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水清如許看椒江

岩頭閘地處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區境內, 前些年, 這裡污水橫流, 黑水、臭水讓路人掩鼻疾走。 現如今, 但見這裡小橋流水、綠草紅花, 耳邊不時傳來一陣陣悅耳的鳥鳴聲, 更有一隻只白鷺忽高忽低地在清澈的水面上盤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不僅成為浙江省“五水共治”和生態、環保工作的指導思想, 同時也成為浙江引領一切經濟工作的一個重要思想理論。 據台州市環境保護局局長、台州市“五水共治”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陳昌筍介紹, 近年來, 台州市椒江區相關部門同心協力、齊抓共管, 許多企業、百姓等為了大局犧牲“小我”,

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環保工作的新業態、新業績。

壯士斷腕, 關停近千家養殖場

椒江境內有河道80多條, 工業廢水、農業面源及生活污水, 讓江南引以為豪的小橋流水的美景不再。 前些年, 椒江區政府為了徹底改變現狀, 一“砍”再“砍”, 整治、淘汰了一大批低、小、散和無力提升、改造達標的企業, 企業數量從2000年前的100多家減少到現在僅剩7家。 這3年, 又將重點工作集中在整治農業面源污染上。

椒江區共有大大小小養殖場千餘家, 大多沿水而建, 畜禽糞便隨意排向水裡。 據瞭解, 一頭牛一天的排汙量相當於7個人, 千餘家的排放量是可想而知的。 但要關停這些養殖場又是何其難。 “這些養殖戶大多文化水準低,

再就業空間很小, 出路少, 關停真的比拆遷還難。 ”椒江區環保局執法大隊長深有感觸。

但再難, 工作還得去做。 先是針對畜禽業的農業面源污染開展全面普查, 為把工作做深、做細、做扎實, 區環保局請來相關城市規劃設計單位, 對所屬轄區進行科學設計、合理規劃、佈局。 同時, 依據有關法律、法規, 本著市場供需需要和百姓生活的實際需求, 堅持不一棒子打死的原則, 劃定了“禁養區、限養區和非禁養區”。 同時, 專門劃撥土地用以建設畜牧園區, 給予關、停、並、轉的養殖戶用以搬遷、轉產, 並出臺政策予以支持。

椒江區畜牧局副局長侯賢巨集告訴記者, 首先是要從上到下取得廣泛的一致性意見, 然後是充分調查摸底, 摸清轄區內養殖場戶的數量、哪些養殖場應被關停,

先徵求鄉鎮街道的意見, 主管部門和鄉鎮街道取得一致性後, 再下達關停任務。 在關停過程中, 一方面, 要把握好時間節點, 如養豬持續虧損的時間段, 環保打擊養殖污染較為嚴厲的時間段, 做養殖戶的工作, 讓他們主動退養;另一方面, 政府按照政策對被關停的養殖戶給予必要的補助。

兩輪行動, 推動養殖場提檔升級

想要“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 在對污染下“重拳”和用“鐵腕”的同時, 還要建立有效的“四治”(科學治水、合力治水、工程治水、鐵腕治水)機制。 在工業治“汙”方面, 椒江區曾是典範。 如今, 在治理農牧、畜禽養殖污染等方面, 該區也同樣起到了帶頭領先的榜樣作用。

對於保留的養殖場,

椒江區開展了兩輪大規模提升轉型行動:2015-2016年, 按照“雨汙分流、幹濕分離, 配套幹濕分離機、儲液池、消納地”的“兩分離、三配套”原則進行整改提升, 要求儲液池、幹糞堆場必須防雨防滲防漏, 按照3-5頭豬一畝地的標準配套消納農田。 同時, 在養殖場內污染物處理區域、養殖場門口等點位元安裝視頻監控設備, 並將視訊訊號接入監控平臺, 對養殖場物料進出、投入和污染物治理實施線上監管。 2017年, 為徹底杜絕偷漏排現象, 根本性解決污染以及沼液難以點對點即時消納等難題, 椒江區出臺了《椒江區畜牧業轉型升級與達標治理二年行動方案》, 要求養殖場建設污水生化處理設施或零排放異地發酵設施, 並對設施建設按照專案程式予以補助,
最高補助限額為80萬元/場。

台州市鴻福奶牛生態養殖園區是椒江區政府為原所有在禁、限畜牧散養戶關、轉後經規劃開闢的新養殖區“通道”。 據園區負責人楊恩明介紹, 這個養殖園占地約40畝, 目前共有1100多頭奶牛, 已投資2000多萬元。 在現場, 記者也看到該奶牛廠為了順應形勢發展在努力進行牧室、環保等各方面的改造。 據瞭解, 他們將重新投資400多萬元徹底淘汰原有的生化環保設施, 採用先進的“零排放異位生物發酵汙水處理法”進行無害化處理。

治水護水, 讓老百姓收穫幸福感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環保廳廳長方敏說:“治水護水已成為全省上下的自覺行動。 目前, 全省已關閉搬遷了養殖場、養殖戶40萬戶, 有效解決了一大批因為畜禽養殖導致的面源污染問題,推動了工業和農業‘兩轉型’。浙江人民對治水的滿意度不斷提升,2014年以來,全省社會公眾對治水的支持率連續4年達96%以上。”

椒江區地處溫黃平原,大大小小86條河道可以說沒有任何外來水源的補給,都是靠各條河道自我的雨水收集加以迴圈利用,自我修復功能差。在台州市主城區周邊,只有唯一一座長潭水庫的水為居民生活提供服務。“關停養殖場,日益清潔的河道水可滿足生產灌溉用水了。”說到此,椒江區農業局副局長盧德壽一臉興奮。

據椒江區河長制辦公室主任劉文輝介紹,椒江區早在2014年就建立了河長制,總河長由區委書記擔任,區四套班子成員分別擔任區級以上河道的河長,所有的河道全部配上了河長。

椒江區委、政府拿出鉅資分三期建成了每天處理能力達25萬噸的汙水處理站,確保全區全部污水集中處理。為了加強河道補水,汙水處理公司提升水處理標準,去年底又建成設計15萬噸中水回用工程,達到地表四類水標準的中水全部用於主城區的河道補水,實施中水回用、河道迴圈,但成本非常高。椒江區環保局局長徐明初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椒江區常住人口在56萬左右,僅中水處理費用每天在30萬元左右,相當於每天每人平均5角錢左右。

問起對這一大筆整治費用的看法時,分管環保的副區長葛寒敏語氣堅定地說:“從長遠考慮和整個工農業經濟都能健康、協調發展以及從整個城市環境品質、百姓生活品質等等方面來說,這個成本在台州市委、市政府和椒江區委、區政府眼裡是非常值得的,也絕不會吝嗇。”

有效解決了一大批因為畜禽養殖導致的面源污染問題,推動了工業和農業‘兩轉型’。浙江人民對治水的滿意度不斷提升,2014年以來,全省社會公眾對治水的支持率連續4年達96%以上。”

椒江區地處溫黃平原,大大小小86條河道可以說沒有任何外來水源的補給,都是靠各條河道自我的雨水收集加以迴圈利用,自我修復功能差。在台州市主城區周邊,只有唯一一座長潭水庫的水為居民生活提供服務。“關停養殖場,日益清潔的河道水可滿足生產灌溉用水了。”說到此,椒江區農業局副局長盧德壽一臉興奮。

據椒江區河長制辦公室主任劉文輝介紹,椒江區早在2014年就建立了河長制,總河長由區委書記擔任,區四套班子成員分別擔任區級以上河道的河長,所有的河道全部配上了河長。

椒江區委、政府拿出鉅資分三期建成了每天處理能力達25萬噸的汙水處理站,確保全區全部污水集中處理。為了加強河道補水,汙水處理公司提升水處理標準,去年底又建成設計15萬噸中水回用工程,達到地表四類水標準的中水全部用於主城區的河道補水,實施中水回用、河道迴圈,但成本非常高。椒江區環保局局長徐明初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椒江區常住人口在56萬左右,僅中水處理費用每天在30萬元左右,相當於每天每人平均5角錢左右。

問起對這一大筆整治費用的看法時,分管環保的副區長葛寒敏語氣堅定地說:“從長遠考慮和整個工農業經濟都能健康、協調發展以及從整個城市環境品質、百姓生活品質等等方面來說,這個成本在台州市委、市政府和椒江區委、區政府眼裡是非常值得的,也絕不會吝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