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通江縣大力實施回引創業工程紀實

去年以來, 通江縣圍繞“澆灌返鄉創業沃土、聚力精准脫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大力實施“歸雁培育”工程, 充分挖掘在外人力資源,

多方搭建對接服務平臺, 有效促進了“人才回歸、資金回流、企業回遷”。 僅2017年, 全縣累計回引返鄉創業興業751人, 創辦投資規模100萬元以上企業和經濟實體130家, 總投資超過35億元, 涉及全縣49個鄉鎮和60%以上行政村, 帶動貧困群眾近2萬人。

1選准專案 實施定點回引

為提升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程度, 增強帶動效應, 通江縣委、縣政府將黨建扶貧與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統籌推進, 根據連片扶貧開發整體規劃和產業發展現狀, 分片篩選出一批適合村情、契合規劃、群眾歡迎的投資專案, 相繼建立起省級創新創業孵化園、金堂生態牧場創業示範園、鸚鴿嘴農業產業園、春在綠色食品加工園、元頂鄉村旅遊創業示範園等22個創業園區, 形成了文峰-鐵佛-雙泉、楊柏-火炬-民勝-大興、諾江-瓦室-興隆等9個返鄉創業示範帶。

打破地域藩籬, 優勢相互補充。 以文峰鄉與鐵佛鎮為例, 整個片區以燕亭山為依託, 重點發展集茶葉、養老、休閒、旅遊、度假市場為一體的特色產業鏈, 先後成立果蔬專業合作社3個, 建成“農家樂”10家和養老套房320套, 可同時為1500人提供餐宿, 其中生態頤養中心還與重慶趙樂影視集團成功簽約, 成為全縣唯一的鄉村影視拍攝基地。

2暢通路徑 實施專項回引

通江有22萬常年在外務工人員, 其中不乏有為之士、有能之人。 返鄉創業, 留住心才能留住人。

如何留住心?關鍵是政府說話要算數。 為此, 通江縣委先後制定出臺《關於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關於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實施意見》《關於返鄉創業工作目標任務考核實施辦法的通知》等10餘個檔,

縣委書記、縣長親任組長, 與各鄉鎮部門簽訂目標責任書, 層層壓實責任, 形成了政府主抓、部門負責、社會參與的“三級聯動”工作機制。

“要是沒有黨費創業專項基金和小微企業風險補償基金近30萬元的支持, 我不可能成功……”談起創業經歷, 同為鐵佛鎮返鄉創業代表的李政、苟蘭青都深有感觸。

融資是返鄉創業面臨的最大難題。 通江縣積極開闢服務返鄉創業群體“綠色通道”, 探索實行註冊資本登記條件、經營範圍、經營場所“三個放寬”, 在出臺的優秀人才創業、科技創新、重點創業專案、農產品加工企業、特色產業發展、創業品牌等六項地方性獎補政策基礎上,

還開拓了返鄉創業貸、再就業擔保貸、新型經營主體貸等信貸品種, 利用財政資金設立風險補償金, 有效緩解了返鄉創業發展產業融資問題。 今年全縣已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752萬元、返鄉創業分險基金貸款4141萬元, 兌現創業培訓補貼63.72萬元。

3定期走訪 實施鄉情回引

“能為家鄉建設出一份力, 是每一個在外打拼的通江兒女的共同願望。 ”在今年通江縣首屆返鄉創業發展論壇暨專案推介會上, 青浴鄉閆家壩村興辦克福養豬場的張克福如是說。 而他只是眾多返鄉創業人士中的一員。

作為勞務輸出大縣, 通江縣高度重視這一群體, 主動出擊, 持續打好“鄉情牌”。 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親自帶隊,

定期深入通江籍務工人員相對集中的沿海地區及中部較發達地區, 不斷加強感情聯絡, 通過盛情邀請、誠懇動員, 以親情感召這些在外創業能人回鄉創業。

從“前去招”到“主動歸”, 通江返鄉創業形勢引發“大雁歸巢”連鎖效應。 昔日“人去北上廣”, 今日一大批在外務工人員紛紛返鄉創業, 他們正從外出“打工者”轉變為返鄉“投資者”, “群鳳”爭相“歸巢”的態勢喜人。

原標題:春暖鳳歸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