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千雁叫聲聲醉——中國鳥人首次出境護鳥記事(2)

三千雁叫聲聲醉

——中國鳥人首次出境護鳥記事(2)

湖南日報新湖南記者 徐亞平

北地黃沙起, 穿雲覓鳥蹤。 4月17日, 岳陽市江豚保護協會周自然、張小章、嚴欽海、付錦維等4位環保志願者,

隨我國知名鳥類科學家周海翔教授等組織的遼寧志願者車隊, 向法庫縣獾子洞濕地進發。 穿越沙塵暴, 艱危無所懼;三千洞庭雁, 醉在臥龍湖。

當日8時, 車隊“首發式”排場不小, 遼寧電視臺1台採訪車、2名記者隨軍行動;本溪市4名環保衛士駕車護送。 9時37分, 車隊接近法庫縣, 突遇沙塵暴。 一時黃沙彌漫, 驚天動地, 讓洞庭湖的“老麻雀”們也不禁內心發顫。

9時45分, 車過遼河後到達法庫縣城。 10時許, 風力已達八級, 大夥在漫天風沙中摸索著接近了獾子洞濕地保護區。 法庫縣鳥類保護協會韓秘書長和協管員方恩武熱情洋溢地接待了這群南來北往客。

“雖有黃沙, 不見鶴影, 教授說鶴, 同樣精彩!”作家、攝影家張小章歎曰。 周海翔教授引導大家來到法庫縣白鶴樓。 這是一個遼文化和鶴文化陳列館, 最頂層是周教授的鶴文化展廳。 周海翔教授的精彩解讀, 讓湖南志願團隊瞭解到了白鶴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也讓湖南志願者感知一個知識份子的社會責任是如此厚重!

周教授還說了白尾海雕“巍鵬8號”受救助的故事。 白尾海雕獲救後, 第9次北遷;不走重複路線, 唯一必經之處, 在額爾古納河畔白城某農家院, 主人丟下一院子雞雲遊去了, “巍鵬8號”隔三差五去享受一隻, 然後冬天就過去了。

17日行程的第三站是康平縣臥龍湖。 這是一個有著150多平方公里的“巨浸”, 是遼寧省最大的一個內陸淡水湖泊。 大夥輾轉尋找, 終於在西南角的一片水域, 發現了約500只白鶴。

還有雁, 3000只。

追過風, 追過沙, 追過千山和萬水, 洞庭一夜無窮雁, 原來你在這裡!

精靈如花,

飄翎滿地, 人已天涯, 骨也散架。

豚迷和鳥人在一起。 學者和漁民在一起。 大雁和白鶴在一起。 它們擁在一起, 在淺水灘塗低頭覓食, 一派祥和景象。 見此情景, 雖然風沙不減、架不穩三角架, 但大家仍然在風中拍攝著。

風中一角, 從洞庭湖追風而來的岳陽市江豚保護協會漁民志願者員付錦維, 沒有相機,也沒帶望遠鏡,迎著卷起的風沙,他抖擻著手編發當天第一條“朋友圈”:寒寒,鷺鷺,你們在哪裡、你們還好嗎?是否吃得飽、睡得好?是否已平安回到了你們在俄羅斯的故鄉?你們的親人和朋友追尋著你倆和同伴的飛行足跡,不遠萬里來看望你們,雖然路上有狂風暴雨,有風沙千里,但擋不住我們的腳步。我們來了,等著和我們相見的那一天吧。

自然,這是一位洞庭湖漁民、江豚協會豚迷的追鳥“隨筆”。

而詩人、鳥人周自然,自然是詩意而豪情的表達——

萬里車書盡混同,

江南塞北一疆封。

提兵萬羽遼河口,

立馬關東第九峰!

[責編:張脫冬]

沒有相機,也沒帶望遠鏡,迎著卷起的風沙,他抖擻著手編發當天第一條“朋友圈”:寒寒,鷺鷺,你們在哪裡、你們還好嗎?是否吃得飽、睡得好?是否已平安回到了你們在俄羅斯的故鄉?你們的親人和朋友追尋著你倆和同伴的飛行足跡,不遠萬里來看望你們,雖然路上有狂風暴雨,有風沙千里,但擋不住我們的腳步。我們來了,等著和我們相見的那一天吧。

自然,這是一位洞庭湖漁民、江豚協會豚迷的追鳥“隨筆”。

而詩人、鳥人周自然,自然是詩意而豪情的表達——

萬里車書盡混同,

江南塞北一疆封。

提兵萬羽遼河口,

立馬關東第九峰!

[責編:張脫冬]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