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震後十年看四川——李駿峰:從少年到青年的10年災區情結

10年一瞬間, 從一個小胖子變成了大帥哥, 他唯一沒有變的就是關注災區, 把鏡頭對準災區, 這就是李駿峰, 四川電影電視學院攝影攝像專業大二學生。

2008年5月12日下午2點28分, 正在綿陽市實驗小學4樓上課的李駿峰突然覺得腳下顫動起來, 黑板也搖晃著, 同學們不知所措。 “地震了, 快跑!”李駿峰大喊一聲, 第一個沖出教室, 迅速跑到操場, 房子還在晃動。 事後問爸爸問他:“你怎麼知道是地震了?”他說:“三天前在課文裡學了《地震中的父與子》, 感到搖晃厲害, 估計是地震了, 所以就跑出來了。 ”爸爸又問:“你跑的快, 到操場還在抖動,

如果房子垮了咋辦?”他毫不猶豫地說:“我就去搬磚救同學。 ”當時, 他還差兩個月才滿10歲。

接下來李駿峰與家人住在河堤上用一根竹竿加彩條布搭建的十分簡陋防震棚子裡面。 爸爸帶他到南河體育中心去看望災民, 給災民送食物。 爸爸說這樣的大災難, 你應該有所收穫。 學校停課, 喜歡攝影的他跟著父親去災區拍攝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 複課以後又利用週末去災區, 通過鏡頭, 他看到了地震給人們帶來的痛苦, 看到了社會各界的無限愛心, 更看到了災區人民在大難面前堅強自立的精神。 地震給他幼小的心裡靈烙上了深深的印記。

在以後幾年的學習中, 很多次作文他都以地震為題材, 拍攝的作品也是災後重建。

他在綿陽市和四川省校園藝術節攝影類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 時間一年年過去, 只要有機會他都要去北川, 去拍攝羌歷年, 拍攝災區活動, 記錄災民的變化。 他對災後重建認識更深刻了, 懂得了堅強、愛心和感恩之情, 更明白了作為一個攝影人應該將鏡頭對準社會, 對準人生。 2015年, 17歲的他加入了四川省攝影家協會, 成為當時最年輕的省攝協會員。 2016年李駿峰考上了四川電影電視學院編導系攝影攝像專業。 放假的時候, 他有空會去災區轉一圈。 今年清明節放假三天, 他放棄玩耍, 到了北川新縣城、老縣城去拍攝, 記錄地震10年的變化。 他要把視頻放到視頻門戶網站, 宣傳災民人民感恩奮進的事蹟。

(淩 弘 攝影報導)

1、2008年5月12日地震後一小時, 他回到家看到一片狼藉驚呆了。

2、他到學校去, 學校搭起帳篷, 停課了。

3、李駿峰拿著卡片機跟著爸爸去災區記錄抗震救災。

4、北川羌族自治縣是地震集中災區, 也是他去的最多的地方。

5、北川縣城異地重建,他爬上山去記錄縣城重建過程。

6、在災民集中安置點永興板房區拍攝災民板房生活也是他關注的重點。

7、2011年11月,他去了北川縣石椅羌寨,拍攝羌寨群眾婚禮。

8、2012年李駿峰在拍攝北川羌族民俗活動。

9、2014年春節,北川舉行百龍鬧春活動,他一早趕去,這時,他已經變得沉穩了很多。

10、2018年清明節,已經拍了多部紀錄片的李駿峰來到北川老縣城記錄,反映災民震後10年的心路歷程。

5、北川縣城異地重建,他爬上山去記錄縣城重建過程。

6、在災民集中安置點永興板房區拍攝災民板房生活也是他關注的重點。

7、2011年11月,他去了北川縣石椅羌寨,拍攝羌寨群眾婚禮。

8、2012年李駿峰在拍攝北川羌族民俗活動。

9、2014年春節,北川舉行百龍鬧春活動,他一早趕去,這時,他已經變得沉穩了很多。

10、2018年清明節,已經拍了多部紀錄片的李駿峰來到北川老縣城記錄,反映災民震後10年的心路歷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