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鄉村土銀行”解了產業發展難題

“今年母親生病花光了積蓄, 眼看著烤煙大田移栽季節馬上就到, 多虧了‘互助社’借我1萬元扶貧資金, 烤煙種植用的化肥、農藥等生產物資才有了著落, 11畝多的煙地今年能收入約5萬元, 全家脫貧也有了指望。 ”春耕大忙時節, 正在烤煙地理墒的施甸縣萬興鄉東安村私車小組常文團笑呵呵地說。

為常文團救急的錢來自萬興鄉東安村村級扶貧互助資金。

2016年, 施甸縣扶貧辦支持東安村50萬元扶貧專案資金, 用於成立資金互助社。 萬興鄉東安村黨總支成立了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村級扶貧資金互助社”和理事會,

以“三戶聯保”的方式借給需要錢想幹事的村民。 章程規定, 資金互助期限設定為1年, 每年1萬元收取600元的資金占用費;扶貧互助資金接受會員及縣鄉相關部門的監督。 每年收取的占用費50%用於辦公經費, 10%用於公益金, 40%滾入資金池。 理事會按照財務制度對每一筆業務及時進行辦理, 做到日清月結, 並進行公示。

為確保資金安全和有效使用, 東安村採取把支部建在互助社上的模式, 由村監督委主任任支部書記, 同時聘請鄉會計代理服務中心專業財會人員代理互助社財務。

“從2016年至2018年4月, 東安村扶貧資金互助社入社戶數122戶, 目前滾存資金53萬元。 累計發生借、還款業務154筆, 累計放出借款154萬元。 ”

“沒有互助資金的幫助, 我的蔬菜收購專業合作社很難搞起來。

”東安村金常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金常說, 扶貧互助資金解決了煙後“兩青”作物種植農戶生產資金難題, 讓東安村煙後“兩青”作物從3年前的700多畝發展到現在的3000多畝。 今年, 合作社收購12000多噸青豌豆青蠶豆銷往武漢、長沙等地, 全村“兩青”作物實現收入500多萬元。

在互助資金的扶持下, 東安村村民紛紛“借雞下蛋”, 大力發展煙後“兩青”作物和畜禽養殖等特色農業, 24戶貧困戶實現脫貧摘帽。

資金互助社通過入社社員間三戶信用聯保、1年短期資金占用費、滾動使用發展的方式, 破解了貧困農戶發展經濟資金短缺的難題, 並實現了財政扶貧資金由一次性投入使用, 變為長期滾動多次使用,

緩解了貧困戶生產發展資金短缺的問題, 促進了貧困村特色產業優化升級, 使廣大貧困戶有了更多的發展機會, 提升了脫貧致富的信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