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育扶貧幫孩子“拉齊”人生起跑線

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 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 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伴隨脫貧攻堅的號角聲, 在落實市委、市政府精准扶貧工作上, 市教育局全力推進落實各項扶困助學政策, 組織動員市屬學校支援林甸縣農村學校建設, 先後多次捐贈教學器材和設備, 共計價值600萬元。

走進林甸縣四合鄉合勝村小學, 記者看到, 操場乾淨平整, 籃球場、排球場等體育設施一應俱全, 教學樓內教室、閱覽室窗明几淨, 設施完備。 合勝小學是一所有著70餘年歷史的村級小學, 幾經變遷, 培養了幾代合勝村的子弟。

市教育局派駐到合勝村的第一書記入村後, 為徹底改變原合勝小學的破舊面貌, 多方協調資金398萬元, 建設了新的合勝小學, 並於2016年9月實現搬遷。 新學校設有科學實驗室、綜合實踐室、多功能教室、圖書室等, 硬體設施在全縣村級小學中位列前茅。

去年6月, 市教育局主要領導多次深入合勝村小學調研, 研究落實教育扶貧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 隨後, 市教育局下發檔, 組織34所市屬學校開展“扶貧助教”專項行動, 為林甸縣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援助教學器材設備。 很快, 市教育局各直屬學校完成了電教設備、實驗器材、學生桌椅、音體美等器材的資產核銷、調撥等手續。 不到一個月時間, 第一批捐贈的器材和圖書就運抵合勝村和合勝小學。

經統計, 這次集中調撥捐贈給林甸縣基層學校的器材設備價值528萬元, 書籍68514冊, 價值87萬元。 其中, 直接調撥給四合鄉中學、四合鄉中心小學、合勝村小學和合勝村委會的器材60多萬元。 在瞭解到合勝村小學沒有像樣的運動場地後, 市教育局還協調愛心企業出資10萬元, 為合勝村小學硬化籃球場地、排球場地。

由於合勝村有幾個屯離新建的合勝小學較遠, 孩子上下學需要家長早晚接送, 中午在校就餐。 為減輕家長負擔, 市教育局號召市屬學校學生“省下一瓶水、一塊錢”, 幫助合勝小學學生“解決一頓飯、一趟車”。 一份份愛心彙集成河, 通過組織“扶困助教”“手把手獻愛心”等活動, 有效減輕了農村學生家庭的經濟負擔,

不斷提高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和教育品質。

如何成功抓好教育扶貧, 除了多為教育扶貧加油鼓勁、營造良好氛圍外, 更重要的是要多為教育扶貧提供多種扶持。 市教育局的工作人員說, 貧困地區之所以貧困, 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教育資源匱乏, 造成貧困地區的孩子最初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接下來, 市教育局還將結合實際, 繼續落實各項教育扶貧政策, 扎實推進精准扶貧工作。

大慶日報記者 王明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