路,如果你停在一個無人經過的地方,那你就真的迷路了。你只有走起來、行動起來,才能發現出口的標誌。等待也好、迷茫也罷,千萬不要把自己留在原地。

青春只有這些時日,你不能把太多的時間留給迷茫和懶惰。迷茫的時候,希望你會想起以上四點,立即行動,自我救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