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56歲大伯頸部現小“疙瘩” 不痛不癢卻如此危險

浙江線上-健康網4月17日訊近日, 一名56歲的大叔來到浙江醫院, 他在左邊脖頸摸到一顆蠶豆大的腫塊, 不痛不癢, 想想還是來醫院查一查怎麼回事, 進行全身檢查後發現病情遠比他想像中要嚴重得多:CT提示肺內多發占位, 磁共振提示胃壁增厚, 醫生懷疑他的病情不太好:“這些腫塊像是轉移來的, 而且是惡性的, 根據臨床經驗卻無從判斷原發灶在哪, 高度懷疑淋巴瘤, 就是血液系統的惡性腫瘤。 ”

由於胃壁增厚, 醫生建議先做個胃鏡看看是否有惡性病灶存在, 大叔立刻接受了胃鏡檢查, 鉗取了2mm那麼一小塊胃組織送病理。

然而, 在這塊組織上並沒有發現任何可疑的情況, 一點惡性證據都找不到。

胃鏡活檢良性, 這個結果本應該很讓人釋懷——終於可以鬆口氣放心回家了, 然而浙江醫院病理科副主任彭芳主任醫師卻不放心了——憑多年臨床經驗, 這個結果讓她很難就此放棄, 這小小的一片胃鏡組織上沒看到任何惡性證據, 並不能就此完全排除惡性腫瘤, 因為胃鏡標本小, 存在取不到病變的可能。 詳細詢問病人情況後, 醫生建議臨床取淺表較大完整的淋巴結送檢。

這次, 送檢的頸淋巴結在顯微鏡下展現出一團團面目猙獰的大細胞。 惡性腫瘤無疑, 病理結果證實了臨床的判斷, 可是, 原發灶在哪裡?是什麼類型的惡性腫瘤?四不像的形態讓病理醫生們陷入深思:是癌?是肉瘤?還是臨床懷疑的淋巴瘤?完全不同來源的三大類腫瘤,

各自對應完全不同的治療方案, 其中有的進展異常迅速、刻不容緩!

醫生焦急地等待著病理結果, 這些信息量都要從這一枚淋巴結上尋找。 病理科內也展開討論, 結合病理切片與病人臨床表現及影像學表現, 迅速制定出最行之有效的免疫組化方案。 1天后, 初步診斷:惡性腫瘤, 以惡性黑色素瘤首先考慮。

小心腫大的淋巴結

淋巴結腫大, 特別是多發淋巴結腫大時應當引起警惕。 原發的惡性腫瘤最常轉移到臨近的淋巴結, 也有原發灶隱匿, 臨近器官查不出任何問題。 除了各種類型的癌、軟組織肉瘤、淋巴造血系統腫瘤等轉移或累及淋巴結, 應及時、仔細檢查腫大的淋巴結附近的器官, 如頸淋巴結腫大應首先檢查肺及頭頸部, 腋窩淋巴結腫大應首先檢查乳腺。 並需要排除身體其它部位原發的惡性腫瘤, 尋找原發灶。

發現淺表腫塊不必過於恐慌

淺表淋巴結易觸及,

尤其頸部或腋窩淋巴結腫大最常見, 但是發現了也不必過於恐慌。 除了惡性腫瘤轉移, 還有許多常見的非惡性病變會表現為淋巴結腫大。

一些淋巴結反應性病變會造成頸淋巴結腫大, 如結核, 結節病, 組織細胞壞死性淋巴結炎等。 在腋窩觸及腫塊, 除了反應性腫大的淋巴結之外, 還有可能是副乳增生, 皮脂腺囊腫, 脂肪瘤等。

淋巴結反應性腫大:當上肢或胸壁有感染炎症時會出現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疼痛等表現, 一般表面光滑、邊界清楚、可以推動, 一部分人還會出現炎症常見的畏冷、寒戰、發熱等症狀。 皮脂腺囊腫:在皮膚表面稍稍隆起, 中間有一小黑點, 如果發生感染時有腫大伴局部疼痛, 並且與皮膚黏連在一起。

腋下的乳腺組織(副乳):副乳腺是一種先天發育異常, 它的結構與正常乳房無異, 見於一些乳腺較大的女性, 多在腋前甚至腋窩, 而這些位於腋窩的乳腺組織往往與月經週期有關, 表現為週期性局部脹痛, 一般在月經來前數天出現, 月經後疼痛好轉, 腫物表面欠光滑, 有的呈顆粒狀, 有壓痛等表現。 少部分副乳腺中會出現纖維腺瘤, 副乳腺癌的概率遠遠低於乳腺癌, 它的存在除了影響美觀, 對健康並無大礙。

這些“腫物”

有的要手術, 有的抗炎即可

雖然都是淺表腫塊, 不同性質的腫塊處理原則不一樣。 通常情況下, 炎症性腫大的淋巴結可以通過抗炎治療, 良性病變基本都可以通過手術切除, 如果明確是惡性腫瘤還需要進一步系統的檢查治療。 腫物並不意味著就一定都是惡性腫瘤,發現了不要害怕,應及時至正規醫院就診檢查治療。

腫物並不意味著就一定都是惡性腫瘤,發現了不要害怕,應及時至正規醫院就診檢查治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