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社會化養老初探,看看這8個國家是怎麼做的!

1.德國

目前德國老年人主要有5種養老方式:

第一種是居家養老, 老年人在家中居住, 靠社會養老金度日, 這種形式最普遍。

第二種是機構養老。

第三種是社區養老, 正在成為主流。

第四種方式是異地養老, 包括旅遊養老、度假養老、回原居住地養老等。

德國的老年住宅分為兩種體系。 社會住宅體系裡的老年住宅, 內部多為無障礙設計, 政府對老人住房採取補貼措施。 在生活援助方面, 老年住宅房產主與民間福利團體簽訂提供服務的合同。

該合同可成為房產主獲得建設資金貸款的融資條件, 養老院體系裡的老年住宅,

以生活能夠自理的老人為居住物件, 是一種接近住宅形式的養老院。 在規劃上, 設計者把社會體系的老年住宅和養老院毗鄰建設, 以便在設置服務網點和急救站時, 兩者能共用。

為了解決老年護理人員的短缺問題, 德國政府實施了“儲存時間”制度:公民年滿18歲後, 要利用公休日或節假日義務為老年公寓或老年病康復中心服務。 參加老年看護的義務工作者可以累計服務時間, 換取年老後自己享受他人為自己服務的時間。

2.瑞典

根據瑞典法律, 子女和親屬沒有贍養和照料老人的義務, 贍養和照料老人完全由國家來承擔。 經過半個世紀的努力, 瑞典已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社會化養老制度。

瑞典目前實行的有三種養老形式,

即居家養老、養老院養老和老人公寓養老。 據統計資料顯示, 截止到去年底, 斯德哥爾摩市65歲以上的老年人共有11.2萬, 占全市總人口的14.2%, 其中繼續居住在自己家裡頤養天年的大約為10.27萬人;住在療養院或養老院的有6400人;此外還有2900人居住在隨時能得到服務的老人公寓。

在瑞典, 在養老院養老的一般是基本上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孤寡老人。 在瑞典, 養老院條件很不錯, 一人一間房, 從吃飯到洗澡都有人照料。 但缺少溫情, 人情味不夠, 瑞典老人不到萬不得已一般是不會住進養老院的。

公寓養老是上世紀70年代在瑞典興起的一種養老形式。 它有點像中國國內的幹休所, 只是規模要小得多。 由地方政府負責建造的老人公寓樓在瑞典又稱“服務樓”,

樓內設有餐廳、小賣部、門診室等服務設施, 並有專門人員為老人服務。 不過, 近一些年來, 老人公寓養老已不再時興, 一些老人公寓又被逐漸改造為普通公寓。

瑞典政府眼下大力推行的是居家養老的形式, 爭取讓所有的人在退休後盡可能地繼續在自己原來的住宅裡安度晚年, 這主要是因為居家養老比較人性化, 也很個性化, 而且更能給人以安全感。

據主管老人社會福利事務的部門介紹, 實行居家養老的關鍵是要建立一個功能齊全的家政服務網。 目前, 地方政府在全島設立了4個家政服務區, 為當地所有居家養老的老人提供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全天候服務。 這些服務包括個人衛生、安全警報、看護、送飯、陪同散步等,

只要是日常生活需要的, 都可以提供服務。

居家養老的人凡有需要, 都可以向當地主管部門提出申請。 不過, 主管部門要進行實地評估, 在獲得確認後, 才會作出同意的決定。 家政服務的次數和範圍根據需要而定, 有的是只提供一個月一次服務, 有的則一天裡要提供好幾次服務。

瑞典各地方政府負責提供的家政服務雖說是福利性質的, 但還是要收取一定費用。 收費標準根據接受家政服務的老人的實際收入確定。 因此, 人們在要求家政服務時, 還必須提供個人的收入資訊。 根據規定, 老人們的收入不僅包括養老金, 而且還包括退休後仍兼職的工資收入以及其他資本性收入。

老人們也可以拒絕提供個人收入資訊, 但家政服務則按最高標準來收費。 不過, 即使最高標準的收費也遠遠低於市場收費標準。 據瞭解, 瑞典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開始把家政服務承包給私營公司經營。

3.丹麥

丹麥老人與子女同住的比例很低, 國家對老年人的社會保障政策傾向於讓他們居住在獨立的公寓中。 上世紀80年代初, 丹麥為老年人提供居住和福利的基本政策包括居住連續性、自行決定、充分發揮自立能力三個方面, 即"老年福利三原則。 "

1987年, 丹麥政府通過了《老年人及喪失勞動能力者住房法案》, 嚴格規定老年人住房要具備臥室、客廳、廚房和廁所, 不得建成辦公用房。 每套單元房一般在60平方米以上, 室內設計將根據老年人的生活習慣,在廚房和廁所安裝了扶手,還要在臥室安裝急救門鈴,有24小時緊急通訊聯絡裝置,以便老人在生病或跌傷時,能夠一呼即應。

為避免使老人感到孤獨,老年住宅採用了"拋棄孤獨感"的設計,每一套公寓都是獨立的,設有起居室、書房和臥室,並有公共洗衣室、游泳池、健身房等,為老年人交流、鍛煉和派遣孤獨提供良好的條件。

丹麥地方政府負責管理老年人的特別住宅,包括養護所、庇護住宅、公寓式共同住宅。住在庇護住宅的老人在政治上享有公民權力,有權要求佈置自己的房間和保護個人隱私,並可以自己決定想要的服務,工作人員只負責治療、護理和管理。

丹麥的社區養老服務堪稱發達國家的典範。丹麥的社區政府被稱為"全能政府",擔負著養老社會保障政策落實的責任。為了確保老年關懷政策的落實,丹麥採取多種措施,全方位地保障老年人的生存品質。

一是建立了24小時醫療護理和家庭服務制度。各社區沒有專門服務機構,建立家庭呼叫系統,由社區雇傭的護土和家庭服務人員24小時晝夜值班服務,只要打一個電話,家政服務人員就會馬上趕到老人家中,實行全方位的服務。

二是配合各專業治療師對老年病人進行功能訓練、康復護理和功能評價。通過康復訓練與評估,將老人語言認知、心理狀況、床上運動、室內移動、吞咽動作、排泄入浴、輪椅使用、視覺適應等方面的情況回饋給治療師,以便及時調整治療與訓練方案,使老年患者得到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復。

四是為保障老年人的精神健康,社區政府還大力開展包括戲劇、音樂、文學、繪畫等老年人喜愛的文體活動,活躍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強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

五是廣泛營造的惠老氛圍。老人日常使用的輪椅、拐杖、浴凳等可以免費租用,老人吃早茶、洗澡、乘公車均實行半價,免費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電影等。社區全方位的服務,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的生存品質,使他們得以無憂無慮地度過自己的晚年。

4.法國

人類歷史上最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就是法國,當1850年歐洲產業革命即將勝利的時候, 法國60 歲以上老年人已占人口的10%,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法國也是歐洲人口老齡化國家的典型。特色鮮明的老年酒店式公寓是法國解決老年人住房問題的主要模式。在這種酒店式公寓中,配套設施完全依據老年人的需要設計,如防滑設施和無障礙設施等,服務人員遠遠多於酒店或酒店式公寓,老年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長住或短住。

養尊處優的老人村

法國老人更加青睞養老院,法國政府為了讓老人生活得快樂,活得更有尊嚴,專為這些老人設計了代替敬老院的村莊。位於伊芙琳省什弗赫茲谷地的聖雷米老人村,處處可見如茵綠草。

老人村生活設施完備,娛樂活動豐富

村裡的居民都是滿頭銀髮的老人,他們的平均年齡在84歲左右。為方便老年人的生活,村內郵局、雜貨店、圖書館、美容美髮店、健身中心、游泳池、酒吧、餐廳、音樂廳、活動中心等一應俱全。各類文化、娛樂活動,如橋牌、舞會、音樂會、森林野餐、戲劇課、雕塑課、繪畫課及水中體操,更是老人們的精神食糧。這些活動通常由年輕人負責策劃安排。村裡共有200位工作人員,平均年齡在28歲。

老人的生活與地方社區結合緊密

精神矍鑠、耳聰目明的老人,可以在村裡享受快樂而充實的生活。病痛纏身、行動不便的老者,也可以安心住進特別設計的屋內,由一批專業醫務人員照料。這些老人的生活與地方社區緊密結合在了一起。村裡的泳池,每星期三免費開放給鄰近地區的小學童上游泳課。這些孩子每個月由老師帶隊,到村子裡吃一次晚餐,跟老爺爺、老奶奶談學校的課程及趣事。放長假時,老人村更熱鬧。從各地來的家屬,與老人們歡聚一堂陪他們吃飯,有的還會住上幾天。

法國“頤養天年”小鎮

法國政府根據與物件公眾(老人以及家庭環境)的協調性,計畫的獨特性,與國家機構計畫的協調性(高溫計畫、老年癡呆計畫)等標準較高的評選條件,頒佈了一個“頤養天年”的小鎮排名,根據“老在法國”協會遴選出:格勒諾布爾(Grenoble)、甘岡(Guingamp)、布古安-家利悠(Bourgoin-Jallieu)適宜養老的城鎮,這些地方都是老年人養老的好去處。協會還給協助老人措施完備的城鎮排名頒獎。

5.英國

世界上較早進入“銀髮”時代的國家——英國,對老年人採取的社區照顧的模式,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效。這一模式,對於逐漸步入老齡化的中國,有相當大的借鑒意義。

現在,英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超過1000萬,約占全國總人口的18%,75歲以上的老年人亦有370萬。英國人的平均壽命,男性已增至71歲,女性更是增至77歲。

如今英國已出現了一些“老年人城市”,如貝克斯希爾、海斯汀、伊斯特邦等,這些度假城市風景如畫,退休的老年人紛紛遷入安度晚年,城市中老齡人口已占20~50%。面對日益龐大的老年人群,英國是如何解決他們的養老問題的呢?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英國就將養老問題納入社區,對老年人採取了社區照顧的模式。

社區照顧的主要內容包括:

第一,生活照料(飲食起居的照顧,打掃衛生,代為購物等)。生活照料又分為:居家服務、家庭照顧、老年人公寓、托老所等4種形式。

居家服務,是對居住在自己家中,有部分生活能力,但又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的一種服務。具體包括上門送飯、做飯、打掃居室衣物、洗澡、理髮、購物、陪同上醫院等項目。目前英國約有13萬人從事這一服務,約10%的65歲以上的老年人接受這一服務;家庭照顧,是對生活不能自理、臥病在床的老年人,在家接受親屬全方位照顧的形式;

老年人公寓,是對社區內有生活自理能力但身邊無人照顧的老年夫婦或單身老年人提供的一種照顧方式;托老所,包括暫托所和老年人院。因家人臨時外出或度假,無人照料的老年人便可送到暫托所,由工作人員代為照顧;而對那些生活不能自理,又無人照顧的老年人則送入老年人院。

第二,物質支援(提供食物、安裝設施、減免稅收等)。如,地方或志願者組織用專車供應熱飯,負責為他們安裝樓梯、浴室、廁所等處的扶手,設置無臺階通道和電器、暖氣設備等設施,改建廚房和房門等。

第三,心理支持(治病、護理、傳授養生之道等)。如,保健醫生上門為老年人看病,免處方費;保健訪問者上門為老年人傳授養生之道,如保暖、防止癱瘓、營養及幫助老年人預防疾病等。另外,還規定了為老年人提供視力、聽力、牙齒、精神等方面的特殊服務。

第四,整體關懷(改善生活環境、發動周圍資源予以支持等)。如,由英國出資興辦具有綜合服務功能的社區活動中心,為老年人提供一個娛樂、社交的場所。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則由中心定期派專車接送。同時,為幫助老年人擺脫孤獨,促進心智健康,適當增加老年人的收入,社區為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的鐘點場所——老年人工作室。

社區照顧與傳統的家庭養老和集中院舍養老相比,具有很大的優越性,它融合了傳統的家庭養老和集中院舍養老之長,更符合人道的原則,更注重對老年人心理和情感上的關懷,使老年人過上了正常化的生活,提高了老年人生活的品質。

6.美國

在美國,社會非常發達,還是家庭養老為主。真正進入機構養老院的只有20%,其餘都是家庭養老。目前,美國已經形成了較為全面的養老居住建築和服務設施類型,全面覆蓋身體狀況從健康到虛弱,生活自理程度從獨立居家生活到需要輔助生活的各階段老年人,主要分類如下:

活躍老人社區(Active Adult Community)

活躍老年社區是一個年齡限制的社區,專門為那些喜歡參加身體和社會活動的老年人建立的。這些社區吸引約55 歲的年輕老人以及希望住家在一個有很多娛樂活動場所的環境。

通常這種社區由一些賣給老人的獨立房子、聯排公寓或別墅構成。社區活動有高爾夫、釣魚、網球、游泳、划船、教育課程、藝術、手工、演出等。相應的社區面積較大,建有俱樂部、湖泊、游泳池、圖書館、高爾夫球場、散步和自行車路徑、網球場、飯館、禮堂等。

獨立生活社區(Independent Living Community)

是面向可以自理日常生活的老年人住宅。老年公寓和老年聚集住宅,同為出租,老年公寓較安靜,老年住宅還提供就餐、清掃房間、交通、社會活動等便利服務,一般設有餐廳和控制的進出口。平均居住期2年。這種類型的住宅是提供給生活能夠自理的老人( SelfhelpingAged People)居住的,所謂“自理老人”是指生活行為完全自理,希望保持自己獨立的生活習慣,很少或基本不需要其它説明的老年人。

如果老年人能夠獨立生活,但想要居住更安全一些,喜歡同其他老人住在一起,就可以選擇獨立生活的方式。這種方式的代表環境是兩種:老年公寓和老年聚集住宅。

協助生活機構/社區(Assisted Living Facility/Community)

幫助老人進行日常生活活動幫助,服藥提醒,24小時保安服務,及特殊醫療(老年癡呆症等)照顧。有的州允許兩個人住在一間房裡,而有的州僅允許每個房間一個人。平均居住期3年。這種類型的住宅是提供給“介助老人”( Device-helpingAged People)居住的,所謂“介助老人”是指生活行為要依賴扶手、拐杖、輪椅和升降設施等幫助的老年人。

輔助生活的其它名字是:居民照料,寄宿和照料,寄宿之家,輔助照料,個人關照,老年之家,受保護照料等。如果老人日常生活活動諸如洗澡、穿衣、吃飯等需要幫助,需要提醒服藥,需要24 小時保安服務,可能有困難自己行走,有特殊醫療要求,有失禁問題,有時健忘或困惑(老年癡呆症),輔助生活區是合適的選擇。

專業理療養老院(Nursing Home/Skilled Nursing Facility)

有治療和恢復設施、專業人員,多為集中住宿的形式。這種類型的住宅是提供給“介護老人”( Under Nursing Aged PeoPle)居住的,所謂“介護老人”是指大部分或全部生活行為依賴他人護理的老年人。護理院是為康復期病人以及慢性和長期患病的人們提供24小時護理照料的設施,它提供常規的醫藥監督和康復治療,不同的護理院各有專長。

如果老人需要24 小時護理照料,沒有輪椅、助行器或其他人的幫助不能行走,不能自己完成日常生活活動,到了老年癡呆晚期階段,需要治療和恢復設施,患有長期或慢性病,選擇護理院居住是合適的。護理院的其它名稱有:專業護理設施,康復之家,護理設施,長期照料設施。

持續護理退休社區(CCRC)

綜合設有獨立生活區、協助生活區、記憶障礙護理區、專業護士護理區。規模較大。平均居住期在10-12年。如果老人身體健康,現在可以獨立生活,希望在今後生活的每一個階段都得到照料,即生活服務有保障,可以選擇連續照料退休社區居住。一般個人付給社區一次性費用和月租費來支付生活開銷。

連續照料退休社區是發展的概念,社區為老人提供住房、活動、服務、醫療照料。不同的是,它提供老年不同階段的連續照料,從獨立生活到必要時的輔助生活和護理院。

老年社區,以成熟的商業化運營模式著稱。老年社區既是美國郊區化的產物,更源於其特定的地理和社會背景——充裕的土地資源,發達的市場環境,較年輕的老年群體。這類社區多建設在郊外地段,以低密度住宅形式為主,主要面向較年輕、健康、活躍的老年群體,提供居住和配套服務。讓老年人享受郊外的清新空氣和美好景觀的同時,還能充分利用各類休閒娛樂、康體健身設施實現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

整個社區內部形成多層級的設施配置,既有集中的社區配套以滿足較大規模的聚會與活動,同時,在每個組團還設有基本配套,滿足小組團內部相對全面的生活需求,促進居民對居住鄰里的歸屬感和家庭感。有的老年社區不僅提供專門面向老年人的住宅,還為年輕家庭提供適合的居所,實現各年齡階層的混合居住,既為兩代家庭相鄰而居提供可能,還能讓老年人在與不同年齡段人群廣泛的接觸中,獲得充實與滿足。

有的社區為老人提供了多種可參與的活動內容,形成上百個由社區居民自行運營的俱樂部和活動項目,使老人老有所樂。有的社區通過與周邊的知名大學建立合作關係,可使用大學的教學設施,並提供終身學習項目,從而吸引了大量高知文化的老人,使其老有所為,老有所學。

除此之外,美國政府和一些金融機構向老年人推出了“以房養老”的“倒按揭”貸款,至今已有20多年的經驗。“倒按揭”發放物件為62歲以上的老年人,有三種形式,前兩種與政府行為相關,後一種則由金融機構等辦理,不需政府的認可手續:

其一,聯邦政府保險的倒按揭貸款,該貸款由美國聯邦住房管理局進行保險。大致是:62歲以上的老年人將房子抵押給銀行或專門的倒按揭公司,然後每月領取生活費。用戶可以盡可能長地生活在自己的住房內,但只在一定期限內按月分期獲得貸款。

其二,由政府擔保的倒按揭貸款,該貸款由美國聯邦全國抵押協會辦理。這種貸款有固定期限,老年住戶須作出搬移住房及實施還貸計畫後才能獲得貸款。

其三,是專有倒按揭貸款。一般由金融機構辦理,貸款對象資格不需政府認可。採用這種方式,發放貸款機構與住戶共同享有住房增值收益,但放貸款機構要求保留住房資產的25%-30%作為償還貸款的保證。這樣雖然就減少了放貸額度,但有利於住戶對住房增值部分的受益。

美國養老社區機構作為一個產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原因,是在法律上有一套鼓勵、監督機制來保證養老機構的高品質服務。該鼓勵監督機制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一套完整和不斷發展的評估體系,一是相對獨立的監察員體制。

政府給老人的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可以支付老人們在護理院入住的部分開銷,這筆費用由政府發放到護理院。護理院想要得到政府的錢,就必須符合政府的各項規定,並且在每年的品質評估中達標。

政府的主管部門每年對養老機構進行審查,只有符合審核標準、品質評估達標的護理院才有可能得到政府的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由於聯邦和州政府的錢是通過各種稅收得到的,實際用的是納稅人的錢,因此每一個納稅人都有權要求政府對養老機構採取鼓勵和監督措施,最終得到高品質的服務。

對輔助養老機構而言,如果要想得到某些醫療補助資助的專案, 也要符合規定和標準。大部分輔助機構,沒有政府的支持,主要遵守市場競爭的原則。

一方面是政府對養老機構的直接監察監督,另一方面是政府施行美國老人法,撥款給監察員專案。由監察員和入住養老機構的老人直接接觸交流,來保護老人的合法權益,以及監督改善養老機構的服務品質。

如果老人對入住的養老機構服務品質不滿意,一般來說,先在養老機構內部設法尋求解決。如果仍然不能滿意,可以在監察員那裡申訴。美國養老住宅產業是一個發展了幾十年並比較成熟的行業。產業的主體是社會的營利機構這一事實,值得我們仔細研究和探討。

7.新加坡

新加坡的住宅數量以建屋發展局所建的組屋最多。據統計,1990 年已有87%的人口住在公共組屋內, 而自有率達79.0%,租賃的僅8.6%。新加坡政府透過建屋局以及眾多的組屋, 對於鼓勵子女與老年父母合住提出了不少辦法,其作用、效果不可忽視,簡要說明如下:

A、多代家庭組屋辦法( Multi-TierFamily Housing Scheme):此辦法意在優先分配組屋給與父母同住之已婚子女,並給予其它各種優惠, 如貸款可達售價的90%、較長的償還期、訂金額度減少、提前三年之優先權等。

B、合選組屋辦法( JointSelection Scheme) : 此辦法在使已婚子女與父母( 或兄弟姐妹)分別申請組屋,但得一起抽籤,使兩家人可以住在隔壁或是同一棟或在鄰近地區,亦可貸款售價之90%。自1978 年開始實施, 反應甚佳。

因為組屋價格比一般房屋市場的價格便宜很多,目前很受歡迎。除此之外,建屋局更與政府社會福利部、社區發展部密切合作,在提供老人社區活動中心,社區老人服務及設施網路上不遺餘力。社區發展部

在社區提供了以下多項老人服務專案:

a、交友服務

b、輔導與顧問服務

c、日間中心

d、餐食服務

e、老人俱樂部

f、健康教育╱健康檢查

g、家庭護理

h、老人優待

i、居住照顧

以上這些居住照顧之設施及社區服務,新加坡政府及學者專家均不斷在檢討,並且對未來的需求,以及各設施、服務未來發展亦有預測,並訂定相關計畫。

8.日本

1970 年,日本正式進入老年型國家的行列。1995 年,老年人口占日本總人口的14.37%。其養老模式在參照西方發達國家的同時,更注重本國孝敬老人的傳統,在實踐中逐漸形成以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和醫療保健為主要內容的養老體系。

日本提倡老年人和家人住在一起。老年人居住模式主要有:兩代居,即日本在公共住宅裡設計的適合於老少多代共居的大型居住單元,對廚、廁、門廳和居室 分隔功能都作了相應考慮,對多代人生活方式和生活規律上的差異在室內空間上作了相應處理。

還有養老院,又稱為老人之家,分為公立(養護老人之家和特別養護 老人之家)、低費和完全自費(收費老人之家)3 種,老年人可根據自己各方面的條件和經濟情況進行選擇。

日本老齡人的生活品質是在良好的社會保險保障體系的基礎上實現的。由於日本的人工費貴,日本住宅的技術和電器化程度很高。這特別體現在老齡人住宅和為老齡人提供的公用設施上,使得老齡人能夠在生活中充分實現自助和自理。

比如,提供無障礙設施的老齡人住宅產品,提供具有看護性質的老齡人住宅產品,提供能和家人共同生活的(兩代居)住宅產品。通過這三種老齡住宅產品在社區內的共存,才可以形成滿足各種類型老齡人基本生活需求的老齡人生活社區。當然,在社 區內還需要提供完善的配套設施,用於滿足老年人在健康和精神方面的需求。

伴隨著老齡化和少子化問題的嚴重以及家庭養老模式的退化,日本早在20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就十分關注社區養老服務,經過不斷地發展和完善,基本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法律和政策體系,多樣化的組織形式以及豐富的服務內容。

由於日本傳統的家庭觀念較強,50%以上的老人與家人同住。社會老年住宅分兩類:一類是“國家建設地方管理的老年人住宅”;另一類是“押金式老年人住宅”。此種住宅由地方住宅供給公社出資建設,專供60歲以上的老年家庭使用,並以押金方式提供使用權。福利老年住宅是由民間房產主建好後,專供老年人使用的集合住宅,由政府出資徵用後,租給老年人居住並給予房租補貼。

從居住模式上來說,日本為適應家庭核心化傾向,採取老少兩代在生活上適度分離,而研發建造了一批供老年人與家人同居的新型住宅。這種“兩代居”形態的親子家庭住房空間關係大致可分為:<>

A、同居寄宿型: 同戶門、同廚房及起居室, 老人居室僅附廁所或簡易烹調設備。

B、同居分住型: 同戶門, 廚房、浴廁及起居室全部分開各自配套。

C、鄰居合住型: 分戶門, 同起居室, 浴廁及廚房分用。

D、完全鄰居型: 分戶門, 起居室相通, 浴廁及廚房分用。

隨著親子居室和輔助使用空間獨立成套程度的提高,兩代家庭的獨立性也逐步增強, 因而上述四種形式其獨立性隨序增加,如此可適合於不同年齡和健康狀況的老年家庭使用。

從居住形式上來說, 日本的老年住宅又分為:

A、國家建設地方管理的老年人住宅;

B、押金式老年人住宅;

國家建設地方管理的老年人住宅屬於福利型養老機構,由民間房產主建設的專供老年人使用的集合住宅,由政府出資徵用後,租給老年人居住並給予房租補貼。押金式老年人住宅由地方住宅供給公社出資建設,專供60 歲以上的老年家庭使用,並以押金方式提供使用權。

日本應對老齡化高峰期到來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介護保險政策。從2000年起實施,日本要求國民從40歲開始交納介護保險金,65歲以上需要護理或説明的老人,以及40歲以上未滿65歲的特定疾病需要護理者,可以享受保險。

介護服務按要介護度分為7個等級,不同等級享受不同的保險金支援。日本介護保險政策的推行為老年人及其家庭解除了後顧之憂,使各類養老服務業形成產業鏈,老年產業有了新的發展空間。

日本老年居住和服務設施分類詳細,全面覆蓋了各類人群的需求,養老模式也逐漸從醫院和機構養老向家庭養老過渡。相關居住建築包括各種層次的老人之家、租賃式的老人住宅、以及銀髮住宅等,服務設施則主要圍繞社區設置,如日托中心、短期入住設施、小規模多功能服務站、在宅介護支援中心、諮詢中心等。

其中,小規模多功能服務站作為介護保險制度的一個重要產物,也是日本政府近年來著力推行的養老服務模式。它通過政府主導下的市場運營模式,實現了嵌入社區中的就近服務,使養老服務全方位進入家庭,介護保險政策得以落地。

在小規模多功能服務站中,配備有日托護理、上門服務、短期居住和長期居住等老年人基本服務功能,面向所有老年群體。其特點在於:小規模,以小規模功能體嵌入社區的模式,有助於維繫老年人原有居住模式、人際關係、家庭氛圍和地域熟悉感;

近距離,以社區為基本單元,在生活區域內提供所有服務,讓老年人能就近、便捷地享受各種服務;全天候,365天,24小時隨時提供必要的服務;一站式,日托、上門服務、短期入住、長期居住等服務在一個服務體內集中解決,同時有助於保持護理的連續性,適於應對老年人的各種身心變化;多功能,考慮設施建設的靈活性,可以與其他服務機構拼設,如老人公寓、幼稚園等。

日本在老人福利與居住問題之對策上均表現了“先進”的姿態與成果。一方面是因為人口老化較嚴重,而且“家庭主義”在西化、都市化的衝擊下比其它亞洲地區似乎提早渙散。日本除了社福設施網路較完善外,其最值得敬佩之處就是日本政府單位如東京都老人總合研究所,以及私人企業如積水社,均對老人居住的住宅設計花了相當的工夫,設想其設備依老人體能變化而彈性改變,以及與子孫家庭合住時,生活歷程與住宅室內空間設備的彈性適應。

室內設計將根據老年人的生活習慣,在廚房和廁所安裝了扶手,還要在臥室安裝急救門鈴,有24小時緊急通訊聯絡裝置,以便老人在生病或跌傷時,能夠一呼即應。

為避免使老人感到孤獨,老年住宅採用了"拋棄孤獨感"的設計,每一套公寓都是獨立的,設有起居室、書房和臥室,並有公共洗衣室、游泳池、健身房等,為老年人交流、鍛煉和派遣孤獨提供良好的條件。

丹麥地方政府負責管理老年人的特別住宅,包括養護所、庇護住宅、公寓式共同住宅。住在庇護住宅的老人在政治上享有公民權力,有權要求佈置自己的房間和保護個人隱私,並可以自己決定想要的服務,工作人員只負責治療、護理和管理。

丹麥的社區養老服務堪稱發達國家的典範。丹麥的社區政府被稱為"全能政府",擔負著養老社會保障政策落實的責任。為了確保老年關懷政策的落實,丹麥採取多種措施,全方位地保障老年人的生存品質。

一是建立了24小時醫療護理和家庭服務制度。各社區沒有專門服務機構,建立家庭呼叫系統,由社區雇傭的護土和家庭服務人員24小時晝夜值班服務,只要打一個電話,家政服務人員就會馬上趕到老人家中,實行全方位的服務。

二是配合各專業治療師對老年病人進行功能訓練、康復護理和功能評價。通過康復訓練與評估,將老人語言認知、心理狀況、床上運動、室內移動、吞咽動作、排泄入浴、輪椅使用、視覺適應等方面的情況回饋給治療師,以便及時調整治療與訓練方案,使老年患者得到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復。

四是為保障老年人的精神健康,社區政府還大力開展包括戲劇、音樂、文學、繪畫等老年人喜愛的文體活動,活躍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強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

五是廣泛營造的惠老氛圍。老人日常使用的輪椅、拐杖、浴凳等可以免費租用,老人吃早茶、洗澡、乘公車均實行半價,免費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電影等。社區全方位的服務,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的生存品質,使他們得以無憂無慮地度過自己的晚年。

4.法國

人類歷史上最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就是法國,當1850年歐洲產業革命即將勝利的時候, 法國60 歲以上老年人已占人口的10%,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法國也是歐洲人口老齡化國家的典型。特色鮮明的老年酒店式公寓是法國解決老年人住房問題的主要模式。在這種酒店式公寓中,配套設施完全依據老年人的需要設計,如防滑設施和無障礙設施等,服務人員遠遠多於酒店或酒店式公寓,老年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長住或短住。

養尊處優的老人村

法國老人更加青睞養老院,法國政府為了讓老人生活得快樂,活得更有尊嚴,專為這些老人設計了代替敬老院的村莊。位於伊芙琳省什弗赫茲谷地的聖雷米老人村,處處可見如茵綠草。

老人村生活設施完備,娛樂活動豐富

村裡的居民都是滿頭銀髮的老人,他們的平均年齡在84歲左右。為方便老年人的生活,村內郵局、雜貨店、圖書館、美容美髮店、健身中心、游泳池、酒吧、餐廳、音樂廳、活動中心等一應俱全。各類文化、娛樂活動,如橋牌、舞會、音樂會、森林野餐、戲劇課、雕塑課、繪畫課及水中體操,更是老人們的精神食糧。這些活動通常由年輕人負責策劃安排。村裡共有200位工作人員,平均年齡在28歲。

老人的生活與地方社區結合緊密

精神矍鑠、耳聰目明的老人,可以在村裡享受快樂而充實的生活。病痛纏身、行動不便的老者,也可以安心住進特別設計的屋內,由一批專業醫務人員照料。這些老人的生活與地方社區緊密結合在了一起。村裡的泳池,每星期三免費開放給鄰近地區的小學童上游泳課。這些孩子每個月由老師帶隊,到村子裡吃一次晚餐,跟老爺爺、老奶奶談學校的課程及趣事。放長假時,老人村更熱鬧。從各地來的家屬,與老人們歡聚一堂陪他們吃飯,有的還會住上幾天。

法國“頤養天年”小鎮

法國政府根據與物件公眾(老人以及家庭環境)的協調性,計畫的獨特性,與國家機構計畫的協調性(高溫計畫、老年癡呆計畫)等標準較高的評選條件,頒佈了一個“頤養天年”的小鎮排名,根據“老在法國”協會遴選出:格勒諾布爾(Grenoble)、甘岡(Guingamp)、布古安-家利悠(Bourgoin-Jallieu)適宜養老的城鎮,這些地方都是老年人養老的好去處。協會還給協助老人措施完備的城鎮排名頒獎。

5.英國

世界上較早進入“銀髮”時代的國家——英國,對老年人採取的社區照顧的模式,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效。這一模式,對於逐漸步入老齡化的中國,有相當大的借鑒意義。

現在,英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超過1000萬,約占全國總人口的18%,75歲以上的老年人亦有370萬。英國人的平均壽命,男性已增至71歲,女性更是增至77歲。

如今英國已出現了一些“老年人城市”,如貝克斯希爾、海斯汀、伊斯特邦等,這些度假城市風景如畫,退休的老年人紛紛遷入安度晚年,城市中老齡人口已占20~50%。面對日益龐大的老年人群,英國是如何解決他們的養老問題的呢?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英國就將養老問題納入社區,對老年人採取了社區照顧的模式。

社區照顧的主要內容包括:

第一,生活照料(飲食起居的照顧,打掃衛生,代為購物等)。生活照料又分為:居家服務、家庭照顧、老年人公寓、托老所等4種形式。

居家服務,是對居住在自己家中,有部分生活能力,但又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的一種服務。具體包括上門送飯、做飯、打掃居室衣物、洗澡、理髮、購物、陪同上醫院等項目。目前英國約有13萬人從事這一服務,約10%的65歲以上的老年人接受這一服務;家庭照顧,是對生活不能自理、臥病在床的老年人,在家接受親屬全方位照顧的形式;

老年人公寓,是對社區內有生活自理能力但身邊無人照顧的老年夫婦或單身老年人提供的一種照顧方式;托老所,包括暫托所和老年人院。因家人臨時外出或度假,無人照料的老年人便可送到暫托所,由工作人員代為照顧;而對那些生活不能自理,又無人照顧的老年人則送入老年人院。

第二,物質支援(提供食物、安裝設施、減免稅收等)。如,地方或志願者組織用專車供應熱飯,負責為他們安裝樓梯、浴室、廁所等處的扶手,設置無臺階通道和電器、暖氣設備等設施,改建廚房和房門等。

第三,心理支持(治病、護理、傳授養生之道等)。如,保健醫生上門為老年人看病,免處方費;保健訪問者上門為老年人傳授養生之道,如保暖、防止癱瘓、營養及幫助老年人預防疾病等。另外,還規定了為老年人提供視力、聽力、牙齒、精神等方面的特殊服務。

第四,整體關懷(改善生活環境、發動周圍資源予以支持等)。如,由英國出資興辦具有綜合服務功能的社區活動中心,為老年人提供一個娛樂、社交的場所。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則由中心定期派專車接送。同時,為幫助老年人擺脫孤獨,促進心智健康,適當增加老年人的收入,社區為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的鐘點場所——老年人工作室。

社區照顧與傳統的家庭養老和集中院舍養老相比,具有很大的優越性,它融合了傳統的家庭養老和集中院舍養老之長,更符合人道的原則,更注重對老年人心理和情感上的關懷,使老年人過上了正常化的生活,提高了老年人生活的品質。

6.美國

在美國,社會非常發達,還是家庭養老為主。真正進入機構養老院的只有20%,其餘都是家庭養老。目前,美國已經形成了較為全面的養老居住建築和服務設施類型,全面覆蓋身體狀況從健康到虛弱,生活自理程度從獨立居家生活到需要輔助生活的各階段老年人,主要分類如下:

活躍老人社區(Active Adult Community)

活躍老年社區是一個年齡限制的社區,專門為那些喜歡參加身體和社會活動的老年人建立的。這些社區吸引約55 歲的年輕老人以及希望住家在一個有很多娛樂活動場所的環境。

通常這種社區由一些賣給老人的獨立房子、聯排公寓或別墅構成。社區活動有高爾夫、釣魚、網球、游泳、划船、教育課程、藝術、手工、演出等。相應的社區面積較大,建有俱樂部、湖泊、游泳池、圖書館、高爾夫球場、散步和自行車路徑、網球場、飯館、禮堂等。

獨立生活社區(Independent Living Community)

是面向可以自理日常生活的老年人住宅。老年公寓和老年聚集住宅,同為出租,老年公寓較安靜,老年住宅還提供就餐、清掃房間、交通、社會活動等便利服務,一般設有餐廳和控制的進出口。平均居住期2年。這種類型的住宅是提供給生活能夠自理的老人( SelfhelpingAged People)居住的,所謂“自理老人”是指生活行為完全自理,希望保持自己獨立的生活習慣,很少或基本不需要其它説明的老年人。

如果老年人能夠獨立生活,但想要居住更安全一些,喜歡同其他老人住在一起,就可以選擇獨立生活的方式。這種方式的代表環境是兩種:老年公寓和老年聚集住宅。

協助生活機構/社區(Assisted Living Facility/Community)

幫助老人進行日常生活活動幫助,服藥提醒,24小時保安服務,及特殊醫療(老年癡呆症等)照顧。有的州允許兩個人住在一間房裡,而有的州僅允許每個房間一個人。平均居住期3年。這種類型的住宅是提供給“介助老人”( Device-helpingAged People)居住的,所謂“介助老人”是指生活行為要依賴扶手、拐杖、輪椅和升降設施等幫助的老年人。

輔助生活的其它名字是:居民照料,寄宿和照料,寄宿之家,輔助照料,個人關照,老年之家,受保護照料等。如果老人日常生活活動諸如洗澡、穿衣、吃飯等需要幫助,需要提醒服藥,需要24 小時保安服務,可能有困難自己行走,有特殊醫療要求,有失禁問題,有時健忘或困惑(老年癡呆症),輔助生活區是合適的選擇。

專業理療養老院(Nursing Home/Skilled Nursing Facility)

有治療和恢復設施、專業人員,多為集中住宿的形式。這種類型的住宅是提供給“介護老人”( Under Nursing Aged PeoPle)居住的,所謂“介護老人”是指大部分或全部生活行為依賴他人護理的老年人。護理院是為康復期病人以及慢性和長期患病的人們提供24小時護理照料的設施,它提供常規的醫藥監督和康復治療,不同的護理院各有專長。

如果老人需要24 小時護理照料,沒有輪椅、助行器或其他人的幫助不能行走,不能自己完成日常生活活動,到了老年癡呆晚期階段,需要治療和恢復設施,患有長期或慢性病,選擇護理院居住是合適的。護理院的其它名稱有:專業護理設施,康復之家,護理設施,長期照料設施。

持續護理退休社區(CCRC)

綜合設有獨立生活區、協助生活區、記憶障礙護理區、專業護士護理區。規模較大。平均居住期在10-12年。如果老人身體健康,現在可以獨立生活,希望在今後生活的每一個階段都得到照料,即生活服務有保障,可以選擇連續照料退休社區居住。一般個人付給社區一次性費用和月租費來支付生活開銷。

連續照料退休社區是發展的概念,社區為老人提供住房、活動、服務、醫療照料。不同的是,它提供老年不同階段的連續照料,從獨立生活到必要時的輔助生活和護理院。

老年社區,以成熟的商業化運營模式著稱。老年社區既是美國郊區化的產物,更源於其特定的地理和社會背景——充裕的土地資源,發達的市場環境,較年輕的老年群體。這類社區多建設在郊外地段,以低密度住宅形式為主,主要面向較年輕、健康、活躍的老年群體,提供居住和配套服務。讓老年人享受郊外的清新空氣和美好景觀的同時,還能充分利用各類休閒娛樂、康體健身設施實現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

整個社區內部形成多層級的設施配置,既有集中的社區配套以滿足較大規模的聚會與活動,同時,在每個組團還設有基本配套,滿足小組團內部相對全面的生活需求,促進居民對居住鄰里的歸屬感和家庭感。有的老年社區不僅提供專門面向老年人的住宅,還為年輕家庭提供適合的居所,實現各年齡階層的混合居住,既為兩代家庭相鄰而居提供可能,還能讓老年人在與不同年齡段人群廣泛的接觸中,獲得充實與滿足。

有的社區為老人提供了多種可參與的活動內容,形成上百個由社區居民自行運營的俱樂部和活動項目,使老人老有所樂。有的社區通過與周邊的知名大學建立合作關係,可使用大學的教學設施,並提供終身學習項目,從而吸引了大量高知文化的老人,使其老有所為,老有所學。

除此之外,美國政府和一些金融機構向老年人推出了“以房養老”的“倒按揭”貸款,至今已有20多年的經驗。“倒按揭”發放物件為62歲以上的老年人,有三種形式,前兩種與政府行為相關,後一種則由金融機構等辦理,不需政府的認可手續:

其一,聯邦政府保險的倒按揭貸款,該貸款由美國聯邦住房管理局進行保險。大致是:62歲以上的老年人將房子抵押給銀行或專門的倒按揭公司,然後每月領取生活費。用戶可以盡可能長地生活在自己的住房內,但只在一定期限內按月分期獲得貸款。

其二,由政府擔保的倒按揭貸款,該貸款由美國聯邦全國抵押協會辦理。這種貸款有固定期限,老年住戶須作出搬移住房及實施還貸計畫後才能獲得貸款。

其三,是專有倒按揭貸款。一般由金融機構辦理,貸款對象資格不需政府認可。採用這種方式,發放貸款機構與住戶共同享有住房增值收益,但放貸款機構要求保留住房資產的25%-30%作為償還貸款的保證。這樣雖然就減少了放貸額度,但有利於住戶對住房增值部分的受益。

美國養老社區機構作為一個產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原因,是在法律上有一套鼓勵、監督機制來保證養老機構的高品質服務。該鼓勵監督機制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一套完整和不斷發展的評估體系,一是相對獨立的監察員體制。

政府給老人的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可以支付老人們在護理院入住的部分開銷,這筆費用由政府發放到護理院。護理院想要得到政府的錢,就必須符合政府的各項規定,並且在每年的品質評估中達標。

政府的主管部門每年對養老機構進行審查,只有符合審核標準、品質評估達標的護理院才有可能得到政府的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由於聯邦和州政府的錢是通過各種稅收得到的,實際用的是納稅人的錢,因此每一個納稅人都有權要求政府對養老機構採取鼓勵和監督措施,最終得到高品質的服務。

對輔助養老機構而言,如果要想得到某些醫療補助資助的專案, 也要符合規定和標準。大部分輔助機構,沒有政府的支持,主要遵守市場競爭的原則。

一方面是政府對養老機構的直接監察監督,另一方面是政府施行美國老人法,撥款給監察員專案。由監察員和入住養老機構的老人直接接觸交流,來保護老人的合法權益,以及監督改善養老機構的服務品質。

如果老人對入住的養老機構服務品質不滿意,一般來說,先在養老機構內部設法尋求解決。如果仍然不能滿意,可以在監察員那裡申訴。美國養老住宅產業是一個發展了幾十年並比較成熟的行業。產業的主體是社會的營利機構這一事實,值得我們仔細研究和探討。

7.新加坡

新加坡的住宅數量以建屋發展局所建的組屋最多。據統計,1990 年已有87%的人口住在公共組屋內, 而自有率達79.0%,租賃的僅8.6%。新加坡政府透過建屋局以及眾多的組屋, 對於鼓勵子女與老年父母合住提出了不少辦法,其作用、效果不可忽視,簡要說明如下:

A、多代家庭組屋辦法( Multi-TierFamily Housing Scheme):此辦法意在優先分配組屋給與父母同住之已婚子女,並給予其它各種優惠, 如貸款可達售價的90%、較長的償還期、訂金額度減少、提前三年之優先權等。

B、合選組屋辦法( JointSelection Scheme) : 此辦法在使已婚子女與父母( 或兄弟姐妹)分別申請組屋,但得一起抽籤,使兩家人可以住在隔壁或是同一棟或在鄰近地區,亦可貸款售價之90%。自1978 年開始實施, 反應甚佳。

因為組屋價格比一般房屋市場的價格便宜很多,目前很受歡迎。除此之外,建屋局更與政府社會福利部、社區發展部密切合作,在提供老人社區活動中心,社區老人服務及設施網路上不遺餘力。社區發展部

在社區提供了以下多項老人服務專案:

a、交友服務

b、輔導與顧問服務

c、日間中心

d、餐食服務

e、老人俱樂部

f、健康教育╱健康檢查

g、家庭護理

h、老人優待

i、居住照顧

以上這些居住照顧之設施及社區服務,新加坡政府及學者專家均不斷在檢討,並且對未來的需求,以及各設施、服務未來發展亦有預測,並訂定相關計畫。

8.日本

1970 年,日本正式進入老年型國家的行列。1995 年,老年人口占日本總人口的14.37%。其養老模式在參照西方發達國家的同時,更注重本國孝敬老人的傳統,在實踐中逐漸形成以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和醫療保健為主要內容的養老體系。

日本提倡老年人和家人住在一起。老年人居住模式主要有:兩代居,即日本在公共住宅裡設計的適合於老少多代共居的大型居住單元,對廚、廁、門廳和居室 分隔功能都作了相應考慮,對多代人生活方式和生活規律上的差異在室內空間上作了相應處理。

還有養老院,又稱為老人之家,分為公立(養護老人之家和特別養護 老人之家)、低費和完全自費(收費老人之家)3 種,老年人可根據自己各方面的條件和經濟情況進行選擇。

日本老齡人的生活品質是在良好的社會保險保障體系的基礎上實現的。由於日本的人工費貴,日本住宅的技術和電器化程度很高。這特別體現在老齡人住宅和為老齡人提供的公用設施上,使得老齡人能夠在生活中充分實現自助和自理。

比如,提供無障礙設施的老齡人住宅產品,提供具有看護性質的老齡人住宅產品,提供能和家人共同生活的(兩代居)住宅產品。通過這三種老齡住宅產品在社區內的共存,才可以形成滿足各種類型老齡人基本生活需求的老齡人生活社區。當然,在社 區內還需要提供完善的配套設施,用於滿足老年人在健康和精神方面的需求。

伴隨著老齡化和少子化問題的嚴重以及家庭養老模式的退化,日本早在20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就十分關注社區養老服務,經過不斷地發展和完善,基本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法律和政策體系,多樣化的組織形式以及豐富的服務內容。

由於日本傳統的家庭觀念較強,50%以上的老人與家人同住。社會老年住宅分兩類:一類是“國家建設地方管理的老年人住宅”;另一類是“押金式老年人住宅”。此種住宅由地方住宅供給公社出資建設,專供60歲以上的老年家庭使用,並以押金方式提供使用權。福利老年住宅是由民間房產主建好後,專供老年人使用的集合住宅,由政府出資徵用後,租給老年人居住並給予房租補貼。

從居住模式上來說,日本為適應家庭核心化傾向,採取老少兩代在生活上適度分離,而研發建造了一批供老年人與家人同居的新型住宅。這種“兩代居”形態的親子家庭住房空間關係大致可分為:<>

A、同居寄宿型: 同戶門、同廚房及起居室, 老人居室僅附廁所或簡易烹調設備。

B、同居分住型: 同戶門, 廚房、浴廁及起居室全部分開各自配套。

C、鄰居合住型: 分戶門, 同起居室, 浴廁及廚房分用。

D、完全鄰居型: 分戶門, 起居室相通, 浴廁及廚房分用。

隨著親子居室和輔助使用空間獨立成套程度的提高,兩代家庭的獨立性也逐步增強, 因而上述四種形式其獨立性隨序增加,如此可適合於不同年齡和健康狀況的老年家庭使用。

從居住形式上來說, 日本的老年住宅又分為:

A、國家建設地方管理的老年人住宅;

B、押金式老年人住宅;

國家建設地方管理的老年人住宅屬於福利型養老機構,由民間房產主建設的專供老年人使用的集合住宅,由政府出資徵用後,租給老年人居住並給予房租補貼。押金式老年人住宅由地方住宅供給公社出資建設,專供60 歲以上的老年家庭使用,並以押金方式提供使用權。

日本應對老齡化高峰期到來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介護保險政策。從2000年起實施,日本要求國民從40歲開始交納介護保險金,65歲以上需要護理或説明的老人,以及40歲以上未滿65歲的特定疾病需要護理者,可以享受保險。

介護服務按要介護度分為7個等級,不同等級享受不同的保險金支援。日本介護保險政策的推行為老年人及其家庭解除了後顧之憂,使各類養老服務業形成產業鏈,老年產業有了新的發展空間。

日本老年居住和服務設施分類詳細,全面覆蓋了各類人群的需求,養老模式也逐漸從醫院和機構養老向家庭養老過渡。相關居住建築包括各種層次的老人之家、租賃式的老人住宅、以及銀髮住宅等,服務設施則主要圍繞社區設置,如日托中心、短期入住設施、小規模多功能服務站、在宅介護支援中心、諮詢中心等。

其中,小規模多功能服務站作為介護保險制度的一個重要產物,也是日本政府近年來著力推行的養老服務模式。它通過政府主導下的市場運營模式,實現了嵌入社區中的就近服務,使養老服務全方位進入家庭,介護保險政策得以落地。

在小規模多功能服務站中,配備有日托護理、上門服務、短期居住和長期居住等老年人基本服務功能,面向所有老年群體。其特點在於:小規模,以小規模功能體嵌入社區的模式,有助於維繫老年人原有居住模式、人際關係、家庭氛圍和地域熟悉感;

近距離,以社區為基本單元,在生活區域內提供所有服務,讓老年人能就近、便捷地享受各種服務;全天候,365天,24小時隨時提供必要的服務;一站式,日托、上門服務、短期入住、長期居住等服務在一個服務體內集中解決,同時有助於保持護理的連續性,適於應對老年人的各種身心變化;多功能,考慮設施建設的靈活性,可以與其他服務機構拼設,如老人公寓、幼稚園等。

日本在老人福利與居住問題之對策上均表現了“先進”的姿態與成果。一方面是因為人口老化較嚴重,而且“家庭主義”在西化、都市化的衝擊下比其它亞洲地區似乎提早渙散。日本除了社福設施網路較完善外,其最值得敬佩之處就是日本政府單位如東京都老人總合研究所,以及私人企業如積水社,均對老人居住的住宅設計花了相當的工夫,設想其設備依老人體能變化而彈性改變,以及與子孫家庭合住時,生活歷程與住宅室內空間設備的彈性適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