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降低個人身份資訊被盜用風險 開啟“數位共青”新時代

【共青城市全媒體記者 彭招峰 李潯】只要把手機的SIM卡換成SIMeID貼膜卡, 不需要在網上提交自己的姓名、住址、電話、身份證號碼等個人資訊, 就能方便地進行網上交易、網上政務服務, 而且可以防止個人消息洩露。 4月14日, 公安部在共青城市舉辦了全國首批5萬張SIMeID貼膜卡發放儀式。

據不完全統計, 我國2016年通過不同管道洩露的個人資訊達65億條次, 也就是說, 平均每個人的個人資訊被至少洩露了5次。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eID江西身份服務機構負責人張玨介紹, 成熟的地下駭客產業可以通過個人上網痕跡“勾勒”出現實生活中個人的真實狀態,

然後實施有針對性的詐騙。 而SIMeID貼膜卡以密碼技術為基礎, 以智慧卡晶片為載體, 由公安部門審核、統一簽發給公民的網路身份證件, 專用於在互聯網上遠端身份認證。 有了這套專屬於網路身份識別系統後, 真實個人資訊將通過編碼被虛擬化, 保護公民資訊免受非法截取。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eID江西身份服務機構負責人 張玨】:公民個人發一個編碼叫:eID cord, 應用會發一個APP cord, 當個人在某個應用使用的時候, 通過eID cord和APP cord進行複雜的計算, 他會產生一個APP eID cord, 會造成每個人在每個應用所產生的APP eID cord都是不同的, 我們都可以通APP eID cord來傳輸和保存, 就能有效地保護公民的隱私。

SIMeID貼膜卡不僅能廣泛應用於電子商務、社交網路等各個領域,

還可助力越來越多的政務服務事項走上“雲端”。 首批5萬張SIMeID貼膜卡在我市的領取地點是九江銀行, 市民只需要帶上個人身份證到領取點領取貼膜卡後, 就可以可享受包括“港澳通行證線上二次簽注”“戶政夫妻網上投靠落戶”“交通違法線上學習”等服務。 到今年年底, 我市187項行政許可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的近一半可納入eID政務服務範疇, 讓“一次不跑”成為可能。

市公安局民警 吳佳麗:群眾在領取到SIMeID卡之後,可以來到我們公安部門辦理相應的業務,其中業務包括:夫妻投靠,二次港澳通行證簽注,以及交通違章學習。 一次認證就可以完成所有業務的辦理,既方便了群眾, 也減少了我們公安工作的審核時間,有效的提高了辦事效率,也為群眾帶來了辦事的便捷度。

(領卡代表)我瞭解到SIMeID卡對於我們現在辦事來說非常的方便和快捷。 因為我們以前辦事還需要去前臺,現在我們只需要在手機通過政府政務服務的app, 就直接線上上完成辦理。 而且在辦事的過程當中, SIMeID卡還能保護到我們的隱私,在網上傳輸的時候, 以後不會出現我的個人資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