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白鷺築巢引來綠色旅遊“大經濟”

本報記者 史江敏 張征

“這場春雨過後, 白鷺就該都回來了。 這裡的遊客一下子就會多起來了。 ”53歲的女老闆成君, 站在自家的農家院後玻璃窗前, 用期待的眼神告訴前來採訪的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作為遼寧丹東市楊木川鎮紅銅溝村人的成君說:“自從鎮裡重視生態保護、白鷺在這裡住下來後, 村裡的農家院就多了起來。 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要是放在過去, 連想都不敢想。 ”

記者瞭解到, 有著“國家級重點生態保護區”的楊木川鎮, 地處丹東市北部, 這裡溪流縱橫, 森林覆蓋率達82.1%, 是林產品和白鷺自然保護區。

楊木川鎮黨委副書記、政協主席譚長軍介紹, 多年來, 楊木川鎮黨委、政府和林業站高度重視森林資源管護工作, 從2014年開始, 楊木川鎮借助于全國標準化林業站建設, 使林業站辦公條件有了明顯改善。 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林業站員工的積極性。 使他們在嚴格加強林地管理、嚴把木材採伐和流通環節、嚴打濫砍盜伐行為都認真按照《森林法》《行政處罰條例》來執行。 “但是, 最主要的還是農民有保護生態的意識。 ”

據紅銅溝村民們回憶, 白鷺到這裡來有幾十年的歷史了。 1958年“大躍進”時, 村裡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大煉鋼鐵運動, 附近的樹都被砍光了, 最後有人瞄上了這片白鷺棲息的最後一片森林, 村上的人死活不同意,

才算是保住了這片林地。

紅銅溝村是一個有200多人的小村落。 屬於剛剛脫貧沒多久且在附近是最窮的村落。 這幾年, 隨著鎮裡資源保護力度的加大, 村裡山上築巢的白鷺也多了起來。 成君告訴記者, “這除了有林業站的嚴格執法外, 村規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

譚長軍說, 由於白鷺為珍稀禽類, 在東北分佈極少, 這就使得紅銅溝村每年都有大量攝影愛好者和遊客前來, 最多時有上千隻白鷺來此繁衍、棲息。 因此, 為更好地幫助村民增收致富, 楊木川鎮以白鷺自然保護區為圓點, 在15公里範圍內配合白鷺村資源進行全方位立體生態旅遊建設, 使周邊百姓也因此受益。

如今, 保護生態已經成為當地共識, 當地群眾在守護鷺鳥的同時,

還自發看山護林, 大量植樹造林。 村裡的農家院已由原來的兩三家, 發展到十餘家。

好的生態環境也為楊木川鎮帶來了好的效益。 通過土地流轉後的產業結構調整, 使近千名當地農民變成了種植人參和軟棗子(北方泥猴桃)的產業工人。 投資4000余萬元並已經建成完工的溪山綠色莊園的董事長張鳳朋告訴記者, 他正是看准了這裡山清水秀才來投資的。

到目前, 楊木川鎮水環境品質達成率100%, 空氣品質達成率100%。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