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第60次中華鱘放流活動舉行,已有550多萬尾中華鱘放歸長江

2018年長江三峽中華鱘放流活動14日在湖北宜昌市舉辦, 500尾中華鱘放歸長江。 據瞭解, 此次活動是中華鱘研究所成立以來連續實施的第60次中華鱘放流活動, 截止目前, 已放流中華鱘550多萬尾。

據介紹, 14日放流的中華鱘放流群體包括5個年齡梯隊, 是我國中華鱘放流史上年齡梯隊最豐富的一次。 此次放流最大的中華鱘已有9齡, 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陸續達到性成熟。 為科學回答中華鱘放流效果, 科研人員融合聲呐監測、互聯網及無線傳輸等多方面技術, 建立了從宜昌至河口、覆蓋長江中下游1800公里的放流中華鱘洄游監測系統,

這是目前國內覆蓋範圍最廣、最全面的魚類放流效果即時監測與評價系統, 最新監測研究結果顯示, 最近幾年放流中華鱘進入河口水域的比例為53.7%, 對中華鱘自然資源的補充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今年放流中華鱘的標記採用了比往年時效更長的聲呐標, 連續工作時長可達10年, 如果這些放流的中華鱘能夠在海洋中發育成熟並順利洄游繁殖, 其體內的聲呐標記發射的信號將會被監測系統接收到。

近幾年, 中華鱘研究所在行業內率先突破了中華鱘單雌性繁殖技術, 為中華鱘物種保護再增添一項技術保障;構建了中華鱘人工種群遺傳譜系, 對人工種群實行了科學的遺傳管理;中華鱘早期性別鑒定技術研究、種質資源庫建設和全基因組研究工作也同步開展;構建了中華鱘基因組BAC文庫,

是中華鱘種質資源庫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該文庫的成功建立為更深層次的開展中華鱘生長發育、繁殖以及疾病機理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資源庫, 是未來實施染色體篩查與篩選、全基因組測序等工作的重要基礎。

除了中華鱘保護以外, 三峽集團在長江上游及金沙江流域魚類保護、生態調度等方面也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截止到目前三峽集團已先後掌握圓口銅魚、長鰭吻鮈、齊口裂腹魚等10余種長江珍稀特有魚類人工繁殖技術並實施增殖放流, 已累計放流達氏鱘、胭脂魚等珍稀特有魚類近150萬尾。 三峽工程蓄水到正常高水位175米以來,

連續7年開展針對四大家魚自然繁殖的生態調度, 監測結果顯示, 實施生態調度後宜昌至監利江段四大家魚自然繁殖規模大幅增加, 2017年超過30億粒(尾), 是實施生態調度第一年的近50倍, 生態效益十分顯著。 溪洛渡、向家壩、三峽、葛洲壩四個梯級水庫聯合生態調度試驗工作也在同步開展。

(見習編輯:陳蓉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