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做好時間管理,你一定要知道這個故事

認真生活每一天

巴菲特有個飛機師叫做佛林。 他開了十多年飛機。 有一次, 他問巴菲特:怎麼才能像你一樣在一個領域獲得成功呢?

巴菲特說:

第一步, 你要圈出 25 件你特別想要的東西。 如果你想不明白, 你可以用有趣和有用做一個評分。

第二步, 圈出 5 個你認為最重要的東西。 然後怎麼辦呢?

佛林說:我懂, 然後就集中全力馬上開始做這 5 個, 剩下的時間, 有機會再去做那 20 個。

完全錯了。

巴菲特說:接下來, 你這一輩子要像躲避瘟疫一樣躲避另外那 20 個目標。 因為人這一輩子做好 5 件事, 已經非常非常難。 這些有點兒希望, 又不可能窮盡的事情, 才是最恐怖的。 你要集中你所有的精力去躲避那 20 個, 那麼那5個勾勒出來的才是真正的你, 另外那20個只是幻覺的你。

看完這個故事我知道了自己時間不夠用的原因。

問題是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知識付費其實都屬於有點兒希望,

又不能窮盡的事情。 我們想收穫更多, 但這些收穫可能並不能成就真實的我們。

—1—

自我限制

雙11、618購物節時, 各大電商都有促銷, 你要買買買;現在有一款微信小程式跳一跳, 大家都在比分, 你要玩玩玩;有一個電視劇好火, 同事們都在談論, 你要看看看……

我們確實需要買東西嗎?需要超越朋友的遊戲分數嗎?需要參與討論電視劇男女主角這個話題嗎?我們的時間和空間是有限的, 擁有太多的東西就像把一大堆藏書塞進一隻小箱子裡——你是做不到的!你不旦不能好好享受那些書, 箱子還遲早會被撐破。

我們需要限制要做的事情, 否則這遲早會讓我們疲憊不堪。

那麼該如何進行自我限制呢?

001 分析自己的現狀, 如打開手機看一看每天自己花在微信上的時間是多少;

002 設定要達到的目標, 可以從減少刷微信10分鐘開始;

003 不斷調整現狀, 跟自己說處理完手頭的事情後再統一回復微信, 直到找到自己的節奏。

—2—

抓住重點

康得曾經說過“自律即自由。 真正的自由不是隨心所欲, 而是自我主宰。 ”

但不是每一個4點起床的球星都成為了科比, 自律之外, 我們還要抓住生活和工作的重點, 專注於與自己價值觀一致的事情。 自己做的事哪些是最重要的?無論是當天做的事、本周做的事、今天做的事, 還是日常生活中的瑣碎小事, 你都可以問問自己, 哪些是最重要的。

認為家庭最重要, 就應現在多花時間與家人共用天倫之樂;想成為領域的專家, 就應現在持續專研某一領域的人和書;想成為作家,

就應現在開始持續寫作。

關於如何抓住重點, 建議大家使用《只管去做》裡的方法, 給5年後的自己寫一封信, 依照你想成為的樣子設定目標, 再圍繞這些目標來制定工作和生活的行動計畫。

—3 —

集中精力

這時我們要怎麼做呢?答案是立即把這些事情記錄下來, 然後繼續看書。 專注於“少”, 能讓你變得更高效;專注於“唯一目標”, 才能順利實現目標。

股神沃倫·巴菲特和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都把自己的成功歸結於“專注”兩個字。 施羅德曾寫過:巴菲特除了關注商業活動外, 幾乎對其他一切如藝術、文學、科學、旅行、建築等全都充耳不聞——因此他能夠專心致志追尋自己的激情。

關於集中精力,

心理學界有一個“心流”理論, 就是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入到某種活動上的感覺。 這個理論是心理學家米哈裡·齊克森米哈裡提出的, 他認為心流能夠給我們帶來一種積極的生命體驗, 從而給我們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 提升生活品質。

心流就是一種專注的狀態。 我們平時可以進行一些專注的小練習鍛煉自己這方面的能力, 如呼吸冥想, 每天花一分鐘的時間專注於呼吸上, 若思緒游離再回到呼吸上即可。 想要成為高手, 就從練習簡單的一呼一吸開始。

我們也可以早睡早起, 清晨的安靜清醒時刻很容易讓我們內心平靜, 從而聚焦於當下重要的事情。

—4 —

少即是多

回到最開始的巴菲特和佛林的故事, 想想我們自己的人生最關注的是哪5件事情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