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那批東亞第一廠的男孩,現在怎麼樣了?

昔工廠 今花園

雙井作為曾經的東郊工業基地

給這裡的人們

留下了無數奮鬥的回憶

雙井工業記憶一代人奮鬥的青春

舊工業時代的文明在新時代下漸行漸遠

但青春的記憶卻依舊留存

其中雙井就有一座東亞第一“木材”廠

承載著無數光華人奮鬥的青春

為了重拾這段時光

井寶邀請了光華木材廠的四位老工友

帶我們一起重走廠區舊址

並拍攝寫真

回憶那段奮鬥的歲月

/光華老男孩/

左起分別為侯建京(原光華木材廠一車間工人)、張宏儒(原光華木材廠車隊司機)、李蘭友(原光華木材廠二車間工人)、曹聲賀(原光華木材廠一分廠支部書記)

13個車間、22個科室、3000余名職工

......

高大的廠房, 轟鳴的機器, 拼搏的光華人

標著“光華木材”的產品一度是雙井人的驕傲

它的存在讓雙井溫暖而富足

它也是與新中國一起成長的老國企

地圖摘自1993年編著的《北京市朝陽區地名志》

時光匆匆

光華木材廠歷經變革和歲月的洗禮

早已沒有了從前的模樣

時代讓這片土地生髮出更輝煌的景象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這裡曾是光華的門戶

現拍攝地點:光華東社區門口

原光華地點:光華木材廠正門

Apr. 09

2018

+

by: 曹來京

新中國成立, 百廢待興, 需要大量的木材和辦公傢俱, 1950年4月, 光華木材廠應運而生, 當時木材廠的正門就在現在光華東社區東側大門。

光華木材廠老照片

那個時候, 很多人都會到光華木材廠裡頭撿廢木頭去, 有些人用來雕刻東西, 有些人用來燒柴火, 搭架子, 其實那不僅僅是實用, 更是一種樂趣。

東食堂的飯菜味道熟悉

現拍攝地點:麥樂迪(富力城店)北側

原光華地點:光華木材廠東食堂

Apr. 09

2018

+

by: 曹來京

在現今麥樂迪(富力城店)附近,那裡曾分佈著光華木材廠的庫房、車隊的辦公室、休息室、以及無比令人懷念的光華東食堂。

在那個 物質匱乏的年代,能吃飽吃好便是一種幸福,而工廠食堂便給了雙井人這一份小確幸。

在麥樂迪馬路北側的平房區內,還留存著光華木材廠的老磚牆,上面依稀可見“食堂,閒人免入”的字樣。

“這些管道都還是當年廠子裡留存下來的。”這是光華原先的一個“熱力點”,說起這裡的回憶,四位老工友更是萬般感慨!

那時候火車直接開進工廠

現拍攝地點:光華北二街與惠力東路交叉口

原光華地點:光華木材廠的儲木場

Apr. 09

2018

+

by: 曹來京

如今的光華北二街沿線,曾是光華木材廠廠區的最北側,光華的儲木場就在這一帶。那時候圍牆外的火車可直接開入廠區內,把成千上萬的木料拉進來,方便工人們用龍門吊卸運。

資料圖片

為了使木器不變形,需要把木頭裡的水分用熱氣烘出來。因此光華在這裡還建設有乾燥車間,工人們把一車廂那麼大體積的板材從烘乾室推出來,男同志把大板子一層一層的搭走,女同志負責把夾在每層板材之間的木棍揀出來。

如今的這裡,留下了光華從前的圍牆,只是封閉了從前火車進廠區的入口。雙花園南裡北側的鐵軌依舊,現在不時有火車逛哧逛哧地經過,笑看幾十年來的風雪冰霜。只是人的臉龐換了一撥又一撥……

泡桐樹見證我的青春

現拍攝地點:芳草地國際學校(雙花園校區)北側

原光華地點:光華木材廠二車間

Apr. 09

2018

+

by: 曹來京

80年代,光華北一街及道路兩側均是光華木材廠的各個車間,其中一車間和二車間中間就種有一棵泡桐樹,桐樹北側為一車間,南側為二車間。

光華木材廠二車間

當時,侯建京和李蘭友便是一、二車間的員工,從80年代起,這棵泡桐就一直陪伴著兩個車間的工人...

光華木材廠車間拆除

後來工廠車間拆除,但這棵泡桐樹卻留了下來,成為了光華木材廠工人奮鬥青春的見證!

記憶中的大舞臺

現拍攝地點:京客隆雙花園便利店

原光華地點:光華木材廠大舞臺

Apr. 09

2018

+

by: 曹來京

大舞臺、食堂、辦公樓......這些都是工人們日常活動的場所,就在如今雙井京客隆雙花園便利店的位置,現存的樓上還有著醒目的“光華中心”的標誌!

李蘭友在辦公樓前留念

在食堂和大舞臺位置往東200米,就是現今雙花園南裡二區5號樓東側,便是光華木材廠的標誌性建築大水塔。

如今這裡已找不到水塔的痕跡,一棟棟溫馨的住宅樓取代了原有的舊工廠,但這片生生不息的土地,卻囊括了一代雙井人的青春記憶。

這次我們邀請的這四位光華老工友

都是17、8歲便進入工廠

幾十年如一日拼搏奮鬥

把一生最美好的年華都獻給了光華

現在他們四位中年紀最小的李蘭友也將近花甲

但他們奮鬥付出的精神

依舊在不斷延續

光華老男孩成義務志願者

光華東社區屬於老舊社區,沒有專門的停車管理,經常有非社區車輛入社區佔用停車位,社區居民一直十分苦惱。

四年前,身為社區黨支部書記的張宏儒和曹聲賀便開始召集居民志願者,組建了8人的停管理隊伍,由於有人因為身體和家庭等原因退出,現在剩下現在這四位光華人在堅守。

四年多來,幾百輛車的車牌號熟記於心,無論嚴寒還是酷暑,他們每天早晚上下班都要用3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在社區門口義務值守,攔截非社區車輛進入社區,保障本社區住戶車輛有位可停。

現拍攝地點:麥樂迪(富力城店)北側

原光華地點:光華木材廠東食堂

Apr. 09

2018

+

by: 曹來京

在現今麥樂迪(富力城店)附近,那裡曾分佈著光華木材廠的庫房、車隊的辦公室、休息室、以及無比令人懷念的光華東食堂。

在那個 物質匱乏的年代,能吃飽吃好便是一種幸福,而工廠食堂便給了雙井人這一份小確幸。

在麥樂迪馬路北側的平房區內,還留存著光華木材廠的老磚牆,上面依稀可見“食堂,閒人免入”的字樣。

“這些管道都還是當年廠子裡留存下來的。”這是光華原先的一個“熱力點”,說起這裡的回憶,四位老工友更是萬般感慨!

那時候火車直接開進工廠

現拍攝地點:光華北二街與惠力東路交叉口

原光華地點:光華木材廠的儲木場

Apr. 09

2018

+

by: 曹來京

如今的光華北二街沿線,曾是光華木材廠廠區的最北側,光華的儲木場就在這一帶。那時候圍牆外的火車可直接開入廠區內,把成千上萬的木料拉進來,方便工人們用龍門吊卸運。

資料圖片

為了使木器不變形,需要把木頭裡的水分用熱氣烘出來。因此光華在這裡還建設有乾燥車間,工人們把一車廂那麼大體積的板材從烘乾室推出來,男同志把大板子一層一層的搭走,女同志負責把夾在每層板材之間的木棍揀出來。

如今的這裡,留下了光華從前的圍牆,只是封閉了從前火車進廠區的入口。雙花園南裡北側的鐵軌依舊,現在不時有火車逛哧逛哧地經過,笑看幾十年來的風雪冰霜。只是人的臉龐換了一撥又一撥……

泡桐樹見證我的青春

現拍攝地點:芳草地國際學校(雙花園校區)北側

原光華地點:光華木材廠二車間

Apr. 09

2018

+

by: 曹來京

80年代,光華北一街及道路兩側均是光華木材廠的各個車間,其中一車間和二車間中間就種有一棵泡桐樹,桐樹北側為一車間,南側為二車間。

光華木材廠二車間

當時,侯建京和李蘭友便是一、二車間的員工,從80年代起,這棵泡桐就一直陪伴著兩個車間的工人...

光華木材廠車間拆除

後來工廠車間拆除,但這棵泡桐樹卻留了下來,成為了光華木材廠工人奮鬥青春的見證!

記憶中的大舞臺

現拍攝地點:京客隆雙花園便利店

原光華地點:光華木材廠大舞臺

Apr. 09

2018

+

by: 曹來京

大舞臺、食堂、辦公樓......這些都是工人們日常活動的場所,就在如今雙井京客隆雙花園便利店的位置,現存的樓上還有著醒目的“光華中心”的標誌!

李蘭友在辦公樓前留念

在食堂和大舞臺位置往東200米,就是現今雙花園南裡二區5號樓東側,便是光華木材廠的標誌性建築大水塔。

如今這裡已找不到水塔的痕跡,一棟棟溫馨的住宅樓取代了原有的舊工廠,但這片生生不息的土地,卻囊括了一代雙井人的青春記憶。

這次我們邀請的這四位光華老工友

都是17、8歲便進入工廠

幾十年如一日拼搏奮鬥

把一生最美好的年華都獻給了光華

現在他們四位中年紀最小的李蘭友也將近花甲

但他們奮鬥付出的精神

依舊在不斷延續

光華老男孩成義務志願者

光華東社區屬於老舊社區,沒有專門的停車管理,經常有非社區車輛入社區佔用停車位,社區居民一直十分苦惱。

四年前,身為社區黨支部書記的張宏儒和曹聲賀便開始召集居民志願者,組建了8人的停管理隊伍,由於有人因為身體和家庭等原因退出,現在剩下現在這四位光華人在堅守。

四年多來,幾百輛車的車牌號熟記於心,無論嚴寒還是酷暑,他們每天早晚上下班都要用3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在社區門口義務值守,攔截非社區車輛進入社區,保障本社區住戶車輛有位可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