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老話常說“家有萬擔糧,不養扁嘴王”,為什麼農村不願意養鴨子

在農村裡都會養殖一些牲畜來補貼家用, 在家禽方面有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 養雞多過於一些鴨鵝, 即使養的話也僅僅是三兩隻, 在數量上來說跟成群雞是沒辦法比的, 人們吃雞蛋雞肉也多過於一些鴨鵝。 甚至在老家還流傳著, “家有萬擔糧, 不養扁嘴王”的說法。

在農村來說, 扁嘴王就是指的鴨鵝這些體型比較大的家禽, 這句話雖說比較誇張, 但也形象的說明了養殖這些家禽的難處。 養上三兩隻還好一些, 若是養的多了的話必須要有乾淨的水源, 並且對於水質的要求也比較高。 大部分農戶都距離水源比較遠,

這使得養殖收到一定的限制。

鴨鵝食量比較大, 不管白天還是晚上都在吃, 還是直腸子走到哪裡拉到哪裡。 尤其是大鵝, 村子裡面的老人都說, 養上三隻大鵝頂的上一頭豬的食量, 喂的少了點還不下蛋。 對於過去農村來說糧食最為寶貴,

一般人家可捨不得養。 現在要養也通常圈起來, 要是跑出去了逮著什麼吃什麼, 指不定把別人家裡種的蔬菜糧食就給禍害了。

以前家裡面也曾養過鴨子, 相對於雞來說鴨子更容易生病。 跟鄰居家換了一些雞蛋用母雞孵化了, 結果還沒有長大就都病死了,

從哪裡以後就在也沒有養過。 另外來說鴨子下的蛋雖說比較大, 相比雞來說下蛋比較少, 並且多了一股腥味並沒有雞蛋好吃, 這是是人們養的少原因。

農村的這句老話也反應了當時人們生活狀況, 更多是因為生活水準限制才有了這樣的說法。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準提高, 人們對於鴨子和鵝的需求量逐漸的上長。 另外農村裡並不缺糧食, 養殖“扁嘴王”也成了一種不錯的致富手段。

農村的各種俗語老話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是對於當時生活寫照, 放在來說已經並不在適用。 不過這些也是前人的經驗總結,

仍然有著參考的價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