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廣州大力創建現代農業產業園 將推動申報創建一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日前, 廣州市農業局舉行了首批廣州農業公園授牌儀式, 20家廣州農業公園去年“業績”亮眼, 共接待遊客620萬人次, 年經營收入7.25億元, 不僅在農業生產和觀光休閒旅遊方面多有創新, 更是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記者發現, 首批廣州農業公園不少位於廣州的現代農業產業園, 其背後是廣州將創建現代農業產業園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今年春節前後, 位於南沙東湧鎮的廣州種業小鎮迎來了廣州品種最多、規模最大的鬱金香展會。 南方日報記者梁文祥 攝

據悉, 早在2012年, 廣州就評選認定了8個市級現代農業園區。 2012—2016年, 市級財政共投入1.92億元用於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經過5年建設, 形成“三地三區”的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區, 即主導產業現代經營主體聚集地、高效生態農業生產地、先進農業科技創新地和農業觀光休閒功能拓展樣板區、體制機制創新試驗區、城鄉和諧發展示範區。

接下來, 廣州將繼續加強規劃引導, 今年將推動有條件的地區率先開展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工作, 到2020年推動申報創建一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做強特色優勢產業 廣州種業小鎮的種業發展戰略

今年春節前後, 位於南沙區東湧鎮的廣州種業小鎮迎來了廣州品種最多、規模最大的鬱金香展會, 展出面積近130畝、600多萬株。 鬱金香、洋水仙、朱頂紅、風信子等200多個國際知名花卉品種讓廣州市民一飽眼福, 也讓廣州種業小鎮進一步走進大眾視野。

種子行業處於農業生產鏈條的上游, 種業起步較早的廣州, 產業優勢明顯。

去年4月, 廣州種業小鎮落戶南沙, 該項目總投資超過32億元, 首期重點是建設廣州國際交易中心、廣州國際種業總部大廈、農業“育繁推”展示基地和中國首家種業文化主題農業公園, 將為農業高端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根據《廣州國際種業中心建設規劃(2016—2025年)》, 廣州國際種業中心以“立足廣州、輻射內地、面向全球”為總體定位, 以“政府引導, 企業主體, 市場行為”為建設模式, 計畫10年內重點建設113個專案, 通過重點工程和示範專案帶動, 預計到2025年可形成總產值近5000億元產業規模。 廣州種業小鎮正是廣州國際種業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

種業發展戰略為種業小鎮注入強勁發展勢頭。 目前, 占地3.8萬平方米的廣州國際種業交易中心主體大樓和1.9萬平方米的配套倉儲設施建設已竣工,

到廣州種業小鎮考察的企業或機構超600家, 已完成註冊手續的有24家, 簽約的有34家, 在談近100家。 其中, “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已正式落戶廣州種業小鎮。

種業小鎮的發展也離不開政策利好的驅動。 如市農業局、發改委等10部門聯合出臺了《關於加快廣州國際種業中心建設若干意見》, 內容涵蓋財政、科技、人才、用地、金融、稅費和種業小鎮特殊扶持政策等七大類, 共20多條具體措施。 市農業局還出臺了《廣州國際種業中心建設三年行動計畫(2017—2019年)》, 南沙區政府出臺了《廣州市南沙區促進廣州種業小鎮發展扶持辦法》。

此外, 廣州還組建了廣州種業聯盟、廣州種業學院、國家級種質資源分享平臺、先進種業檢測服務機構等平臺,

服務廣州種業小鎮發展。

 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萬花園啟動鄉村發展要素

寶趣玫瑰園、天適櫻花園、正欣多肉植物、大丘莊園……位於從化西和村, 數十家花卉種植企業位於其中。 花卉產業讓西和村常年繁花似錦, 令遊客流連忘返的同時, 也帶動了村民增收致富。

西和村的萬花園是以花卉生產為主導產業的現代農業示範園區。 該園區原以種植荔枝、水稻為主, 因市場價格不穩定, 果農的收入效益較低。 近年來, 通過退果還田和土地流轉, 農民的地租收入、務工性工資收入和第三產業收入均實現增長。 如當地土地的年租金就從2005年的500—600元/畝提高到目前的1500元/畝。

農業與旅遊產業融合也促進了農村經濟轉型。 2007年以前,該園區進駐公司多以生產為主。目前,企業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以花卉產業和特色農業為依託,大力挖掘開發各類賞花、摘果、農事體驗、鄉村風情等生態、休閒、觀光休閒型農業旅遊活動。

正欣園藝已經進駐西和村8年,據該企業總經理周興介紹,當初他看中了萬花園的建設契機,投入了200萬元搭起了“大棚”,如今已經成為華南最大的多肉植物生產企業,年出貨量高達300萬盆,年產值超過1500萬元。

據統計,萬花園內的企業每年可解決當地農民就業約3000人次(含臨時勞動力)。2017年,小鎮共接待各地遊客約150萬人次,帶動了旅遊業、周邊餐飲業的發展和農副產品銷售,大大促進了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增收。2017年,西和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2.1萬元,高於從化區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水準。

此外,萬花園於2009年獲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和省部共建園區稱號,2012年被納入廣州市現代農業發展平臺,2013年被納入廣東省現代農業示範區的核心區。

目前,萬花園初步形成了鮮切花、蘭花、盆花、特色苗木種植為主的生產格局。園區集花卉生產、銷售、科研、觀光休閒旅遊為一體,逐步形成產業聚集和組團發展,輻射帶動廣州花卉業的發展,成為帶動廣州乃至珠三角發展花卉產業的重要引擎和示範基地。

南方日報記者 傅鵬

通訊員 穗農宣

2007年以前,該園區進駐公司多以生產為主。目前,企業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以花卉產業和特色農業為依託,大力挖掘開發各類賞花、摘果、農事體驗、鄉村風情等生態、休閒、觀光休閒型農業旅遊活動。

正欣園藝已經進駐西和村8年,據該企業總經理周興介紹,當初他看中了萬花園的建設契機,投入了200萬元搭起了“大棚”,如今已經成為華南最大的多肉植物生產企業,年出貨量高達300萬盆,年產值超過1500萬元。

據統計,萬花園內的企業每年可解決當地農民就業約3000人次(含臨時勞動力)。2017年,小鎮共接待各地遊客約150萬人次,帶動了旅遊業、周邊餐飲業的發展和農副產品銷售,大大促進了當地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增收。2017年,西和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2.1萬元,高於從化區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水準。

此外,萬花園於2009年獲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和省部共建園區稱號,2012年被納入廣州市現代農業發展平臺,2013年被納入廣東省現代農業示範區的核心區。

目前,萬花園初步形成了鮮切花、蘭花、盆花、特色苗木種植為主的生產格局。園區集花卉生產、銷售、科研、觀光休閒旅遊為一體,逐步形成產業聚集和組團發展,輻射帶動廣州花卉業的發展,成為帶動廣州乃至珠三角發展花卉產業的重要引擎和示範基地。

南方日報記者 傅鵬

通訊員 穗農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