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美國拿中興開刀,中國“芯”現狀如何?

近日, 美國商務部的一紙禁令不僅將中興“打懵”, 同時震驚了整個中國晶片產業。

4月16日, 美國商務部宣佈將全面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銷售零部件、商品、軟體和技術七年, 直到2025年3月13日。 這無疑給中國其他高新技術企業以及晶片公司敲響了警鐘。

因為此事的涉及範圍非常廣, 不止是晶片, 還包括軟體和技術。 以消費電子產品來說, 晶片類, 手機的SoC, 有高通和MTK, 但是高通的占比很高, 尤其高端領域;電腦的CPU壟斷性最高, intel和AMD都是來自美國的公司, 處於壟斷地位;儲存晶片也主要被三星、海力士和鎂光等海外公司壟斷。

總體來說, 中國在晶片、面板和半導體的製造設備方面對美國的依賴度比較高。 絕大多數高端晶片都需要進口。

目前,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積體電路市場, 占全球份額一半以上, 也是全球最大的記憶體市場, 但在萬億規模的晶片領域, 中國目前主要依賴進口,

國產品牌晶片只能自供8%左右。 僅在2017年, 中國進口了2601.4億美元的晶片。 以連續多年位居單品進口第一位, 比排在第二名是原油進口金額高出一半還多。

據賽迪顧問諮詢公司統計, 2017年, 世界前20的半導體企業中。 美國占了13家, 在中國市場銷售額合計667億美元。 其中, 高通、博通、鎂光有一半以上的市場銷售額是在中國實現的。 同時, 中國收入前10的晶片供應商均為外企, 可以說中國晶片“命脈”完全不掌握在自己手上。

可能有些網友會問, 既然美國禁止出售晶片給中興, 那是否可以依靠中國晶片企業渡過難關?

“遠水解不了近渴”, 雖然近年來中國大力發展半導體行業, 但短期之內中國晶片企業的設計製造水準依舊不高, 所以難以幫助中興渡過難關。

就拿中興所在的通信業晶片為例。 目前, 通信業將通信類晶片分為成熟度、可靠性較高的基站晶片和一般的消費終端晶片。 前者是中興等資訊通訊技術服務商所要用到的, 而後者主要用在智慧手機等數碼類產品上。

不過, 這些分類只不過是由於市場應用不同, 所以分類不同。 本質上都屬於晶片。 而中國晶片設計和製造還處於剛剛起步階段, 與產業鏈成熟的美國相比, 差距不小。

正是因為中國自主晶片研發進程緩慢, 與國際主流技術差距巨大, 直接導致晶片貿易已經成為中國進出口貿易逆差的最大“黑洞”。

這次美國商務部拿中興開刀, 中國“芯”危機勢必會激勵自主晶片產業的發展, 但想依靠國產自主晶片在短期內急速發展, 幫助中興度過危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在晶片發展領域, 中國政府已投入了多項政策支持, 其中一項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俗稱“大基金”)一期就已經達到1380億元人民幣的規模, 此外各省及地方政府也投入大量產業基金與私人投資基金。 這些資金足以組建多條高產能的晶片生產線。 對於中國晶片企業而言, 目前最重要的是先完成產業鏈的佈局, 並設法繞開美國, 引進國際頂尖的製造設備。

從長期來看, 此次事件將促使中國加快前沿技術研發和薄弱環節突破, 不論在通信晶片領域,還是在儲存晶片、電腦CPU領域,都將加速佔領技術高地和實現國產化替代。

不論在通信晶片領域,還是在儲存晶片、電腦CPU領域,都將加速佔領技術高地和實現國產化替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