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社工證變熱,武漢持證社工每年增加千人,今年5千餘人參考

長江日報融媒體4月17日訊(記者劉晨瑋 通訊員戴良軍)2018年度社會工作者職業水準考試報名已於近日結束, 記者17日從市民政局瞭解到, 來自武漢城鄉社區、社會組織(社工機構)等符合條件的在職工作人員共5521人報名參考。

據瞭解, 2009年-2015年, 武漢6年時間僅考出3256張社工證。 2016年、2017年, 武漢市持證社工分別達到4372名和5278名, 平均每年增加1000多人。

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稱, 目前武漢社工缺口仍有10000人。 但從社工證報名升溫可以看出來, 政府的扶持力度、人們的觀念都在慢慢發生變化。

今年, 武漢還將出臺《武漢市公益組織社會工作者薪酬待遇指導標準》,

繼續加大力度扶持社會工作者, 未來這一職業發展空間會越來越大。

一紙社工證為何悄然變熱?記者做了探訪:

社工的無奈:常常遭遇誤解

“憑什麼不給我拎東西?你做的不就是這個事嗎?”卓然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總幹事汪洋入行已經六年, 她記得, 剛從事社工工作時, 所在的礄口發展社區居民王阿姨要去超市購物, 想到自己可能提不動, 王阿姨找到汪洋, 讓她陪著, 汪洋有些無奈, 打算婉拒, 但王阿姨不理解, 在她眼中, 社工應該是“隨叫隨到, 提什麼要求都得管”。

後來, 汪洋瞭解到, 王阿姨的獨生女兒雖在武漢, 卻很少回家探望母親, 老人常年獨居, 脾氣越發古怪, 汪洋輾轉聯繫上王阿姨的女兒, 跟她反復溝通, 希望她能夠常回家看看。 沒過多久, 再次碰到王阿姨時, 她主動與汪洋聊天, “我女兒最近老給我打電話呢!”王阿姨不知道,

這是汪洋私下用的功夫。

“做社工是與人打交道, 要有技巧, 講方法。 ”汪洋說, 不同於志願者, 社工具備專業的知識和技能, 遵循嚴格的專業倫理和價值, 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説明, 最重要的是, 這是一份拿工資的以助人為職業的工作。

“志願者是把摔倒的人扶起來, 社工是要教會別人, 下次摔倒怎麼靠自己站起來。 ”汪洋說, 但現實中, 她與其他社工常常遭遇誤解, 多數人認為, 社工就和志願者一樣, 是自己隨時可以尋求幫助的。

受助者的轉變:也去考社工證

在漢口苗栗路一家麵包店, 兩名90後聾啞人在汪洋的牽線搭橋下, 成了這裡的學徒, 除了能熟練地打包、收銀, 還學習烘焙, 每月能拿2000多元工資。

汪洋介紹, 當時, 她與麵包店老闆譚小姐在社區活動中認識,

得知譚小姐有意願幫助更多殘障人士, 汪洋聯繫上江岸區民政局、西馬街道, 在相關部門的幫助下, 這家特殊的麵包店開張了。

今年, 譚小姐也報考了社會工作者職業水準考試, 她告訴記者, 從汪洋對自己提供的幫助, 她覺得社工真的非常了不起, 她也希望能用專業知識和技能去説明更多有需要的人, 而不是盲目做善事。 “我希望每個人從我這裡走出去都能掌握技能, 自食其力。 ”

江岸區西馬街熊家台社區副書記林茜也是一位持證社工, 在她看來, 隨著社會發展, 居民們的訴求與從前不再一樣, 社工除了要遵從一致的價值觀, 更重要的是具備專業技能,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

武漢社工缺口仍有10000人

2008年,我國開始統一舉行社會工作者職業水準考試,2010年,武漢開始在四個事業單位內進行社工試點,此外,武漢十餘所高校開設有社工專業。

記者從武漢市民政局瞭解到,目前,武漢市社工缺口約為10000人,社工組織規模基本在20至150人左右,但據資料顯示,廣東、香港等發達地區大型社工組織,有的達到上千人,中等的也有數百人。

江漢大學法學院院長趙立新教授是武漢首家社工機構——楚馨社工的創辦人。2011年,他創辦了這家機構,至今已有60人。

“收入、社會認可度不高,是年輕社工流動性大的主要原因。”他說,一個科班出身的本科畢業生,進入社工機構後,起步工資約為兩三千元,社區工作面向老年人群體,社工缺乏做專業工作的環境,漸漸會成為普通行政人員,少了社會認可和工作成就感,導致行業流動性較大。

一紙社工證將會越來越吃香

近年來,武漢市加快開發設置社會工作專業崗位,配備使用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投入5000余萬元,開發設置了580多個專業社工崗位,打造了500多個各類社工服務專案,服務受益群眾達180余萬人次。目前,共建成30個街道社會工作服務中心,153個社區社會工作服務站(點)。2017年,持證社工達到5278人,93%的城鄉社區實現“一社區一社工”。

近4年來,國家取消了很多證書,但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得以保留。最典型的例子是2017年心理諮詢師證書被取消,將心理諮詢工作方面的執業證書納入社工證。政策也透露出一些信號,鼓勵大家考社工證。據瞭解,持有初級社工師、中級社工師的社區工作者每月可分別獲得100元、200元的職業補貼。此外,2014年至2016年,我市開始實施黃鶴英才專項計畫,每年選拔10名社會工作領軍人才,一次性對入選者資助5萬元,目前已資助30人。

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透露:今年,武漢市還將出臺《武漢市公益組織社會工作者薪酬待遇指導標準》,切實改善社會工作者待遇。

連結:

武漢社會工作服務已涵蓋兒童、青少年、老年、殘疾人等群體,涉及扶貧、救助、精神康復、社區建設等領域。

【編輯:葉鳳】

2008年,我國開始統一舉行社會工作者職業水準考試,2010年,武漢開始在四個事業單位內進行社工試點,此外,武漢十餘所高校開設有社工專業。

記者從武漢市民政局瞭解到,目前,武漢市社工缺口約為10000人,社工組織規模基本在20至150人左右,但據資料顯示,廣東、香港等發達地區大型社工組織,有的達到上千人,中等的也有數百人。

江漢大學法學院院長趙立新教授是武漢首家社工機構——楚馨社工的創辦人。2011年,他創辦了這家機構,至今已有60人。

“收入、社會認可度不高,是年輕社工流動性大的主要原因。”他說,一個科班出身的本科畢業生,進入社工機構後,起步工資約為兩三千元,社區工作面向老年人群體,社工缺乏做專業工作的環境,漸漸會成為普通行政人員,少了社會認可和工作成就感,導致行業流動性較大。

一紙社工證將會越來越吃香

近年來,武漢市加快開發設置社會工作專業崗位,配備使用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投入5000余萬元,開發設置了580多個專業社工崗位,打造了500多個各類社工服務專案,服務受益群眾達180余萬人次。目前,共建成30個街道社會工作服務中心,153個社區社會工作服務站(點)。2017年,持證社工達到5278人,93%的城鄉社區實現“一社區一社工”。

近4年來,國家取消了很多證書,但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得以保留。最典型的例子是2017年心理諮詢師證書被取消,將心理諮詢工作方面的執業證書納入社工證。政策也透露出一些信號,鼓勵大家考社工證。據瞭解,持有初級社工師、中級社工師的社區工作者每月可分別獲得100元、200元的職業補貼。此外,2014年至2016年,我市開始實施黃鶴英才專項計畫,每年選拔10名社會工作領軍人才,一次性對入選者資助5萬元,目前已資助30人。

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透露:今年,武漢市還將出臺《武漢市公益組織社會工作者薪酬待遇指導標準》,切實改善社會工作者待遇。

連結:

武漢社會工作服務已涵蓋兒童、青少年、老年、殘疾人等群體,涉及扶貧、救助、精神康復、社區建設等領域。

【編輯:葉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