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3.15職業打假第一人王海:曾經一個“單子”賺400萬

現在的王海, 似乎距離20年前為了80多元錢一副假冒的SONY耳機而據理力爭的憤青相去甚遠, 也開始淡去了與“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高度關聯的“打假衛士”的英雄色彩。

維權打假20年, 每次出現在媒體鏡頭前的王海, 總是戴副墨鏡。 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從1995年為了北京隆福大廈出售的兩副假冒SONY耳機索賠開始, 山東人王海在無意間開創了中國職業打假之路, 成為中國職業打假標誌性的“第一人”和“打假”的代名詞。

現齡43歲的王海已經是4家公司的老闆, 外界關於他商業成功的猜測和財富此起彼伏並不斷被刷新——“低於30萬的案子不接”。

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到來之際, 王海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 明確回應公眾對其財富的各種猜測。

起步價30萬

王老闆很忙。

王海手邊放著兩部手機, 此起彼伏地響, 各種業務的電話。

“騙子太多了, 根本接不過來。 ”坐在《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對面, 他是一個面容憨厚略微有點發胖的中年男人, 但對他的雇主來說, 王海是他們現在需要拐著彎兒才能請得動的人, 儘管他收費不低。

市場流行的一個說法是, 他現在接一個“案子”的起步價是30萬, 最多的時候, 一個“單子”曾經賺到400萬。

“那些都是有的。

”對於自己的盈利, 他並不刻意回避, 也沒有更多誇耀的意思。

但他承認, 這一行很賺錢, 而且並不非常困難——當然, 他說他有自己的獨門秘訣, 這些不能說, 不過“三年不開張, 開張吃三年”, 說到這個, 他笑得靦腆又坦白。

從1996年成立第一家打假公司到現在, 王海已經在北京、天津、南京和深圳開設了四家職業打假公司, 主要經營“幫消費者維權打假、知假買假、替企業打假”等三種業務。

“業務量最大的還是知假買假, 但利潤貢獻最高的是替企業打假。 ”他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最多的時候, 他的打假團隊有200多人, 但出於風險控制的考慮, 目前已經精簡至30多人。

“我們有意控制公司規模, 不想做得太大, 也是希望能控制風險, 更多的人身風險來自於造假工廠,

往往這種案子的收益和風險都會成倍增加。 ”王海表示。

2003年, 律師黃立榮的突然死亡, 讓王海真正開始重視風險控制。

2003年12月, 受雇於某打假公司的律師黃立榮在對紫禁城國醫館監控取證時被對方發現, 遭到暴打, 10根肋骨骨折、肝臟破裂。

“這本來是找到我們的一個案子, 但我們沒接, 他的建立也是他的長期夢想——如果能建立“吹哨人法案”, 將對企業的罰款30%到50%分給舉報人, 會讓每一個知情人, 即使是企業高管也有動力成為一個義務監管者。

“以前我是個典型的憤青, 如果在街上看到城管打小販, 肯定就抄起磚頭拍過去了;但現在不會了, 我會上去勸架, 把他們拉開。 ”王海認為, “目前的打假也是, 騙子太多,

要做的事情太多, 別著急, 一樣一樣慢慢做。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