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每週末坐3小時車做地鐵志願者 雲南小夥兩年見證武漢飛速發展

圖為14日, 地鐵循禮門站, 唐清特在如潮客流裡尋找需要幫助的乘客。 記者 苗劍 攝

長江日報融媒體4月16日訊從2016年秋天入學開始,

除去寒暑假回家, 19歲的雲南小夥子唐清特堅持每個週末上午前往武漢地鐵循禮門站, 為乘客提供志願服務。

圖為14日, 地鐵循禮門站, 唐清特為乘客導乘服務。 記者 苗劍 攝

唐清特說, 一來到武漢就受到了志願服務精神的強烈感召, 能在武漢地鐵提供志願服務,

就是在城市視窗展示這座城市的形象, “感到很光榮, 也對這座城市產生了強烈的歸屬感。 ”

現在的地鐵通也曾一問三不知

“下車乘客請下樓, 不要擁擠, 換乘2號線請乘坐扶梯。 ”15日上午, 長江日報記者來到1號線循禮門站, 看到了正在月臺上值守的唐清特。

圖為14日, 地鐵循禮門站, 唐清特(左)和同伴為行動不便的乘客抬行李。 記者 苗劍 攝

提起這座車站, 唐清特如數家珍:從哪個出入口去超市最近、如何在兩條線之間換乘、去周邊的醫院往哪裡走……對於這些問題, 唐清特的答案都是脫口而出。

不過, 讓很多人沒想到的是, 剛剛成為地鐵志願者的時候, 唐清特是標準的“菜鳥”。 當時, 一位乘客向他打聽車站周邊一個地方, 唐清特瞬間就懵了。 “我請這位乘客稍等, 然後用手機查詢。 ”唐清特回憶說, 這名乘客立馬就火了, 當場批評他:“你對武漢一點都不熟悉, 在哪兒都不知道, 還當什麼志願者?”

唐清特有些難為情, 也有些難過, 但他轉念一想, 此話也不無道理。

從此, 他把武漢的地鐵線路圖背了個滾瓜爛熟,

出行時, 盡可能坐地鐵, 上了列車也不閑著, 眼睛就盯著線路圖看, 並背誦車站排列順序。 有時, 唐清特還趁週末做完地鐵志願服務後, 專門坐地鐵去武漢知名景點、商圈、大型醫院、三大火車站和機場來個實地體驗, 看看如何換乘方便, 出入口地上都有什麼建築物。

“現在說我是武漢通可能有些誇張, 但絕對是個地鐵通。 ”唐清特說。 目前, 身邊的同學出去玩, 都要向他請教, “給同學畫地鐵搭乘線路圖, 是常有的事兒。 ”他笑著說。

志願服務見證武漢飛速發展

考入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後, 唐清特第一時間報名參加校青年志願者協會, 隨著協會與武漢地鐵志願服務總隊成為共建單位, 他成為了一名武漢地鐵志願服務者。

志願服務地點在循禮門站, 而學校位於新洲陽邏。 於是, 每個週末的早上6時10分, 唐清特準時起床。 7點, 他就準時出發, 確保上午9點前一定到達循禮門站。

唐清特說, 做志願服務不到兩年, 但是見證了武漢的飛速變化。 剛成為志願者時, 武漢只有1號線、2號線、3號線、4號線, 2016年底的時候6號線和機場線開通了, 去年底陽邏線、8號線和徑河線也開通了, 唐清特可以坐上地鐵直接去循禮門站了, 路上所需時間減少了40分鐘。

他說, 做一次志願服務是三小時, 但路上也得花三個小時。 “確實是累, 但很有意義, 幫助到了需要幫助的人。 ”唐清特說。

連結:地鐵志願者九成是大學生

武漢地鐵文明志願者服務總隊有1.4萬名志願者, 其中大學生志願者達1.3萬人, 占總人數的92.8%。他們中有很多人從全國各地來到武漢,來到這座志願者之城,並通過地鐵志願服務把自己的未來緊緊地和這個城市聯繫在了一起。武漢地鐵運營公司有關負責人說,不少志願者都說,在志願服務中找到了歸屬感。

在不久之前的清明小長假,武漢地鐵文明志願者服務總隊的志願服務小時數突破了22萬小時。這一數字背後體現了武漢地鐵爭當城市文明風景“領跑者”的努力,同時也讓志願者們在服務中更加瞭解城市,鼓勵他們以城市主人翁的姿態與城市休戚與共。

此外,武漢地鐵近年來還開始探索性地嘗試“志願服務合夥人”的模式,希望實現志願服務常態化。2016年底武漢地鐵面向社會徵集“志願服務合夥人”,由共建單位與車站結對,一對一開展志願服務。合夥共建的模式一經推出就受到了社會各界歡迎,各大院校踴躍報名,第一批就有20多所高校與地鐵方面簽訂了志願服務共建協定。

如今,武漢地鐵志願服務的共建院校已有61個,平均每個院校就有213名大學生志願者,這些朝氣蓬勃的年輕人,用自己的熱情為城市服務,而大武漢的城市包容度讓他們感受到同樣的熱情,為他們找到了家的感覺。(記者張晟 郭佳 通訊員曾斯 李丹 產啟鬥)

【編輯 張穎惠】

占總人數的92.8%。他們中有很多人從全國各地來到武漢,來到這座志願者之城,並通過地鐵志願服務把自己的未來緊緊地和這個城市聯繫在了一起。武漢地鐵運營公司有關負責人說,不少志願者都說,在志願服務中找到了歸屬感。

在不久之前的清明小長假,武漢地鐵文明志願者服務總隊的志願服務小時數突破了22萬小時。這一數字背後體現了武漢地鐵爭當城市文明風景“領跑者”的努力,同時也讓志願者們在服務中更加瞭解城市,鼓勵他們以城市主人翁的姿態與城市休戚與共。

此外,武漢地鐵近年來還開始探索性地嘗試“志願服務合夥人”的模式,希望實現志願服務常態化。2016年底武漢地鐵面向社會徵集“志願服務合夥人”,由共建單位與車站結對,一對一開展志願服務。合夥共建的模式一經推出就受到了社會各界歡迎,各大院校踴躍報名,第一批就有20多所高校與地鐵方面簽訂了志願服務共建協定。

如今,武漢地鐵志願服務的共建院校已有61個,平均每個院校就有213名大學生志願者,這些朝氣蓬勃的年輕人,用自己的熱情為城市服務,而大武漢的城市包容度讓他們感受到同樣的熱情,為他們找到了家的感覺。(記者張晟 郭佳 通訊員曾斯 李丹 產啟鬥)

【編輯 張穎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