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慶打出精准有力的優化營商環境“組合拳”

2016年3月7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黑龍江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中強調, “東北地區振興發展, 優化發展環境很重要”, 明確要求“深入推進法治建設, 著力打造全面振興好環境”。 兩個月之後, 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工作時的重要講話中強調, “要增強配套措施的有效性, 幫助民營企業打開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 “要規範政府行為, 加強法治建設, 構建親清政商關係, 真心實意幫助企業排憂解難”。

作為龍江發展的重要板塊, 當前, 大慶正處在轉型發展全面振興的關鍵時期。

省委殷切寄語大慶“要爭當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排頭兵”, 要求大慶發展環境走在全省前列。 為此, 大慶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項基礎性、保障性、戰略性工程來抓, 精心組織, 強力推進, 打出一套精准有力的優化營商環境“組合拳”。

大慶市委書記韓立華要求, 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打造全面振興好環境”系列講話精神, 落實落靠省委“深化作風整頓優化營商環境”要求, 找准突破口和發力點, 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流程再造、優化營商環境, 堅決打贏轉作風優環境攻堅戰。 在3年時間內, 讓大慶成為東北地區營商環境最優的城市之一。 大慶市人民政府市長石嘉興說, 要深化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部署,

一如繼往、不遺餘力優化營商環境, 下大功夫, 近遠結合, 標本兼治, 助力經濟轉型發展, 爭當排頭兵、建設新大慶。

真功實做“破冰”前行 打出優化環境“組合拳”

大慶市委旗幟鮮明地提出, 深化作風整頓優化營商環境, 觀念要再轉變, 思想要再解放, 流程要再優化, 載體要再創新, 制度要再完善, 作風要再改進。

大慶爭當東北地區營商環境最優城市。

大慶市政府向深圳企業界推介投資環境及優惠政策。 黑龍江日報記者 李飛 攝

對標對表, 大慶真功實做, 打出優化營商環境“組合拳”。 “改”, 重點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

在權力“瘦身”上下功夫, 持續優化辦事流程;“降”, 大力降低企業生產要素成本, 通過營改增以及調整用地、用氣、用水價格等辦法, 減輕企業負擔;“放”, 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 能放寬的最大限度放寬, 加速破除歧視性限制和各種隱性障礙;“給”, 制定實施了支持產業項目發展的8個方面27條意見, 對具備條件的企業給予“真金白銀”的政策性支持;“查”, 在注重正向激勵的同時, 又注重負向約束, 嚴肅查處影響破壞發展環境的人和事。

“我們重在突破瓶頸做好‘減法’, 加速解除轉型發展的束縛制約。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 全國人大代表、大慶市市長石嘉興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 一是減少行政審批, 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

截至2017年底, 大慶市級行政許可事項精簡至237項, 超過20%的事項全程網上流轉, 審批提速64.2%, 國務院兩次督查給予充分肯定。 今年年初, 將市級行政許可事項再“砍掉”近一半, 以“破冰”勇氣優化辦事流程, 堅決把該放的權力放到底, 努力讓企業和群眾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 二是減少“不作為、亂作為”, 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 對影響破壞發展環境的人和事絕不姑息、堅決鬥爭。 今年將繼續開展政府系統作風大整頓, 堅持“抓兩頭帶中間”, 一方面堅決支持真抓實幹的典型, 健全工作激勵和容錯糾錯機制, 選樹一批工匠式、鐵人式公務員;另一方面堅決依法查處不作為亂作為等行為, 整治消極懈怠不擔當等“壞作風”, 打消“不貪不占也不幹”等錯誤思想, 通過正向激勵和負向約束,提升政府系統依法履職、勤勉盡責的工作作風,推動大慶環境建設走在全省前列。三是減少群眾和企業負擔,做到“法無禁止皆可為”。過去兩年,通過營改增、調整企業用地、用氣、用水價格等措施,千方百計減輕企業和納稅人負擔。今年將降低制度性成本作為為群眾和企業“減負”的重點,做好投資專案承諾制試點,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單之外凡是法律規定沒有明令禁止、不影響國家安全並且有助於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能放寬的最大限度放寬,真正破除歧視性限制和各種隱性障礙,讓市場發揮決定作用,為大眾創業和企業發展釋放更大自由空間。

幾組資料,見證了大慶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取得的成效:全市市級行政許可事項精簡至123項,在全省最少;兩年來全市累計減輕企業和納稅人負擔16億元,市場主體切實得到實惠;2017年全市新增市場主體4萬戶、日均110戶,“雙創”勢頭良好;2017年全市新建續建投資500萬元以上重點產業項目288個,投產達產130個,經濟新增長點加快形成;2017年全市查處違反“八項規定”和破壞發展環境案件237件,起到很強的震懾作用。

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經濟發展積極變化。2017年,大慶經濟企穩回升,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680.5億元、增長2.8%,正在逐步走出“U”型曲線低谷。其中,非油經濟、地方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增長6.3%、15.9%和5%,同比分別提高3.5個百分點、22.1個百分點和3個百分點,增幅均創近3年新高。今年乘勢而上,政府工作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3.5%、力爭達到4%,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6.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

大慶市行政服務中心集成式不動產登記一條龍受理視窗。

國家級高新區大慶高新區積極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

創新推行利好政策 政務服務跑贏企業需求

2017年,大慶市行政服務中心在全省率先完成國家“一號一網一窗”試點。過去要跑好幾次才能辦的事,包括環評等各種“大證”,一次受理率提高到80%。同年3月,大慶與廣州南沙區簽訂政務合作協定,選擇企業註冊等受眾面較廣的業務試點跨省異地辦理。我省申請人通過網上申報,在大慶市行政服務中心遞交企業註冊申請材料,即可在當地領取南沙自貿區相關證照。拿到全國第一份跨省協同辦理的營業執照的大慶市民常先生評價:“大慶政府政務服務工作已跑在企業需求的前面。”同年11月,集成房產、國土、地稅部門的不動產登記中心亮相大慶市行政服務中心,實現了“前臺綜合受理、後臺部門審批、同一視窗出件”。群眾辦房地產轉移、房地產抵押、換證、變更登記,相關要件在視窗內部流轉,極大方便了企業和群眾辦事。同年12月,大慶市行政服務中心國稅局辦稅中心啟動,推行“留置資料辦理”,企業和群眾辦稅只需登記、預約即可,第二天直接領證、領票據。開通“全城通辦”,實現就近辦稅。

據統計,2017年大慶市行政服務中心實現了27個事項“不見面審批”,153個事項“只見一面審批”,占市級審批事項的60.5%。公安、房產、國土等7個部門對24個與民生密切相關的審批服務事項實行週六延時服務,累計辦理1900餘件。

為讓資訊多跑路、群眾少跑腿,今年4月2日,大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全省首家啟動營業執照“全城通辦”便民新舉措。群眾選擇網上登記,審查通過後,申請人可到任意登記機關提交與網上申請內容一致的紙質申請材料,受理登記機關負責告知轄區登記機關核發營業執照。選擇現場登記,可向全市任意登記機關提交申請,符合法定形式的,登記機關錄入相關資訊後,告知管轄登記機關核發營業執照。

近日,該局發佈《推行“多證合一”改革推進方案》。大慶從2017年10月起全面實施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社會保險登記證、統計登記證“多證合一”,將公安、交通、旅遊、食藥、住建、商務、檢驗檢疫等7個部門18項證照事項納入整合範圍。目前,企業營業執照實現了“23證合一”,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實現了“13證合一”。“一個部門辦理,多個部門互認”的“多證合一”登記新模式通過減少證照數量,簡化辦事程式,降低辦事成本,以“減證”推動“簡政”,進一步壓縮了企業進入市場前後的各類涉企證照事項,減少了制約創業創新的不合理束縛,對營造便利寬鬆的創業創新環境和公開透明平等競爭的營商環境起到積極作用,為經濟發展增添新動力。

“方案”明確,將從完善工作流程、提升登記品質、完善政務公開、提高工作效率、加大指導力度、做好溝通銜接、強化宣傳指導7個方面著手,年底對全市各縣(區)局落實“多證合一”、全程電子化等商改工作進行總結,對各縣(區)局企業登記註冊檔案進行評查。在完善工作流程方面,繼續實行“一套材料、一表登記、一窗受理”的工作模式,申請人辦理企業註冊登記時只需填寫“一張表格”,向“一個視窗”提交“一套材料”。優化企業登記流程,對各部門相同資訊一次性採集後,直接核發載入統一代碼的營業執照。在業務辦理過程中,做到辦理程式相同、辦理標準相同、解釋口徑相同,對提交材料不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一次性告知申請人需補正的全部內容,減少申請人往返次數。與銀行等部門主動溝通,對應換“多證合一”新版執照而未換的企業,共同商討解決方案,完成換照任務。與稅務、社保等職能部門溝通,確保“多證合一”改革運轉順暢。

大慶頒出全國第一張跨省協同辦理的營業執照。

聚焦“亂違頑臃懶浮” 集中攻堅力求實效

為深入貫徹全省深化機關作風整頓優化營商環境決策部署,鞏固擴大2017年市直機關作風整頓成果,打好打贏優化發展環境攻堅戰,日前大慶市委下發實施方案,在全市開展機關作風整頓優化營商環境活動。

“實施方案”提出,按照緊扣中心工作、突出問題導向、瞄準重點物件、堅持統籌兼顧、注重實際效果的基本原則,通過提升能力素質、開展專項治理、優化工作流程、嚴格督查問責、實施考評驗效等舉措,進一步破除思想束縛,打造開放包容的創新環境;進一步振奮精神狀態,打造激情創業的幹事環境;進一步提高服務水準,打造優質便捷的政務環境;進一步提升發展效能,打造利企惠企的市場環境;進一步強化法律意識,打造規範有序的法治環境。

“實施方案”明確,整頓重點包括六個方面。一是聚焦治“亂”,切實解決政策梗阻、弄權勒卡問題。集中整治觀念陳舊、抵觸改革,地方保守主義盛行,部門利益至上,執行國家、省市利企政策打折扣、搞變通,優惠政策停在紙上、扶持資金閑在賬上;人為設置“玻璃門”“旋轉門”“彈簧門”,擅自改變辦事程式、增加辦事環節、提高辦事門檻;頂風違紀、權力尋租,以稽查、執法名義變相報復、勒索企業,變相參與經營活動與民爭利,企業投訴處理不及時,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暗示推薦仲介服務,勾結“黑仲介”尋租謀利,搞設計、施工、監理、材料“四指定”,插手工程項目等問題。二是聚焦治“違”,切實解決政府有諾不踐、有法不依問題。集中整治不講誠信、不講法治,責任不履行、承諾不兌現,新官不理舊賬;市場意識、法律意識淡薄,在涉及企業利益重大問題上搞“口頭協議”,答應的優惠政策找各種藉口不履行;違規決策、拍腦門決策,盲目追求政績,片面追求業績;不守規不守法,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過大,執法隨意性強,對行政覆議、仲裁和法院判決結果久拖不辦,致使企業和投資者正當權益受到損害,嚴重影響政府公信力等問題。三是聚焦治“頑”,切實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新表現問題。集中整治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改革政策“空轉”,不研究解決問題;調研變作秀,項目搞“盆景”;文山會海氾濫,內容不接地氣;抓工作上下一般粗、左右一般齊,沒有針對性;將責任下移,用責任狀推卸責任,用考評代替落實;數字造假、虛報浮誇,報喜不報憂,搞材料政績、文字經驗等問題。四是聚焦治“臃”,切實解決流程不優、職責不清問題。集中整治辦事流程不公開,視窗大廳多頭受理、搞“前店後廠”;“四零”承諾服務不兌現,一次告知、首問負責、限時辦結等制度不落實;創新意識淡薄,在優化流程、提質提速上行動遲緩、停滯不前;涉及多部門事項環節多時間長,網上辦事不便,移動政務滯後;機構重疊、設置隨意,職責許可權不清、業務交叉,因人設崗、人浮於事等問題。五是聚焦治“懶”,切實解決為官不為、躲事推責問題。集中整治上熱下冷、按兵不動,對重大決策部署和重點改革任務推一推動一動,不推不動,甚至推了也不動;在其位不謀其政,不講有為、只求無過,棘手問題“向上看”,繁重任務“向下看”,發展差距“向後看”;懶政怠政,推拖等靠,混天度日,“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拈輕怕重、避重就輕,“只要不出事,寧願不做事”;缺少擔當精神,面對矛盾問題困難怕擔責,瞻前顧後、患得患失,該決策的不決策、該拍板的不拍板等問題。六是聚焦治“浮”,切實解決不細不實、能力不足問題。集中整治本領不強、專業不精,淺嘗輒止、浮於表面,工作拿不出辦法、打不開局面,躺在功勞簿上、成績掛在嘴上,任務推進沒有實質動作和成效;創新意識不強,自我感覺良好,拿新瓶裝舊酒,穿新鞋走老路,能力素質不適應改革發展需要;政策研究不透,制定方案跑粗、推進措施不實,遇事拿慣例當依據,指導和推動工作拿不出新思路、新措施,適應新時代、貫徹新理念、推動事業創新發展的能力不足等問題。

作風整頓工作按三個階段進行。今年3月底前思想發動,4月初至10月底集中攻堅,11月初至12月底考評驗收,推動作風整頓取得實效、營商環境加速改善。

黑龍江日報記者 李飛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黑龍江日報大慶記者站搜集提供

通過正向激勵和負向約束,提升政府系統依法履職、勤勉盡責的工作作風,推動大慶環境建設走在全省前列。三是減少群眾和企業負擔,做到“法無禁止皆可為”。過去兩年,通過營改增、調整企業用地、用氣、用水價格等措施,千方百計減輕企業和納稅人負擔。今年將降低制度性成本作為為群眾和企業“減負”的重點,做好投資專案承諾制試點,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單之外凡是法律規定沒有明令禁止、不影響國家安全並且有助於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能放寬的最大限度放寬,真正破除歧視性限制和各種隱性障礙,讓市場發揮決定作用,為大眾創業和企業發展釋放更大自由空間。

幾組資料,見證了大慶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取得的成效:全市市級行政許可事項精簡至123項,在全省最少;兩年來全市累計減輕企業和納稅人負擔16億元,市場主體切實得到實惠;2017年全市新增市場主體4萬戶、日均110戶,“雙創”勢頭良好;2017年全市新建續建投資500萬元以上重點產業項目288個,投產達產130個,經濟新增長點加快形成;2017年全市查處違反“八項規定”和破壞發展環境案件237件,起到很強的震懾作用。

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經濟發展積極變化。2017年,大慶經濟企穩回升,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680.5億元、增長2.8%,正在逐步走出“U”型曲線低谷。其中,非油經濟、地方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增長6.3%、15.9%和5%,同比分別提高3.5個百分點、22.1個百分點和3個百分點,增幅均創近3年新高。今年乘勢而上,政府工作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3.5%、力爭達到4%,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6.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

大慶市行政服務中心集成式不動產登記一條龍受理視窗。

國家級高新區大慶高新區積極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

創新推行利好政策 政務服務跑贏企業需求

2017年,大慶市行政服務中心在全省率先完成國家“一號一網一窗”試點。過去要跑好幾次才能辦的事,包括環評等各種“大證”,一次受理率提高到80%。同年3月,大慶與廣州南沙區簽訂政務合作協定,選擇企業註冊等受眾面較廣的業務試點跨省異地辦理。我省申請人通過網上申報,在大慶市行政服務中心遞交企業註冊申請材料,即可在當地領取南沙自貿區相關證照。拿到全國第一份跨省協同辦理的營業執照的大慶市民常先生評價:“大慶政府政務服務工作已跑在企業需求的前面。”同年11月,集成房產、國土、地稅部門的不動產登記中心亮相大慶市行政服務中心,實現了“前臺綜合受理、後臺部門審批、同一視窗出件”。群眾辦房地產轉移、房地產抵押、換證、變更登記,相關要件在視窗內部流轉,極大方便了企業和群眾辦事。同年12月,大慶市行政服務中心國稅局辦稅中心啟動,推行“留置資料辦理”,企業和群眾辦稅只需登記、預約即可,第二天直接領證、領票據。開通“全城通辦”,實現就近辦稅。

據統計,2017年大慶市行政服務中心實現了27個事項“不見面審批”,153個事項“只見一面審批”,占市級審批事項的60.5%。公安、房產、國土等7個部門對24個與民生密切相關的審批服務事項實行週六延時服務,累計辦理1900餘件。

為讓資訊多跑路、群眾少跑腿,今年4月2日,大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全省首家啟動營業執照“全城通辦”便民新舉措。群眾選擇網上登記,審查通過後,申請人可到任意登記機關提交與網上申請內容一致的紙質申請材料,受理登記機關負責告知轄區登記機關核發營業執照。選擇現場登記,可向全市任意登記機關提交申請,符合法定形式的,登記機關錄入相關資訊後,告知管轄登記機關核發營業執照。

近日,該局發佈《推行“多證合一”改革推進方案》。大慶從2017年10月起全面實施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社會保險登記證、統計登記證“多證合一”,將公安、交通、旅遊、食藥、住建、商務、檢驗檢疫等7個部門18項證照事項納入整合範圍。目前,企業營業執照實現了“23證合一”,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實現了“13證合一”。“一個部門辦理,多個部門互認”的“多證合一”登記新模式通過減少證照數量,簡化辦事程式,降低辦事成本,以“減證”推動“簡政”,進一步壓縮了企業進入市場前後的各類涉企證照事項,減少了制約創業創新的不合理束縛,對營造便利寬鬆的創業創新環境和公開透明平等競爭的營商環境起到積極作用,為經濟發展增添新動力。

“方案”明確,將從完善工作流程、提升登記品質、完善政務公開、提高工作效率、加大指導力度、做好溝通銜接、強化宣傳指導7個方面著手,年底對全市各縣(區)局落實“多證合一”、全程電子化等商改工作進行總結,對各縣(區)局企業登記註冊檔案進行評查。在完善工作流程方面,繼續實行“一套材料、一表登記、一窗受理”的工作模式,申請人辦理企業註冊登記時只需填寫“一張表格”,向“一個視窗”提交“一套材料”。優化企業登記流程,對各部門相同資訊一次性採集後,直接核發載入統一代碼的營業執照。在業務辦理過程中,做到辦理程式相同、辦理標準相同、解釋口徑相同,對提交材料不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一次性告知申請人需補正的全部內容,減少申請人往返次數。與銀行等部門主動溝通,對應換“多證合一”新版執照而未換的企業,共同商討解決方案,完成換照任務。與稅務、社保等職能部門溝通,確保“多證合一”改革運轉順暢。

大慶頒出全國第一張跨省協同辦理的營業執照。

聚焦“亂違頑臃懶浮” 集中攻堅力求實效

為深入貫徹全省深化機關作風整頓優化營商環境決策部署,鞏固擴大2017年市直機關作風整頓成果,打好打贏優化發展環境攻堅戰,日前大慶市委下發實施方案,在全市開展機關作風整頓優化營商環境活動。

“實施方案”提出,按照緊扣中心工作、突出問題導向、瞄準重點物件、堅持統籌兼顧、注重實際效果的基本原則,通過提升能力素質、開展專項治理、優化工作流程、嚴格督查問責、實施考評驗效等舉措,進一步破除思想束縛,打造開放包容的創新環境;進一步振奮精神狀態,打造激情創業的幹事環境;進一步提高服務水準,打造優質便捷的政務環境;進一步提升發展效能,打造利企惠企的市場環境;進一步強化法律意識,打造規範有序的法治環境。

“實施方案”明確,整頓重點包括六個方面。一是聚焦治“亂”,切實解決政策梗阻、弄權勒卡問題。集中整治觀念陳舊、抵觸改革,地方保守主義盛行,部門利益至上,執行國家、省市利企政策打折扣、搞變通,優惠政策停在紙上、扶持資金閑在賬上;人為設置“玻璃門”“旋轉門”“彈簧門”,擅自改變辦事程式、增加辦事環節、提高辦事門檻;頂風違紀、權力尋租,以稽查、執法名義變相報復、勒索企業,變相參與經營活動與民爭利,企業投訴處理不及時,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暗示推薦仲介服務,勾結“黑仲介”尋租謀利,搞設計、施工、監理、材料“四指定”,插手工程項目等問題。二是聚焦治“違”,切實解決政府有諾不踐、有法不依問題。集中整治不講誠信、不講法治,責任不履行、承諾不兌現,新官不理舊賬;市場意識、法律意識淡薄,在涉及企業利益重大問題上搞“口頭協議”,答應的優惠政策找各種藉口不履行;違規決策、拍腦門決策,盲目追求政績,片面追求業績;不守規不守法,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過大,執法隨意性強,對行政覆議、仲裁和法院判決結果久拖不辦,致使企業和投資者正當權益受到損害,嚴重影響政府公信力等問題。三是聚焦治“頑”,切實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新表現問題。集中整治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改革政策“空轉”,不研究解決問題;調研變作秀,項目搞“盆景”;文山會海氾濫,內容不接地氣;抓工作上下一般粗、左右一般齊,沒有針對性;將責任下移,用責任狀推卸責任,用考評代替落實;數字造假、虛報浮誇,報喜不報憂,搞材料政績、文字經驗等問題。四是聚焦治“臃”,切實解決流程不優、職責不清問題。集中整治辦事流程不公開,視窗大廳多頭受理、搞“前店後廠”;“四零”承諾服務不兌現,一次告知、首問負責、限時辦結等制度不落實;創新意識淡薄,在優化流程、提質提速上行動遲緩、停滯不前;涉及多部門事項環節多時間長,網上辦事不便,移動政務滯後;機構重疊、設置隨意,職責許可權不清、業務交叉,因人設崗、人浮於事等問題。五是聚焦治“懶”,切實解決為官不為、躲事推責問題。集中整治上熱下冷、按兵不動,對重大決策部署和重點改革任務推一推動一動,不推不動,甚至推了也不動;在其位不謀其政,不講有為、只求無過,棘手問題“向上看”,繁重任務“向下看”,發展差距“向後看”;懶政怠政,推拖等靠,混天度日,“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拈輕怕重、避重就輕,“只要不出事,寧願不做事”;缺少擔當精神,面對矛盾問題困難怕擔責,瞻前顧後、患得患失,該決策的不決策、該拍板的不拍板等問題。六是聚焦治“浮”,切實解決不細不實、能力不足問題。集中整治本領不強、專業不精,淺嘗輒止、浮於表面,工作拿不出辦法、打不開局面,躺在功勞簿上、成績掛在嘴上,任務推進沒有實質動作和成效;創新意識不強,自我感覺良好,拿新瓶裝舊酒,穿新鞋走老路,能力素質不適應改革發展需要;政策研究不透,制定方案跑粗、推進措施不實,遇事拿慣例當依據,指導和推動工作拿不出新思路、新措施,適應新時代、貫徹新理念、推動事業創新發展的能力不足等問題。

作風整頓工作按三個階段進行。今年3月底前思想發動,4月初至10月底集中攻堅,11月初至12月底考評驗收,推動作風整頓取得實效、營商環境加速改善。

黑龍江日報記者 李飛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黑龍江日報大慶記者站搜集提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