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武漢軍運設計團隊的“工匠精神” 給老建築換裝費時一個多月

長江日報融媒體4月16日訊軍運建設宏圖展, 美麗武漢我手建。

將于明年舉辦的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 既是展示世界各國軍人風采的舞臺, 也是呈現武漢三鎮靚麗風景的視窗。 為各國軍中驕子搭台, 給江城青山綠水添彩, 成為武漢十萬軍運工匠的共同追求。

風景園林高級工程師劉凱敏從華中科技大學建築學專業碩士畢業後, 在園林綠化設計行業工作十多年, 現任武漢市園林建築規劃設計院規劃分院院長、軍運會全市園林綠化專項設計負責人之一。

武昌區綠化隊隊長張軍常年工作在道路綠化養護管理工作一線,

承擔武昌區道路綠化日常養護管理及綠化改造提升工作。

副高級園林工程師彭偉1994年進入武漢市花木公司, 如今肩負漢口火車站、武漢二七長江大橋、東湖賓館至雙湖橋等重點路段行道樹補植更換工作。

4月14日下午, 武漢市民之家, 劉凱敏、張軍、彭偉三位軍運工匠代表, 登臺由市民之家與長江日報聯合主辦的第204期市民大講堂, 與來自武漢生物工程學院、華中農業大學、武漢市園林系統、百步亭社區的聽眾一道, 分享他們的軍運建設故事, 再展武漢軍運工匠風采, 受到現場200多聽眾的熱烈歡迎。

劉凱敏:給老建築換裝費時一個多月

講堂一開始, 劉凱敏播放了一段PPT, 其中一幅漫畫畫的是一名女子扛著一桶桶裝水。

劉凱敏笑著解釋:自己無意給桶裝水做廣告, 只想告訴大家, 園林設計師並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樣, 坐在高檔寫字樓裡, 乾乾淨淨非常光鮮, 幹著令人羡慕的工作;園林設計師除了要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新穎的構思, 還必須有一個好身體。 比如很多工程動工前, 都要進行前期實地測量, 而工地條件一般都不是很好, 進進出出鞋子褲子上都是泥漿, 體力消耗很大。 由於軍運會工期緊, 他們只能白天在外面測量和實地勘察, 晚上回到辦公室加班加點, 個中辛苦只有自知。

劉凱敏說, 這次為軍運會全市園林綠化作專項設計, 工作範圍涉及10條重要保障線路、180多公里, 跨全市13個城區。 這麼大的工程量和工作範圍,

要拿出一個總體方案, 首先要做到瞭解全域心中有數, 他們叫“摸家底”。 勘察一條路開著車要來回跑好幾趟, 還要拍下照片和做好測量工作, 車輛無法到達的路段, 便徒步前往。

劉凱敏說, 在他們的設計團隊裡, 還有一批老同志, 做事可以說是追求極致。 為了給一處老建築重新做環境園林設計, 一位老同志找來一些50年前的書籍做參考。 有時圍著房子從左邊走一圈, 再從右邊走一圈, 目的是為了體驗不同的視覺效果;有時上午走一圈, 下午再走一圈, 目的是為了體驗不同時段陽光給人的感覺。 這樣前後經歷了一個多月的體驗和感受, 才回到設計院開始動手做設計, 最終拿出了一個近乎完美的換裝方案。

對“工匠精神”的理解,

劉凱敏慨括為兩個字:一是“鑽”, 認真鑽研;二是“求”, 不斷求索。

劉凱敏說, 來到武漢的軍運嘉賓們能夠第一時間欣賞到武漢最美的風景, 武漢市民在軍運會期間及軍運會之後, 也能夠享受武漢的園林之美、景觀之美、山水之美、城市之美。 “軍運園林建設最終將造福武漢市民。 ”劉凱敏說:“以後帶著孩子去看自己設計的工程時, 我都會無比驕傲告訴他, 這裡面凝結著爸爸的智慧和汗水。 ”

張軍:自創“水桶滴灌”解決澆水難題

張軍一上臺, 先做了一番園林“科普”:俗話說“三分種, 七分管”, 這句話充分體現了養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園林植物栽植成活後, 是否能生長良好、發揮並保持設計所要求的景觀效果, 全取決於日常的養護管理。

不同的季節, 對植物養護有不同要求, 像春天需要對植物進行補栽、鬆土;夏季天氣炎熱, 土壤的蒸發量增加, 就要對植物進行抗旱處理;秋季則要對植物進行修剪以及病蟲害的防治;到了冬季就要注重植物的保暖問題了。

夏季高溫環境下, 如何長期有效地對植物進行抗旱澆水, 一直困擾著道路養護綠化管理工作。 張軍說, 從前都是通過水車、人工等方式對植物進行澆水, 但由於行道樹樹穴面積較小, 土壤透氣性差, 水分滲透效果常常達不到要求。

在一次實地考察過程中, 張軍突發靈感想到利用“水桶滴灌”的方式對行道樹進行澆水, 即在水桶底部鑽孔後放在行道樹樹穴上, 水桶內裝滿水後, 水通過小孔緩慢、均勻地滲透至樹穴土壤。 這樣既可以保持土壤濕潤,減少水分蒸發,還可以避免澆水時將泥土沖出路面造成污染。張軍還在滴水口徑大小的問題上不斷摸索,多次實驗後,最終決定了滴水口徑的大小。

困擾多年的問題得到解決,靠的不僅僅是靈感的一時閃現,更是張軍對園林職業的熱愛與執著。張軍說,接觸園林、從事園林事業,源於自己的熱愛及園林情結。他說,對待植物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每種植物都有自己的獨特屬性,要真正瞭解它們,才能對症下藥進行養護。

“家人十分支持我的事業,當他們看到我的養護成果時,也和我一樣幸福感滿滿,獲得感滿滿。”張軍說,“我和我的團隊唯有更加努力地工作,讓軍運園林更‘養眼’,讓軍運建設更‘養眼’,讓我們的城市更‘養眼’。”

彭偉:探地雷達助軍運會植綠提速

彭偉常年奮戰在綠化一線,憑藉豐富的施工經驗和扎實的業務能力,去年11月積極投身於軍運會重點道路綠化提升專案中。作為一名紮根基層的園林人,彭偉這樣理解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務實求真、精益求精的科學態度;鍥而不捨、持久專注的做事勁頭;追求卓越、吐故納新的思想理念,不斷破除追求品質道路上的難題。

彭偉說,軍運會重點道路綠化提升專案實施點位線路長、路段多、分佈廣,園林工人需提前對保障線路沿線進行詳細實地勘察,反復論證更換和補植行道樹點位。補植行道樹需先破除鋪裝,新開樹穴,但人行道地下一般都密集分佈著高壓、燃氣、消防、電信等各類管線,有時挖到地下40釐米左右時,埋設的各類管線便顯露出來,遇到這種情況工人們只好停止施工,回填土方,並買來水泥、砂石等材料,將路面復原。由於地下管線現狀資料的缺漏和偏差,有時開挖也會損壞地下管線,導致停水、停電、停氣、通訊中斷等。

這次籌備軍運會,園林部門植綠護綠首次用上了高科技神器——“探地雷達”。“探地雷達”實際上是一台形如吸塵器的電子設備,可對需要補栽行道樹的路段進行探測。方法是一名技術人員拖著設備在前面行走,另一名技術人員手持顯示幕在後查看,只要地下埋有管線,顯示幕就會成像並顯示出資料。彭偉形象地說,這就像是在給城市路面做B超、CT,儀器在地上掃一掃,馬上就能知道下面是否埋有管線。他舉了一個例子:比如漢口黃浦大街竹葉山轉盤至解放大道,園林工人便使用“探地雷達”,歷時一周徒步對地下管線情況進行了檢測,根據探測結果繪製了地下管線示意圖,為行道樹補栽設計及施工提供參考依據,從而確保施工過程更安全、更便利、更精准,也大大提高了植綠補綠的速度。

“我們的工人們連續熬夜奮戰,4個多月栽下了4900多棵行道樹。儘管十分辛苦,一想到這是在為軍運會添綠色,我們心裡也十分自豪。”彭偉說。

彭偉認為,籌辦軍運會對園林綠化是一個極好的契機,可以充分發揮園林人的智慧,打造林蔭道的景觀效果,全面提升城市園林綠化水準,展示大江大湖大武漢城市風貌;綠化提升項目建設不僅在軍運會期間發揮作用,而且能夠成為一項長期的惠民工程,造福子孫後代。

(記者李愛華 羅斌 餘坦坦 實習生于瑩 通訊員 白潔)

【編輯 張穎惠】

這樣既可以保持土壤濕潤,減少水分蒸發,還可以避免澆水時將泥土沖出路面造成污染。張軍還在滴水口徑大小的問題上不斷摸索,多次實驗後,最終決定了滴水口徑的大小。

困擾多年的問題得到解決,靠的不僅僅是靈感的一時閃現,更是張軍對園林職業的熱愛與執著。張軍說,接觸園林、從事園林事業,源於自己的熱愛及園林情結。他說,對待植物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每種植物都有自己的獨特屬性,要真正瞭解它們,才能對症下藥進行養護。

“家人十分支持我的事業,當他們看到我的養護成果時,也和我一樣幸福感滿滿,獲得感滿滿。”張軍說,“我和我的團隊唯有更加努力地工作,讓軍運園林更‘養眼’,讓軍運建設更‘養眼’,讓我們的城市更‘養眼’。”

彭偉:探地雷達助軍運會植綠提速

彭偉常年奮戰在綠化一線,憑藉豐富的施工經驗和扎實的業務能力,去年11月積極投身於軍運會重點道路綠化提升專案中。作為一名紮根基層的園林人,彭偉這樣理解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務實求真、精益求精的科學態度;鍥而不捨、持久專注的做事勁頭;追求卓越、吐故納新的思想理念,不斷破除追求品質道路上的難題。

彭偉說,軍運會重點道路綠化提升專案實施點位線路長、路段多、分佈廣,園林工人需提前對保障線路沿線進行詳細實地勘察,反復論證更換和補植行道樹點位。補植行道樹需先破除鋪裝,新開樹穴,但人行道地下一般都密集分佈著高壓、燃氣、消防、電信等各類管線,有時挖到地下40釐米左右時,埋設的各類管線便顯露出來,遇到這種情況工人們只好停止施工,回填土方,並買來水泥、砂石等材料,將路面復原。由於地下管線現狀資料的缺漏和偏差,有時開挖也會損壞地下管線,導致停水、停電、停氣、通訊中斷等。

這次籌備軍運會,園林部門植綠護綠首次用上了高科技神器——“探地雷達”。“探地雷達”實際上是一台形如吸塵器的電子設備,可對需要補栽行道樹的路段進行探測。方法是一名技術人員拖著設備在前面行走,另一名技術人員手持顯示幕在後查看,只要地下埋有管線,顯示幕就會成像並顯示出資料。彭偉形象地說,這就像是在給城市路面做B超、CT,儀器在地上掃一掃,馬上就能知道下面是否埋有管線。他舉了一個例子:比如漢口黃浦大街竹葉山轉盤至解放大道,園林工人便使用“探地雷達”,歷時一周徒步對地下管線情況進行了檢測,根據探測結果繪製了地下管線示意圖,為行道樹補栽設計及施工提供參考依據,從而確保施工過程更安全、更便利、更精准,也大大提高了植綠補綠的速度。

“我們的工人們連續熬夜奮戰,4個多月栽下了4900多棵行道樹。儘管十分辛苦,一想到這是在為軍運會添綠色,我們心裡也十分自豪。”彭偉說。

彭偉認為,籌辦軍運會對園林綠化是一個極好的契機,可以充分發揮園林人的智慧,打造林蔭道的景觀效果,全面提升城市園林綠化水準,展示大江大湖大武漢城市風貌;綠化提升項目建設不僅在軍運會期間發揮作用,而且能夠成為一項長期的惠民工程,造福子孫後代。

(記者李愛華 羅斌 餘坦坦 實習生于瑩 通訊員 白潔)

【編輯 張穎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