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泗洪積極推廣生態濕地淨化尾水模式 生態“淨水”帶來“多贏”

宿遷網訊近日, 在泗洪縣界集鎮的一處河道內, 筆者看到, 碧波蕩漾, 兩岸的桃樹、柳樹倒映水中;河面漂浮著綠色“浮島”, 幾隻白鵝在水中嬉戲, 河邊的長廊和休閒小亭錯落有致……好一幅田園生態畫卷。 可誰又能想到, 這河裡的水有許多是來自汙水處理廠處理後的尾水。

鄉村汙水處理是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一環。 為“扮靚”泗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名片, 該縣積極加大污水收集、處理力度, 截至目前, 已在23個鄉鎮建成130座汙水處理廠、站, 污水集中收集, 集中處理。

在汙水處理上, 該縣積極推廣生態濕地淨化尾水模式。

通過在汙水處理廠、站排放尾水的河道內建起多個浮島, 浮島內栽植水生植物, 立體消解尾水中的氨、氮、磷等有害元素, 達到淨化水質的效果。

河水清澈了, 周邊居民、種植戶受益最大。 “以前河道由於生活污水流入, 河水又黑又臭, 來買桃子的人, 一看到臭水就被嚇跑了。 現在河道治理好了, 我們種桃更有信心了。 ”在河畔種植桃樹的種植戶孫育剛深有感觸地說。

今年, 該縣投入2000余萬元, 在全縣加強汙水處理廠、站尾水生態綜合治理, 以解決尾水排放難題, 確保達到國家投放標準。

讓尾水變活水, 就地生“金”。 在天崗湖汙水處理廠尾水排放池邊, 該鄉村民陳海利用尾水種植了5畝淺水藕, 如今, 藕塘裡不僅傳出陣陣蛙鳴,

還引來許多鳥兒戲水捕食。 陳海算了一筆賬:“5畝藕塘賣藕能賺2萬元, 加上泥鰍養殖, 估計今年收入3萬元沒問題。 ”

“為了更好地推廣生態濕地淨化尾水模式, 住建局在加強整治提升、督查管理的同時, 積極組織相關鄉鎮和汙水處理廠、站負責人進行專項學習培訓, 建立示範樣板, 通過典型引導, 在面上積極推廣。 ”泗洪縣住建局局長徐建成介紹說, 目前, 該縣界集、瑤溝、天崗湖等鄉鎮積極推廣尾水生態處理模式, 已栽植各類水生植物10萬株, 建立浮島200個, 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引領作用。 (陳玉 宋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