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張藍圖幹到底”是何種氣質?且看雙流綠色能源產業十年巨變!

昨天(17日), 這條新聞刷爆了中國的媒體圈, 央視、新華社、四川日報等多家媒體競相報導:“經過8年的研發, 我國首條大面積碲化鎘弱光發電玻璃生產線4月17日在成都市雙流區投產”。

這條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的生產線, 可生產單片1.92平方米的碲化鎘薄膜“發電玻璃”光伏組件。 業界認為, 碲化鎘太陽能“發電玻璃”有弱光性好、適用於建築外牆等特點, 在光伏建築一體化、軍民融合產業等領域有廣泛應用前景。

大面積碲化鎘弱光發電玻璃的順利投產, 不僅是雙流綠色能源產業發展的又一座里程碑, 更將對提升成都、四川經濟高品質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為什麼一家企業的投產能夠得到如此之多媒體的關注?究其原因, 就要從十年前說起。

時光荏苒, 歲月變遷, 十年之約, 猶在眼前

★2008年6月5日, “首屆中國西部光伏產業與新能源發展論壇”在成都雙流西南航空港經濟開發區為核心的全國百強縣——雙流舉行, 論壇以光伏產業投資與發展為主題, 重點圍繞光伏光電及機電產業, 大力實施產業鏈招商。 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 雙流新能源產業發展正式起步。

★2009年, 在雙流舉行的中國(成都)新能源國際論壇暨太陽能展覽會上, 人們追捧的程度毫不亞於粉絲們對明星的崇拜——不僅會議室的座位不夠, 而且在9月6日, 雙流還收穫了價值56億元的投資意向。

★2010年9月27日, 由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參與協辦, 30餘家國外企業、機構, 500餘家龍頭企業精彩亮相的2010中國(成都)新能源國際峰會在雙流版圖上隆重拉開帷幕。

★2010年1月31日, 成都市確定13個統籌發展市管產業功能區, 新能源產業功能區重點發展在雙流, 核心在雙流。 規劃指出該功能區重點發展以太陽能、核能、風能為主的新能源產業。 緊扣主題與發展大局, 針對光伏、光電、光熱、太陽能、風能等“三光兩能”

★2010年6月26日, 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來到雙流天威新能源(西南)產業園進行視察時, 對雙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強力推進新能源產業發展給予了高度評價。

★2011年, 在雙流舉行的中國(成都)新能源國際峰會暨太陽能展覽會釋放出了一個信號:中國的新能源支點在西部, 而西部又以雙流為擔當。在當年的峰會上, 12家公司與雙流簽訂了正式協定,協定總投資達70.58億元,還有5個專案簽訂了框架協定,協定總額達78.3億元。

隨後,知名新能源企業如“滾雪球”般地迅速聚集,天威新能源、漢能光伏等32個億元以上專案坐落園區、協定總投資達723億元,初步形成了聚集發展的態勢,形成了產值規模兩百億以上的產業集群。

2012中國成都新能源國際峰會、2013中國(成都)新能源國際峰會、2014東亞峰會清潔能源論壇……時至今日,一次次峰會,搭起一座座橋樑,讓業界更深刻地認知了新能源這場意義深遠的革命,讓投資者更全面地認識了產業的發展風向乃至雙流這座西部新能源城的投資前景,雙流新能源產業矩陣正徐徐鋪開,不僅成為四川工業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且已成長為國內目前技術線路最齊、研發平臺最高、產業鏈條最長、發展潛力最大的綠色能源產業基地。

勵精圖治、綠色能源十年巨變

2017年9月20日,堪稱“超級工廠”的世界首條工業4.0高效電池生產線舉行投產亮燈儀式在雙流區通威太陽能(成都)有限公司舉行。通威太陽能“智慧製造”電池片的順利投產,標誌著通威太陽能成都基地全面升級為全自動無人生產製造,率先進入無人化車間、 智慧化工廠,實現了清潔能源“成都造”。

2017年11月21日下午,在雙流西航港經濟開發區的中唐空鐵產業基地,新能源空鐵總設計師、中科院院士翟婉明宣佈:世界首條新能源空中鐵路(簡稱空鐵)試驗線成功投入運行。專案從設計、製造到安裝都擁有完全的自主智慧財產權,是完全的“中國製造”,該系統採用新能源、新材料、新設計、集成若干相關成熟技術,具有平穩舒適安全性高、節能環保噪音低、占地少適應性強、景象美觀視野開闊等優點。並且是繼日本、德國之後第三個造出空鐵列車的國家,不同的是在成都研製的新能源空鐵不需要高壓電設備輸送動力,而是將鋰電池包代替高壓電用於列車的牽引動力,這在世界上屬於首創。

2017年底, 300輛新能源公車抵達起雙流,至此,雙流的新能源公車總數量達到620輛,在全省率先實現新能源公交滿覆蓋。

2018年4月17日,我國首條大面積“發電玻璃”生產線17日在成都市雙流區投產。此舉對於雙流綠色能源產業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里程碑意義。

隨著“一帶一路”、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四川內陸自貿試驗區等戰略的深入推進,賦予了成都建設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的國家使命。作為天府新區的重要區域、成都“中優、南拓”的重要板塊,雙流當前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據此,雙流在對國內外產業經濟形勢進行科學研判的基礎上,作出航空經濟、電子資訊、綠色能源三大主導產業發展方向,力爭加快建設“臨空經濟示範區,國際一流空港城”。站在新的起點上,雙流正以強勢的姿態領跑綠色能源產業的發展。

目前,雙流西南航空港經濟開發區現有綠色能源工業區有27平方公里,聚焦了太陽能、核能、儲能、智慧電網等75家綠色能源產業。2017年,雙流區綠色能源產業實現總產值達到220億元。根據《成都市雙流區製造業2025發展規劃》,規劃了新能源產業用地26km,重點發展核能、太陽能、風能和智慧電網及儲能(動力)電池。2009年以來,西航港經濟開發區分別被科技部、國家發改委批准為“成都國家能源裝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和“成都新能源產業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有了完備的硬體條件,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錦上添花,軟體環境不可或缺,目前,雙流區出臺的《關於加強高層次高素質人才引進和培育的辦法》和《雙流區支持創新創業若干政策措施》對包括新能源產業在內所有產業均有相應扶持。而現在,《雙流區關於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也已研究制定。同時重點依託通威新能源、瑞迪機械、川開電氣等項目,加快推進太陽能、核能、儲能及動力電池、智慧電網等產業發展,力爭到2022年突破1000億元。

勇立潮頭敢為先 奮楫揚帆謀新篇

作為中國西部門戶,雙流因為對外的便利性,給綠色能源產業帶來了便捷。

綠色能源,是視窗,我們看到了未來雙流的發展路徑;綠色能源,是引擎,必將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產業發展的“綠色引擎”。勇立潮頭敢為先,奮楫揚帆謀新篇,伴隨著新能源產業十三五規劃宏偉藍圖的實施,新能源產業將會為青山綠水作出巨大的貢獻,而雙流將會成為綠色能源生存發展的肥壤沃土。”

而西部又以雙流為擔當。在當年的峰會上, 12家公司與雙流簽訂了正式協定,協定總投資達70.58億元,還有5個專案簽訂了框架協定,協定總額達78.3億元。

隨後,知名新能源企業如“滾雪球”般地迅速聚集,天威新能源、漢能光伏等32個億元以上專案坐落園區、協定總投資達723億元,初步形成了聚集發展的態勢,形成了產值規模兩百億以上的產業集群。

2012中國成都新能源國際峰會、2013中國(成都)新能源國際峰會、2014東亞峰會清潔能源論壇……時至今日,一次次峰會,搭起一座座橋樑,讓業界更深刻地認知了新能源這場意義深遠的革命,讓投資者更全面地認識了產業的發展風向乃至雙流這座西部新能源城的投資前景,雙流新能源產業矩陣正徐徐鋪開,不僅成為四川工業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且已成長為國內目前技術線路最齊、研發平臺最高、產業鏈條最長、發展潛力最大的綠色能源產業基地。

勵精圖治、綠色能源十年巨變

2017年9月20日,堪稱“超級工廠”的世界首條工業4.0高效電池生產線舉行投產亮燈儀式在雙流區通威太陽能(成都)有限公司舉行。通威太陽能“智慧製造”電池片的順利投產,標誌著通威太陽能成都基地全面升級為全自動無人生產製造,率先進入無人化車間、 智慧化工廠,實現了清潔能源“成都造”。

2017年11月21日下午,在雙流西航港經濟開發區的中唐空鐵產業基地,新能源空鐵總設計師、中科院院士翟婉明宣佈:世界首條新能源空中鐵路(簡稱空鐵)試驗線成功投入運行。專案從設計、製造到安裝都擁有完全的自主智慧財產權,是完全的“中國製造”,該系統採用新能源、新材料、新設計、集成若干相關成熟技術,具有平穩舒適安全性高、節能環保噪音低、占地少適應性強、景象美觀視野開闊等優點。並且是繼日本、德國之後第三個造出空鐵列車的國家,不同的是在成都研製的新能源空鐵不需要高壓電設備輸送動力,而是將鋰電池包代替高壓電用於列車的牽引動力,這在世界上屬於首創。

2017年底, 300輛新能源公車抵達起雙流,至此,雙流的新能源公車總數量達到620輛,在全省率先實現新能源公交滿覆蓋。

2018年4月17日,我國首條大面積“發電玻璃”生產線17日在成都市雙流區投產。此舉對於雙流綠色能源產業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里程碑意義。

隨著“一帶一路”、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四川內陸自貿試驗區等戰略的深入推進,賦予了成都建設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的國家使命。作為天府新區的重要區域、成都“中優、南拓”的重要板塊,雙流當前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據此,雙流在對國內外產業經濟形勢進行科學研判的基礎上,作出航空經濟、電子資訊、綠色能源三大主導產業發展方向,力爭加快建設“臨空經濟示範區,國際一流空港城”。站在新的起點上,雙流正以強勢的姿態領跑綠色能源產業的發展。

目前,雙流西南航空港經濟開發區現有綠色能源工業區有27平方公里,聚焦了太陽能、核能、儲能、智慧電網等75家綠色能源產業。2017年,雙流區綠色能源產業實現總產值達到220億元。根據《成都市雙流區製造業2025發展規劃》,規劃了新能源產業用地26km,重點發展核能、太陽能、風能和智慧電網及儲能(動力)電池。2009年以來,西航港經濟開發區分別被科技部、國家發改委批准為“成都國家能源裝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和“成都新能源產業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有了完備的硬體條件,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錦上添花,軟體環境不可或缺,目前,雙流區出臺的《關於加強高層次高素質人才引進和培育的辦法》和《雙流區支持創新創業若干政策措施》對包括新能源產業在內所有產業均有相應扶持。而現在,《雙流區關於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也已研究制定。同時重點依託通威新能源、瑞迪機械、川開電氣等項目,加快推進太陽能、核能、儲能及動力電池、智慧電網等產業發展,力爭到2022年突破1000億元。

勇立潮頭敢為先 奮楫揚帆謀新篇

作為中國西部門戶,雙流因為對外的便利性,給綠色能源產業帶來了便捷。

綠色能源,是視窗,我們看到了未來雙流的發展路徑;綠色能源,是引擎,必將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產業發展的“綠色引擎”。勇立潮頭敢為先,奮楫揚帆謀新篇,伴隨著新能源產業十三五規劃宏偉藍圖的實施,新能源產業將會為青山綠水作出巨大的貢獻,而雙流將會成為綠色能源生存發展的肥壤沃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