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四川媒體來福建 | 厲害了!我的“中國白”

記者 | 甯小無、蘇琳

編輯 | 張欣

本文為四川廣播電視臺新聞頻率 FM98.1 / FM106.1 原創文

如需轉載, 請標明出處

有人說, 是馬可波羅把白瓷帶到了世界,

再經過他的玩命兒宣傳, 有人就叫“馬可波羅瓷”。

傳到法國後, 號稱要浪漫可以不吃飯的當地人瞬間被驚到了。 天啊!原來世界上還有這麼超凡脫俗的瓷器!

他們給它取了一個新名字:BLANC DECHINE。 小編給你翻譯一下:中國白。

現如今, 海外許多大型博物館和著名藏家手裡都有大量的“中國白”。

德化窯白釉軍持 南宋(西元1127-1279年)大英博物館藏

4月12日, 全國百名電臺總編、記者看福建, 走進中國瓷都德化縣。

“潮起閩江”採訪團在德化蘊玉瓷莊參觀採訪

這裡的一捧瓷土燒制了上千年

德化的陶瓷到底多牛?首先, 歷史悠久!沒個千八百年兒的, 都不好意思說。 在宋元時期, 德化的陶瓷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輸出商品, 那個時候, 老外追求德化的瓷器, 就好比現在追求LV包包一樣。

德化陶瓷博物館收藏

這家博物館是福建省第一家資料齊全、陳列考究的陶瓷專業館。 在這裡你所看到的每一件藏品都是最好的歷史見證。

明代“瓷聖”何朝宗作品 德化陶瓷博物館鎮館之寶

在明晚期德化窯制瓷水準臻至巔峰, 名家輩出,尤以嘉靖萬曆時期著名的德化窯瓷塑大師何朝宗最為著名,其所塑神佛像形神具備,氣韻典雅,被譽為曠世傑作,為後人景仰。

別以為博物館都是“老古董”,下面這件藏品可謂是驚豔世界。

藏品《和諧大花籃》

探訪中國白藝術宮

“潮起閩江”採訪團來到了中國白藝術宮,大家被陳仁海大師的作品深深吸引。

陳仁海創作的作品底部印有二維碼。對於在傳統味濃厚的藝術品上使用這麼“潮流”的識別方式,他表示,不僅要讓作品成為藝術品、收藏品,還要讓人們通過掃二維碼瞭解德化的“中國白”,“這是我作為一名文化傳播者、美的傳播者的一份苦心,讓世界來瞭解、共用我們德化的‘中國白’”。

四川台記者蘇琳採訪陳仁海

四川台記者蘇琳感受“中國白”的魅力

陶藝世家的百年傳承

蘊玉瓷莊,是清末德化著名瓷雕藝人蘇學金于1899年創立的。118年來,四代人繼承和發揚德化瓷雕精湛的技藝,並且不斷顛覆前人的創作理念,創造新的藝術境界。

蘇獻忠是“蘊玉瓷莊”的第四代傳人。創立者,其太祖父蘇學金大膽打破傳統瓷雕技藝桎梏,1915年《瓷梅花》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獎,祖父蘇勤明,藝術構思敏捷,瓷雕技術全面,曾於1957年出席全國第一次工藝美術藝人代表大會。先後就讀於景德鎮陶瓷學院、清華工藝美術學院的蘇獻忠在德化這座以民間瓷塑為主的瓷都裡算是學院派了,以西方現代的寫實手法創作了不少瓷塑作品。

關注我們關注四川廣播電視臺新聞頻率 FM98.1 / FM106.1 名家輩出,尤以嘉靖萬曆時期著名的德化窯瓷塑大師何朝宗最為著名,其所塑神佛像形神具備,氣韻典雅,被譽為曠世傑作,為後人景仰。

別以為博物館都是“老古董”,下面這件藏品可謂是驚豔世界。

藏品《和諧大花籃》

探訪中國白藝術宮

“潮起閩江”採訪團來到了中國白藝術宮,大家被陳仁海大師的作品深深吸引。

陳仁海創作的作品底部印有二維碼。對於在傳統味濃厚的藝術品上使用這麼“潮流”的識別方式,他表示,不僅要讓作品成為藝術品、收藏品,還要讓人們通過掃二維碼瞭解德化的“中國白”,“這是我作為一名文化傳播者、美的傳播者的一份苦心,讓世界來瞭解、共用我們德化的‘中國白’”。

四川台記者蘇琳採訪陳仁海

四川台記者蘇琳感受“中國白”的魅力

陶藝世家的百年傳承

蘊玉瓷莊,是清末德化著名瓷雕藝人蘇學金于1899年創立的。118年來,四代人繼承和發揚德化瓷雕精湛的技藝,並且不斷顛覆前人的創作理念,創造新的藝術境界。

蘇獻忠是“蘊玉瓷莊”的第四代傳人。創立者,其太祖父蘇學金大膽打破傳統瓷雕技藝桎梏,1915年《瓷梅花》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獎,祖父蘇勤明,藝術構思敏捷,瓷雕技術全面,曾於1957年出席全國第一次工藝美術藝人代表大會。先後就讀於景德鎮陶瓷學院、清華工藝美術學院的蘇獻忠在德化這座以民間瓷塑為主的瓷都裡算是學院派了,以西方現代的寫實手法創作了不少瓷塑作品。

關注我們關注四川廣播電視臺新聞頻率 FM98.1 / FM106.1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